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CT诊查技术 > 第十章 CT图像存储传输与质量控制 > PACS的组成 > PACS构架和硬件配置及作用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的组成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学习PACS的构架
PACS基础设计规定了必需的构架
包括不同种类成像设备的集成
所有患者信息的数据库管理
以及为显示 分析 归档诊断结果
提供有效的方法
PACS的底层结构包括基本的硬件部分
有影像设备接口 主机 存储设备
网络通信 显示系统等
用符合标准的软件系统将其集成
对于通信数据库管理 存储管理
工作流程优化及网络监控等
实现系统的完整功能
作为完整的系统
在底层结构基础上加入其他功能
不但可以完成基本的PACS管理工作
还可实现更复杂的研究
临床服务和教学服务
基础结构的软件模块
作用是使整个系统保持良好的协作
让各部分作为一个系统
而不是单一的网络终端主机
PACS的硬件包括
受检者数据服务器 成像设备
数据与设备的连接
数据库和归档文件的PACS控制器
连接在网络中的显示工作站
为了使PACS内的
CT MRI X线影像
可以从存储服务器中
提取并传送到应用的服务器内
所有的服务器
客户端和工作站计算机
均由网络通信互联
这种模式的影像数据和资料信息
分别存储在不同的计算机内
这些数据可以被
网络中的用户合法共享
由于采用了分布式管理和多点存储
此管理模式具有较高的系统可靠性
稳定性和网络输出能力
但增加了系统复杂性
其实现和维护需要较高的费用
因此一套完整的PACS网络硬件构架
需要由数字化采集部分
图像存储部分 图像显示部分
网络部分 RIS HIS集合接口
PACS服务器以及网络交换机
和数据备份存储设备等组成
PACS的工作流程
从受检者到医疗机构
就诊挂号开始
医院信息系统开始对患者的基本信息
包括患者的姓名 性别 年龄
身份证号等进行录入
这是受检者电子病历的基础部分
也是PACS数据流的起始部分
受检者到临床科室就诊
临床医生发出
包括医嘱的影像检查申请
受检者到影像科室后
由放射学信息系统
根据临床发出的检查申请
进行检查安排
系统通过成像设备中工作列表
将相关信息发送到
成像设备和PACS
技师根据工作列表信息
完成影像检查检查完毕后
将影像发送到PACS
影像科医生通过影像诊断工作站
从PACS读取影像进行诊断
审核医生完成诊断报告后
发送到PACS归档
临床医生可以从
临床工作站读取影像和诊断报告
受检者可以从相关科室
领取影像照片和诊断报告
或从自助打印机上
打印照片和诊断报告
这样从临床科室发出检查申请
直至临床科室可以读取
患者的影像和诊断报告信息
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信息环
这个信息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
医嘱信息 检查信息 影像信息
诊断信息 存储信息 影像照片
和诊断报告信息
其中成像设备和影像存储
在整个工作流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字影像采集是
PACS的数据输入前端
数字成像设备包括目前
使用的各种成像设备
比如CT 磁共振 DSA
DR CR等
为了使医学影像信息
在不同的设备和系统之间
进行信息传输 交流和共享
必须制定通信接口
和数据存储格式的标准
成像设备厂商
必须遵从一定的标准和协议
目前标准协议是DICOM 3.0
其规定了医学影像
及其相关信息的传输
存取方式和文件格式
第二我们来学习
工作站的硬件配置和作用
图像显示工作站硬件
由图像缓存和处理器 图像存储器
图像显示器三个部分组成
图像缓存与处理器
用于实现图像数据到显示器的
可视化转换
图像存储器要满足大容量
高性能的图像显示需要
图像显示器须配置
高分辨率显示器和独立的显示卡
影像工作站通过配置
有专业的高分辨率显示器
可达到1024到4096个灰阶的
医用显示器
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若要显示CT 磁共振图像
可以使用2MP的显示器
显示CR DR图像
需要采用3MP的显示器
显示乳腺钼靶片
需要配置5MP的显示器
用于放射科医生或临床医生
浏览病案及相关的诊断报告
对图像显示精确要求较低
可使用1MP显示器
显示工作站的存储设备
不仅要求容量大
而且需要很高的数据输出能力
以满足图像处理和显示速度要求
为了加速从存储介质
到视频显示的图像传输速度
图像显示工作站
常采用大容量的随机存储器
和磁盘阵列
存储器具有非常高的I/O速度
一般作为显示工作站缓存使用
但价格高
磁盘阵列允许多个磁盘
同时进行读写操作
其I/O速度大大提高
以上内容就是本节课的所有内容
同学们听明白了没有
希望大家结合课后习题
加深理解记忆
下次课我们再见
-CT检查技术发展史、基本结构以及成像过程
-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CT检查技术的岗位
-CT检查概述作业
-CT设备运行基本条件
-CT成像基本原理—X线的衰减和衰减系数
-CT成像基本原理—CT数据采集基本原理和图像重建
-螺旋CT成像—单层螺旋CT
-螺旋CT成像—多层螺旋CT
-特殊CT成像
--特殊CT成像
-CT检查准备工作
--CT检查准备工作
-CT检查步骤与流程
--CT检查步骤
--CT检查流程
-CT检查准备工作与扫描方式作业
-CT开机及检查步骤
-CT扫描参数
--CT扫描参数
-CT图像的特点、CT值
-CT窗口技术和影像图像质量的变量因素
-CT平扫
--CT平扫
-CT增强扫描
-多部位联合增强CT成像
-课后作业
-CT血管检查
--CT血管检查
-心脏与血管CT检查技术
-CT血管检查
-图像后处理技术
--图像后处理技术
-CT辐射剂量管理
--CT辐射剂量管理
--CT辐射安全防护
-CT辐射安全管理--习题
-CT图像处理与辐射安全习题二
-颅脑CT检查
--颅脑CT检查
-眼眶CT检查
--眼眶CT检查
-耳部CT检查
--耳部CT检查
-鼻和鼻窦CT检查
--鼻和鼻窦CT检查
-颌面部CT检查
--颌面部CT检查
-颈部CT检查
--颈部CT检查
-颈部CTA检查技术
-胸部平扫
--胸部平扫
-胸部增强扫描
--胸部增强扫描
-腹部平扫
--腹部平扫
-腹部增强扫描
--腹部增强扫描
-盆部CT检查
--盆部CT检查
-脊柱扫描
--脊柱扫描
-四肢骨关节扫描
--四肢骨关节扫描
-CT介入检查技术
-特殊CT检查的临床应用
-胸痛中心的临床应用
-卒中中心的临床应用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二
-医学影像图像储存与传输概述
-PACS的分类
--PACS的分类
-PACS的组成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的临床应用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的技术管理
-影像质量的有关概念
-CT图像质量的评估指标及影响因素
-CT图像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正确选择CT扫描技术参数
-CT装置的日常保养与校准
-鼻窦CT操作流程
--鼻窦CT操作流程
-腹部CT操作流程
--腹部CT操作流程
-颈部CT操作流程
--颈部CT操作流程
-颅脑CT操作流程
--颅脑CT操作流程
-盆腔CT操作流程
--盆腔CT操作流程
-胸部CT操作流程
--胸部CT操作流程
-腰椎CT操作流程
--腰椎CT操作流程
-图像后处理技术
--图像后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