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  第六章 公共安全危机的善后恢复 >  6.1 公共安全危机恢复的目标 >  6.1公共安全危机恢复的目标

返回《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1公共安全危机恢复的目标在线视频

下一节:6.2共安全危机恢复的内容

返回《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1公共安全危机恢复的目标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各位同学好

我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师刘晓栋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

公共安全危机恢复的目标

从时间序列分析

公共安全危机恢复处于危机管理的末端

但对整个危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公共安全危机恢复的方式

措施不当

容易引发新的危机

但也蕴藏着

弥补损失

拨乱反正

重新建设的机会

公共安全危机恢复是指

公共安全危机发生后

由政府及社会各方

利用各种措施

进行复原和重建的过程

既包括经济 社会 环境等内容的恢复

也包括对受到影响的组织和个体的恢复

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会干扰社会的正常运行

影响社会运作的连续性

公共安全危机恢复阶段的目的

首先是要将社会的各种活动

尽可能地恢复到危机发生之前的状态

我们认为

公共安全危机恢复的基本立场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开展社会秩序和人员的恢复工作

保障基本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

这是公共安全危机恢复中的基本立场之一

也是衡量

公共安全危机恢复工作成败的首要指标

另一方面

是利用恢复重建的机会

进行有序地发展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规定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应当统筹安排

交通 铁路 通信 供水 供电

住房 学校 医院 社会福利 文化 广播电视

金融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城镇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应当统筹安排市政公用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设施

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

(一)促进受害者的心理恢复

受害者的心理恢复和公共秩序的恢复

是公共安全危机恢复的首先目标

危机爆发后

人的生命最可能受到威胁

只是受威胁的程度大小有所区别而已

公共安全危机恢复

就要以维持和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

努力促进包括生理和心理等方面

全面恢复

(二)重建受损公共设施

公共安全危机的发生可能会造成

交通 通信 供水 供电 供气 供热等

公共设施工程的破坏

这些公共设施以网络的形式发挥其社会功能

因此也被称为生命线工程

某一方面功能的失效都可能

迅速扩大公共安全危机的消极影响

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公共安全危机恢复中

需要迅速调用资金 设备 人员

尽快修复这些生命线工程

为社会秩序的恢复奠定物质基础

(三)恢复生产 生活 工作和社会秩序

危机发生后

可能由于社会运行结构不畅

公共管理和服务功能失调

导致一定程度的社会失序

进而可能引发政治 经济和社会的动荡

甚至导致经济和 社会发展停顿

有的受害者被紧急疏散

住在临时的避难场所

生活秩序被打乱

只能依靠政府

或其他救援组织的救济生活

由于公共安全危机还可能造成

学校停课 医院停诊

社会治安混乱等等

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功能来看

在危机发生后

容易造成单个或一些社会组织

无法正常开展业务

使公共组织的功能和服务出现困难

需要对这些部门

或机构进行重构或重建

以维持公共部门的完整性

才能促进社会秩序的恢复

从社会运行角度来看

危机会造成

人员伤亡和心理障碍 生命线系统受损

工作和社会环境破坏

导致整个社会的运行出现障碍

需要恢复社会运行的整个链条

才能保证公共秩序的恢复

(四)把握危机恢复中蕴含的机会

公共安全危机恢复阶段面临诸多困难

如果忽视危机恢复

或者危机恢复的方式 措施不当

还容易引发新的危机

但恢复工作也可以

“提供一个至少能弥补部分损失

和纠正混乱的机会”

日本内阁总务厅的

《2007年防灾白皮书》指出

在危机后

以恢复为契机

通过总结教训

可以修订区域发展计划

改善公共基础设施

提高国民安全意识

创造新的产业复兴机会

危机恢复中也常会给

社会公共安全管理

和服务带来一些新的机会

1 危机检讨和创新的机会

在公共部门没有经历危机前

日常管理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容易被忽视

在由于缺乏

有效防范和应对而遭受沉重损失后

相关部门利用对危机的调查和积极追踪

通常会检讨

组织管理机构 机制 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进而完善和调整相关问题

带来重大变革

1979年3月

三哩岛核电站事故后

美国建立了联邦政府处理

灾害事故的专责机构

联邦应急管理署

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

美国政府成立了国土安全办公室

随后又成立了国土安全部

并将联邦应急管理署归入旗下

带来了美国突发事件体系的重大变革

2.部门内部和社会凝聚力增强的机会

危机发生后

参与危机响应的单个部门内部的成员

容易团结起来

搁置以前的分歧和矛盾

一致对付危机

部门内部人员众志成城 荣辱与共

甚至生死与共

这就为组织内部的融合和发展创造了机会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

危机恢复中

公众愿意奉献爱心

救助弱者

承担社会责任

并通过媒体的放大等方式

进而为增强社会凝聚力创造机会

3.展示公共部门形象的机会

危机发生后

常会使公安 消防 医疗 交通等公共部门

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

公共部门在危机恢复中的良好表现

必然使该部门更容易将自己积极的形象

向社会展示出来

从而容易消除公众的部分偏见

为以后的良性沟通和互动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

同学们

再见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概念

--1.1公共安全危机的概念

-1.2 公共安全危机的特点

--1.2公共安全危机的特点

-1.3 公共安全危机的分类

--1.3 公共安全危机的分类

-1.4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内涵

--1.4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内涵

-1.5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历史发展

--1.5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历史发展

-1.6 中国应急管理体制

--1.6 中国应急管理体制

-1.7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模式

--1.7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模式

--危机管理的PPRR模式中,最重要的阶段是哪一个?

-1.8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宏观背景

--1.8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宏观背景

--有没有感觉危机(或者各种突发事件)比以前更多了?

-1.9 课程思政:中国应急管理法律制度

--1.9课程思政:中国应急管理法律制度

-课程思政专题讨论:平安中国建设背景中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主体

-2.1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组织与力量

--2.1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组织与力量

-2.2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政府组织

--2.2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政府组织

-2.3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志愿者组织

--2.3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志愿者组织

--你参加过什么志愿活动吗?

-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 公共安全危机的预防

-3.1 公共安全危机预防指导思想

--3.1公共安全危机预防指导思想

--经常说“预防为主”,但为什么预防在实践中却依然不受重视?

-3.2 风险评估的内容

--3.2风险评估的内容

-3.3 危机评估的方法

--3.3危机评估的方法

-3.4 课程思政:重大风险防范化解

--3.4课程思政:重大风险防范化解

-3.5 安全文化与危机教育

--3.5安全文化与危机教育

--从安全文化的角度分析新冠疫情中美国民众为什么拒绝戴口罩。

-3.6 公共安全危机的预警

--3.6公共安全危机的预警

-第三章测试

第四章 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准备

-4.1 应急准备的内容

--4.1应急准备的内容

-4.2 应急预案的体系

--4.2应急预案的体系

-4.3 应急预案的制定

--4.3应急预案的制定

-4.4 应急预案的内容

--4.4应急预案的内容

-4.5 应急预案的演练

--4.5应急预案的演练

-4.6 应急处置的保障

--4.6应急处置的保障

-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公共安全危机的应急反应

-5.1 公共安全危机反应的目标

--5.1公共安全危机反应的目标

-5.2 公共安全危机反应的基本原则

--5.2公共安全危机反应的基本原则

-5.3 公共安全危机现场评估

--5.3公共安全危机现场评估

-5.4 公共安全危机反应的现场安排

--5.4公共安全危机反应的现场安排

-5.5 公共安全危机中的群集行为

--5.5公共安全危机中的群集行为

-5.6 危机应对中的人员疏散

--5.6危机应对中的人员疏散

-第五章测试

第六章 公共安全危机的善后恢复

-6.1 公共安全危机恢复的目标

--6.1公共安全危机恢复的目标

-6.2 公共安全危机恢复的内容

--6.2共安全危机恢复的内容

-6.3 心理危机与心理重建的重要性

--6.3心理危机与心理重建的重要性

-6.4 心理重建的主要内容

--6.4心理重建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测试

第七章 公共安全危机的传播管理

-7.1 信息社会中危机传播面临的挑战

--7.1信息社会中危机传播面临的挑战

-7.2 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措施

--7.2危机信息传播管理的措施

-7.3 危机谣言的产生和演化

--7.3危机谣言的产生和演化

-7.4 危机谣言的控制

--7.4危机谣言的控制

--你听过哪些谣言?

-第七章测试

6.1公共安全危机恢复的目标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