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有机化学(上) >  第一章 绪论 >  1.4 电子效应 >  电子效应

返回《有机化学(上)》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电子效应在线视频

下一节:电子效应

返回《有机化学(上)》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电子效应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电子效应

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有机分子中官能团决定了有机物主要化学性质

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研究有机分子中官能团相互影响和作用

是掌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重要内容

电子效应

可分为诱导效应

和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

在分子中引进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后

可使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不但发生在直接相连部分

也可以影响不直接相连部分

这种因某原子

或基团的极性

而引起电子沿着原子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

称为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的作用沿分子链依次减弱

超过三个碳原子以上的诱导效应很弱了

诱导效应的特点可用四个字概括

渐远渐弱

这是短程效应

诱导效应有+I和-I之分

规定+I为供电子诱导效应

例如 这个

而-I为吸电子诱导效应

例如 这个式子

诱导效应的强弱

取决于吸 供电基

吸 供电子的能力

吸电基电负性越大

吸电能力也就越强

例如 F>Cl>Br>I

不同杂化碳原子的电负性也有差异

如表所示

所以烷基表现出供电子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

根据所处的环境

还可以分为静态诱导效应

和动态诱导效应

静态诱导效应

是静态分子中所表现出的

内在固有的诱导效应

在化学反应中

极性试剂进攻分子的反应中心

从而改变成键电子的电子云分布状况

这种诱导效应称为动态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是由于电子离域体现了

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影响

共轭效应的特点

共平面

键长趋于平均化

折射率较高

在共轭体系中

相邻π电子的相互重叠

或π键与p电子的相互影响

使共轭体系中各键上的电子云密度

发生了平均化

因此相邻的单键

及重键间的区别

也部分或全部消失

共轭体系中这种原子间的影响称为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又分为π-π共轭效应

和p-π共轭效应

由π电子离域

而体现的共轭效应称为

π-π共轭效应

比如1, 3- 丁二烯分子中存在π-π共轭

像 乙烯基乙炔

苯 等都是这种π- π 共轭

我们再看

π键与相邻原子上的p轨道之间

侧面重叠

使π电子和p电子

扩展到整个共轭体系的键的离域效应

称为p-π共轭效应

如烯丙基自由基

存在p-π共轭效应

而烯丙基正碳离子和氯乙烯

同样存在p-π共轭

氯乙烯中的氯原子

与卤烷分子中的卤原子比较

它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一般不能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烯丙基正碳离子比较稳定

因此烯丙基氯分子中氯原子

要比卤代烷分子中的氯原子还要活泼

烯丙基氯很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这些内容后面会进一步学习

我们再来看超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是一种弱的共轭效应

当重键的α碳上连有氢原子时

由于氢原子体积很小

对C-Hσ键的电子云屏蔽也很小

因此

C-Hσ键犹如未共用电子对

能与相邻的重键或p轨道发生侧面重叠

使σ键和π键之间的电子云离域的现象

我们称为σ-π超共轭

例如丙烯分子中的超共轭效应

碳氢键与双键中π键的离域作用

在丙烯分子中

由于C-C单键的转动

甲基中的三个C-Hσ键轨道

都有可能与π轨道在侧面交盖

参与超共轭

由此可知

在超共轭体系中

参与超共轭的C-Hσ键越多

超共轭效应越强

我们看p电子云和相邻的σ电子云相互重叠

而引起的电子云离域效应

称为σ-p超共轭效应

在讨论碳正离子稳定性中

超共轭效应十分有用

即在各种甲基取代的碳正离子中

甲基的碳氢σ键

可以和碳正离子空p轨道

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交盖

即σ电子部分离域而扩散到p轨道上

从而导致碳正离子稳定

如图所示

因此与碳正离子相连的σ碳氢键越多

超共轭效应越强

越有利于其电荷分散

能量降低

越有利于其稳定

故碳正离子稳定性有如下次序

叔碳正离子

大于仲碳正离子

大于伯碳正离子大于甲基碳正离子

我们看丙烯与溴化氢加成得到两种碳正离子

根据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可知2-溴丙烷是主要产物

烷基自由基也倾向于平面结构

未成对的独电子处于P轨道中

与碳正离子相似

许多自由基中也存在着超共轭

由于超共轭效应的存在

自由基得到稳定

参与的C-Hσ键轨道越多

自由基越稳定

所以自由基的稳定顺序

同样也是

叔碳自由基>仲碳自由基>伯碳自由基

超共轭效应和共轭效应比

是比较弱的共轭效应

那么烯丙基正离子的稳定性如何呢

虽然是伯碳正离子

但是存在p-π共轭

排叔碳正离子前面

同样烯丙基自由基的稳定性

也在排叔碳自由基前面

超共轭效应是一种特殊的共轭

H原子体积小

C—H键电子云的形状及大小

与碳原子的p轨道相差不大

且近似平行

易与邻位的π或p电子发生相互作用

形成σ-π

σ-p共轭体系

它的方向是给电子

强度是由邻位C-H键的数目所决定

可解释以下稳定性顺序

碳正离子

碳负离子

自由基

不同取代的烯烃

如何看这两个反应能否发生呢

可不可以用酸碱强弱来判断呢

下节课我们来谈酸碱理论

这次课先到这里 下次课见

有机化学(上)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程概要

--课程概要

--课程概要

--课程概要

-1.2 结构理论

--结构理论

--结构理论

--结构理论

-1.3 反应历程

--反应历程

--反应历程

--反应历程

-1.4 电子效应

--电子效应

--电子效应

--电子效应

-1.5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

第二章 饱和烃

-2.1.1 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

-2.1.2 烷烃的结构和构象

--烷烃的结构和构象

--烷烃的结构和命构象

--烷烃的结构和构象

-2.1.3 烷烃的性质

--烷烃的性质

--烷烃的性质

--烷烃的性质

-2.1.4 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

--烷烃卤代反应历程

--烷烃卤代反应历程

--烷烃卤代反应历程

-2.2.1 环烷烃分类和命名

--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环烷烃分类命名

-2.2.2 环烷烃的性质

--环烷烃的性质

--环烷烃的性质

--环烷烃的性质

-2.2.3 环烷烃的结构及构象

--环烷烃的结构和构象

--环烷烃的结构和构象

--环烷烃的构象

-饱和烃

第三章 不饱和烃

-3.1.1 烯烃的结构

--烯烃的结构

--烯烃的结构

--烯烃的结构

-3.1.2 烯烃的命名

--烯烃的命名

--烯烃的命名

--烯烃的命名

-3.1.3.1烯烃的性质(一)

--烯烃的性质(一)

--烯烃的性质(一)

--烯烃的性质(一)

-3.1.3.2烯烃的性质(二)

--烯烃的性质(二)

--烯烃的性质(二)

--烯烃的性质(二)

-3.1.3.3 烯烃的性质(三)

--烯烃的性质(三)

--烯烃的性质(三)

--烯烃的性质(三)

-3.1.3.4 烯烃的性质(四)

--烯烃的性质(四)

--烯烃的性质(四)

--烯烃的性质(四)

-3.1.3.5 烯烃的性质(五)

--烯烃的性质(五)

--烯烃的性质(五)

--烯烃的性质(五)

-3.1.4 烯烃的制法

--烯烃的制法

--烯烃的制法

--烯烃的制法

-3.2.1-3.2.2 炔烃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炔烃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炔烃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炔烃的结构命名

-3.2.3 .1 炔烃的化学性质(一)

--炔烃化学性质(一)

--炔烃的化学性质(一)

--炔烃的性质(一)

-3.2.3.2 炔烃的化学性质(二)

--炔烃化学性质(二)

--炔烃的化学性质(二)

--炔烃的性质(二)

-3.3.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烯烃的命名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3.3.2 1,3-丁二烯的结构

--1,3-丁二烯的结构

--1,3-丁二烯的结构

--1,3-丁二烯的结构

-3.3.3 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二烯烃的性质

-3.3.4共振论

--共振论

--共振论

--共振论

-不饱和烃

第四章 芳香烃

-4.1芳烃的分类和命名

--芳烃的分类和命名

--芳烃的分类和命名

--芳烃分类命名

-4.2 苯的结构

--苯的结构

--苯的结构

--苯的结构

-4.3.1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一)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一)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一)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1

-4.3.2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二)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二)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二)

--单环芳烃化学性质2

-4.4.1亲电取代定位规律(一)

--亲电取代定位规律(一)

--亲电取代定位规律(一)

--亲电取代定位规律1

-4.4.2 亲电取代定位规律(二)

--亲电取代定位规律(二)

--亲电取代定位规律(二)

--定位规律2

-4.5 稠环芳烃(萘)

--稠环芳烃(萘)

--稠环芳烃(萘)

--

-4.6 非苯芳烃

--非苯芳烃

--非苯芳烃

--非苯芳烃

-芳香烃

第五章 立体化学

-5.1 同分异构现象

--5.1 同分异构现象

--5.1 同分异构现象

--5.1 同分异构现象

-5.2 分子手性和对称因素

--5.2 分子手性与对称因素

--分子手性和对称因素

-5.3 对映体与旋光性

--5.3 对映体与旋光性

--对映体与旋光性

-5.4 构型的表示和标记方法

--5.4 构型的表示和标记方法

--构型的表示和标记方法

-5.5 含手性碳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5.5 含手性碳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含手性碳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5.6 不含手性碳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5.6 不含手性碳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不含手性碳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5.7 反应的立体化学

--5.7 反应的立体化学

--反应的立体化学

-立体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

-6.1 卤代烃的命名和制备方法

--6.1 卤代烃的命名和制备方法

--卤代烃的命名和制备方法

-6.2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6.2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6.3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6.3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6.4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6.4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6.5 消除反应

--6.5 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

-6.6 卤代烯烃和芳烃

--6.6 卤代烯烃和芳烃

--卤代烯烃和芳烃

-6.7 习题

--6.7 习题

--习题

-卤代烃

第七章 考试

-有机化学(上)

电子效应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