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CT诊查技术 >  第六章 CT检查的扫描方式 >  CT平扫 >  CT平扫

返回《CT诊查技术》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CT平扫在线视频

下一节:对比剂及常规增强扫描

返回《CT诊查技术》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CT平扫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本节课

我们来学习CT检查方法

CT检查方法

通常包括CT平扫

CT增强检查和CT造影检查

其中CT平扫

和CT增强检查的临床应用较多

下面一一进行讲解

首先介绍CT平扫

CT平扫示指静脉内不给

含碘造影剂的扫描

通常用于首次进行CT检查者

CT平扫的关键是

掌握各个不同部位或器官

以及兴趣区的层厚合成聚技术

当层厚等于层距时

即为连续扫描

相邻层面之间无间隙

当层厚小于层距时

两相邻层面之间留有空隙

CT扫描方式

是根据所得图像的特点

命名的扫描程序

也就是为得到不同的CT图像

把各种参数进行组合

所获得的扫描程序

即为CT扫描方式

包括普通扫描

容积扫描

薄层扫描

重叠扫描

靶扫描

高分辨率扫描

定量扫描

低剂量扫描等主要类型

普通扫描是CT平扫中

最基本的扫描方式

CT检查一般先做普通扫描

必要时再选用其它扫描方法

扫描参数为

管电压

120~140KV

管电流70~260毫安

转速0.4~1秒

螺距为1.0~1.5

矩阵常选用512×512

层厚选用5~10毫米

层距也为5~10毫米

连续扫描

采用标准算法

软组织算法均可

对CT机没有特殊要求

在普通CT机和螺旋CT机上

都可实施

螺旋CT扫描后

得到容积数据

也就是所谓的容积扫描

容积扫描

螺旋CT应用后

便提出容积扫描的概念

容积扫描是指

螺旋CT扫描后

得到容积数据

由于采用滑环技术

X线管和探测器

可以不间断

360度旋转

连续产生X线

并进行连续的数据采集

即容积数据采集

同时检查床沿Z轴方向匀速移动

因此所得数据无遗漏

便于小病灶的显出

严格意义上讲

普通CT轴扫方式

也可以实现容积扫描

只要层厚和间距相同

所得数据没有遗漏

就是容积数据

也可以进行三维重组

只是因为轴扫时扫描和数据采集

不连续

两次扫描进床时

容易造成患者移位

所以数据不连续

胸腹部器官和小病灶

因扫描时患者的呼吸运动

较容易出现漏扫或重复扫描

所以一般不用轴扫方式

进行容积数据采集

容积扫描主要应用于

胸腹部器官的CT检查

其优点为

无间隙数据适用于三维重组

如骨骼的三维重组

薄层扫描是指

层厚小于5毫米的扫描方法

在普通CT机和螺旋CT机上

都可实施

平扫和增强扫描均可

其主要优点是

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

提高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缺点是薄层扫描噪声增大

信噪比降低

密度分辨率减低

为保证符合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

通常需增大扫描条件

主要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

检查较小的组织器官

如鞍区

颞骨乳突

眼眶

椎间盘

胰腺

肾上腺等

常规用薄层扫描

第二个方面是检出较小的病灶

如肝脏

肾脏等的小病灶

肺内的小结节

胆系和泌尿系的梗阻部位等

一般是在普通扫描的基础上

加做薄层扫描

第三个方面是

观察较大病灶的内部细节

一些较大的病变

为了观察病变的内部细节

局部可加做薄层扫描

第4个方面是拟进行图像后处理

最好用薄层螺旋扫描

扫描层面越薄

重组图像的质量就越高

重叠扫描是指层距小于层后

使相邻的扫描层面部分

重叠的扫描方法

例如扫描层厚10毫米

层距选用7毫米

相邻两个层面

就有三毫米厚度的重叠

此方法对CT机没有特殊要求

管电压

管电流

扫描时间

算法

矩阵

与普通扫描相同

重叠扫描的优点是

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易于检出小于层后的小病灶

此外

重叠重建

可以提高Z轴分辨率

在扫描层后固定的情况下

可以提高三维重组图像的质量

其缺点是

扫描层面增多

致病人的X线吸收剂量加大

重叠扫描

一般只用于感兴趣区的局部扫描

以提高小病灶检出的机会

不作为常规的CT检查方法

把扫描也称放大扫描或目标扫描

是指感兴趣区

局部放大后

再进行扫描的方法

本质上是仅对被扫描层面内

某一局部感兴趣区进行图像重建

更确切的说是靶重建

所获局部感兴趣区的图像

与普通显示也图像的重建矩阵

规模相同

使局部感兴趣区单位面积内像素

数目增加

提高了空间分辨率

与普通扫描后

局部CT图像

单纯放大不同

后者仅是局部图像像素的放大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不能提高

靶扫描层厚

层距

常选用1~5毫米

电压 电流与普通扫描相同

扫描过程

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选用普通CT

普通扫描一层后

确定兴趣区

并进行局部放大

即缩小显示页

已进行薄层扫描

第二

在使用高档螺旋CT时

首先选用普通扫描

在小范围进行大矩阵重建图像

其优点是提高了空间分辨率

靶扫描主要应用于小器官

和小病灶的显示

常用于内耳

鞍区

脊柱

肾上腺

前列腺和胰头区的检查

第6个方面是高分辨力CT扫描

英文缩写是

HRCT

高分辨率CT扫描是通过薄层扫描

大矩阵

估算法重建图像

获得具有良好空间

分辨率

CT图像的扫描方法

扫描条件常选用

管电压是120~140KV

管电流

选用120~220毫安

层厚1~2毫米

层距可视扫描范围大小决定

可无间距或有间距扫描

矩阵通常选用512×512

选用估算法重建

此方法最突出的优点是

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

主要用于小病灶

小器官和病变细微结构的检查

如肺部

内耳

颞骨乳突

肾上腺等小器官

如肺部HRCT能清晰显示

以次级肺小叶

为基本单位的

肺内微细结构

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支气管扩张

肺内孤立或播散的小病灶

间质性病变等

HR CT扫描

因层厚小

图像质量要求高

需使用较高的曝光条件

定量扫描

其英文缩写是QCT

定量CT值

利用CT检查

来测定某一感兴趣区内特殊组织的

某一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扫描方法

依X线的能级分

单能定量CT和多能定量CT

多用于测定骨矿物质含量

监测骨质疏松

或其他代谢性骨病病人的

常用于测量的感兴趣区

有椎体海绵骨前部的椭圆形感兴趣区

去除椎体皮质骨的感兴趣区

皮质骨和海绵骨的综合感兴趣区

扫描时病人11~14椎体下面

脂肪标准密度矫正体膜

体膜内含数个

已知不同密度的溶液

或固体参照物

扫描后测量各感兴趣区的CT值

通过专用软件

参照密度校正

并计算出骨密度值

单位是以每立方厘米内

所含羟磷灰石的当量浓度来表示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是利用CT检查

对冠状动脉的钙化灶

进行定量测定

也属于定量CT检查的范畴

低剂量扫描

随着CT的不断发展

其临床检查频率和辐射剂量

都有较大的增加

美国医学会统计资料显示

美国1980年的CT检查人数

为360万

1990年为1100万

而1998年增至3300万

在英国

CT检查人次

仅占全部放射检查总人次的4%

但辐射巨量

却占到受检者总辐射剂量的40%

我国CT设备的绝对数量

以居世界第三位

CT检查的医疗辐射

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人们对CT辐射剂量

存在的潜在危害

越来越关注

合理使用

低辐射剂量

已成为CT检查中

应当遵循的原则

低剂量扫描是指

在保证诊断要求的前提下

降低扫描X线剂量

进行的CT扫描方法

可以降低患者X线吸收剂量

减少球管损耗

在临床实践中

严格遵循低辐射计量原则

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必须充分认识

CT辐射潜在的危害性

不片面追求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

相互联系

彼此制约

两者必须达到和谐统一

应当避免为了追求低噪声

高清晰图像

而使用过高的辐射剂量

允许图像中存在一定的噪声

又达到诊断要求

确定诊断可以接受的

最低噪声水平

和X线剂量水平

必须对所有的扫描参数进行优化

以实现这种平衡

这就是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实质

在保证影像诊断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合理运用CT扫描参数

和降低辐射剂量的技术手段

优化扫描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不同的CT扫描方案

实现个性化CT扫描

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应用较多的低辐射剂量

CT扫描技术有

一自动X线管电流调制

二心电门控

自动癌腺管电流调制

三非对称屏蔽采集技术

四图像重建阶段

应用迭代重算法

降低辐射剂量

其它技术还有先进的探测器

前置滤线器

后置滤线器

以及适形滤过器等

均可降低

检查中的辐射剂量

同学们

本节课的内容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CT诊查技术课程列表:

第一章 CT检查概述

-CT检查技术发展史、基本结构以及成像过程

--CT检查技术发展史、基本结构以及成像过程

-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CT检查技术的岗位

--CT检查技术的岗位

-CT检查概述作业

第二章 CT设备运行基本条件与成像原理

-CT设备运行基本条件

--CT设备运行基本条件

-CT成像基本原理—X线的衰减和衰减系数

--CT成像基本原理—X线的衰减和衰减系数

-CT成像基本原理—CT数据采集基本原理和图像重建

--CT成像基本原理—CT数据采集基本原理和图像重建

-螺旋CT成像—单层螺旋CT

--螺旋CT成像-单层螺旋CT

-螺旋CT成像—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的基本结构

--多层螺旋CT的数据采集

-特殊CT成像

--特殊CT成像

第三章 CT检查准备工作

-CT检查准备工作

--CT检查准备工作

-CT检查步骤与流程

--CT检查步骤

--CT检查流程

-CT检查准备工作与扫描方式作业

第四章 CT装置的基本操作

-CT开机及检查步骤

--CT开机及检查步骤

-CT扫描参数

--CT扫描参数

第五章 CT图像

-CT图像的特点、CT值

--CT图像的特点、CT值

-CT窗口技术和影像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

--CT窗口技术和影像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

第六章 CT检查的扫描方式

-CT平扫

--CT平扫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及常规增强扫描

--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

-多部位联合增强CT成像

--多部位联合增强CT成像

-课后作业

第七章 血管检查

-CT血管检查

--CT血管检查

-心脏与血管CT检查技术

--心脏与血管CT检查技术

-CT血管检查

第八章 CT图像处理与辐射安全

-图像后处理技术

--图像后处理技术

-CT辐射剂量管理

--CT辐射剂量管理

--CT辐射安全防护

-CT辐射安全管理--习题

-CT图像处理与辐射安全习题二

第九章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颅脑CT检查

--颅脑CT检查

-眼眶CT检查

--眼眶CT检查

-耳部CT检查

--耳部CT检查

-鼻和鼻窦CT检查

--鼻和鼻窦CT检查

-颌面部CT检查

--颌面部CT检查

-颈部CT检查

--颈部CT检查

-颈部CTA检查技术

--颈部CTA检查技术

-胸部平扫

--胸部平扫

-胸部增强扫描

--胸部增强扫描

-腹部平扫

--腹部平扫

-腹部增强扫描

--腹部增强扫描

-盆部CT检查

--盆部CT检查

-脊柱扫描

--脊柱扫描

-四肢骨关节扫描

--四肢骨关节扫描

-CT介入检查技术

--设备和器械及药物、适应证与禁忌证

--准备与方法、及并发症处理

-特殊CT检查的临床应用

--特殊CT检查的临床应用

-胸痛中心的临床应用

--胸痛中心的临床应用

-卒中中心的临床应用

--卒中中心的临床应用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二

第十章 CT图像存储传输与质量控制

-医学影像图像储存与传输概述

--医学影像图像储存与传输概述

-PACS的分类

--PACS的分类

-PACS的组成

--PACS构架和硬件配置及作用

--存储介质和支持软件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的临床应用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的临床应用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的技术管理

--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影像质量的有关概念

--影像质量的有关概念

-CT图像质量的评估指标及影响因素

--空间、密度及时间分辨力

--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减少方法

-CT图像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诊断要求及受检者辐射剂量要求

--CT成像技术条件及图像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正确选择CT扫描技术参数

--影响图像质量的技术参数

--影像处理和影像观察相关条件的参数

-CT装置的日常保养与校准

--CT装置的日常保养与校准

第十一章 实训操作

-鼻窦CT操作流程

--鼻窦CT操作流程

-腹部CT操作流程

--腹部CT操作流程

-颈部CT操作流程

--颈部CT操作流程

-颅脑CT操作流程

--颅脑CT操作流程

-盆腔CT操作流程

--盆腔CT操作流程

-胸部CT操作流程

--胸部CT操作流程

-腰椎CT操作流程

--腰椎CT操作流程

-图像后处理技术

--图像后处理技术

CT平扫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