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汽车理论 >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  知识点5.13:汽车的侧倾轴线 >  汽车的侧倾轴线

返回《汽车理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汽车的侧倾轴线在线视频

汽车的侧倾轴线

下一节:汽车的侧倾角刚度

返回《汽车理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汽车的侧倾轴线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下面进行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知识点5.13

汽车的侧倾轴线

车厢相对地面转动时的瞬时轴线

一般我们把它称之为车厢的

侧倾轴线

轴线一般来讲

通过车厢在前后轴处

横断面上方的瞬时转动中心

这两个瞬时转动中心

一般我们把它称之为侧倾中心

侧倾中心的位置

决定于悬架的导向机构

一般来讲可以用图解法 分析法

或者实验的方法等等

把它来求解到

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多的

工程分析的软件

你比如像ADAMS等等这些

它们分析这些

用解析的方法

来分析瞬时转动中心

相对来讲是比较方便的

但是我们工程上

特别是在进行定性分析的时候

图解法也是应用得很普遍的

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图解法

用图解法求车厢的瞬时转动中心

一般来讲都采用可逆原理

也就是在求转动中心的时候

假设车厢不动

让地面带着车轮

实际相对于车身

做一个这样的运动

这样的话

就是求出地面相对于车厢的

瞬时转动中心

实际上这也是与车厢的侧倾中心

是一致的

下面我们分析几种典型悬架的

侧倾中心的位置

而其它的悬架的侧倾中心的位置

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

把它得到

首先我们看一下

最简单的悬架

单横臂独立悬架的

侧倾中心的求解

如图所示

就是一个典型的单横臂独立悬架

这个悬架

它实际上叫单横臂

这点每一个悬架和车厢

是靠一个铰链连接的

然后它有一根横臂

最后车厢是通过一个弹簧

和横臂相连

因此在运动的时候

实际上横杆 横臂

只能够绕铰链

上下的来运动

左右是对称的

假如我们假设车厢不动

那么地面或者说那个车轮

相对车厢运动的时候

由于我们轮胎接地点

假如左侧的是D

右边叫做G

那么它相对于铰链运动的时候

实际上也就是D

往上运动

形成一个vd

然后这个G

往下运动形成一个vg

实际上D和E连线

还有一个G和F

这个连线

这两个连线它有一个交点

就是这个Om

这个Om

实际上也就是单横臂独立悬架的

瞬时转动中心

下面我们再分析一下双横臂

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

要确定双横臂独立悬架的

这样它轮胎与地面接触点的

运动矢量

一般我们需要用到三心定理

参见这个图

所谓的三心定理

实际上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杆件

当它一端是固定的

那么它实际上瞬时的运动中心

肯定是在这根连线的延长线上

我们由于是双横臂独立悬架

在一根悬架上

它有两根横臂

这样比如像这O12

和O14是一根

然后O23和O34

又是另外一根

然后这两个的线的延长线

一般来讲

我们O34和O14呢

这边是相当于车身

是和车身相连的

这边是和转向节相连的

O23和O12

这边是和转向节相连的

实际上也就是O23 O12

这样一根杆件

它瞬时转动中心

运动中心

或者叫做

实际上就是O24点

当然了我们假如O12和O23

是一个横臂

然后O14 O34假如是一个横臂

那么它们也可以达到另一个

瞬时转动中心

但是由于O34和O14

它是固定的

所以在这里边

它只有O23和O12

它是运动的

因此瞬时转动中心

就是O24这个点

我们可以采用

刚才所谓三心定理的这个方法

来求双横臂独立悬架左右两侧

然后它各自的转动中心

这个图示

实际上就是双横臂

独立悬架的示意图

在左侧

它实际上有这么一个

四连杆机构

这相当于是一个左侧的悬架

右侧也是一样

它会有一个对称的机构

那么它实际上

就是右侧的四连杆的悬架

按照刚才的道理

左侧的悬架

也就是这样两点连线

它的瞬时转动中心在哪里呢

实际上也就是连接这样两根直线

最交点得到了Ol

这实际上

Ol实际上也就是左侧独立悬架的

它的一个瞬时转动中心

同样的道理

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Or

这个Or

实际上是右侧悬架的瞬时运动中心

然后

它的转动中心怎么得到

实际上也就是

这个Or和这个G

这样两点连一个连线

同时Ol和D

也两点连一个连线

这两根直线的交点

这Om

实际上也就是它的

悬架的瞬时转动中心

实际上这个Om

也就是它车身的瞬时转动中心

实际上是由左右两侧悬架所决定的

当然通过双横臂独立悬架

那么它的瞬时转动中心的分析

实际上我们仍然可以把它推广到

其他的悬架上来

因为我们刚才有一个Ol

还有一个Or

这两个铰接点的单横臂独立悬架

实际上

它就是一个双横臂独立悬架的

等效单横臂悬架

这样的话

我们就可以采用这样的原理

把它推广到其它的一些悬架

比如像麦弗逊式等等

这样找到它们的等效单横臂

独立悬架

这样的话

就使得分析变得方便起来了

比如像刚才的双横臂独立悬架

这个Ol实际上是左侧悬架的

它的瞬时运动中心

实际也就相当于

我们在这里边延伸出两个铰链

然后这个铰链

实际上是左侧悬架的

这个Or实际上是相当于右侧悬架的

然后这个横臂

相对来讲显得比较长一些

这两个等效单横臂独立悬架

实际上它也是连接这两根线

最后得到了Om这一点

这个通过这样一个例子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等效单横臂

独立悬架的具体的求解过程

这个随着车厢侧倾程度的增加

一般来讲侧倾中心的位置

它也是变化的

当然了

由于汽车它作为一个非线性系统

所以它的中心一般来讲都是变的

当我们把它假设成一个线性系统

也就是认为

它侧倾不大的时候

那么这个时候

它也只能作为定性的近似的分析

还是可以的

所以我们通过图解法得到的

一般来讲都是侧倾中心的

近似的位置

由于我们并没有考虑

那些铰链里边的一些橡胶

等等这样一些它的变形

198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对29辆轿车进行的结构实验表明

轿车的前侧倾中心的高度

一般在0到14cm

在这样一个高度范围内

后侧倾中心的高度

是在0到40cm

也就是后边的侧倾中心的高度

一般来讲会高一些

前边相对来讲会低一些

有关侧倾轴线的讨论

就到这里

汽车理论课程列表:

绪论

-绪论

--默认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

-知识点1.1:汽车动力性的评价

--视频-1.1

-知识点1.1:汽车动力性的评价--作业

-知识点1.2:汽车的驱动力

--1.2-汽车的驱动力

-知识点1.2:汽车的驱动力--作业

-知识点1.3:汽车的行驶阻力(1) 滚动阻力

--汽车的行驶阻力(1)

-知识点1.3:汽车的行驶阻力(1) 滚动阻力--作业

-知识点1.4:汽车的行驶阻力(2)空气阻力

--汽车的行驶阻力(2)空气阻力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知识点1.4:空气阻力

-知识点1.5:汽车的行驶阻力(3)坡道阻力与加速阻力

--汽车的行驶阻力(3)坡道阻力与加速阻力

-知识点1.5:汽车的行驶阻力(3)坡道阻力与加速阻力--作业

-知识点1.6:汽车行驶方程式与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汽车行驶方程式与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知识点1.6:汽车行驶方程式与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作业

-知识点1.7: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的求解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的求解

-知识点1.7: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的求解--作业

-知识点1.8: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知识点1.8: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作业

-知识点1.9:汽车的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汽车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知识点1.9:汽车的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作业

-知识点1.10:作用在汽车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

--作用在汽车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

-知识点1.10:作用在汽车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作业

-知识点1.11:汽车的附着率

--汽车的附着率

-知识点1.11:汽车的附着率--作业

-知识点1.12:汽车的功率平衡和动力特性图

--汽车的功率平衡和动力特性图

-知识点1.12:汽车的功率平衡和动力特性图--作业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知识点2.1: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

-知识点2.1: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作业

-知识点2.2: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知识点2.2: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作业

-知识点2.3: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1)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1)

-知识点2.3: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1)--作业

-知识点2.4: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2)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2)

-知识点2.4: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2)--作业

-知识点2.5:电动汽车的研究

--电动汽车的研究

-知识点2.5:电动汽车的研究--作业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确定

-知识点3.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及其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及其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知识点3.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及其发动机功率的选择--作业

-知识点3.2:最小传动比和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最小传动比和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知识点3.2:最小传动比和最大传动比的选择--作业

-知识点3.3:传动系挡位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

--传动系挡位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

-知识点3.3:传动系挡位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作业

-知识点3.4: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主减速器传动比

--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主减速器传动比

-知识点3.4: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主减速器传动比--作业

-知识点3.5: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

--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

-知识点3.5: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作业

-知识点3.6: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发动机、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

--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发动机、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

-知识点3.6: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发动机、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作业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

-知识点4.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知识点4.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作业

-知识点4.2: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知识点4.2:制动时车轮的受力--作业

-知识点4.3:硬路面的附着系数

--硬路面的附着系数

-知识点4.3:硬路面的附着系数--作业

-知识点4.4: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知识点4.4: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作业

-知识点4.5: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

--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

-知识点4.5: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作业

-知识点4.6: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知识点4.6: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作业

-知识点4.7:制动时汽车的跑偏

--制动时汽车的跑偏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知识点4.7:制动时汽车的跑偏

-知识点4.8:制动时汽车的侧滑和转向能力丧失

--制动时汽车的后轴侧滑和前轴转向能力丧失

-知识点4.8:制动时汽车的侧滑和转向能力丧失--作业

-知识点4.9: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知识点4.9: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作业

-知识点4.10: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知识点4.10: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作业

-知识点4.11: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

--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

-知识点4.11: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作业

-知识点4.12: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比值固定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的制动过程分析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比值固定的汽车的制动过程分析

-知识点4.12: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比值固定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的制动过程分析--作业

-知识点4.13: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

--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

-知识点4.13: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作业

-知识点4.14: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

--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

-知识点4.14: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作业

-知识点4.15: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制动防抱死系统

-知识点4.15: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作业

-知识点4.0:前四章知识总结

--前四章知识总结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期中考试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知识点5.1: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1)研究的内容

--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1)研究的内容

-第五章--知识点5.1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1)研究的内容

-知识点5.2: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2)评价方法

--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2)评价方法

-知识点5.3:轮胎的侧偏现象

--轮胎的侧偏现象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知识点5.3:轮胎的侧偏现象

-知识点5.4:轮胎结构参数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轮胎结构参数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知识点5.4:轮胎结构参数对侧偏特性的影响--作业

-知识点5.5:车轮外倾角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

--车轮外倾角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

-知识点5.5:车轮外倾角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作业

-知识点5.6: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操纵稳定性模型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操纵稳定性模型

-知识点5.6: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操纵稳定性模型--作业

-知识点5.7: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稳态响应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稳态响应

-第五章--知识点5.7: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稳态响应

-知识点5.8:稳态响应的评价方法

--稳态响应的评价方法

-知识点5.8:稳态响应的评价方法--作业

-知识点5.9: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瞬态响应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瞬态响应

-知识点5.9:前轮角阶跃输入下汽车的瞬态响应--作业

-知识点5.10:瞬态响应的评价方法

--瞬态响应的评价方法

-知识点5.10:瞬态响应的评价方法--作业

-知识点5.11:横摆角速度的频率响应特性

--横摆角速度的频率响应特性

-知识点5.11:横摆角速度的频率响应特性--作业

-知识点5.12: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知识点5.12: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作业

-知识点5.13:汽车的侧倾轴线

--汽车的侧倾轴线

-知识点5.13:汽车的侧倾轴线--作业

-知识点5.14:汽车的侧倾角刚度

--汽车的侧倾角刚度

-知识点5.14:汽车的侧倾角刚度--作业

-知识点5.15:汽车的侧倾角

--汽车的侧倾角

-知识点5.15:汽车的侧倾角--作业

-知识点5.16:侧倾导致左右车轮垂直载荷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侧倾导致左右车轮垂直载荷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知识点5.16:侧倾导致左右车轮垂直载荷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作业

-知识点5.17:侧倾外倾与侧倾转向

--侧倾外倾与侧倾转向

-知识点5.17:侧倾外倾与侧倾转向--作业

-知识点5.18:变形转向与变形外倾

--变形转向与变形外倾

-知识点5.18:变形转向与变形外倾--作业

-知识点5.19: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知识点5.19: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作业

-知识点5.20: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实验

--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实验

-知识点5.20: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实验--作业

-知识点5.21: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知识点5.21: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作业

-知识点5.22: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简介

--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简介

-知识点5.22: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简介--作业

-知识点5.23: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知识点5.23: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作业

-知识点5.24:汽车的侧翻

--汽车的侧翻

-知识点5.24:汽车的侧翻--作业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

-知识点6.1:汽车的平顺性

--汽车的平顺性

-知识点6.1:汽车的平顺性--作业

-知识点6.2: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知识点6.2: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作业

-知识点6.3: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知识点6.3: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知识点6.4: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知识点6.4: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知识点6.5:空间功率谱密度化为时间功率谱密度

--空间功率谱密度化为时间功率谱密度

-第六章--知识点6.5:空间功率谱密度化为时间功率谱密度

-知识点6.6:汽车振动系统及其简化

--汽车振动系统及其简化

-知识点6.6:汽车振动系统及其简化--作业

-知识点6.7: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

--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

-知识点6.7: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作业

-知识点6.8:单质量系统频率响应特性

--单质量系统频率响应特性

-知识点6.8:单质量系统频率响应特性--作业

-知识点6.9: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概述

--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概述

-第六章--6.9: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概述

-知识点6.10: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量的计算分析

--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量的计算分析

-第六章-6.10: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量的计算分析

-知识点6.11:车身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

--车身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

-知识点6.11:车身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作业

-知识点6.12:双质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双质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知识点6.12:双质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作业

-知识点6.13:系统参数对双质量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系统参数对双质量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知识点6.13:系统参数对双质量系统振动响应量的影响--作业

-知识点6.14:主动与半主动悬架概述

--主动与半主动悬架概述

-知识点6.14:主动与半主动悬架概述--作业

-知识点6.15:双轴汽车的振动

--双轴汽车的振动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知识点6.15:双轴汽车的振动

-知识点6.16:双轴汽车的频率响应特性

--双轴汽车的频率响应特性

-知识点6.16:双轴汽车的频率响应特性--作业

-知识点6.17:双轴汽车振动响应量的计算

--双轴汽车振动响应量的计算

-知识点6.17:双轴汽车振动响应量的计算--作业

-知识点6.18: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

--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

-知识点6.18: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作业

-知识点6.0:第五、六章知识总结

--第五、六章知识总结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考试入口

汽车的侧倾轴线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