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学教育基础 > 第七章 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 7.2 教学过程的实施主体 > 7.2.1 教师与学生
同学你好
这一讲我们学习教学过程的两大基本构成要素
教师与学生
先来看一个问题情境
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下面是两位老师的处理方式
王老师对学生说道
一上课就发呆 开小差
你到学校干什么来了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
真是一个笨蛋
学生非常沮丧的坐下
整节课都无精打采
刘老师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态度
当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时候
刘老师和蔼地说
不着急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昨天你们小组实验很成功
你还能想起来实验过程吗
学生思考片刻 答对了一部分
教师很兴奋的说
对呀说的很好再想一想还有补充么
学生思考了一下做了补充
老师又点了点头 很好请坐
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整节课这个学生都听得很认真
还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通过下面的学习
你能从教师观和学生观角度
对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进行评析吗
第一个问题 教师
主要涉及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以及不同角色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的要求
我们先来谈第一个问题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角色
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负责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课程内容的建构
方法媒体的选择
环节的设计
最终教学活动方案的撰写等
这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重要表现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从单纯知识传授者
转变为指导者和促进者
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
指导学习过程
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
学生个性的整体协调发展
3.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主要表现在组织课堂教学
维持教学秩序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等等
第4 教师是教学评价者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做出评价
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改进教学
5.教师是教学反思者与研究者
及时发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研究教学 改进教学 终身学习
第二个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想扮演好这些角色
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
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也是由教师的劳动对象 劳动任务
劳动成果以及劳动方式的特殊性决定的
从劳动方式角度讲
教师的劳动具有劳动主体
与劳动工具的同一性特点
教师是用自己的智慧 情感和人格魅力
启迪感染影响学生的
教师的劳动工具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
因此要像陶行知先生讲的那样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要像启功先生为北师大题写的校训那样
要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既要做经师 又要做人师
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这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
就是从事教师这一职业
对教师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
按照教育部2008年修订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这就是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
这六个方面有的是对所从事的工作的要求
有的是对你的教育对象的要求
有的是对和你合作共事的同事家长的态度
有的是对我们自己的要求
第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教师应该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包括通识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
通识性知识
就是除了所教学科专业知识以外
教师还要有比较广博的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
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本体性知识
就是比较精深的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条件性知识包括教育科学
心理科学领域的知识
一个做教育的人必须懂教育
必须了解你的教育对象
所以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必要条件
也是我们中学教育基础这门课程的
课程价值所在
再有教师还要有实践性知识
就是课堂情境课堂管理方面的知识
这类知识是在自己亲身实践中积累总结出来的
具有情境性 内隐性和个体性的特点
第三 教师的能力素养
主要包括教学能力
这教学能力主要指的是教学设计的能力
组织调控的能力等等
沟通与交往的能力
开发整合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开发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
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还有教育评价 反思 研究 创新能力等等
良好的教师素养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关键因素
接下来我们谈谈我们的教育对象
学生
学生是教师的劳动对象
要想完成培养人的使命
必须充分了解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那么学生就有哪些一般的特征呢
首先 学生是主体性的人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具有独立性 选择性 自我调控性
创造性和自我意识
学生也是责权主体
享有社会规定的各项权利
也承担特定的社会责任
因此 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
要尊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
既要保护学生的各项权利
又要引导学生承担特定的社会责任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的发展具有未完成性
有待发展 正在发展
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与成年人不一样
不成熟 不定型 可塑性强
所以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讲的那样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
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在人生的秩序中
童年有它的地位
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
把儿童看作儿童
也就是说防止儿童教育成人化
这也是我们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第3 学生是独特的人
具有独特的个性
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视角和方式
具有独特的精神世界与内心感受
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4.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是身心发展的有机统一体
身体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
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换取好的分数 好的名次
第三个问题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人际关系
包括双方所处的地位 作用以及相互态度等
具体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心理关系和伦理关系
下面我们对这三种关系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1.工作关系
或者称为业务关系
是为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形成的一种基本的分工合作关系
理论界对于师生间的工作关系有多种说法
比如教师中心说
学生中心说 主导主体说 师生合作说等
比较主流的说法就是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说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
与学生主体有机统一的过程
师生要合作共进 教学相长
心理关系
就是在工作关系的基础上
师生间形成的相互认知与情感交流
师生间要建立起民主平等
和谐亲密 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伦理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尊师爱生或者互尊互爱
是对师生道德关系的基本概括
在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中
工作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
心理关系以内隐的方式影响 维持着工作关系
伦理关系是社会道德关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的具体体现
对其他关系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二.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教学实践中
根据师生间目标的一致性
相互间的态度
心理相容度
课堂合作情况等
师生关系表现出了积极关系与消极关系
师生关系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效果
最终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因此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维系和发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主要有
教师方面的原因 学生方面的原因
还有外部环境的因素等
大家想一想刚才的案例
刘老师是不是更容易
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师生关系呢
教师在创建师生关系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学生观 教学观等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业务和心理素质
要善于营造宽松理解 和谐民主
信任支持的教学氛围
要善于与学生沟通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要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和平台
要正确的评价并恰当地处理
学生中的问题行为 严禁体罚
案例中的两位老师对待同一问题处理方式不同
反映出了教师观 学生观以及师德修养
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
今天这一讲就到这里
我们下一次课再见
-1.1 教育的本质
--1.1教育的本质
-1.2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章节测试
-2.1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
-2.2 教育的社会功能
-章节测试
-3.1 影响人的发展因素
-3.2 人的发展规律及教育
-章节测试
-4.1 教育目的概述
-4.2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
-章节测试
-5.1 全面发展教育概述
-5.2 德育规律
-5.3 德育原则
-5.4德育方法与途径
-章节测试
-6.1 课程概述
-6.2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章节测试
-7.1 教学概述
-7.2 教学过程的实施主体
-7.3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7.4 教学原则
-章节测试
-8.1 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8.2 中学课堂教学实践
-- 8.2.2 说课
-8.3 中学课堂教学评价
-章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