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CT诊查技术 >  第二章 CT设备运行基本条件与成像原理 >  特殊CT成像 >  特殊CT成像

返回《CT诊查技术》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特殊CT成像在线视频

下一节:CT检查准备工作

返回《CT诊查技术》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特殊CT成像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大家好

上节课带领大家学习的

螺旋CT成像

是目前临床科室

使用的最常见的CT成像方式

但随着CT设备的发展和改进

目前在临床中还有

双源CT成像 能谱CT成像

锥形束CT成像等

下面我们逐一进行介绍

一双源CT成像

双源CT属于多层螺旋CT

是2005年在北美放射学会上

推出的一项影像技术

双源CT即双源计算机

体层成像系统简写为DSCT

是在64层或128层螺旋CT的基础上

在扫描机架内安装了两套X线球管

高压发生器和探测器等

如图所示 两个X线球管

两组探测器成90度角排列

两个X线球管分别为

主 辅X线球管

其对应的探测器分别为

主 辅探测器

两个X线球管同时曝光时

旋转90度角

即可以获得180度的扫描数据

使用单扇区采集的时间分辨力

可达到双64层时达到83ms

双128层时可达75ms

双源CT通过两个X线源

和两套探测系统来采集数据

扫描速度显著提升

全面拓展了CT的临床应用

一双源CT的结构特点

一大孔径

双源CT的扫描机架孔径为78cm

通常CT的孔径为70cm

第二两个X线球管

两组探测器相互垂直

第三CT球管采用了

电子束X线球管

单个球管功率在80kW以上

可产生80kv到140kv管电压的X线

四扫描速度快

常用部位的扫描速度为0.33s

最快扫描速度可达到0.28s

双源CT实现了电磁直接驱动

并采用了先进的静音技术

和特殊的散射线校正技术

第五空间分辨力高可实现各向同性

一次连续曝光螺旋扫描

最大扫描范围或采集范围为200cm

即使在移床速度

高达87mm/s的条件下

仍可获得小于0.4mm的

各向同性分辨力

使用高分辨力扫描时

空间分辨力可达到0.24mm

第六双视野扫描

双源CT的X线球管

和探测器系统与64层CT相同

一套扫描系统的扫描野为50cm

另外一套扫描系统

主要用于中心视野扫描野为26cm

第七设置不同的管电压

进行扫描曝光

两套X线系统由球管

和一体化高压发生器组成

可以分别调节相应的kv和mAs

双源CT的两个X线管

既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分别使用

第二双源CT的数据采集

在双源CT扫描系统内

两组成90度排列的

互相独立的数据采集系统

只需同时旋转90度

就可得到平行于射线投影平面的

整体180度的数据

这180度的图像数据

由两个四分之一的

扫描扇区数据组成

由于机架只需旋转

四分之一的扫描扇区域

扫描时间仅为

机架旋转1圈时间的四分之一

即获得了半圈扫描数据的

时间分辨力

约为机架旋转1圈时间的四分之一

若机架旋转1圈的时间是0.28s

那么数据采集的

时间分辨力在75ms

在一个心动周期内

就可以完成单扇区数据采集

第三双源CT的优势

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时间分辨力高

采用双源结构设计

单扇区采集的时间分辨力在

双64层和双128层设备中

分别达到了83ms和75ms

对于心动过速 期前收缩

心律不齐以及能短时间屏气的受检者

能在几秒内完成

CT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

并得到较高质量的图像

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效果好

双源CT用于心脏成像时

比64层CT的扫描时间减少了一半

目前西门子CT的心脏成像

基本采用180度的扫描数据重建算法

即单扇区重建

如果机架旋转1周的时间为0.33s

则心脏成像的时间分辨力

可达到165ms

在双源CT中

两个X线球管同时工作

其实际扫描时间

可减少为原来一半为83ms

第二可进行双能量成像

如果两个X线球管

采用不同的管电压进行扫描

就可获得两种能量的数据

即可得到同一种组织

在两种不同能量射线下的衰减特性

从而进行组织结构的

辨别 定性 分离

如心血管混合性斑块定性

肾结石成分定性分析

去除骨骼遮盖

去除血管斑块等

由于每个X线球管的

管电压都可独立设置为

80kV 100kV 120kV或140kV

当两个X线球管的管电压不一致时

如一个X线管设置为80kV

另一个设置为140kV

那么两个X线球管就能够

同时 同层进行扫描

获得的低能状态下

和高能状态下的影像数据

二者不存在位置和时间上的偏差

完全可以实现双能量减影

因此双能量成像

可以将机体的软骨 肌腱

及韧带结构与周围结构区别显示

扩展了CT检查的应用范围

第二种特殊CT成像能谱CT

能谱CT是继多层螺旋CT技术

基础上的又一项重大改进

其特点是使用一种

稀有的类似于“三明治”的宝石晶体

作为探测器材料

将CT检查由单一成像参数的

形态学检查带入到一个

多能量成像参数的

能谱CT的功能学成像阶段

大大提高了射线的利用率

有效地减少了

CT检查的辐射剂量

能谱CT相比多层螺旋CT

在整个成像链中硬件方面

都有了明显改进

包括探测器 X线球管 高压发生器

数据采集系统 重建引擎

后处理平台等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

来认识能谱CT成像

一能谱CT的结构特点

一X线球管

使用动态变焦X线球管

灯丝使用耐用的材料 寿命长

通过三对偏转磁场

可以动态切换X线球管的焦点

在能谱扫描时

保持稳定的X线球管的焦点大小

第二高压发生器

为了与能谱扫描相适应

高压输出可进行瞬时变能

实现0.5ms内快速双能瞬时切换

且与探测器的

快速反应性能相匹配

实现同源采集

第三探测器

稀有晶体的宝石探测器

是瞬时双能量采集的基础

较传统的稀土陶瓷探测器

其可见光转换速度加快了100倍

数据采集系统采样能力高

采样效率较传统的

稀土陶瓷探测器提高了2.5倍

采样速度快 电子噪音少

信号传输性能好 功率低

第四重建引擎

使用了先进的自适应统计

迭代重建技术即ASIR技术

这种技术较传统的滤波反投影法

重建的图像噪音更小

误差更小 伪影更少

图像更真实

同时扫描的辐射剂量也小

但该重建技术耗时多计算复杂

但是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复杂计算的难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第五后处理平台

不仅可以进行三维后处理

或者说基于像素值的各种数据的计算

还可利用能谱处理平台

进行物质分离

生成新基物质的密度图像

第二方面能谱CT的成像原理

能谱CT可以进行高140keV

低80keV两种能量的瞬时切换

获得高低两种能量状态下的数据

以此确定体素80~140keV

能量范围内的衰减系数

进而获得在此能量范围内

连续不断的单能量图像

实现能谱CT的单能量图像

能谱吸收曲线 有效原子序数

物质定量与分离的临床应用

能谱CT就类似于双源CT的双能成像

第三能谱CT的优势

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能谱成像

在实质脏器中能谱影像

可以发现一些多层螺旋CT

发现不了的病变

利用不同物质能谱CT的能谱曲线

可以对物质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

对于判断病变的病理变化

有着很大的帮助

第二超低的辐射剂量

超低的辐射剂量是指

从40~140keV连续不断的

101个单能量

可获得不同物质的能谱曲线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物质定性分离和定量测定

受检者受到的辐射剂量相对较少

第三较高的敏感性

可以清楚地显示

冠状动脉支架内的情况

对于判断支架的通畅情况

提供了客观 清楚的影像

可消除支架金属伪影的影响

也能消除人工髋关节

膝关节等金属伪影的影响

破除了以往传统CT

及螺旋CT在这方面影像的限制

第四图像清晰度较高

能谱CT已经开展的项目

包括肿瘤早期探查 去除金属伪影

病变良恶性鉴别 物质成分定性分析

血管狭窄及斑块精确分析等等

图像细节可见度高

第五应用前景广

能谱CT在肝脏代谢分析如酮代谢异常

肝内微小病灶早期发现与甄别

骨代谢异常骨代谢的定量分

区分陈旧性及新鲜性出血

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大进展

特殊CT的第三种成像方式锥形束CT

锥形束CT简写为CBCT

是指利用X线管发射的

经适当准直为锥形的X线束

做口腔 颌面部局部扫描的

小型专用CT设备

又称为锥形束容积CT

数字容积体层摄影 颌面CT等

锥形束CT的图像系统

称为锥形束容积图像

锥形束CT可以极低的辐射剂量

采集和重建出口腔

颌面部的层面影像

还可作进一步的影像重组处理

自20世纪末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

锥形束 CT 发展迅速

可应用于牙齿槽外科 正畸科

颌面外科 种植牙 关节科

牙体内科 牙周科等多学科

及颌面外科等相关领域

锥形束CT已经成为

口腔临床及颌面外科

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同学们本次课大家主要学习了

双源CT 能谱CT和锥形束CT成像的

设备结构 成像特点 临床应用

及设备优势等等

要求大家了解以上内容即可

本小节特殊CT成像就学习到这里

谢谢大家

CT诊查技术课程列表:

第一章 CT检查概述

-CT检查技术发展史、基本结构以及成像过程

--CT检查技术发展史、基本结构以及成像过程

-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CT检查技术的岗位

--CT检查技术的岗位

-CT检查概述作业

第二章 CT设备运行基本条件与成像原理

-CT设备运行基本条件

--CT设备运行基本条件

-CT成像基本原理—X线的衰减和衰减系数

--CT成像基本原理—X线的衰减和衰减系数

-CT成像基本原理—CT数据采集基本原理和图像重建

--CT成像基本原理—CT数据采集基本原理和图像重建

-螺旋CT成像—单层螺旋CT

--螺旋CT成像-单层螺旋CT

-螺旋CT成像—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的基本结构

--多层螺旋CT的数据采集

-特殊CT成像

--特殊CT成像

第三章 CT检查准备工作

-CT检查准备工作

--CT检查准备工作

-CT检查步骤与流程

--CT检查步骤

--CT检查流程

-CT检查准备工作与扫描方式作业

第四章 CT装置的基本操作

-CT开机及检查步骤

--CT开机及检查步骤

-CT扫描参数

--CT扫描参数

第五章 CT图像

-CT图像的特点、CT值

--CT图像的特点、CT值

-CT窗口技术和影像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

--CT窗口技术和影像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

第六章 CT检查的扫描方式

-CT平扫

--CT平扫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及常规增强扫描

--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

-多部位联合增强CT成像

--多部位联合增强CT成像

-课后作业

第七章 血管检查

-CT血管检查

--CT血管检查

-心脏与血管CT检查技术

--心脏与血管CT检查技术

-CT血管检查

第八章 CT图像处理与辐射安全

-图像后处理技术

--图像后处理技术

-CT辐射剂量管理

--CT辐射剂量管理

--CT辐射安全防护

-CT辐射安全管理--习题

-CT图像处理与辐射安全习题二

第九章 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颅脑CT检查

--颅脑CT检查

-眼眶CT检查

--眼眶CT检查

-耳部CT检查

--耳部CT检查

-鼻和鼻窦CT检查

--鼻和鼻窦CT检查

-颌面部CT检查

--颌面部CT检查

-颈部CT检查

--颈部CT检查

-颈部CTA检查技术

--颈部CTA检查技术

-胸部平扫

--胸部平扫

-胸部增强扫描

--胸部增强扫描

-腹部平扫

--腹部平扫

-腹部增强扫描

--腹部增强扫描

-盆部CT检查

--盆部CT检查

-脊柱扫描

--脊柱扫描

-四肢骨关节扫描

--四肢骨关节扫描

-CT介入检查技术

--设备和器械及药物、适应证与禁忌证

--准备与方法、及并发症处理

-特殊CT检查的临床应用

--特殊CT检查的临床应用

-胸痛中心的临床应用

--胸痛中心的临床应用

-卒中中心的临床应用

--卒中中心的临床应用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二

第十章 CT图像存储传输与质量控制

-医学影像图像储存与传输概述

--医学影像图像储存与传输概述

-PACS的分类

--PACS的分类

-PACS的组成

--PACS构架和硬件配置及作用

--存储介质和支持软件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的临床应用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的临床应用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的技术管理

--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影像质量的有关概念

--影像质量的有关概念

-CT图像质量的评估指标及影响因素

--空间、密度及时间分辨力

--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减少方法

-CT图像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诊断要求及受检者辐射剂量要求

--CT成像技术条件及图像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正确选择CT扫描技术参数

--影响图像质量的技术参数

--影像处理和影像观察相关条件的参数

-CT装置的日常保养与校准

--CT装置的日常保养与校准

第十一章 实训操作

-鼻窦CT操作流程

--鼻窦CT操作流程

-腹部CT操作流程

--腹部CT操作流程

-颈部CT操作流程

--颈部CT操作流程

-颅脑CT操作流程

--颅脑CT操作流程

-盆腔CT操作流程

--盆腔CT操作流程

-胸部CT操作流程

--胸部CT操作流程

-腰椎CT操作流程

--腰椎CT操作流程

-图像后处理技术

--图像后处理技术

特殊CT成像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