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学教育基础 >  第七章 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  7.3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  7.3.2 教学过程的规律(上)

返回《中学教育基础》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7.3.2 教学过程的规律(上)在线视频

下一节:7.3.3教学过程的规律(中)

返回《中学教育基础》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7.3.2 教学过程的规律(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你好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先来看一个问题情境

新课改倡导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有些学校为了督促教师转变观念

从教学管理层面规定了

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规范

其中包括要求教师课堂讲授不超过几分钟等等

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

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想怎么学就怎么学

甚至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

有的老师成了学生讨论的旁观者

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

对此你怎么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呢

教学是该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

学科知识的学习与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之间

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

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第一条规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是指

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发挥教师的设计者

组织者 引导者的作用

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这条规律主要是要处理好

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

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与发展过程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书本知识教学内容是认识的客体

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过程

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的

教师的工作对象

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认识与发展过程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可以通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体现出来

正如上一讲我们学习的那样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

组织者 实施者 评价者

反思者与研究者

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设计 实施 组织 评价教学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用自己的学识水平 人格修养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

自觉性 自主性 主动性等方面

教师的教只是引起 促进和维持

学生学的重要外部条件是外因

教师的教代替不了学生的学

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思维水平

理解能力 内在的求知欲望等等

才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的任务就是将人类的认识成果

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转化为学生的智慧 能力和品格

这一任务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主动认识与实践

也就是内化与外化才能实现

再教与学的关系中

教与学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一方面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自觉性 主动性

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另一方面

不仅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

反过来学生的学也会促进教师的教

教与学有机统一 教学相长

情景一中的主要问题

就是没有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过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忽视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没有教师引导的教学一定是低效的教学

我们在改革中一定要避免矫枉过正

第二条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我们看一个问题情境

杜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

西安事变一节课的内容时

会根据需要

播放西安事变的影像资料 图片等

通过直观形象地展示

帮助学生理解西安事变的

背景 进程 结果 意义

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杜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是指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习掌握书本知识

间接经验为主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或创造条件

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感性认识使间接经验的学习

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

并及时将直接经验 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学生认识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亲身实践

在亲身实践中

通过自身的感知 体悟 概括获得直接经验

二是通过学习交往获得间接经验

书本知识他人的认识成果

而且以后者为主

个人的活动范围是狭小的

仅仅靠个人的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

就是把前人的认识成果

转化为自己的认识的过程

学生通过学习间接经验

别人的认识成果

跨越时空的限制

间接的认识世界

既缩短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

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人类现有的认识水平

体现出了教学的简约性

学习间接经验

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书本知识偏于理性

比较抽象

不容易理解

要转化为个体的知识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

也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积累直接经验

还要利用各种直观的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防止教育史上出现过的两种倾向

传统教育观和经验主义教育观

传统教育观重视书本知识的纯理论讲授

不注重联系学生和生活实际

忽视学生在动手操作

亲身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

既不利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又不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经验教育观过分强调并夸大个人的直接经验

忽视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

要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

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

下面对这一讲的内容做一简要的总结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与学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主要是在学习掌握

以书本知识形式呈现的间接经验的过程中

认识世界并促进自身发展的

要像情境中的杜老师那样

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我们下一讲再见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列表: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

-1.1 教育的本质

--1.1教育的本质

-1.2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2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2.1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

--2.1社会对教育的制约

-2.2 教育的社会功能

--2.2教育的社会功能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3.1 影响人的发展因素

--3.1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3.2 人的发展规律及教育

--3.2 人的发展规律及教育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四章 教育目的

-4.1 教育目的概述

--4.1 教育目的概述

-4.2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

--4.2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及实现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五章 全面发展教育概述

-5.1 全面发展教育概述

--5.1 全面发展教育概述

-5.2 德育规律

--5.2.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上)

--5.2.2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下)

-5.3 德育原则

--5.3.1德育原则(上)

--5.3.2 德育原则(中)

--5.3.3 德育原则(下)

-5.4德育方法与途径

--5.4.1 德育方法及途径(上)

--5.4.2 德育方法及途径(下)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六章 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6.1 课程概述

--6.1.1 课程的概念

--6.1.2.1 课程的类型(上)

--6.1.2.2 课程的类型(下)

--6.1.3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6.2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6.2.1 新课改目标(上)

--6.2.2 新课改目标(下)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七章 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7.1 教学概述

--7.1 .1 教学概述

-7.2 教学过程的实施主体

--7.2.1 教师与学生

-7.3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7.3.1教学过程的本质

--7.3.2 教学过程的规律(上)

--7.3.3教学过程的规律(中)

--7.3.4 教学过程的规律(下)

-7.4 教学原则

--7.4.1 教学原则(一)

--7.4.2 教学原则(二)

--7.4.3 教学原则(三)

--7.4.4 教学原则(四)

--7.4.5 教学原则(五)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八章 中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8.1 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8.1.1 .1教学分析(上)

--8.1.1.2教学分析(下)

--8.1.2.1教学目标设计(上)

--8.1.2.2教学目标设计(下)

--8.1.3.1教学模式(上)

-- 8.1.3.2教学模式(下)

--8.1.4 教学方法

--8.1.5教学组织形式

--8.1.6 教学媒体

-8.2 中学课堂教学实践

--8.2.1.1上课的基本技能(上)

--8.2.1.2上课的基本技能(下)

-- 8.2.2 说课

--8.2.2 说课范例

-8.3 中学课堂教学评价

--8.3.1 教学评价概述

--8.3.2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8.3.3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章节测试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7.3.2 教学过程的规律(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