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心理学与生活 > 第五章 文化与社会 > 4. 社会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 > Video
正如我们在前面所看到的
我们总是希望可以找到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但是又常常出现
这样或那样的归因错误或者偏差
其实我们不仅对
因果关系的判断会犯错
我们对人的判断
也同样会出现偏差或者错误
因为我们并不是被动的
或者完全客观的接受信息
我们一边在接受信息
一边立即对这些信息
进行了主观的加工
最终形成我们的社会认知
那么什么叫社会认知呢
社会认知就是指
你对人及其行为的认知
而不是指你对物
那些非人的客观存在的认知
社会认知通常有四种认知途径
包括面部表情 言语活动
体态行为和行为方式
这其实就与我们前面讲到的
情绪和情感那一章当中
所谓的微反应是一致的
所以在这里
我们就不再展开说了
在社会认知的基础上
你可以通过与认知对象的
接触和知觉
慢慢在你头脑中
形成一个关于认知对象的形象
并且呢
将这个形象留在你的心里
这就构成了我们说的
社会印象
你对他人的社会印象
通常是间接性的
因为这种印象
经过了你自己的加工
而这个印象
也是你把大量的
关于TA的信息
进行整合之后的结果
所以你的社会印象
带有综合性
同时也正因为
你是自己加工过的
所以就会有很强的固执性
通常来说
我们是不太会改变
自己的判断的
事实上
也确实如此
我们对一个人的社会印象
一旦形成
就不太容易轻易地改变
这就引发了一个
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叫首因效应
所谓首因效应就是指
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
最先的印象
对人的认知具有
及其重要的影响
各位小伙伴
不知道你有没有曾经去相过亲
或者有没有曾经去面过试
凡是相亲或者面试之前
你一定会做一个自我的修饰
比如说穿的衣服要整洁一点
发型要整得整齐一点
要看看脸上
有没有什么特殊奇怪的东西啦
看牙齿上有没有一些小菜叶啦
为什么
因为你都希望给对方
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如果没有良好的第一印象
你就可能得不到
所需要的东西
比如说对方对你的评价会很低
或者你拿不到那份工作
另外一个相似的概念
叫一见钟情
虽然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见
但我相信
有类似经验的小伙伴
一定会有这种体验
你第一眼看到这个人
你真的就喜欢上TA
其实这样一种感觉
并没有太多的认知
并没有太多的接触
就凭TA的第一个印象
以及这个印象给你的感觉
当然了
我相信在座的小伙伴当中
一见钟情的人肯定不多
但是有另外一种现象
在你生活中一定出现过
就叫一见不钟情
什么意思呢
生活中有很多人
我们第一眼看到TA
就不喜欢TA
有没有这种感觉
一定有吧
你为什么不喜欢TA呢
其实我要说的是
这就是首因效应
或者第一印象
由于这个人的某些特殊的特征
相貌 衣着
甚至是说话的方式
让你联想到过去那些
不愉快的经历
于是你就认为
这个人不够好
因此不喜欢TA
而事实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你因为不喜欢TA
你就会减少
或者会破坏你跟TA的互动关系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最终你真的发现
这个人不值得你喜欢
另外的
第二个社会认知效应
叫近因效应
什么叫近因效应呢
就是指最后的印象
会对人的认知
具有重要的影响
生活中
你常常会跟别人
说这么一句话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
我终于认清你了
什么意思
就是一个最新的事件
让你改变了
对这个人的社会认知
我明明前面说了首因效应
说第一印象
对人的社会认知很重要
现在又跟你讲了近因效应
说最新的印象
对人的认知很重要
那么到底谁重要呢
其实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到底哪一个效应作用更大
是有一些规律的
比如说当我们会
连续见到某个人的时候
通常来说
可能就是第一印象
起更大的作用
对其印象深刻
然后延续到你的交往当中
但是如果你是断断续续
见到这个人
并没有那么多次见面
见面频率并没有那么多的时候
起作用的
可能就是近因效应
就是最新的一次认识
另外
如果你跟这个社会认知的对象
是陌生的
那么首因效应就起很大作用
因为你不了解
所以凭第一印象
反过来
如果这个人是你比较熟悉的
那么近因效应就起很大作用
因为你们有了
前面的认知做铺垫
你有可能不断地去更新你的认知
所以近因效应更起作用
当然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还不是最好玩的
最好玩的是晕轮效应
什么叫晕轮效应
我来举一个例子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
《大话西游》
在《大话西游》的第二部
《大圣娶妻》当中有一段
紫霞仙子认定了至尊宝
是她的真命天子
所以一定要跟定他
然后在一个环节当中呢
牛魔王攻打过来
至尊宝抛下紫霞仙子
落荒而逃
各位还记不记得
这个时候紫霞仙子
看着至尊宝逃跑的背影
说了一句话
还记得吗
跑都跑得那么帅
我真幸福
这就是典型的晕轮效应
当认知者
对一个人的某些人格特征
形成好的或者坏的印象之后
就会倾向于
根据这个推论来判断
TA的其他方面
所以紫霞仙子是爱上至尊宝
他的一切行为
包括他这个抛弃自己逃跑的行为
在她看来都是那么的帅
那么的美好
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
叫情人眼里出西施
针对晕轮效应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实验
这个实验是这样做的
用一张照片
比如我这张照片
给两组不同的人去看
一组人告诉他们
这是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
而另外一组人告诉他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大科学家
国际大牛
然后分别请两组人
对这个照片上的人物
进行外貌的描述
照片上的人物
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个是他的眉骨突出
就显得眼睛是陷进去的
第二个 比较瘦 下巴是尖的
结果我们发现
两组人都抓住这两个特点
当一组人被告知
这是一个大科学家的时候
他们是这样描述这两个特征的
深陷的眼窝
表现了他思想的深度
突出的下巴
象征着他在认知道路上
勇往直前的决心
反过来
当一组人得知
这是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
他们就在通缉令当中
这样描述这两个特征
深深的眼窝
证明了他内心的仇恨
尖尖的下巴
意味着他沿着犯罪道路
死不悔改的决心
所以啊 一个是死不悔改
一个是勇往直前
到底是哪一个呢
跟什么有关
跟他们之前的
对这个人的认知有关
以上说的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
都是针对一个人的效应
那么我们再来说一个
针对一群人的效应
叫什么呢
叫刻板效应
所以刻板效应就是指
我们对某个社会群体
形成了一种
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比如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
叫三个女人一台戏
这说的是什么
说明女人在一起
就会唧唧喳喳叫个不停
所以我有个同事经常说
三个女人就相当于
一千只鸭子
各位 一千只鸭子什么感觉
让你的脑袋都会吵炸掉
再有一个笑话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过
它也充分说明了
社会刻板效应
有一位动物学家
他招收了很多国际学生
在放暑假的时候呢
他跟这些学生说
今年暑假
你们要完成一部暑假作业
题目很简单
就是要针对大象写一篇论文
结果这些学生就回去了
暑假过来
每人都交上自己的论文
很有趣的现象是
每一个不同国家
不同地区的同学交的论文
都有着非常强烈的
国家和地区的特点
比如说英国的学生
交了一篇论文叫
《论大象的绅士风度》
我猜你立刻就会想到
法国学生交的论文叫什么
对 叫《大象罗曼史》
那么美国学生交的题目是什么呢
是《论大象和霹雳舞》
因为美国人喜欢流行文化嘛
对不对
还有一个德国人
交的一篇论文是
《论大象的存在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
似乎德国人都是非常严谨的
喜欢研究哲学 对不对
当然 全世界都有中国人
他也有中国的学生
中国人提交的论文题目是
《大象的一百种烹饪方法》
怎么样
通过这个笑话你就会发现
英国人保守而具有绅士风度
法国人浪漫
美国人喜欢流行文化
德国人严谨而喜欢哲学
而中国人呢喜欢吃
但是 是不是每个中国人都喜欢吃
显然不是
我就不太爱吃
我不是一个吃货
社会刻板印象
是由于某些文化
或者历史的原因
让我们对某一种人
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看法
但是这只是一种过去的经验
不代表这个经验
适合于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
比如说中国人
就一定有不爱吃的
反过来
是不是每一个德国人都很严谨呢
也未必如此
给你说个例子
当然 这只是个例子哦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
有两位德国专家
到我们学校做讲演
讲完之后
就消失了
他们去了哪里
他们去了当地的
一个著名的电子市场
在我年轻的时候
电子市场只卖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呢
盗版光碟
我当时真的震惊啦
德国人居然也要买盗版光碟
我只能说德国人并不是
所有人都很严谨的
当然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去买盗版光碟
只是想告诉大家
刻板印象
有时候会有偏差
并不是群体中的所有人
都只有一个特征的
不过反过来说
刻板印象也有好处
什么好处
假如说你将要上一个外教的课
你听说这个外教是德国人
你会怎么样
一定会按时到 按时走
按时交作业 按时去考试
非常地认真
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成绩
但如果你听说
这个外教是法国人
你会怎么样呢
你可能并不见得
上课那么认真
你会花很多时间
跟TA聊聊天
平时跟TA出去玩一玩
或许就会有好的成绩啦
这就是刻板印象的好处
它可以帮助我们
迅速地做好准备
应对将来的这个对象
现在你就明白了
其实我们对人 对事的判断
都常常是主观的
但因为有我们自己的加工在里面
也因此存在着许多偏差
不要小看这些偏差哦
或许你应该试着
尽最大努力去避免他们
因为它有可能会阻碍
你的人际交往
有可能会影响你的亲密关系
甚至有可能会让你在
别人最需要的时候袖手旁观
从而让对方付出生命的代价
-1. 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催化剂
--Video
-2. 具身认知:谁说情绪是主观的?
--Video
-3. 微反应:你会察颜观色吗?
--Video
-4. 共情:学会与他人联接!
--Video
-5. 所谓爱情:认知神经的视角
--Video
-6. 互补:你们是因为这个相爱的吗?
--Video
-7. 吃喝玩睡:与压力同行
--Video
-8. 上网:痛并快乐着
--Video
-第一章 情绪与情感--第一章测验
-1. 延迟满足
--Video
-2. 婴儿气质
--Video
-3. 情感依恋
--Video
-4. 咿呀学语
--Video
-5. 性别认同
--Video
-6. 游戏人间
--Video
-7. 学习方式
--Video
-8. 行为塑造
--Video
-第二章 发展与教育--第二章测验
-1. 你未必知道的人格
--Video
-2. 你不知道的东西潜意识知道
--Video
-3. 你运用自如的自我防御机制
--Video
-4. 为什么广告会有用:人本主义的解释
--Video
-5. 你的心理正常吗?
--Video
-6. 挨千刀的心灵鸡汤:行为主义的视角
--Video
-7. 人心,可测吗?
--Video
-8. 血型与星座,你信吗?
--Video
-第三章 人格与动机--第三章测验
-1. 颜色:超越视觉
--Video
-2. 知觉:超越理解
--Video
-3. 错觉:超越事实
--Video
-4. 记忆:给我一杯忘情水
--Video
-5. 重构:那些不真实的回忆
--Video
-6. 大脑中有记忆开关吗?
--Video
-7. 时间都去哪儿了?
--Video
-8. 梦:你有第六感吗?
--Video
-第四章 感知与记忆--第四章测验
-1. 情境:你并没有那么自由
--Video
-2. 服从:唤醒内心的“邪恶”
--Video
-3. 归因:保护自己的尊严
--Video
-4. 社会认知:情人眼里出西施
--Video
-5. 助人行为:不能相信的媒体
--Video
-6. 认知失调:求助的女神最美
--Video
-7. 态度:谁能改变你的行为
--Video
-8. 群体行为:被别人“惯”坏的你
--Video
-第五章 文化与社会--第五章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