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0238

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学教育基础 >  第六章 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6.2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  6.2.2 新课改目标(下)

返回《中学教育基础》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2.2 新课改目标(下)在线视频

下一节:章节讨论1

返回《中学教育基础》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2.2 新课改目标(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好

欢迎走进中学教育基础这门课程

在上一讲中

我们从课程功能

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方面

认识理解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目标

这节课继续学习其它具体目标

请看问题情境

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学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

设计了一道研究性学习课题

要求学生调查市场上各种易拉罐的形状

并用数学知识说明设计的合理性

课题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给出

要求在下一节课上交流研究成果并展开讨论

你体验过这种教学方式吗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带着这个问题

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从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以及课程管理方面

认识理解新课改的目标

四 改变课程实施

先来看《纲要》

关于这一目标的表述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

它们各有特点

彼此相辅相成

课改前

学生的学习方式局限于单一的接受式学习

而长期单一的接受式学习

容易使学生变得过于相信权威

缺少自信

缺少主见以及创造性

为落实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这种转变不是对接受式学习的否定

而是反对学习方式的单一性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强调学习是一个自主自觉

个性化的过程

有益于提升学习质量

更是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终身发展的需要

合作学习

倡导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进行互助式学习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成绩

而且能够帮助他们习得团体规范

形成社会交往技能

建立友爱

合作的人际关系

探究学习

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

探究学习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自然现象

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创造精神

五 改变课程评价

《纲要》 指出

改变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评价的功能

有鉴别选拔功能与促进发展功能

传统的课程过分重视甄选功能

注重终结性评价

评价单一

与应试教育相适应

新课改提出了培养“全人”的素质教育目标

要求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体系

为此

新课程评价强调评价的促发展功能

淡化甄别与选拔

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改进教学实践

提升教学实效

发展性评价要求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无论从评价的内容

到评价的方法再到评价的主体

评价的标准都要实现多元化评价

克服评价的单一性

六 改变课程管理

《纲要》提出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长期以来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

过于集中和统一

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基础教育

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

本次课改从我国国情出发

妥善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建立了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实现了集权与放权的结合

实现了课程的多样化

增强了课程对于地方经济

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适应性

下面

对这节课做个简单的小结

围绕着课程功能的转变

新课改不仅改变了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

同时改变了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

课程实施方面

新课改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评价上

强调促进发展功能

实行多元评价

对于课程管理

实行国家

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到这里

“课程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结束了

谢谢你的参与

欢迎你继续学习

中学教育基础这门课程的其它内容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列表: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

-1.1 教育的本质

--1.1教育的本质

-1.2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2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2.1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

--2.1社会对教育的制约

-2.2 教育的社会功能

--2.2教育的社会功能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3.1 影响人的发展因素

--3.1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3.2 人的发展规律及教育

--3.2 人的发展规律及教育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四章 教育目的

-4.1 教育目的概述

--4.1 教育目的概述

-4.2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

--4.2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及实现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五章 全面发展教育概述

-5.1 全面发展教育概述

--5.1 全面发展教育概述

-5.2 德育规律

--5.2.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上)

--5.2.2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下)

-5.3 德育原则

--5.3.1德育原则(上)

--5.3.2 德育原则(中)

--5.3.3 德育原则(下)

-5.4德育方法与途径

--5.4.1 德育方法及途径(上)

--5.4.2 德育方法及途径(下)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六章 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6.1 课程概述

--6.1.1 课程的概念

--6.1.2.1 课程的类型(上)

--6.1.2.2 课程的类型(下)

--6.1.3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6.2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6.2.1 新课改目标(上)

--6.2.2 新课改目标(下)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七章 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7.1 教学概述

--7.1 .1 教学概述

-7.2 教学过程的实施主体

--7.2.1 教师与学生

-7.3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7.3.1教学过程的本质

--7.3.2 教学过程的规律(上)

--7.3.3教学过程的规律(中)

--7.3.4 教学过程的规律(下)

-7.4 教学原则

--7.4.1 教学原则(一)

--7.4.2 教学原则(二)

--7.4.3 教学原则(三)

--7.4.4 教学原则(四)

--7.4.5 教学原则(五)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八章 中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8.1 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8.1.1 .1教学分析(上)

--8.1.1.2教学分析(下)

--8.1.2.1教学目标设计(上)

--8.1.2.2教学目标设计(下)

--8.1.3.1教学模式(上)

-- 8.1.3.2教学模式(下)

--8.1.4 教学方法

--8.1.5教学组织形式

--8.1.6 教学媒体

-8.2 中学课堂教学实践

--8.2.1.1上课的基本技能(上)

--8.2.1.2上课的基本技能(下)

-- 8.2.2 说课

--8.2.2 说课范例

-8.3 中学课堂教学评价

--8.3.1 教学评价概述

--8.3.2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8.3.3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6.2.2 新课改目标(下)笔记与讨论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 评分: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
欢迎学习『6.2.2 新课改目标(下)慕课视频播放-中学教育基础-MOOC慕课视频教程-柠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