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课程“以健康第一、科学运动”为理念,以“运动促进健康体适能生化平衡”为中心的内容,以生物化学原理、方法与技术为基础讲授运动对人体化学组成、结构及其变化的影响和健康与体能的关系,构建了运动健康生物化学学科内容体系,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基础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在运动健康促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填补了我国运动人体科学、运动保健与康复以及特殊教育等与运动健康促进相关专业该门课程的空白。
开设学校:广州体育学院;学科:教育教学、
本课程“以健康第一、科学运动”为理念,以“运动促进健康体适能生化平衡”为中心的内容,以生物化学原理、方法与技术为基础讲授运动对人体化学组成、结构及其变化的影响和健康与体能的关系,构建了运动健康生物化学学科内容体系,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基础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在运动健康促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填补了我国运动人体科学、运动保健与康复以及特殊教育等与运动健康促进相关专业该门课程的空白。
-绪论
-绪论形成性练习
-第二节 蛋白质
--蛋白质
-第三节 脂类
--脂类
-第四节 糖
--糖
-第五节 水与无机盐
--水和无机盐
-第六节 核酸及其化合物
--核酸及其化合物
-第七节 酶与激素
--酶
--激素
-第一章(1)形成性练习
-第一章(2)形成性练习
-第一章(3)形成性练习
-第一节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第二节 运动时磷酸原的代谢
--运动时磷酸原代谢
-第三节 运动时糖的无氧代谢
--运动时糖无氧代谢
-第二章形成性练习(1)
-第一节 糖的有氧代谢
--运动时糖有氧代谢
-第二节 脂肪的有氧代谢
-第三节 蛋白质的有氧代谢
-第三章形成性练习(1)
-第三章形成性练习(2)
-第三章形成性练习(3)
-第一节 运动健身风险的生化分析
-第二节 运动健身的生化原则
-第三节 运动性疲劳的生化分析
-第四节 运动健身负荷的生化评定
-第四章形成性练习(1)
-第四章形成性练习(2)
-第一节 健康体适能概述
-第二节 健康体适能的生化分析
-第五章形成练习(1)
-第五章形成性练习(2)
-第一节 运动调节糖代谢增进健康的生化分析
-第二节 运动调节脂代谢增进健康的生化分析
-第三节 运动调节蛋白质代谢增进健康的生化分析
-第六章形成性练习(1)
-第六章形成性练习(2)
-第一节 衰老概述
-第二节 衰老性肌萎缩与运动干预
-第三节 骨质疏松与运动干预
-第七章形成性练习
-第一节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基本内容
--运动处方的概念
-第二节 肥胖症运动康复的生化分析
-第三节 糖尿病运动康复的生化分析
-第四节 血脂异常运动康复的生化分析
-第五节 高血压病运动康复的生化分析
-第六节 高尿酸血症运动康复的生化分析
-第八章形成性练习(1)
-第八章形成性练习(2)
-第二节 机能代谢平衡的生化评价
-第三节 健康体适能的生化评价
--尿肌酐系数评价法
--磷酸原能商评价法
--30m冲刺评定法
--乳酸能商评定法
--跑台无氧功评定法
--乳酸阈评定法
-第九章形成性练习(1)
-第九章形成性练习(2)
-第九章形成性练习(3)
广州体育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广东省运动辅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体育运动与健康协会副会长,广东、江苏、山东、江西、辽宁等省级科技评审专家。主编参编《运动与健康促进》等教材7部;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9件;在SCI、EI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获得两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广州体育学院科运动与健康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体质健康评价中心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委、审稿专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执行编委,江苏、江西、四川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数字教育与智慧体育联合实验室首席专家,广东省体育运动与健康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体育用品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
博士,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客座副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拥有国家执业医师资格,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监控、慢性疾病的运动防治和体育康复机制,是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体育运动与健康协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游泳协会科医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运动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广东省康复医学学会会。
博士,副主任医师,多年教授本科运动生物化学,曾参编《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生物化学》《运动健康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等多部教材。
2002年于中山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本科毕业。2009年获中山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9月加入广州体育学院。
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委员,国家柔道队科医团队负责人,注册营养师。研究方向为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训练监控和营养补充及控降体重;武术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对运动健康促进及抗衰老作用机理;线粒体(自由基)在运动健身、运动性疲劳、运动性损伤和慢性病中的生化机理。
广东汕头人,中共党员,1978年7月出生,硕士研究生,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教师。近几年来,主持省部级研究项目4项、厅局级研究项目3项、校级研究项目10项;参与国家级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研究项目20多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省级2项;参编运动生物化学等教材、专著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厅级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