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职业探索与选择 > 第二章 如何了解工作世界?——职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 第七节 访谈、实践及自查工具箱 > 2.7 访谈、实践及自查工具箱
刚才
我们是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
帮助大家去了解行业 单位
以及职位的信息
这些数据都相对的比较宏观
可以看到事物发展的大势
但是 我们还可以用
人物访谈的方式
去深刻地了解某些人
对某个职位的个体的体验
所以下面
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如何采访在职的人士
那下面呢
我给大家列出了一些访谈的提纲
大家看一看
这些提纲中的问题
可能大部分不是与行业发展
或者单位发展相关的
而是这些人从事自己具体工作的
一些个人的感受
比如他这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他当初为什么去选择
这样一份工作
这份工作给自己的个人生活
带来了哪些体验
所以这里面我也想推荐大家
来读一读我的好朋友
原先在北京大学从事职业辅导
工作的李军凯老师写的这本书
叫《解密工之道》
她就是用通过不同岗位人的访谈
来收集对岗位的信息
当然大家去收取这些信息
或者访谈人物的渠道
也会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呢就是我们自己的亲人
有的是我们认识的老师和同学
当然有一些人
可能会用到一些陌生人
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
在职业社交网络当中
通过网络认识的一些网友
当然他们也是你想去从事
那份工作的在职人士
那在这里呢
我们特别愿意鼓励大家
甚至邀请大家使用
那些陌生的渠道
这个陌生的渠道有很多
就是我们所谓的弱关系
为什么是这样说呢
因为在上个世纪70年代
美国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
Granovetter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叫做《弱关系的力量》
这篇文章的由来
是他准备自己的博士论文
他曾经访问了280多名
在波士顿郊区生活的技术人员
专业人士以及职业经理人
问问他们是怎样找到
自己的工作的
在这280多个人当中
他随机抽取了100名
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他惊奇地发现
在这100名访谈者当中
有54个人是通过个人的关系
找到自己的职业的
那这54个人当中
有16.7%的人
经常能见到这个关系
所谓经常能见到
就是每周至少见两次面
但是 其中
有55.6%的人
用到的关系
仅仅是偶然见到
偶然见到意味着每周见不到两次
但每年至少能够见到一次
还发现有27.8%的帮忙者
一年也见不到一次
通过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
数据调研
Granovetter得出的结论是
其实我们每个人获取的信息
往往与我们的人脉结构有关
那些我们经常互动的强关系的人
可能并不能给我们提供新的信息
往往是那些弱关系联系者
可能给我们提供的信息
新的信息的比例更大
因为他们跟我们的生活结构
和生活的经历完全不同
所以他能够给我们提供
很多新的信息
正是基于此
我们鼓励大家用弱关系
来收取和拓展自己的
职业的可能性
那说到这里
我们会发现
当你对职场人士进行访谈的时候
不可避免的是受到他个人的
职业的偏见
这些偏见可能是基于
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
而来的
所以在这里
为了能克服这样一个局限性
我们还有三个建议
第一个是多问人
这是一种调查方法
第二个叫问对的人
这个对的人
往往是与你自己的职业目标
相关联的
他真正是从事这个职业
而且取得了比较好的绩效
第三个
是问多人
问多人的意思是
你可以相互地佐证
相互地校正
从而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那刚才
我们是鼓励大家使用文献的方法
以及在职人士访谈的方式
去收集职业信息
认识工作世界
但是
纸上得来终觉浅
道听途说亦不足
绝知此事需躬行
这也是我们最后向大家
推荐的一步
也就是通过自己亲身的实习实践
来了解工作世界
所以我们也特别地希望
能够听到你的实习和实践的
小故事
来跟我们一起分享
最后
我们用一张表格来总结和概括一下
和梳理一下
我们刚才所有讲过的内容
大家就会发现
我们是用三段论
来了解工作世界的
我要什么
包括行业里面的行业分类
以及具体的描述行业发展的指标
包括组织和单位
有哪些单位
以及有哪些具体的指标
这些都因人而异
最后我们谈到了所谓的职业
和职位
包括职业的分类
职位的分类
也包括职业的职责
以及要求
发展路径
那去哪里找呢
我们给大家提供了不同的渠道
主要包括文献
包括一些网站
包括一些研究
也提到了一些对在职人士
利用弱关系的理论
作为支撑和引导
去用那些圈外的人
给我们提供新的信息
同时我们也鼓励大家
到不同的社会实践基地当中
到不同的工作场所当中
用实习来获取新知
最最后面想得到大家一些
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这些判断和见解
正好是回答我想要什么
这样一个最核心的问题
所以这样一个结构
就帮助大家梳理和总结了
前面我们所讲的所有内容
这些方式和方法
将极大地帮助大家
认识当下的工作世界
-第一节 让职场榜样带出愿景
-第二节 快问快答:职业规划有必要吗?
-第三节 什么是职业生涯?
-第四节 你将学到什么?
-第一章测试 关注职业生涯
-第一节 感知工作世界的经验来源
-第二节 认知工作世界的系统方法
-第三节 如何通过文献检索了解行业
-第四节 如何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单位
-第五节 如何通过文献检索了解职业:职责与要求
-第六节 如何通过文献检索了解职业:发展路径(以“杰青”为例)
--2.6 如何通过文献检索了解职业:发展路径(以“杰青”为例)
-第七节 访谈、实践及自查工具箱
-第八节 未来的工作世界是怎样的
-第九节 如何参与未来的工作世界:学长学姐去哪儿了与典型案例
--2.9 如何参与未来的工作世界:学长学姐去哪儿了与典型案例
-第二章测试 如何了解工作世界?——职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第一节 来自雇主的调查
-第二节 能力的定义与分类——天赋
-第三节 能力的定义与分类——技能
-第四节 一般岗位需要的技能
-第五节 特定岗位需要的技能——研发
-第六节 特定岗位需要的技能——供应链
-第七节 特定岗位需要的技能——法务
-第八节 特定岗位需要的技能——财经
-第九节 专业对口与技能更迭
-第十节 技能的层级
-第十一节 天赋与努力孰轻孰重
-第十二节 如何培养职场需要的能力?
-第三章测试 职场需要什么人
-第一节 兴趣与职业兴趣
-第二节 职业兴趣类型
-第三节 职业兴趣测量工具的选择
-第四节 案例分析(一):兴趣集中与兴趣分散
-第五节 案例分析(二):兴趣很多,无法取舍怎么办?
-第六节 案例分析(三):兴趣会变化吗?
-第七节 如何根据兴趣找职业
-第八节 从识别兴趣到选择职业
-第四章测试 兴趣能当饭吃吗?——如何根据职业兴趣找方向
-第一节 总有一款适合你:大学生面临的职业选择问题
-第二节 案例1:他们都忙,我好慌!——想清楚了再决定,还是先有行动才有选择
--5.2 案例1:他们都忙,我好慌!——想清楚了再决定,还是先有行动才有选择
-第三节 案例2:最好的,还是够好的?——最优原则与满意原则
--5.3 案例2:最好的,还是够好的?——最优原则与满意原则
-第四节 案例3:坚持还是离开?——承诺升级及与重要他人意见不一致
--5.4 案例3:坚持还是离开?——承诺升级及与重要他人意见不一致
-第五节 案例4:选A还是选B,选B还是选A?——优柔寡断与担心做出错误的决定
--5.5 案例4:选A还是选B,选B还是选A?——优柔寡断与担心做出错误的决定
-第六节 如何做选择: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CASVE循环
--5.6 如何做选择: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CASVE循环
-第五章测试 如何做决定?
-第一节 简历是什么
-第二节 大学毕业生简历的核心要素
-第三节 不同单位的研发岗简历差异
-第四节 中英文简历差异
-第五节 不同求职方向的简历差异
-第六节 简历有套路吗
-第六章测试 简历勾画“你是谁”
-第一节 面试经验分享(1)——研发岗位的面试经
-第二节 面试经验分享(2)——管理咨询公司的面试经
-第三节 面试的心态准备
-第四节 面试的信息准备
-第五节 面试的类型与方式
-第六节 面试中常见的典型问题
-第七节 面试礼仪与面试实质
-第七章测试 面试展现“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