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  Chapter three: The present life of CADD >  3.4 Pharmacophore >  3.4.2 The pharmacophore methodology

返回《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4.2 The pharmacophore methodology在线视频

下一节:3.4.3 The operation of pharmacophore(1)

返回《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4.2 The pharmacophore methodology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针对药效团的方法学

给大家进行介绍

我们首先要知道建立一个药效团

那么主要分为哪几个步骤

首先我们要建立数据库

那么第二步我们要利用

训练集建立药效团模型

第三步利用测试集验证药效团模型

第四步

我们要对我们构建的药效团模型

进行一个评价和分析

第一步数据库的建立及化合物能量的优化

这一步跟QSAR类似

首先需要一个

由多个化合物分子结构

和其生物活性组成的数据库

将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训练集是指具有一定数量

结构特征以及活性范围分布的化合物

用于建立药效团模型

而测试集是除去训练集以外的

同样具有一定数量

结构特征以及活性范围分布的化合物

用于验证药效团模型的合理性

分子结构的种类我们可以有很多种

都会被软件识别

如图所示这几种格式

那么这个软件都是可以被识别的

生物活性同样跟QSAR类似

我们可以包括

最小抑菌浓度MIC

半数抑制浓度IC50

半数致死浓度LC50

半数有效浓度EC50

半数致死量LD50

以及半数有效量ED50

同时针对化合物分子结构

需要进行一定的结构优化

为了确定分子低能构象

就需求解与其相对应的

分子势能面上的极小值

这一过程称为能量优化

通过最小化算法进行结构优化时

应避免陷入局部最小值

也就是避免仅得到某一构象

附近的一相对稳定的构象

能量最小化算法包括四种

第一种是单纯型算法

最速下降法

共轭梯度法以及牛顿拉普森方法

在得到了数据库的基础上

第二步进行药效团的构建

其主要的方法包括

活性类似物法

活性类似物法

又称共同模板假设

或共同构象假设

这一方法从一组不同结构

和生物活性的配基的低能构象中

抽提出关键的特征

即指定出分子之间对应的重要基团

进行各配基构象的叠合

使每个分子尽可能处于低能构象

关键特征尽可能重叠在一起

经反复叠合

找到最佳的重叠构象

从这些重叠构象的表面

推测得到假设的同一受体受点所作用

所必需的空间结构

而无活性化合物的总体积

则代表着受体中的禁区

则代表着受体中的禁区

即该部位已被受体的残基占据

而不能容纳配基

这样就能间接地得知

受体的三维作用受点

假设受点点阵

该方法先计算出相似

或者不同类型配基构象的最小能量

并将整个分子置于一个规则

正交的三维网格

由用户指定一个理化性质

比如疏水性或电子密度等

同时将每个分子的生物活性值

相对应点阵的所有点的平均

得到假想的受点点阵模型

对某一分子而言

其对应的分子点阵

与复合点阵所共享点的局部活性的加和

即为该分子的预测活性

距离几何法

距离几何法又称为距离映射法

它是基于药效基团模型的

三维结构搜寻方法

其基本理论是

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

是通过药物的活性基团

与受体受点相应的结合点

直接作用而发生的

药物的活性大小与药物

和受体结合点的结合能大小有关

通过选择合理的受体结合点分布模型

和药物分子的结合模式

建立起与药物活性基团

和受体结合点类型相关的能量参数

以此定量预测其结合能

进而推知药物的作用强度

操作时先构造出一个配基的大致3D模型

并选择最低能量的构象

求得一个表示分子内两个原子

或基团之间距离的矩阵

并定出上下限

用这样一个若干个分子内两点间距离

构成的空间矩阵来表示整个分子

在受体的受点设置一系列空间点

分成空的和满的两种模式

即空的是指配基点可以进入并与受体作用

满的指空间已被受体原子占领

配基点不能进入

然后进行搜寻

即可寻找出药物的活性基团

与受体受点相结合的模型

计算出结合能

即可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那么构建完药效团模型以后

我们第三步是怎么验证药效团模型

主要的方法为偏最小二乘法

偏最小二乘法这是一种统计学方法

与主成分回归有关系

但不是寻找响应变量

和自变量之间最大方差的超平面

而是通过投影分别将预测变量

和观测变量投影到一个新空间

来寻找一个线性回归模型

因为数据X和Y都会投影到新空间

PLS系列的方法也被称为双线性因子模型

当Y是分类数据时称为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第四步为模型的评价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的参数

对模型进行评价

包括 Specifity就是特异性

是每个药效团模型判断能力的评价指标

根据提问分子结构

与药效团的匹配程度

以及空间中分离的程度来计算

该值一般大于5比较好

N_HITS

也表示实际数量命中

负数表示没有配体符合药效团模型

通常在Mols Required to Hit这个设置栏

设置数值得太低时

导致和发生的

FEATS是指药效团模型中的药效团总数

PARETO

此列中的数值表示每个模型的Pareto Ranking

也就是它的一个分类和一个分级

此值为0表示根据最后4列中

所列出的所有四个标准

没有一个模型优于任何其他模型

ENERGY表示模型总能量

STERICS表示模型的空间重叠的一个程度

HBOND指药效结构的一致性

MOL_QRY指整个整体化合物

药效结构堆叠和药效团模型的一致性

若在这些参数前面如果加上了IND

则表示指是模型中每个配体的一些参数

比如在ENERGY前面加上IND

表示每个配体的总能量

STERICS前面加上IND

表示的是模型中每个单个配体的空间重叠

那么HBOND前面加上IND

表示模型中每个配体的药效结构的一致性

MOL_QRY也是指模型中每个配体的药效结构

和药效团模型的一致性

那么以上我们就讲解了

怎么样去建立一个药效团模型

以及在药效团模型建设过程中

我们所需要了解的一些理论知识

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

用于构建药效团的基础

那么今天的课就到此

谢谢大家

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课程列表:

Chapter one: The background of CADD

-1.1 CADD-Where am I coming from?

--1.1 CADD-Where am I coming from?

-1.2 CADD-My Value

--1.2 CADD-My Value

-1.3 CADD-Application of CADD in the School of Pharmacy

--1.3 CADD-Application of CADD in the School of Pharmacy

-1.4 CADD-Friendship with undergraduates

--1.4 CADD-Friendship with undergraduates

-Unit test 1

Chapter two: The past life of CADD

-2.1 The mystery of drug structure

--2.1 The mystery of drug structure

-2.2 Drug activity decryption-receptors and ligands

--2.2 Drug activity decryption-receptors and ligands

-2.3 The magical journey of drug discovery

--2.3 The magical journey of drug discovery

-Unit test 2

Chapter three: The present life of CADD

-3.1 Brief introduction of CADD's main methods

--3.1 Brief introduction of CADD's main methods

-3.2 QSAR

--3.2.1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theory

--3.2.2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ethodology(1)

--3.2.3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ethodology(2)

--3.2.4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ethodology(3)

--3.2.5 The operation of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1)

--3.2.6 The operation of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2)

--3.2.7 The operation of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3)

-3.3 Molecular docking

--3.3.1 The molecular docking theory

--3.3.2 The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ology

--3.3.3 The operation of molecular docking(1)

--3.3.4 The operation of molecular docking(2)

--3.3.5 The operation of molecular docking(3)

-3.4 Pharmacophore

--3.4.1 The pharmacophore theory

--3.4.2 The pharmacophore methodology

--3.4.3 The operation of pharmacophore(1)

--3.4.4 The operation of pharmacophore(2)

--3.4.5 The operation of pharmacophore(3)

--3.4.6 The operation of pharmacophore(4)

-3.5 Homology modeling

--3.5.1 The homology modeling theory

--3.5.2 The homology modeling methodology(1)

--3.5.3 The homology modeling methodology(2)

--3.5.4 The operation of homology modeling(1)

--3.5.5 The operation of homology modeling(2)

--3.5.6 The operation of homology modeling(3)

--3.5.7 The operation of homology modeling(4)

--3.5.8 The operation of homology modeling(5)

-Unit test 3

Chapter four: Comprehensive case analysis

-4.1 Comprehensive case I

--4.1.1 Comprehensive case I-Homology modeling

--4.1.2 Comprehensive case I-Operation

-4.2 Comprehensive case II

--4.2.1 Comprehensive case II –QSAR

--4.2.2 Comprehensive case II -Operation

-4.3 Comprehensive case III

--4.3.1 Comprehensive case III -3D-QSAR and molecular docking

--4.3.2 Comprehensive case III -Operation(1)

--4.3.3 Comprehensive case III -Operation(2)

-4.4 Comprehensive case IV

--4.4.1 Comprehensive case IV -Pharmacophore

--4.4.2 Comprehensive case IV-Parameter explanation

--4.4.3 Comprehensive case IV -Operation

--4.4.4 Comprehensive case IV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Unit test 4

3.4.2 The pharmacophore methodology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