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  第六章 血浆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化学检验 >  6.4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 >  6.4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

返回《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4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线视频

下一节:6.4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

返回《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4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介绍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

上次课我们介绍了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

就是历史上第一个

被发现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同时也是临床应用

最为广泛的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

那么什么又是超敏C反应蛋白呢

超敏C反应蛋白

也称为高敏C反应蛋白

可能从名字上看

同学们会误以为

它是另外一种蛋白质

或者是普通CRP的结构类似物

又或者是

同属于一个家族的不同种蛋白

而实际上

hs-CRP与普通CRP

是同一种蛋白质

它们有着完全相同的

物理化学性质

生物化学特性

和生理作用也完全一致

之所以将其称为

超敏C反应蛋白

其实是根据它的测定方法

更敏感而命名

因为测定普通CRP的常规方法

它的检测下限是3mg/L

它无法测出

血液中含量更低的

也就是

3mg/L以下水平的CRP

可是

如果采用灵敏度

更高的检测方法

不但在低浓度范围内

比如1-10mg/L范围内

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而且

可以使最低检测限

达到 0.10mg/L

所以

我们就将

依靠这种高灵敏方法

检测出来的C反应蛋白

称为超敏C反应蛋白

由此可见

超敏CRP和CRP

实际上测定的

是同一种蛋白质

只是测定方法 灵敏度 精密度

以及可测定的线性范围不同而已

C反应蛋白

是最早被认识的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它是在1930年

由美国洛克菲勒研究院的

学者发现的

当时的研究者发现

急性感染患者的血清

能和肺炎双球菌

细胞壁上的C组分

也就是C多糖

发生沉淀反应

后来证实参与这种沉淀反应的

是血清中的一种蛋白质

因此将称命名为C反应蛋白

现在已经知道C反应蛋白

是由肝细胞合成的蛋白质

其相对分子量

是115千道尔顿

半寿期大约19h

C反应蛋白的分子结构

是由5个完全相同的同型单体

相互之间

以非共价键的形式

结合成为五边形的盘状多聚体

其中每个单体的分子量

大约是23千道尔顿

它折叠成2个反平行的β片层

在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中

C反应蛋白分布在慢γ区带

有时也可以延伸到β区带

C反应蛋白

能够识别多种内源性

和外源性的配体

并且与它们结合

其中磷酸胆碱

是亲和力最高的一种天然配体

它不仅广泛存在于细菌

真菌 寄生虫等外源性

病原体的细胞表面

也是真核细胞膜上

鞘磷脂和卵磷脂的组成成分

除此之外

C反应蛋白的配体

还包括有血浆脂蛋白

氧化磷脂 衰老 损伤

或者凋亡细胞的细胞膜

染色质 组蛋白

核内小核糖核蛋白等等

因此

C反应蛋白的配体构成非常广泛

在发生炎症 感染

或组织损伤的时候

炎症因子比如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等

就会刺激肝脏迅速合成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

与前述的这些配体

所形成的复合物

可以通过经典的途径

激活补体系统

从而引发免疫调理作用

和吞噬作用

表现出炎症反应

其结果就是

将入侵的病原体

以及自身凋亡

或坏死的病理性细胞

予以清除

怎样检测C-反应蛋白

和超敏C-反应蛋白呢

目前临床检测CRP的常用方法

是免疫散射比浊法

和免疫透射比浊法

有市售的专用商品化试剂盒

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或者

实验室制定的标准操作程序

来进行检测

上述常规方法测定

CRP 的线性范围

一般是3~200 mg/L

hs-CRP采用的是

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

进行检测

从而使灵敏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检测的低限可达到 0.10mg/L

使得低浓度的CRP的测定

更加准确

所以

临床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

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检测C-反应蛋白时

有两种检测试剂

普通CRP检测有较高的线性

超敏CRP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

虽然C-反应蛋白

和超敏C-反应蛋白

是同一种物质

但正因为它们

在检测方法上的差异

使得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

各有侧重

CRP在感染性疾病

炎症和结缔组织病

以及疾病监测等方面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而hs-CRP近年来

在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们先来看

普通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第一个方面的应用

是用于器质性疾病的筛查

C-反应蛋白

是非常敏感的

急性时相反应指标

常常在疾病初发后的

6~8h就开始迅速上升

24~48h达到高峰

而且它升高的幅度

与感染或组织

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因此

C-反应蛋白广泛

应用于筛查细菌感染引起的

急 慢性炎症

自身免疫病或免疫复合物病

组织坏死和恶性肿瘤等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而言

C-反应蛋白的基线浓度

常小于1mg/L

临床上将超过5mg/L

视为明显的炎症信号

1~5mg/L提示为

慢性低程度的炎症

或者是急性时相反应的开始

所以

C-反应蛋白可以看作是感染

组织坏死或组织损伤

严重程度的“风向标”

第二个方面的应用

是并发感染的鉴别

细菌的内毒素

是急性时相反应

最有效的刺激

最高水平的CRP 值

常发生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

有时可高达500 mg/L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和寄生虫感染

通常引起中等程度的

CRP浓度升高

典型的是在100 mg/L左右

病毒感染引起的

C-反应蛋白

它的上升程度最低

通常不超过50 mg/L

极少会超过100 mg/L

因此

C-反应蛋白

被誉为区分细菌感染

和病毒感染的“指南针”

对于临床抗生素治疗的合理选择

使用 方案调整等具有指导性意义

第三个方面

是评价疾病活动性和疗效的监控

CRP 升高的程度

可以反映炎症组织

和感染的范围

严重程度和活动性

例如

CRP如果在10~50 mg/L之间

表示轻度炎症

比如皮炎 膀胱炎 支气管炎

脓肿等等

这些局灶性的或浅表性的感染

以及手术和意外创伤

心肌梗死 深静脉血栓

非活动期风湿性疾病

恶性肿瘤 病毒感染等等

CRP值如果升至100 mg/L 时

往往提示较严重的疾病

必要的时候需要静脉注射治疗

CRP值如果超过了100 mg/L

提示严重的疾病过程

并且往往正处于细菌感染期

比如败血症

或侵袭性感染等这些严重的情况

治疗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

治疗过程中

CRP如果持续维持在

高水平往往提示治疗无效

由于hs-CRP代表了

低程度的炎症反应

因此 hs-CRP更多的是

作为独立的危险因子

和预测因子应用于

心血管疾病的判断

首先

hs-CRP检测

可用作心血管疾病的

一个独立危险指标

2003年

美国心脏病学会

和疾病控制中心

制定了判断心血管疾病

发生危险的新标准

hs-CRP如果低于1mg/L

心血管疾病危险性

评估为低度危险

在1~3 mg/L

提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为中度危险

建议给予抗炎治疗

如果超过3 mg/L以上

则表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是

高危

建议临床

给予抗炎和抗血栓同时治疗

而且有研究表明

hs-CRP超过2.0 mg/L

是中国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

有效预测因子

其次

如果将hs-CRP检测

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

传统临床实验室检查

相结合起来使用时

可以作为冠心病

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复发性事件

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

肝脏发育不完善

在受到感染或严重感染后

有时病情发展很快

而产生的CRP的水平很低

此时超敏CRP的检测

能够测出这种微小的变化

因此hs-CRP在新生儿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

有着重要的意义

好 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

C反应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及其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大家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绪论

--1.1 绪论

--1.1 绪论

-第一章知识点测试

第二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2.1 检验方法的评价

--2.1 检验方法的评价

--2.1 检验方法的评价

-2.2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指标

--2.2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指标

--2.2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指标

-第二章知识点测试

第三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性能评价

-3.1 参考区间

--3.1 参考区间

--3.1 参考区间

-3.2 医学决定水平

--3.2 医学决定水平

--3.2 医学决定水平

-3.3 诊断性能评价

--3.3 诊断性能评价

--3.3 诊断性能评价

-第三章知识点测试

-第一周测试

第四章 酶学检测技术

-4.1 酶活性测定有哪些方法?

--4.1 酶活性测定有哪些方法?

--4.1 酶活性测定有哪些方法?

-4.2 酶偶联法测定酶活性

--4.2 酶偶联法测定酶活性

--4.2 酶偶联法测定酶活性

-4.3 酶循环法

--4.3 酶循环法

--4.3 酶循环法

-4.4 酶活性单位

--4.4 酶活性单位

--4.4 酶活性单位

-4.5 同工酶

--4.5 同工酶

--4.5 同工酶

-4.6 如何上机设定测定酶活性的K值?

--4.6 如何上机设定测定酶活性的K值?

--4.6 如何上机设定测定酶活性的K值?

-第四章随堂测试

第五章 自动化分析技术

-5.1 自动生化分析仪

--5.1 自动生化分析仪

--5.1 自动生化分析仪

-5.2 后分光技术

--5.2 后分光技术

--5.2 后分光技术

-5.3 试剂盒双试剂

--5.3 试剂盒双试剂

--5.3 试剂盒双试剂

-5.4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基本结构

--5.4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基本结构

-第五章知识点测试

-第二周测试

第六章 血浆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化学检验

-6.1 血清总蛋白的检测

--6.1 血清总蛋白的检测

--6.1 血清总蛋白的检测

-6.2 血清蛋白质电泳

--6.2 血清蛋白质电泳

--6.2 血清蛋白质电泳

-6.3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6.3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6.3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6.4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

--6.4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

--6.4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

-6.5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6.5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6.5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第六章随堂测试

第七章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7.1 血糖及影响因素

--7.1 血糖及影响因素

--7.1 血糖及影响因素

-7.2 葡萄糖的检测

--7.2 葡萄糖的检测

--7.2 葡萄糖的检测

-7.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7.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7.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7.4 HbA1c的检测

--7.4 HbA1c的检测

--7.4 HbA1c的检测

-7.5 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

--7.5 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

--7.5 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

-7.6 尿白蛋白的检测

--7.6 尿白蛋白的检测

--7.6 尿白蛋白的检测

-7.7 糖尿病的实验诊断

--7.7 糖尿病的实验诊断

--7.7 糖尿病的实验诊断

-第七章知识点测试

-第三周测试

第八章 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8.1 血脂

--8.1 血脂

--8.1 血脂

-8.2 血浆脂蛋白

--8.2血浆脂蛋白

--8.2 血浆脂蛋白

-8.3 载脂蛋白

--8.3 载脂蛋白

--8.3 载脂蛋白

-8.4 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临床检测

--8.4 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临床检测

--8.4 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临床检测

-第八章随堂测试

第九章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第四周测试

第十章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异常的生物化学检验

-10.1 微量元素的检测

--10.1 微量元素的检测

--10.1 微量元素的检测

-10.2维生素的测定

--10.2 维生素的测定

--10.2 维生素的测定

-第十章知识点测试

第十一章 体液中酶的生物化学检验

-11.1 疾病时血清酶活力改变的机制

--11.1 疾病时血清酶活力改变的机制

--11.1 疾病时血清酶活力改变的机制

-11.2 常用血清酶在部分疾病时的改变

--11.2 常用血清酶在部分疾病时的改变

--11.2 常用血清酶在部分疾病时的改变

-第十一章随堂测试

-第五周测试

第十二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2.1 转氨酶与肝实质细胞损伤

--12.1 转氨酶与肝实质细胞损伤

--12.1 转氨酶与肝实质细胞损伤

-12.2 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概况

--12.2 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概况

--12.2 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概况

-12.3 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

--12.3 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上)

--12.3 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下)

--12.3 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

-12.4 黄疸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

--12.4黄疸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

--12.4 黄疸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

-12.5 黄疸发生的生物化学鉴别诊断

--12.5 黄疸发生的生物化学鉴别诊断

--12.5 黄疸发生的生物化学鉴别诊断

-第十二章随堂测试

第十三章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3.1 肾脏疾病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13.1 肾脏疾病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13.1 肾脏疾病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13.2 肾脏疾病的病例讨论

--13.2 肾脏疾病的病例讨论

-第六周测试

第十四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4.1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与应用

--14.1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与应用

--14.1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与应用

-14.2 心衰的生化标志物与应用

--14.2 心衰的生化标志物与应用

--14.2 心衰的生化标志物与应用

-第十四章随堂测试

第十五章 骨代谢紊乱和相关元素的生物化学检验

-15.1 钙磷镁代谢异常及其检测

--15.1 钙磷镁代谢异常及其检测

--15.1 钙磷镁代谢异常及其检测

-15.2 骨代谢激素调节、异常及其检测

--15.2 骨代谢激素调节、异常及其检测

--15.2 骨代谢激素调节、异常及其检测

-15.3 成骨标志物及其检测

--15.3 成骨标志物及其检测

--15.3 成骨标志物及其检测

-第十五章随堂测试

-第七周测试

第十六章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6.1 下丘脑-垂体功能检查

--16.1 下丘脑-垂体功能检查

--16.1 下丘脑-垂体功能检查

-16.2 甲状腺功能检测

--16.2 甲状腺功能检测

--16.2 甲状腺功能检测

-16.3 肾上腺髓质功能检测

--16.3 肾上腺髓质功能检测

-16.4 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测

--16.4 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测

--16.4 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测

-第十六章随堂测试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7.1 胰腺炎的生物化学检测

--17.1 胰腺炎的生物化学检测

--17.1 胰腺炎的生物化学检测

-第八周测试

第十八章 神经及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8.1 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分子病理及实验室检测

--18.1 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分子病理及实验室检测

--18.1 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分子病理及实验室检测

-18.2 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病理与实验检测

--18.2 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病理与实验检测

--18.2 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病理与实验检测

-18.3 脑脊液的生化检测

--18.3 脑脊液的生化检测

--18.3 脑脊液的生化检测

-第十八章随堂测试

第十九章 妊娠及新生儿的生物化学检验

-19.1 妊娠相关疾病诊断指标

--19.1 妊娠相关疾病诊断指标

--19.1 妊娠相关疾病诊断指标

-19.2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

--19.2 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

--19.2 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

-第九周测试

第二十章 治疗性药物监测

-20.1 治疗性药物监测

--20.1 治疗性药物监测

--20.1 治疗性药物监测

-第二十章知识点测试

第二十一章 临床毒物检验

-21.1 临床毒物检测

--21.1 临床毒物检测

--21.1 临床毒物检测

-21.2 铅中毒的检测

--21.2 铅中毒的检测

--21.2 铅中毒的检测

-21.3 酒驾的检测

--21.3 酒驾的检测

--21.3 酒驾的检测

-第十周测试

-第二十一章知识点测试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6.4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