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CT诊查技术 >  第三章 CT检查准备工作 >  CT检查步骤与流程 >  CT检查步骤

返回《CT诊查技术》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CT检查步骤在线视频

下一节:CT检查流程

返回《CT诊查技术》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CT检查步骤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

CT检查步骤与流程

CT检查的目的是技师按照一定的

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提供对疾病诊断和

治疗有价值的显示人体正常解剖结构

和病变的CT图像

为此

CT检查技术需要采用

规范的临床检查流程

一 接待受检者与录入资料

接待受检者

仔细阅读申请单

核对受检者信息

了解检查目的

确认无误后录人

可以利用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通过预约界面刷新进入

也可检索HIS的受检者信息数据

补充填入相关信息

完成录入工作

二 摆设体位与防护

摆设体位是将受检者

合理安置在扫描床上的过程

根据检查的要求确定是仰卧还是俯卧

是头先进还是足先进

根据检查的需要采用适当的辅助装置

固定检查部位

根据不同检查部位

将受检者摆好位置后

要进行体表定位

利用操作台或扫描键的操作键

把检查床调整到扫描高度

或合适位置

开启定位指示灯

移动检查床将受检者检查部位

送人扫描孔内的预定位置

使扫描机架上的指示灯

定位线定位于扫描范围的上方

最后熄灭定位指示灯

对于胸腹部检查受检者

要做好呼吸训练

以避免呼吸运动引起的伪影

摆位时注意核查受检者

是否有金属物品

及时去除

并告知受检者如何配合检查

如何保持固定

避免受检者紧张影响检查

并为受检者非照射的敏感部位

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三 选择扫描序列与扫描参数

一般机器提前预设好了检查序列

根据申请单上的检查目的

及扫描部位选取合适的默认序列

后点击进人

并核对序列参数是否与受检者

体位 检查目的相符合

若不符合则进行修改

按照默认序列扫描检查速度较快

但提倡针对不同受检者调整序列参数

提高个性化扫描的价值

扫插参数一般包括

扫描范围

管电压

管电流

转速

螺距

层厚

层间距

重建算法

扫描野

重建野

窗宽

窗位等

确定扫描范围

在定位像上确定扫描范围

一般来说临床医生是以解剖部位

来开具检查单的

如上腹部检查

胸部检查

或肾脏检查等

若病变范围较大

超过临床医生开具的检查部位范围

或病变累及邻近器官时

则应增大扫描范围

包全病变

确定管电压及管电流

管电压和管电流是决定

图像质量的重要参数

管电压决定X线的穿透力

可选择数值范围一般为80~ 140KV

一般机器默认设置为120kV

受检者体形大则要增加管电压

体形小

或儿童可降低管电压

降低管电压比降低管电流

更能降低辐射剂量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

当管电压改变时组织CT值发生变化

特别是注入对比剂后的血液

或脏器尤为明显

一般含碘物质随着管电压降低

CT 值会升高

低剂量CT血管成像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采用低管电压可以在不增加对比剂

注射量的情况下提高血管CT值

虽然图像噪声由于管电压降低

而有所增加

但是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增加

可以达到诊断要求

而辐射剂量大幅降低

管电流在球管热容量

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任意调节

它主要影响图像噪声

管电流的使用原则是

如果扫描范围小

可以采用固定管电流

如果扫描范围很大

一般采用管电流调制技术

此技术是依据定位相

参考设定的噪声指数

或参考管电流

系统自动设定管电流

此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

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但需要注意

影响图像噪声的是有效毫安值

它与球管旋转时间成正比

与螺距成反比

技术应用时需综合考虑

确定转速

球管转速决定机器的时间分辨力

所以对运动器官的检查

如胸部

腹部

或躁动患者

应该尽可能地提高球管转速

但要注意

提高转速后一定要增加管电流值

确保有效毫安量不降低

以保证图像质量

确定螺距

螺距是螺旋CT的一个重要参数

对于单层螺旋CT

螺距等于X线管旋转1周

检查床移动的距离与扫描层厚的比值

对于多层螺旋CT螺距

等于X线管旋转1周

检查床移动的距离

与其探测器宽度的比值

螺距增大可以提高扫描速度

例如

在采用40mm宽的探测器

转速0.5s/周

曝光时间为5s的情况下

当螺距选择为1时

扫描范围400mm

当螺距改为2时

其他条件不变

扫描范围为800mm

因此

螺距越大

扫描时间相同

其扫描范围就越大

但数据采集量会减少

一般认为螺距为1.0~1.5时

图像质量影响不大

当螺距超过2.0时

图像质量会明显下降

确定层厚

层厚是扫描时X线准直

所对应的肢体断面厚度

是影响图像分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层厚小

图像纵向空间分辨力好

但探测器接收到的X线

光子数减少噪声增大

层厚大

密度分辨力提高

但空间分辨力下降

所以要调整好二者参数值之间的关系

找到最佳切合点

获得满意效果

扫描层厚需根据被检肢体大小

和病变大小来确定

如检查内耳

内耳道

眼眶

椎间盘

等须采取薄层扫描

观察软组织

且范围较大时

选择较大的层厚

病变范围过大时

则采用加大层厚

加大层间距的方法

如果需要图像三维重组

一般需要重建薄层图像

以提高重组图像质量

64层螺旋CT

双源CT等扫描厚度很薄

可达亚毫米级

确定层间距

层间距概念一般用于常规轴扫

CT上的层间距指相邻两个层面

的中点之间的距离

简称层距

若层间距与层厚相等

则为连续扫描

各层之间无间隙

若层距大于层厚

则为间断扫描

部分层面组织未被扫描

若层距小于层厚

则为重叠扫描

层面相邻部分为重叠扫描

螺旋扫描中有重建层距的概念

也就是间隔重建

对于弥漫性病变需要薄层显示时

为了打印照片方便

一般采用这种扫描方式

如肺间质病变做HRCT检查

过去常采用间断轴扫

但扫描时间比较长

现在CT机性能提高

常采用螺旋扫描后

薄层高分辨力间隔重建

确定重建算法

重建算法又称为重建类型

是CT图像重建的数学演算方式

CT 图像是数学图像

图像重建的数学演算方式有多种

常用的有标准演算法

软组织演算法

和骨演算法

标准演算法用于

均衡图像的密度分辨力

和空间分辨力

和空间分辨力

适用于一般CT图像的重建

例如用于颅脑

脊柱等的图像重建

软组织演算法用于需要突出

密度分辨力的软组织图像重建

图像柔和平滑

密度分辨力高

例如用于肝脏

脾脏

肾脏

子官附件等的图像重建

骨演算法用于提高空间分辨力

强化组织边缘

适用于密度差异大

且需要清晰显示细节的检查部位

例如用于骨质结构

尤其是用于显示骨小梁

内听道等的图像重建

现在各公司对图像重建算法更加细化

确定扫描野和重建野

扫描视野是扫描范用的参数

无论何部位成像

扫描野应大于

欲观察解剖部位结构的边缘

显示野是确定将多少扫描范围

重建成一幅图像的参数

故显示野可以小于或等于扫描野

扫描野必须以扫描孔的中心为中心

而显示野的中心

可以在扫描野内任何选择部位

在显示野中设定图像中心

该中心决定显示野对正的解剖部位

CT诊查技术课程列表:

第一章 CT检查概述

-CT检查技术发展史、基本结构以及成像过程

--CT检查技术发展史、基本结构以及成像过程

-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CT检查技术的岗位

--CT检查技术的岗位

-CT检查概述作业

第二章 CT设备运行基本条件与成像原理

-CT设备运行基本条件

--CT设备运行基本条件

-CT成像基本原理—X线的衰减和衰减系数

--CT成像基本原理—X线的衰减和衰减系数

-CT成像基本原理—CT数据采集基本原理和图像重建

--CT成像基本原理—CT数据采集基本原理和图像重建

-螺旋CT成像—单层螺旋CT

--螺旋CT成像-单层螺旋CT

-螺旋CT成像—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的基本结构

--多层螺旋CT的数据采集

-特殊CT成像

--特殊CT成像

第三章 CT检查准备工作

-CT检查准备工作

--CT检查准备工作

-CT检查步骤与流程

--CT检查步骤

--CT检查流程

-CT检查准备工作与扫描方式作业

第四章 CT装置的基本操作

-CT开机及检查步骤

--CT开机及检查步骤

-CT扫描参数

--CT扫描参数

第五章 CT图像

-CT图像的特点、CT值

--CT图像的特点、CT值

-CT窗口技术和影像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

--CT窗口技术和影像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

第六章 CT检查的扫描方式

-CT平扫

--CT平扫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及常规增强扫描

--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

-多部位联合增强CT成像

--多部位联合增强CT成像

-课后作业

第七章 血管检查

-CT血管检查

--CT血管检查

-心脏与血管CT检查技术

--心脏与血管CT检查技术

-CT血管检查

第八章 CT图像处理与辐射安全

-图像后处理技术

--图像后处理技术

-CT辐射剂量管理

--CT辐射剂量管理

--CT辐射安全防护

-CT辐射安全管理--习题

-CT图像处理与辐射安全习题二

第九章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颅脑CT检查

--颅脑CT检查

-眼眶CT检查

--眼眶CT检查

-耳部CT检查

--耳部CT检查

-鼻和鼻窦CT检查

--鼻和鼻窦CT检查

-颌面部CT检查

--颌面部CT检查

-颈部CT检查

--颈部CT检查

-颈部CTA检查技术

--颈部CTA检查技术

-胸部平扫

--胸部平扫

-胸部增强扫描

--胸部增强扫描

-腹部平扫

--腹部平扫

-腹部增强扫描

--腹部增强扫描

-盆部CT检查

--盆部CT检查

-脊柱扫描

--脊柱扫描

-四肢骨关节扫描

--四肢骨关节扫描

-CT介入检查技术

--设备和器械及药物、适应证与禁忌证

--准备与方法、及并发症处理

-特殊CT检查的临床应用

--特殊CT检查的临床应用

-胸痛中心的临床应用

--胸痛中心的临床应用

-卒中中心的临床应用

--卒中中心的临床应用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二

第十章 CT图像存储传输与质量控制

-医学影像图像储存与传输概述

--医学影像图像储存与传输概述

-PACS的分类

--PACS的分类

-PACS的组成

--PACS构架和硬件配置及作用

--存储介质和支持软件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的临床应用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的临床应用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的技术管理

--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影像质量的有关概念

--影像质量的有关概念

-CT图像质量的评估指标及影响因素

--空间、密度及时间分辨力

--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减少方法

-CT图像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诊断要求及受检者辐射剂量要求

--CT成像技术条件及图像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正确选择CT扫描技术参数

--影响图像质量的技术参数

--影像处理和影像观察相关条件的参数

-CT装置的日常保养与校准

--CT装置的日常保养与校准

第十一章 实训操作

-鼻窦CT操作流程

--鼻窦CT操作流程

-腹部CT操作流程

--腹部CT操作流程

-颈部CT操作流程

--颈部CT操作流程

-颅脑CT操作流程

--颅脑CT操作流程

-盆腔CT操作流程

--盆腔CT操作流程

-胸部CT操作流程

--胸部CT操作流程

-腰椎CT操作流程

--腰椎CT操作流程

-图像后处理技术

--图像后处理技术

CT检查步骤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