当前课程知识点:心理学与生活 > 第五章 文化与社会 > 3. 归因:保护自己的尊严 > Video
正如我们前面讲的
从众和服从一样
你会发现
我们总是希望
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找到背后的原因
尤其是在一些
比较特殊的事件当中
我们会对他人进行电击
是因为他们内心真的邪恶呢
还是源于
他们对于错误命令的服从
TA对我那么好
究竟是因为出于爱
还是因为TA对所有人都那样
你选择心理学与生活这门课
是因为你很想帮助自己
解决生活中的心理难题呢
还是仅仅因为你觉得我长得帅
1958年
海德就提出了
自己的归因理论
他认为在多数归因分析当中
主导型问题
是发现行为的原因在于人
也就是内在或者倾向性的原因
还是在于情境
也就是外在或者情境的原因
另外还有
谁最终应该对这个结果负责
比如你可能常常纠结于
TA究竟是真心的爱你这个人
还是因为贪图你的钱财或者容貌
钱财与容貌都有可能失去
那么TA也可能会随之而去
如果是真心的爱你
才有可能一直会陪着你
直到你慢慢地老去
然而这些问题的答案
又常常是难以找到的
凯利
在1967年就提出一个理论
他认为人们通常是在
不确定条件下
对事情进行归因的
并由此提出了一个
所谓的协变原理
如果某个因素
一旦出现就可以看到
某个行为
该因素不出现
就看不到这个行为
那么人们就会把这个因素
归结于这个行为的原因
虽然说上去很简单
但你真正在执行归因的时候
其实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
区别性 一贯性和一致性判断
通过这些判断
最终来决定
这个是个人内在的原因
还是外部情境的原因
我们来举个例子
假设你和你的朋友
正在街道上走着
迎面而来一个非常漂亮的女生
这个时候
你的朋友立即指着那个女生
大声地尖叫
好了 现在要确定
是你朋友疯了
也就是倾向性的归因
还是特殊人物正在临近
也就是我们说的情境原因
那么你需要收集哪些证据呢
首先是区别性
就是要看这个行为
是否是在特定情境下的具体行为
也就是说
你得判断一下
你的朋友是否对所有漂亮的女生
都大喊大叫
然后是一贯性
也就是这个行为是否反复出现
以回应这一情境
具体来说
就是你得判断一下
这位漂亮的女生
过去是否也让你的朋友
大喊大叫
最后 是一致性
就是其他人
是否在同样情境下
也会产生同样的行为
具体来说就是
你得判断一下了
是不是每个人
都指着那个漂亮的女生大喊大叫
如果区别性和一贯性都很高
而一致性比较低的时候
也就是说你的朋友
过去见到这个女生也是尖叫
而且其实他见到所有女生
都是这样的反应
另外其他人却不是这样
那你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
你的朋友可能是疯了
但是反过来
如果一贯性和一致性都高
而区别性比较低
具体来说
就是你的朋友和其他人
见到这个漂亮女生
都会发出尖叫
那么你就有可能确定
多半是这个漂亮女生
可能存在某种特别之处
也可能就是那种
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角色吧
怎么样
要判断一件事的原因
没有那么简单吧
不过呢
这一系列的过程
可能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我们当然要相信
你的大脑加工速度
是足够快的
如果你有一位朋友
他不断的在更换
自己的恋爱对象
平均每几个月就会换那么一次
然后他已经有
第5任恋爱对象了
前两天刚刚分手
当你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你一定会说
啊 又分手了
这个人真是一个花心大萝卜
可是反过来
如果你就是你这个朋友
你不断地在跟人恋爱着
结果发现都不合适
又分了手
然后又一次鼓起勇气
寻找新的真爱
结果又不合适
再分手
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你一定会说
哎 没有办法
我也很想认真地谈一次恋爱
可是呢
我总在错误的时间
错误的地点遇到一个正确的人
你会发现两者之间
有很大的感觉上的差异
当我们是当事人的时候
我们就倾向于
将自己的行为
归因于外部因素
也就是情境的因素
这就是传说中的
行动者 观察者的错误
讲到归因错误
我们就顺便提一下
通常我们在进行归因的时候
会把原因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叫内因或者外因
内因就是指
个体自身具有的
导致其外在行为表现的
品质或者特点
包括个体的人格啊
情绪啊 心情啊 动机啊等等
所谓外因
就是指个体自身以外的
导致其外在行为表现的
条件或者影响
包括环境条件
情境特征
他人的影响等等
第二大类归因
是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
所谓稳定因素
就是指导致行为表现的
相对稳定
不易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条件
比如说个体自身的品质特征
比如能力 人格
还有活动本身的难易程度等等
第二类叫非稳定因素
或者叫不稳定因素
通常就是指
那些容易发生变化的
不太稳定的各种因素和条件
以及个体自身的品质和特点
比如说个体的心情 心境
努力程度
或者机遇运气等等
好了 我们刚刚说了
归因的两个大维度
下面就来继续关注
那些有趣的归因现象
试想一下
你正在进行一个
难度非常大的测验
结果呢
你取得了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而且是全班第一名
这个时候如果老师走到教室里面
告诉大家
这次的考试
我们只有一位同学
获得非常好的成绩
那就是某某某 也就是你了
你会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你会说运气好吗
你嘴上说运气好
你内心一定会想
天呐 这说明我真的太聪明了
智慧的光芒
在不断地向外冒啊
拦也拦不住
OK
可是反过来
同样是这个难度非常大的测验
你没有成功
你考得不是很好
结果你的一个朋友
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当老师宣布TA得最高分的时候
你会有什么归因呢
你会说 哦 TA太厉害了
他太聪明了
会这样说吗
你嘴上这样说
你内心可能会想
TA不过就是走了狗屎运而已
运气好嘛
你甚至会有其他的联想
比如说类似于潜规则之类的事情
所以当我们获得成功
或者取得良好结果的时候呢
如果是自己得到这些东西
那么我们会归因自己
内在的能力或者稳定的因素
相反
如果是他人的行为
得到了成功或者获得良好的结果
我们就会归因于
外在的不稳定因素
反过来
当我们失败的时候
如果你考试考得不是很好
你会有什么样的归因呢
你恐怕不会说
这只能说明我真的很笨
我不适合学这个东西
你多半会说
倒霉 运气不好
考试没有认真复习等等
反过来
如果是别人不成功
你可能就会更多地说
他那么笨
他如果能及格
那这个天下还了得
这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当我们不成功的时候
如果是我们自己出现这种现象
我们通常会归因于
外在的不稳定因素
比如说运气之类的
但是反过来
如果是别人不成功了
我们就会倾向于归因于什么
内在的稳定因素
大家想象一下
在周瑜即将挂掉的那一刻
发出了六字感叹
既生瑜 何生亮
什么意思
这就是他把自己的失败
归因于什么 运气不好
上天啊
你为什么这样捉弄我
既然有了我一个周瑜
这么聪明
干嘛还搞一个诸葛亮出来呢
同样 王朔在他小说里面
有一句经典的话叫
不是国军无能是共军实在厉害
其实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
当我们自己失败的时候
我们通常喜欢把原因
归因于外在的不稳定因素
例如情境或者运气
这叫什么
这就叫自利性偏向
是一种归因的偏差
好 我们再来看看
另外一种归因偏差
叫自我中心偏差
什么叫自我中心偏差呢
同样举个例子
最近就有一部
非常好看的电影上映
于是呢
你很想去看这一部电影
于是你跟你的男朋友说
哎呀 这个周末
我们去看这部电影吧
肯定很好看的
这个时候由于各种原因
你的男朋友
并不太想去看
他会说什么
这种片子有什么好看的
不会有什么人去看的
你一定会立刻回应他
谁说的
现在这部片子真的很流行
非常棒
是人都要去看的
我要去看
以上对话当中
其实无论是你还是你男朋友
都犯了我们说的
自我中心偏差
什么意思呢
你看 这一部电影很好看
是人都会去看
那么我请问
难道不看的人都不是人吗
显然有人不会去看
对不对
反过来
是不是一定不会有人去看呢
不对啊
一定有人去看的
我至今从来没有听说过
一部电影的票房是零
所以你就会发现
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
行动的时候
我们就期望
其他的人也会以这样的方式行动
好 我再举一个例子
来说明自我中心偏差
如果各位小伙伴
如果你现在还在读大学
我给你一个机会
你可以举着一块牌子
写着
你们自己大学食堂的菜太棒了
这样一个标语
在大学校园里面绕校园两周
你愿意干吗
有人说我肯定不愿意干
有人说
你给我钱我就愿意干
好 我们给你一个高额的待遇
你愿意干吗
好了 然后我再问你一个问题
你觉得在你们这个学校
有多少人会愿意干这件事情呢
你一定有一个预测
1/5也好 1/3也好
2/5 4/5 都没有问题
现在请你把前面那个问题
和后面这个问题的答案
连在一起你就会发现
当你自己不愿意干的时候
你多半会认为
在你的学校
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干
反过来
当你自己愿意干的时候
你就会发现在你的学校
大多数人都愿意干
这就是我们说的
自我中心偏差
我们习惯于
把自己的决定放到别人身上去
当然了
即使你学习了这些
关于归因的心理学知识
当你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
你依然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
因为有时候
这是我们下意识的习惯性反应
不过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
你可以很快地在事后
就发现这样的偏差
并及时的进行修正
因为骗自己骗久了
自己也会相信的
不仅我们对于事情的归因如此
对人也是如此
-1. 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催化剂
--Video
-2. 具身认知:谁说情绪是主观的?
--Video
-3. 微反应:你会察颜观色吗?
--Video
-4. 共情:学会与他人联接!
--Video
-5. 所谓爱情:认知神经的视角
--Video
-6. 互补: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的吗?
--Video
-7. 吃喝玩睡:与压力同行
--Video
-8. 上网:痛并快乐着
--Video
-第一章 情绪与情感--第一章测验
-1. 延迟满足
--Video
-2. 婴儿气质
--Video
-3. 情感依恋
--Video
-4. 咿呀学语
--Video
-5. 性别认同
--Video
-6. 游戏人间
--Video
-7. 学习方式
--Video
-8. 行为塑造
--Video
-第二章 发展与教育--第二章测验
-1. 你未必知道的人格
--Video
-2. 你不知道的东西潜意识知道
--Video
-3. 你运用自如的自我防御机制
--Video
-4. 为什么广告会有用:人本主义的解释
--Video
-5. 你的心理正常吗?
--Video
-6. 挨千刀的心灵鸡汤:行为主义的视角
--Video
-7. 人心,可测吗?
--Video
-8. 血型与星座,你信吗?
--Video
-第三章 人格与动机--第三章测验
-1. 颜色:超越视觉
--Video
-2. 知觉:超越理解
--Video
-3. 错觉:超越事实
--Video
-4. 记忆:给我一杯忘情水
--Video
-5. 重构:那些不真实的回忆
--Video
-6. 大脑中有记忆开关吗?
--Video
-7. 时间都去哪儿了?
--Video
-8. 梦:你有第六感吗?
--Video
-第四章 感知与记忆--第四章测验
-1. 情境:你并没有那么自由
--Video
-2. 服从:唤醒内心的“邪恶”
--Video
-3. 归因:保护自己的尊严
--Video
-4. 社会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
--Video
-5. 助人行为:不能相信的媒体
--Video
-6. 认知失调:求助的女神最美
--Video
-7. 态度:谁能改变你的行为
--Video
-8. 群体行为:被别人“惯”坏的你
--Video
-第五章 文化与社会--第五章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