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教育社会学 >  第三章 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学科萌芽和发展 >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萌芽和发展

返回《教育社会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萌芽和发展在线视频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萌芽和发展

下一节:教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引进和重建

返回《教育社会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萌芽和发展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罗老师

就咱们这个教育社会学

它是怎样一种演变的过程呢

谈到教育社会学

那我问你一个问题

我们刚才谈到了

不同学科发生的这个历史阶段

历史时期 那你来你就揣摩一下

你觉得教育社会学

大概会是产生在

哪一个历史时期呢

教育社会学它是属于

这个社科这个范畴

社会科学的范畴

老师 您刚刚讲的

社会科学产生在

这个自然科学之后 是的

人文学科之前 是的

那我按照这个时间推算的话

应该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 是吗

准确的来说是在

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

就是教育社会学就是产生了

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呢

它是有两个就是发源的

这样的一个起始点

一个是在教育学科里面

一个是在社会学科里面

在教育学科里面

这个话就稍微有点长

但是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

我们知道现代的

或者称为科学的教育学

大概是产生在什么时间

然后产生在哪个国家

代表人物是谁

那我记得应该是十九世纪

德国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

是的 你说的很对

它产生在十八世纪的德国

然后代表人物就是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他具有

什么样的学科背景呢

他是一个哲学家

同时他还有心理学背景

然后他还是一个教育学家

所以他的学科体系

带有很强的形而上的特点

然后赫尔巴特认为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使个体得到一个

全面的发展

但是你想过没有

这样的一个体系

在当时十八世纪中后期

德国社会就是剧烈变动

就我们谈到社会失范

就是这个社会体系都变化了

每个位置都不存在了

指导人们那些规则行为

都不存在了

这个时候你再就是奢侈的去谈

教育的目的

使每个人都得到完美的发展

这就非常的不现实

基于对这样的一个

就是空中楼阁式的

教学学的体系的批判呢

然后德国有很多的思想家

比如说斯普朗格

比如说狄尔泰

然后很多的那个就是

我可以举出很长的那个名字

他们对就是赫尔巴特的

教学思想都进行过批判

罗老师 我刚刚注意到您

提到的这些思想理论

以及这些教育家

都是发生在这个欧洲大陆的

那么在呃其他的地区

比如说像美国地区

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批判和关注

这个问题提得特别的好

因为当时十八世纪就是中后期

世界正在急剧变动过程中

就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的

这个争霸

产生了一个新兴的竞争者

那就是美国 美国建国

之所以能有这么快的发展

是得益于它的这个教育的

这样的一个蓬勃发展

那么在美国有一位

就是和赫尔巴特有类似的

这样学科背景的

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叫John Dewey

我们翻译成约翰·杜威

然后呢 他跟赫尔巴特一样

他是个哲学家

然后有心理学背景

然后还是个教育学家

但是呢 他对赫尔巴特的这个

就是教学体系

给予了非常 就是我们说

如果说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那他就是

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批判

他认为赫尔巴特的

这个教育学体系

其实有三个中心

就是教师中心 知识中心 课堂中心

这个实际上是把教育和社会

就完全割裂开来了

你想在这样的教育体系里

个体如何去适应那个动荡的

然后就是每天都在变化着的

而且行为规范不稳定的

这样的日益变化的

这样一个社会呢

这样就对个体适应社会

是没有指导性的

所以杜威就提出来了

有针对性的 我们叫新三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以经验为中心

以活动为中心

而且他还有一句特别重要的口号

这个口号就是什么呢

教育即生活 然后学校即社会

就是说人在学校里读书的目的

不是为了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其实学校生活

就是一种社会生活

所以呢 要去探求

就是教育在这个社会体系里面

这个教育

作为一个社会过程和机制

它是怎么样运行的

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一个萌芽状态

所以我们把对赫尔巴特体系的

批判的过程

无论是在德国发生的

还是在美国发生的

这样的一段时间

也就是覆盖了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

这一段时间

称之为教育社会学的萌芽期

那么可以说在教育学领域

教育社会学萌芽于

对赫尔巴特思想理论的

一种批判 那罗老师

您刚刚讲的另一条脉络

就是在社会学领域

教育社会学是如何萌芽的呢

在社会学领域里面

它就是非常简单的

我在第一讲的时候

和大家分享过

我们社会学之父迪尔凯姆

那教育社会学

在社会学领域里面的产生

就是迪尔凯姆

因为迪尔凯姆认为

社会学生是把社会现象

当作社会事实来研究

然后呢 使用实证的方法

来进行研究

这样的一个想法呢

是实际上是完全模仿了

自然科学

然后迪尔凯姆把教育呢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也就是我们说社会

有一些基本的社会制度构成

比如说经济的

迪尔凯姆写过《社会分工论》

然后宗教的

他写过《宗教生活的形式》

然后教育

他写过三本非常重要的著作

一本是《教育与社会》

还有一本就是《道德教育》

还有一本就是《法国教育的演变》

在这三本著作里面呢

迪尔凯姆提出了一个思想

就是教育是什么呢

和赫尔巴特不一样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

是个体的全面发展

那么迪尔凯姆

遵循社会学的逻辑

认为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作为一个制度

是个体去内化社会规则

然后使它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

那反过来 因为每个个体

都学习了社会规范

所以社会的秩序

才因此得到就是维护

所以社会和个体之间

通过教育建构了

就是迪尔凯姆非常强调的

就是它的稳定和它的连结

是这样的

那就像迪尔凯姆

这样的大思想家

其实他们就是

咱们教育社会学的

重要的奠基者 是的

那罗老师 咱们这个教育社会学

具体的发展历程

又是怎么样子的呢

在我们教育社会学的

这个学科领域里面

我们一般会把教育社会学呢

分成四个发展阶段

我们刚才谈到的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发生在欧洲就是美国的

以比如说斯普朗格

狄尔泰和杜威为代表的

这样对赫尔巴特思想的批判

这一段时期称之为萌芽时期

然后呢就是从二十世纪初

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准确的来说是一九四九年

我们把它称之为

教育社会学的

一个学科发展时期

在这个学科发展时期

它最大的特点呢

就是学科完成了建制

我们在谈学科的时候

我们就会说

如果一个学科它能够在大学里

设立它的这个课程

然后能够出版它的课本

然后呢 能招生

使这个知识能够在传

就传承下去

然后呢 有专门的学会

学会还能有自己的

专门的学术期刊

那么这个学科就应该说是

就完成了建制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话

那么教育社会学完成建制

是在这个时期

但主要是在美国

这当然也体现出来

就是我们说的学术中心的迁移

在二十世纪之前呢

学术中心是在欧洲

特别是十八十九世纪

以德国为中心

因为德国创立了一个现代大学

叫洪堡大学

但是二十世纪之后呢

由于两次世界大战

欧洲的一些学者

就迁移到美国 于是学术中心呢

再加上美国刚才谈到了

它海上争霸的过程

它就脱颖而出

由于国力加上人才的注入

所以美国就取代欧洲

成为一个新的学术中心

所以在美国教育社会学

完成了学科的建制化

但是虽然是这样

学科在四十年代的时候

还是遭遇到了危机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虽然完成了建制化

但是教育社会学

并没有提出一个比较好的

能够满足当时变动社会需求的

这样的一个研究范式

因为当时的教育社会学者呢

提的是什么呢

就是说我们研究对象

就是研究教育

怎么去把教育建构的

能够让社会去适应它

我们把这样的一个建制呢

称为规范性的教育社会学 对

但是显然这样的学科

是没有生命力的

即使它完成了

那个制度化的过程

但事实上它不解决

任何社会中急迫需要的

这样的一个问题

所以一九四九年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就美国的社会学会

决定取消其下属的

教育社会学学会

我们谈到过

学会对一个学科是多么的重要

这基本上就给这个学科

判了死刑 在这个时候

有一个人力挽狂澜

这个人就是Brookover

他是一个社会学家

他就准确的指出

教育社会学确实存在

就是没落得这样的一个趋势

但他指出根本的原因呢

是因为他的这个研究方式

就我们要研究范式存在问题

如果我们能把教育

作为社会的过程和机制

来进行客观研究

那么这个学科

是可以焕发生命力的

也就是说教育社会学

在这一时期从一个相对来讲呢

第一股也就是危机期

逐渐慢慢的崛起

然后再走向之后的一个

比较辉煌发达的阶段

就是说在刚才的那一个阶段呢

就是教育社会学完成了制度化

但是同时走上了危机期

那么在第三个阶段

也就是一九四九年

到一九九零年这个时间呢

我们把它叫做教育社会学的

辉煌的四十年

又把它叫做学科的黄金期 对

那这个黄金四十年

它背后有没有什么原因

在推动着它从这个一个危机期

再次这个从底部反弹起来呢

背后有什么样的原因吗

这个也是用一种社会学的

视角去分析它

而且每次我讲到这里的时候

我自己都会觉得

心里非常的感慨

我们看到一个学科从它产生

然后到它制度化了

但是却进入了危机

然后突然之间

反转成了四十年的黄金期

它就很好地反映出了

知识的生产和社会的需求之间

相互建构的过程

之所以教育社会学

能够突然反转成

四十年的黄金期

它背后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

就是当时五六十年代的时候

就是欧美的教育

进入到了一种危机状态

危机表现为什么呢

第一就是教育规模急剧扩张

像我们今天的中国一样

然后第二点

在这个扩张的教育机会过程中

年轻人都渴望

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尤其是进入我们叫做

优质型的大学或精英大学

对他们来说就是进入大学

以及进入常青藤大学的

这个机会

这个机会因为在社会群体之间

分布是不均匀的

所以呢 引起了年轻人的抗争

出现了很多的学生运动

我们把这样一个教育扩张

但是学生运动频繁

然后学校秩序混乱的状态

称之为就西方的教育危机阶段

出现了教育危机

就需要去对这个危机

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对吧 但是呢 这个时候

其他的学者们

经济学家干不了吧

当时新兴产的一个新的学科

叫政治学也没有办法

就在这个时候

有一部分的社会学家

他们使用社会学的

就是那个研究范式

把这个现象当做一个社会事实

不带价值卷入的

然后依据社会调查的方法

然后对它的产生原因

进行了分析

然后产生了一个非常突破性的

研究成果 就是科尔曼报告

这个我听说过

因为在教育学领域

科尔曼报告是个

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报告

罗老师 能不能给我们再具体的

讲一讲科尔曼报告

科尔曼报告毫不夸张地来说

对美国 无论是政治

还是整个社会

都是一个里程碑性的事件

一九六四年的时候

James S.Coleman

就科尔曼这个社会学教授

科尔曼对美国四千所学校

然后进行了调查

取得了六十万学生的样本

至今为止

这仍然是美国规模最大的

学生调查 然后呢

他使用就是实证的研究方法

引入经济学的这样的一个视角

和政策学这个新兴学科的视角

去分析了 就是美国的教育危机

产生的原因

教育危机的根源就是

不同种族或者不同阶层的子弟

在教育成就上面就是出现的

这种我们叫做gap

就是学业成绩分化和差异

当时呢 大部分的美国人认为

就是这些不同社会群体的孩子

为什么学业成绩就会有差异

或者我就这么干脆直接点说吧

为什么白人的中产阶级的孩子

和黑人的孩子那学业成绩之间

就有一个巨大的鸿沟呢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是

他们 我记得当时大部分人认为

是这个学校的这个条件的差异

是的 导致了它们之间的这个

这个学业上的gap

是的 大部分人认为

因为他们进的是不同的学校

所以呢 学校条件

是造成就是孩子们之间

学业成绩差异的根本原因

但是科尔曼

通过他的这个研究分析发现

其实这不是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因为黑人的孩子

或者说其他的来自于

社会不利阶层的孩子

他们对于掌控自己命运

以及自己未来缺乏信心

然后科尔曼给了他一个名词

叫Low Self-Esteem

就是说自尊 低自尊

这样的一种状态

我们想想看今天的中国

似乎也有类似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说的屌丝啊 是吧

这个词其实也反映了

就是来自社会不利阶层的子弟

由于感觉到自己在学业

各方面方面建构的

不如一些社会地位比较好的

比如说爸爸是李刚之类的

这样家庭的孩子有优势

所以呢 他慢慢的对于自己

能改变或者控制自己前途

缺乏信心

科尔曼报告得出这个结论

他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我们认为科尔曼报告

对于美国之所以如此重要

是因为他提出了就是说

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和社会个体经济地位

之间的不均等

两者之间是一个

相互构建的关系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个体的经济地位的差异

当然会影响到就是个体认知

自己就是多大能力

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会影响到他的自尊

从而影响到他的学习

但是反过来说

由于这个教育机会分布不均

也会促进或者是在一定程度上

强化个体社会经济地位

之间的差异 所以呢

如果一个社会要使得

它更加具有生命力

就是使人人都有向上的

这样的信心

而且有这样的升迁途径

也就是美国人非常骄傲的

就是We have a dream

就美国梦 对

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

那么教育机会的均等

是这样一个平等社会的基础

实际上也就是将教育这个学科

与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

联系在了一起

美国的民众呢

从此不再将教育看作

是一个单独的狭窄的领域了

所以说这是科尔曼报告

带给整个学科的一个重要变化

是的 大家可能会看

前段时间美剧比较流行 是吧

纸牌屋就非常的流行

那么对于一个总统来说

他要做人民的总统

他就只有非常有限的几个选择

要么做教育总统

要么做医疗总统

当时那个剧里面的

那个男主人公

就选择做了教育总统

当然奥巴马他不畏艰难

就做了医疗改革的总统

所以教育对一个社会来说

它不是一个就是被割裂的部门

它也不是一个就是

就是脱离社会存在的完善自我

像赫尔巴特那样形而上的部门

不是 它就是社会的基础

它和经济 社会经济体系一样

都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支柱性的

这样的一个制度

然后科尔曼

就是一九六六年的时候

他向国会递交了题目为

关于教育机会平等的

这样的一个就是国会咨询报告

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样就是以科尔曼报告

为代表的这样的一些

就是突破性的研究

发现的出现

事实上除了科尔曼报告

还有Bolisen Gittings

那个类似的研究 结论也是相互

和科尔曼报告相互支撑的

这样的一些研究

所以呢 美国当时的教育社会学

是非常兴盛的 它表现为什么呢

我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

就是七二年 七三年的时候

美国的社会学 就是学会

就是出版了一个

关于大学社会学

就是研究生的指南

在这个指南里面发现呢

美国当时一半的大学

都有专门就是讲授

教育社会学的师资

而且的话

像什么哈佛耶鲁大学的

社会学系 非常有影响力的

这个常青藤大学的社会学系

不约而同的都把学科的重心

放在了教育数学上面

这就是教育社会学的

黄金四十年 您刚刚给我们讲了

这个第三阶段

是这个教育社会学

特别特别辉煌的四十年

那到我们第四阶段

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第四阶段就是九十年代

后面就是一九九零年后

我们知道那个时候

前苏联已经垮台了

然后世界进入到

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的时期

而我们以前的

教育社会学的体系呢

基本上都是在

民族国家的框架里面

就无论是在法国

还是在美国 还是在英国

这么三个非常

就是教育社会学非常强大的

这样的研究传统的国家

都是在那个国家的这个问题

和这个教育之间的

这样的一个研究

他们彼此之间的互动

这么一个状况

但是进入到全球化时期

我们发现就是全球不平等体系

越来越严重

所以呢教育社会学目前来说

进入到一个调整期

教育社会学家

包括我自己也都在努力的思考

怎么能够就是改变

就是前面虽然很成功的

那个教育社会学模式

开创新的模式去研究

全球化体系里面的教育

就是不平等这样的一个话题

罗老师 听您这么一说

我觉得心情还挺激动的

其实现在有很多同学

他们对自己的专业

有一些小抱怨

尤其是一些同学学了

所谓的这个冷门专业

总是觉得好像

被这一些强势专业

社会上所认为的

热门专业所嘲笑

但其实刚刚听了您讲这个

美国教育社会学的

这样一个发展历史

我才发现其实一个学科

它的地地位和这个活力呢

取决于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分析

和开处方的能力

尤其是像您刚才讲的

当这个教育社会学

它能够为整个社会开出一剂

强有力的处方

然后尤其是像科尔曼报告一出

就是整个学科这个焕然一新

众多这个关于

这个教育平等的这个实证研究

都出来了

在当时也是教育社会学

跟这个像政策学 经济学等等

这些学科一起并列为这个显学

是的 我觉得你这个

就是讲的特别的好

我们现在看见很多的同学

进入大学之后

其实并不了解那个学科

然后就有一种

就像追逐明星似的

总想追逐在那个

处于社会就是巅峰状态的

那样的一个学科

可是呢 我们知道学科

尤其是社会学的知识告诉我们

学科作为一个社会现象

它不是从来都有的

也不是从来

哪个学科就会在

另外一个学科之上

享有更多的社会的声誉

或者更多的社会资源

而是在这个学科

和这个社会的需求之间

只要你良性的适应

并且呼应了这个社会的需求

社会才会配置更多的资源

给这个学科

我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这个计算机

这个信息学科

我们在八九十年代

这个学科刚新生的时候

那简直就是酷的不行了 对吧

那能进入这个领域

那薪水也非常高

然后呢 大家都觉得是牛人

可是现在呢 我们把那些写软件

程序编码的人 叫码农

对 叫码农 仅仅是二三十年

一个学科它就从

一个社会追逐的一个对象

就变成了一个社会

就是慢慢觉得就是

以平等之心而代之

这样的一个现象

所以学科

单纯的去追逐一个学科

这样的心态

就像是是我举个例子而言

或者开个玩笑而言

就像是你不停的换男朋友

期继着会有一段

美满的婚姻一样的

你与其不停的换男朋友

换女朋友 还不如沉下心来想

两个人如何共同构建

一个幸福的婚姻和家庭

罗老师 您这个比喻特别有意思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真的很难找到一个人

或者是一个专业

时刻都处在一个

完美和辉煌的阶段

与其我们试图

去找一个完美的人

和一个热门的专业

不如去想想自己怎么样

能够经营建设好一段关系

或者说怎么样能在

一个专业领域内

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教育社会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课程引论

-第一节 课程引入:推荐社会学名著《自杀论》

--引言:推荐社会学名著《自杀论》

-第一节测试 课程引入:推荐社会学名著《自杀论》

-第二节 知识的社会发生史- 科学vs.人文

--知识的社会发生史

-第二节测试 知识的社会发生史- 科学vs.人文

-第三节 本门课程的内容结构与安排

--本门课程的内容结构与安排

第二章 什么是社会学

-第一节 社会学与经济学的视角差异:以婚姻分析为例

--社会学与经济学的视角差异:以婚姻分析为例

-第一节测试 社会学与经济学的视角差异:以婚姻分析为例

-第二节 社会学分析的概念工具

--社会学分析的概念工具

-第二节测试 社会学分析的概念工具

-第三节 自我的构建:社会学解释

--自我的构建:社会学解释

-第三节测试 自我的构建:社会学解释

第三章 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第一节 学科与专业概念辨析

--学科与专业概念辨析

-第一节测试 学科与专业概念辨析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学科萌芽和发展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萌芽和发展

-第二节测试 教育社会学:学科萌芽和发展

-第三节 教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引进和重建

--教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引进和重建

-第三节测试 教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引进和重建

第四章 社会平等与分层

-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现象

--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现象

--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欢乐颂片段

-第一节测试 社会分层的现象

-第二节 社会为什么不平等?

--第二节 社会为什么不平等

-第二节测试 社会为什么不平等?

-第三节 社会分层的理论解析

--第三节 社会分层的理论解析

-第三节测试 社会分层的理论解析

-第四节 当今社会分层的现状

--第四节 社会分层的现状

-第四节测试 当今社会分层的现状

第五章 教育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流动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第一节 社会流动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第一节测试 社会流动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第二节 社会流动的测量

--第二节 社会流动的测量

-第二节测试 社会流动的测量

-第三节 如何看待自己的出身和教育路径的选择

--第三节 如何看待自己的出身和教育路径的选择

第六章 性别与社会公平

-第一节 性别的属性与社会性别角色界定

--性别的属性与社会性别角色的界定

-第一节测试 性别的属性与社会性别角色界定

-第二节 性别平等构建运动

--性别平等构建运动

-第二节测试 性别平等构建运动

-第三节 我国女性地位的失落与教育在性别平等中的作用

--我国女性地位的失落与教育在性别平等中的作用

-第三节测试 我国女性地位的失落与教育在性别平等中的作用

第七章 班级社会学

-第一节 班级的概念和社会属性

--第一节 班级的概念和社会属性

-第一节测试 班级的概念和社会属性

-第二节 班级结构的社会学分析

--第二节 班级结构的社会学分析

-第二节测试 班级结构的社会学分析

-第三节 课程的社会学分析

--第三节 课程的社会学分析

-第三节测试 课程的社会学分析

第八章 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 组织的起源与学校的产生

--组织的起源与学校的产生

-第一节测试 组织的起源与学校的产生

-第二节 学校组织的社会属性

--学校组织的社会属性

-第二节测试 学校组织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 我国学校的变革:去单位制

--我国学校的变革:去单位制

-第三节测试 我国学校的变革:去单位制

第九章 教师职业的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 职业分化与专业化理论

--第一节 职业分化与专业化理论

-第一节测试 职业分化与专业化理论

-第二节 职业专业化的社会变迁

--职业专业化的社会变迁

-第二节测试 职业专业化的社会变迁

-第三节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第三节测试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第十章 全球化与中国教育改革

-第一节 导入:我们的教育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我们的教育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第二节 全球化概念、定义与测量

--全球化概念、定义与测量

-第二节测试 全球化概念、定义与测量

-第三节 中国与全球化

--中国与全球化

-第三节测试 中国与全球化

-第四节 全球化驱动下的中国教育变革

--全球化驱动下的中国教育变革

-第四节测试 全球化驱动下的中国教育变革

-第五节 结语

--结语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萌芽和发展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