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CT诊查技术 > 第九章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 腹部增强扫描 > 腹部增强扫描
同学们 大家好
上一次的课程我们学习了
腹部CT检查基本知识里面的
腹部CT的适应症 检查前准备
和腹部平扫的检查方法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
腹部CT检查剩下的内容
腹部CT增强
首先
我们来学习一下
腹部CT常规增强扫描
常规增强扫描的目的
腹部的组织器官多为软组织密度
CT平扫有时可遗漏
呈等密度的病变
为了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应常规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
双期和多期增强扫描
注射参数
腹部增强扫描均采用
静脉内团注对比剂的方法
对比剂含碘浓度
270~ 370 mg/ml
流率2.5~ 3.5 ml/s
用量80.0~100.0 ml
我们来分别看一下肝 胰 肾
这些较大的腹腔脏器的
增强扫描的情况
首先是肝脏
肝脏在平扫基础上
设置增强扫描各期扫描范围
扫描条件与平扫相同
也就是说体位 定位线
扫描基线 扫描范围
参数等都与常规平扫一致
对比剂注射开始后
20 ~25s嘱病人屏气
开始全肝螺旋连续扫描
此为肝脏动脉期
对比剂注射后60s嘱病人
再次屏气
进行全肝的第二次螺旋连续扫描
此为肝脏门静脉期
若继续作肝脏的多期增强扫描
则在对比剂注射开始后2min
加作肝实质平衡期扫描
还可根据病变
需要作不同时期行延迟增强扫描
怀疑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内胆管细胞癌
及肝内孤立性结节时
还可选用两快一长增强扫描
这是一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平扫
和三期增强图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平扫时
占位呈低密度
增强后随时间推移对比剂
逐渐进入肿块内的表现
肝脏的三期增强扫描
对于肝内低密度占位病变
具有很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肝血供特点
四分之一来自于肝动脉供血
四分之三来自于门静脉供血
而双血供来源又使得肝脏
和肝脏病灶在增强时
表现出更多的不同和特点
肝动脉供血为主的病灶
如原发性肝癌显示
“快进快出”的特点
增强扫描有助于
了解肝内病灶的供血情况
同时可提高肝内病灶的检出率
来看这一组肝脏原发性小肝癌的图
动脉期呈明显结节样强化
门脉期对比剂迅速退出
典型的“快进快出”
典型的原发性肝癌
胰腺增强
双期扫描
动脉期和实质期
其扫描时间与肝脏的动脉期
和门脉期的时间相同
在动脉期正常胰腺的
增强程度明显高于实质期
胰腺的动脉期扫描
有利于发现胰腺小病变
也有利于观察胰腺周围血管
和淋巴结的情况
胰腺增强有助于帮助诊断
和鉴别胰腺癌
胰岛素瘤等胰腺疾病
胰腺癌 为少血供肿瘤
在动脉期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强化
而胰腺癌病灶强化不明显
表现为相对低密度结节或肿块影
胰岛素瘤
在动脉期比胰腺增强明显
而到门静脉期密度明显下降
与胰腺实质基本相同
但低于增强的血管
下面这组图给我们的就是胰腺癌
肾脏
在平扫基础上
设置肾脏各期的扫描范围
扫描条件与平扫相同
对比剂注射后25- -30s
嘱病人屏气作第一次扫描
此为肾皮质期
对显示多血供的小肾癌
肾血管及肾肿瘤的动脉血供情况
优于肾实质期
对比剂开始注射后70-120s
让病人屏气进行扫描
此为肾实质期
对增强不明显的
小病灶的发现率高于肾皮质期
对比剂开始注射后
5-- 10min进行第三次扫描
称肾排泄期或肾盂肾盏期
可了解肾的排泄功能和协助肾盂
肾盏病变的诊断
这是一组左肾癌的增强扫查图
腹部CTA
用于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
诊断腹主动脉夹层 腹主动脉瘤
肝血管异常及肾动脉狭窄等
通常采用
MPR MIP SSD
VR等后处理技术
门静脉及下腔静脉CTA
对比剂含碘浓度
270~ 370 mg/ml
流率3.0~4.0 ml/s
用量90.0 ~100.0 ml
门静脉延迟时间50~ 60s
下腔静脉延迟时间90~ 110s
对扫描后获得的薄层轴面图像
进行MIP重组
这是一组胸腹部CTA
显示胸腹主动脉夹层
CT泌尿系成像
检查前受检者膀胱充盈
延迟时间7.5~30.0min
注射流率3.0~4.0ml/s
用量90.0~ 100.0 ml
对扫描后获得的薄层轴面图像
进行MIP SSD VR重组
右图CTU三维重建图可见
肾盂 肾盏 输尿管 膀胱等
结构充分显示
胃部CT检查
空腹四小时以上
检查前三十分钟口服中性对比剂
500.0~800.0ml
检查前即刻再口服中性对比剂
200.0 ~ 300.0 ml
推荐行肝动脉期和
门静脉期双期扫描
结直肠CT检查
检查前两天服用无渣半流食
检查前一天晚餐后禁食
晚餐三十分钟后口服缓泻剂
或清洁胃肠道制剂
检查当日早禁食
液体可经口服或经肛门注入
气体采用空气或二氧化碳
扫描前经肛管注入
需要做仿真内窥镜检查者
应以气体作为肠道对比剂
检查前5~10min肌内
或静脉注射山茛菪碱20mg
后30s扫描
青光眼 前列腺肥大
心动过速等受检者禁用
充气实施过程中
受试者采取左侧卧位
充气完毕依次转体
俯卧位 右侧卧位 仰卧位
并在各体位停留10~ 15s后
再行扫描检查
推荐行肝动脉期
和门静脉期双期扫描
对比剂碘浓度为2%~ 3%
图像处理
1.后处理方法
一般采用MPR MIP技术
进行矢状面和冠状面重组
血管成像可采用SSD和VR技术
右图为肾血管CTA图
2.观察内容
各脏器及病变范围
测量肿瘤大小
腹腔动脉静脉主干及所属分支
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影像质量标准
1.清晰分辨肝脏 胆囊
脾脏 胰腺 肾上腺
及肾脏组织与血管
2.清晰分辨肾盂输尿管
小肠 结直肠
及大网膜组织与血管的关系
3.清晰显示脏器周围血管
本节内容已结束
谢谢大家
-CT检查技术发展史、基本结构以及成像过程
-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CT检查技术的岗位
-CT检查概述作业
-CT设备运行基本条件
-CT成像基本原理—X线的衰减和衰减系数
-CT成像基本原理—CT数据采集基本原理和图像重建
-螺旋CT成像—单层螺旋CT
-螺旋CT成像—多层螺旋CT
-特殊CT成像
--特殊CT成像
-CT检查准备工作
--CT检查准备工作
-CT检查步骤与流程
--CT检查步骤
--CT检查流程
-CT检查准备工作与扫描方式作业
-CT开机及检查步骤
-CT扫描参数
--CT扫描参数
-CT图像的特点、CT值
-CT窗口技术和影像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
-CT平扫
--CT平扫
-CT增强扫描
-多部位联合增强CT成像
-课后作业
-CT血管检查
--CT血管检查
-心脏与血管CT检查技术
-CT血管检查
-图像后处理技术
--图像后处理技术
-CT辐射剂量管理
--CT辐射剂量管理
--CT辐射安全防护
-CT辐射安全管理--习题
-CT图像处理与辐射安全习题二
-颅脑CT检查
--颅脑CT检查
-眼眶CT检查
--眼眶CT检查
-耳部CT检查
--耳部CT检查
-鼻和鼻窦CT检查
--鼻和鼻窦CT检查
-颌面部CT检查
--颌面部CT检查
-颈部CT检查
--颈部CT检查
-颈部CTA检查技术
-胸部平扫
--胸部平扫
-胸部增强扫描
--胸部增强扫描
-腹部平扫
--腹部平扫
-腹部增强扫描
--腹部增强扫描
-盆部CT检查
--盆部CT检查
-脊柱扫描
--脊柱扫描
-四肢骨关节扫描
--四肢骨关节扫描
-CT介入检查技术
-特殊CT检查的临床应用
-胸痛中心的临床应用
-卒中中心的临床应用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二
-医学影像图像储存与传输概述
-PACS的分类
--PACS的分类
-PACS的组成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的临床应用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的技术管理
-影像质量的有关概念
-CT图像质量的评估指标及影响因素
-CT图像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正确选择CT扫描技术参数
-CT装置的日常保养与校准
-鼻窦CT操作流程
--鼻窦CT操作流程
-腹部CT操作流程
--腹部CT操作流程
-颈部CT操作流程
--颈部CT操作流程
-颅脑CT操作流程
--颅脑CT操作流程
-盆腔CT操作流程
--盆腔CT操作流程
-胸部CT操作流程
--胸部CT操作流程
-腰椎CT操作流程
--腰椎CT操作流程
-图像后处理技术
--图像后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