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  第二十章 治疗性药物监测 >  20.1 治疗性药物监测 >  20.1 治疗性药物监测

返回《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0.1 治疗性药物监测在线视频

下一节:20.1 治疗性药物监测

返回《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0.1 治疗性药物监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

新的内容

治疗性药物监测

什么是治疗性药物监测呢

治疗性药物监测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英文缩写是

TDM

是在

药代动力学

原理的指导下

应用现代化的分析技术

测定

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用于药物治疗的指导

与评价

药代动力学的形成

和 高灵敏分析技术的发展

使得治疗性药物监测

成为可能

药物代谢

一般经历了以下

四个阶段

首先是吸收

药物从作用部位进入血液循环

接着是分配

吸收后的药物

随血液循环进入到

各组织

器官

第三阶段是代谢

它是指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

或者肠道菌的作用

而发生

结构转化的一个过程

最后是排泄

药物以原型或者代谢物

的形式

排出体外

这就是药代动力学的

ADME

从ADME过程中我们会发现

无论

何种途径给药

药物均需通过

血液循环

进入靶组织或者靶器官

血液是体内药物转运的中继站

因此

监测血药浓度来评价药效

比早期仅仅用

给药剂量来评价

药效更科学

更准确

因为它考虑了不同药物作用的

个体差异

同学们也可以进一步思考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药物疗效

检测人体内

哪个部位的药物浓度

可以更准确呢

当然是药物作用的

靶组织

或靶器官

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

目前进行治疗性药物监测时

检测血液中药物浓度

测定的是

总浓度

包括

游离药物浓度和与蛋白结合的

药物浓度

而实际上只有

游离的药物

才能进入靶组织和靶器官

发挥治疗作用

如果今后随着技术的进步

能够检测

血液中游离药物浓度

或者靶组织靶器官中的药物浓度

那就更理想了

接下来同学们会问

是否所有的药物均需进行监测呢

答案是

否定的

仅有很少量的药物

需要监测

第一类是

治疗范围窄的药物

药物治疗浓度

与中毒浓度非常近

例如

治疗哮喘的药

氨茶碱

其治疗浓度是10~20μg/ml

而中毒浓度为

25μg/ml

第二类是需要长期治疗的药物

如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

器官移植后

抗排斥反应的药物

环孢素等

第三类是不同治疗目的

需不同血药浓度的药物

例如

三大神药之一的水杨酸

俗称阿司匹林

它可以镇痛

抗风湿抗炎症

近期还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

可以预防肿瘤

不同的治疗目的需要的药物剂量

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类是药物过量出现中毒

其临床症状难以鉴别的药物

例如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奎尼丁

其有效血药浓度为

2~5μg/ml

大于6μg/ml时

就会出现

中毒症状

关键问题是

中毒时也可产生严重的心律紊乱

临床上往往认为剂量不足

中毒症状不易识别

这需要医生具有

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

而治疗性药物监测的

进行

对此问题可谓迎刃而解

最后一类是药代动力学具有显著个体

差异的药物

例如

抗真菌药

伏立康唑

其药代动力学个体间差异

很大

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随着药物的吸收而增加

随着药物的分配和排泄

而下降

最佳目标是

保持血药浓度

高于

最低治疗浓度

而低于

中毒浓度

由于药物具有一定的半衰期

因此需要

不断给药

保持血药浓度在一个

有效的治疗范围内

在进行

治疗性药物监测时

一般需要血药浓度在稳态时采样

大部分药物在

3-5个半衰期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此时采样

最佳

对于半衰期长的药物可以提前采样

最后临床是如何进行

治疗性药物监测的呢

其流程是

首先

收集患者相关资料

包括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

用药史

合并用药

肝功能

肾功能

心功能的评价

群体

药代动力学参数

等等

第二

认真考虑

监测的药物

对该病人是否真正需要

是否最佳选择

第三

确定治疗性药检测的

最佳采样时间

第四

血样的预处

理大部分药物是有机小分子

需要

去蛋白

再进行抽提

第五是检测

检测方法比较常用的是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和免疫化学法

最后

根据测定血药浓度

指导临床用药

达到

保证治疗效果

减少毒副作用的目的

治疗性药物监测

在我国开展的并不普遍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有以下几点

一是检测方法需要HPLC

或者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费时费力

二是

费用较高

三是

缺乏

既懂检验技术

又知晓药代动力学的

复合型人才

但是

近年来

免疫化学法

已经用于治疗性药物监测

检测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我相信

治疗性药物监测

必将迎来一个

崭新的明天

本次课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绪论

--1.1 绪论

--1.1 绪论

-第一章知识点测试

第二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2.1 检验方法的评价

--2.1 检验方法的评价

--2.1 检验方法的评价

-2.2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指标

--2.2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指标

--2.2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指标

-第二章知识点测试

第三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性能评价

-3.1 参考区间

--3.1 参考区间

--3.1 参考区间

-3.2 医学决定水平

--3.2 医学决定水平

--3.2 医学决定水平

-3.3 诊断性能评价

--3.3 诊断性能评价

--3.3 诊断性能评价

-第三章知识点测试

-第一周测试

第四章 酶学检测技术

-4.1 酶活性测定有哪些方法?

--4.1 酶活性测定有哪些方法?

--4.1 酶活性测定有哪些方法?

-4.2 酶偶联法测定酶活性

--4.2 酶偶联法测定酶活性

--4.2 酶偶联法测定酶活性

-4.3 酶循环法

--4.3 酶循环法

--4.3 酶循环法

-4.4 酶活性单位

--4.4 酶活性单位

--4.4 酶活性单位

-4.5 同工酶

--4.5 同工酶

--4.5 同工酶

-4.6 如何上机设定测定酶活性的K值?

--4.6 如何上机设定测定酶活性的K值?

--4.6 如何上机设定测定酶活性的K值?

-第四章随堂测试

第五章 自动化分析技术

-5.1 自动生化分析仪

--5.1 自动生化分析仪

--5.1 自动生化分析仪

-5.2 后分光技术

--5.2 后分光技术

--5.2 后分光技术

-5.3 试剂盒双试剂

--5.3 试剂盒双试剂

--5.3 试剂盒双试剂

-5.4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基本结构

--5.4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基本结构

-第五章知识点测试

-第二周测试

第六章 血浆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化学检验

-6.1 血清总蛋白的检测

--6.1 血清总蛋白的检测

--6.1 血清总蛋白的检测

-6.2 血清蛋白质电泳

--6.2 血清蛋白质电泳

--6.2 血清蛋白质电泳

-6.3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6.3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6.3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6.4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

--6.4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

--6.4 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

-6.5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6.5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6.5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第六章随堂测试

第七章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7.1 血糖及影响因素

--7.1 血糖及影响因素

--7.1 血糖及影响因素

-7.2 葡萄糖的检测

--7.2 葡萄糖的检测

--7.2 葡萄糖的检测

-7.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7.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7.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7.4 HbA1c的检测

--7.4 HbA1c的检测

--7.4 HbA1c的检测

-7.5 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

--7.5 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

--7.5 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

-7.6 尿白蛋白的检测

--7.6 尿白蛋白的检测

--7.6 尿白蛋白的检测

-7.7 糖尿病的实验诊断

--7.7 糖尿病的实验诊断

--7.7 糖尿病的实验诊断

-第七章知识点测试

-第三周测试

第八章 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8.1 血脂

--8.1 血脂

--8.1 血脂

-8.2 血浆脂蛋白

--8.2血浆脂蛋白

--8.2 血浆脂蛋白

-8.3 载脂蛋白

--8.3 载脂蛋白

--8.3 载脂蛋白

-8.4 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临床检测

--8.4 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临床检测

--8.4 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临床检测

-第八章随堂测试

第九章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第四周测试

第十章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异常的生物化学检验

-10.1 微量元素的检测

--10.1 微量元素的检测

--10.1 微量元素的检测

-10.2维生素的测定

--10.2 维生素的测定

--10.2 维生素的测定

-第十章知识点测试

第十一章 体液中酶的生物化学检验

-11.1 疾病时血清酶活力改变的机制

--11.1 疾病时血清酶活力改变的机制

--11.1 疾病时血清酶活力改变的机制

-11.2 常用血清酶在部分疾病时的改变

--11.2 常用血清酶在部分疾病时的改变

--11.2 常用血清酶在部分疾病时的改变

-第十一章随堂测试

-第五周测试

第十二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2.1 转氨酶与肝实质细胞损伤

--12.1 转氨酶与肝实质细胞损伤

--12.1 转氨酶与肝实质细胞损伤

-12.2 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概况

--12.2 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概况

--12.2 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概况

-12.3 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

--12.3 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上)

--12.3 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下)

--12.3 肝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

-12.4 黄疸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

--12.4黄疸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

--12.4 黄疸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

-12.5 黄疸发生的生物化学鉴别诊断

--12.5 黄疸发生的生物化学鉴别诊断

--12.5 黄疸发生的生物化学鉴别诊断

-第十二章随堂测试

第十三章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3.1 肾脏疾病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13.1 肾脏疾病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13.1 肾脏疾病生物化学检验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13.2 肾脏疾病的病例讨论

--13.2 肾脏疾病的病例讨论

-第六周测试

第十四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4.1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与应用

--14.1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与应用

--14.1 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与应用

-14.2 心衰的生化标志物与应用

--14.2 心衰的生化标志物与应用

--14.2 心衰的生化标志物与应用

-第十四章随堂测试

第十五章 骨代谢紊乱和相关元素的生物化学检验

-15.1 钙磷镁代谢异常及其检测

--15.1 钙磷镁代谢异常及其检测

--15.1 钙磷镁代谢异常及其检测

-15.2 骨代谢激素调节、异常及其检测

--15.2 骨代谢激素调节、异常及其检测

--15.2 骨代谢激素调节、异常及其检测

-15.3 成骨标志物及其检测

--15.3 成骨标志物及其检测

--15.3 成骨标志物及其检测

-第十五章随堂测试

-第七周测试

第十六章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6.1 下丘脑-垂体功能检查

--16.1 下丘脑-垂体功能检查

--16.1 下丘脑-垂体功能检查

-16.2 甲状腺功能检测

--16.2 甲状腺功能检测

--16.2 甲状腺功能检测

-16.3 肾上腺髓质功能检测

--16.3 肾上腺髓质功能检测

-16.4 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测

--16.4 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测

--16.4 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测

-第十六章随堂测试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7.1 胰腺炎的生物化学检测

--17.1 胰腺炎的生物化学检测

--17.1 胰腺炎的生物化学检测

-第八周测试

第十八章 神经及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18.1 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分子病理及实验室检测

--18.1 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分子病理及实验室检测

--18.1 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分子病理及实验室检测

-18.2 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病理与实验检测

--18.2 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病理与实验检测

--18.2 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病理与实验检测

-18.3 脑脊液的生化检测

--18.3 脑脊液的生化检测

--18.3 脑脊液的生化检测

-第十八章随堂测试

第十九章 妊娠及新生儿的生物化学检验

-19.1 妊娠相关疾病诊断指标

--19.1 妊娠相关疾病诊断指标

--19.1 妊娠相关疾病诊断指标

-19.2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

--19.2 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

--19.2 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

-第九周测试

第二十章 治疗性药物监测

-20.1 治疗性药物监测

--20.1 治疗性药物监测

--20.1 治疗性药物监测

-第二十章知识点测试

第二十一章 临床毒物检验

-21.1 临床毒物检测

--21.1 临床毒物检测

--21.1 临床毒物检测

-21.2 铅中毒的检测

--21.2 铅中毒的检测

--21.2 铅中毒的检测

-21.3 酒驾的检测

--21.3 酒驾的检测

--21.3 酒驾的检测

-第十周测试

-第二十一章知识点测试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20.1 治疗性药物监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