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定性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课程介绍 >  第八节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3 >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3

返回《定性研究方法》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3在线视频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3

下一节: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4

返回《定性研究方法》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3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来讲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第三部分

在上两次课当中

我们给大家讲到了定性研究的几种比较主要的哲学基础

比如说实证主义 后实证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等等

这样的一些哲学基础

在这些哲学基础背后所隐含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范式

所以今天我们来对范式进行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

首先何为范式

范式在英文当中的单词是paradigm

范式一词源于古希腊文paradigm

原意为并排陈列之意

在英文解释中则有范例

example模式model组型pattern等含义

而在语法学的专门用法中

字词的字跟变化规则也称为范式

所以这个是范式的本意

从这样的一个本意当中

我们可以看到他有这样的一些非常基础的含义

包括范例

模式 组形等等

那我们都知道在科学哲学研究当中

最早使用范式这一词的是库恩

他在1962年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当中

对于范式有这样的一些概念

它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当中有22种用法

他把这个范式认为是集科学理论

方法和研究主体的心理特质三者于一体

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他认为范式这样一个概念

在科学哲学研究当中

它是三位一体的概念

包含了理论 方法

以及研究主体的心理特质

这样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个是在科学哲学研究当中

最早使用的库恩他的这样的一个概念

由此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范式的含义

也就是说在科学研究当中

我们如何来定义范式

范式就是指置于科学技术发展

历史背景中的某一时代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理论系统

一方面反映各门科学所共有的符号概括

以及包括用符号形式表述的科学定律定理等的概括

如牛顿力学的第二定律

F等于MA这个F等于MA就是他所说的符号体系

另一方面

范式是提供人们解题时的模式

亦即将范式中所包括的定律 定理和假设

应用到各种不同情况中的标准方法和模范

例如将牛顿力学的各种定律应用到

行星运行钟 摆运动等现象去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范式他首先是指一套理论体系

另外如何来应用这套理论体系

也就是所谓的这个方法的这样一个过程

以及在这背后所形成的

科学者在做这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当中

它的这样的一个心理特质

这个是范式它的这样一个科学的定义

那实际上用我们现在比较时髦的用语

我们可以发现

其实范式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为套路

什么样的套路

其实也就是我们在科学研究当中

所谓的什么样的范式

第二层含义

范式它是包含世界观的

也就是看问题的方法

形而上学当中对于本体的看法

如当以某一范式作为科学研究的指导方针时

他隐约包含如下的前提

什么是构成宇宙的实体

它们之间是怎样的相互作用

范式由此它是指的一种科学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这一概念的特定含义是

在科学发展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

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的

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所以这个跟库恩在一开始定义范式的时候

同样认为他是三位一体的

是有着传承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

我们可以发现在范式当中必须包含着

科学家的这样的一个基本的观点

基本的理论以及它的基本的方法

这样的一个三位一体的集团共同体

这个就是范式

在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当中的研究范式

可以由三大问题来反映出范式之间的差异

本体论的问题

认识论的问题以及方法论的问题

本体论ontology

它所谓的就是社会实体的性质与形式为和

认识论epistemology

所谓的就是认知者与被认知者

也就是社会实体之间的关系为和

方法论methodology

也就是认知者如何去探讨自己认为可探求的对象

社会实体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我们实际上可以从这样的三个层面

本体论认识论 方法论

这三个层面来去界定某一种理论基础

某一种哲学基础的范式

所以我们在第一次课当中给大家说的实证主义

实际上也是从这样的三个方面来去分析实证主义

最后发现它主要是作为定量研究的一种哲学基础

但同时也不可否认它同样也作为

定性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哲学基础

因此我们可以从

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样的三个维度

来看一下几种比较重要的哲学基础

包括实证主义 后实证主义

建构主义以及解释学 批判理论等

这样的一些哲学基础

看看它们之间的差异在哪里

首先实证主义的本体论

认为他所研究的是朴素的现实主义

真实的现实

而且这些真实的现实是可以理解的

这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待实证主义

从认识论的角度认为实证主义它是二元论的

所谓的二元论

也就是主观和客观的这个二元框架

因此在这个实证主义当中

我们说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

就是客观主义

他认为研究结果是真实的

从方法论的这个维度

实证主义所主要使用的是实验法

操作的方法

对假设的一种证实

主要使用的是定量方法

这个是实证主义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后实证主义

从本体论的角度

他认为是批判的现实主义

真实的现实

但只能不完全的

而且是概率性的理解

这个是我们去看待我们所观察的这些社会现象

在后实证主义看来它是真实的

但是这种真实不一定能够完全的被研究者所理解

认识论的角度它是经修正的二元论

同样有客观主义 主观主义的这样的一个二元论

但是它是修正之后的

因此它也会批判传统和社群

认为研究结果可能是真实的

从方法论这个维度

它的后实证主义是经修正的实验操作

批判多元主义

对假设的证伪可以包括定性研究

这个是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

我们来看一下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

从本体论的角度批判理论

它是历史现实主义

真实的现实是被社会的 政治的 经济的 文化的

伦理的和性别的价值所塑形的

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渐形成

所以认识社会现象过程当中

不可排除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这个认识论就是一种

交流的主观主义的研究结果

是受到价值观念的过滤

它的方法论是对话辩证法

建构主义的本土论的角度认为是相对主义的

被本土化的有针对性的建构的现实

认识论的角度是一种交流的 主观主义的创造的发现

而方法论的角度是主要运用诠释学的辩证的方法

这个是我们从这三个维度来看待这四种理论基础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来看看这样的一些指标

包括研究目标知识的本质

知识的积累

以及评判好的标准或者质量标准

有什么样的一些标准来去评判一种哲学基础

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

它的研究目标是解释

这样的一个解释

它的目标更具体而言是为了来预测和控制解释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解释

最终是要形成一个可以普及化的这样一个规律

预测这样的一种规律

知识的本质而言

实证主义它是经证实的作为事实或法则建立的假设

对于后实证主义而言它是

未被证伪的

可能是事实或法则的假设

所以对于实证主义来说

他是去证实一种规律

而对后实证主义来说

它因为带进了一些质疑的成分

不一定能够完全被认识

所以他的研究目标

它对于知识的本质认识是

我去证伪这样的一些现象

如果说他没有被证伪的话

可能是事实或者法则

知识的积累对于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

它都是增长的

这样的一个增长

它是为知识的大厦添砖加瓦

普遍化的和因果联系的

这样的一种知识的积累过程

评判标准而言

它有一套常规的严谨标准

内部和外部效度

可靠性及客观性

因此在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当中

它都有这个客观性的这样的一个标准评判

来看一下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

对于批判理论来说

它的研究目标是批评和转型恢复和解放

知识的本质是结构的或者历史的洞察力

所以我们说在批判理论的这样的一种指引之下

我们必须要去认识到

历史的社会的等等这样一些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

知识的形成也必须要考察到历史的这样一些因素

知识的积累是历史修正主义

根据共性进行的普遍化

它的质量标准是历史定位

无知和误读的侵蚀以及行动刺激

所以在这个批判理论过程当中

它可能必须要尽可能的去排除掉

或者尽可能的去标榜它自身的这样的一种历史定位

避免误读的这样一些影响

建构主义的研究目标是理解重建

它的知识本质是围绕着共识结合起来的个体重建

知识的积累是更多知识和更复杂的重建

注重的是一种通感经验在这个过程当中的影响

所以我们说建构主义它是一种对话的构建

所以必然是要求研究者

与你的研究对象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通感

质量标准是可信赖性和真实可信性

也就是说你在这个建构的过程当中

必须要使得读者

能够对于你的这样的一个知识的建构

产生一定的这样一个信任的依据

从价值 伦理 声音 训练 适应和霸权这几个维度

来进一步看一下

它们四者的这样的一个差异和联系

对于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来说

它的价值是无涉的

否认价值的影响

它的伦理是外在的

因此也难以避免他这种欺骗的倾向

也就是说在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当中

它们并不介入到研究伦理的问题

因此可能我们也就没有去思考在

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研究当中

是否存在一定的欺骗的成分

从声音的角度

它是为决策者和变化的代理人

提供信息的公正无私的社会科学家

所以在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看来

他们所面对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代理人

他们所能够提供的都是

最为公正无私的这样的一种信息

他们所接受的训练是技术的和定量的

对于实证主义来说

它是一种实质的理论

这个是实证主义

后实证主义它也是技术的

但是它可以包含定量和定性的这样的一种实质理论

它的适应性它是可通约的

也就是说它所形成的这样的一些知识 认识

他是可以推广的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约的

它的霸权也就是说

在学术界当中的这样的一个地位

它对于出版 资助 提升与合同等

都是有着极大的这样的一个话语权

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的

它是处于在现在的这样一个学术界当中

具有比较大的这样的一个地位的这样一种流派

对于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来说

它的价值是包含价值形成的

所以像我们刚才所说的批判理论

它的受到这些社会的 历史的 文化的等等

这样一些因素影响的过程当中

是不可排除价值观念的影响的

建构主义更是如此

他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共同构建你的研究过程当中

这个价值就是更不可避免的这样的一个因素

从伦理的角度

批判理论它是内在的揭露的道德倾向

建构主义他用同样是内在的揭露的

那是它是一个过程倾向

也就是说他注重的是这样的一个构建的过程

当然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

这个伦理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难题

也是我们必须要时刻去关注的这样的一个方面

对于批判理论来说

它的声音是作为倡议者和行动者的变革知识分子

所以他最终的目标是改革批判

建构主义它是作为

多重声音重建推动者的激情洋溢的参与者

所谓的激情洋溢的参与者

就是说不管是研究者来说

还是研究对象

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去赋予自己的意义

同时来共同建构出最终的研究意义的

不可或缺的这样一个主体

所以他们二者之间来共同构建出最终的认识

他们所接受的训练都是在社会化定性和定量

历史利他主义和父权的价值

适应是不可通约的

也就我们刚才所说的

它是Situational

它是情境化的这样的一种认识

它毕竟是在某种特定的时间地点当中

才有效的这样一种认识

在学术界当中的霸权地位

由于这个定性研究的这个批判理论建构主义

它的这样的一种哲学基础

实际上仍然处于一种发展的过程当中

所以他们仍然是寻求承认和投入的这样的一个地位

相较于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来说

它是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这样的一种地位的

我们可以用朱志勇教授的这样一段话来作为结束

来看看我们的这个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研究范式

从本体论层面

认识论的层面和方法论的层面

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过程当中

会有一些什么样的这个差异

本体论层面上

实证主义方法论范式认为事实存在于人的心智之外

它受永恒的自然规律与机制控制

而解释学建构主义方法论范式

坚持事实是在社会情景中建构的

知识是人的一种建构

认识论层面上

对实证主义方法论范式来说

研究者是可能探究和了解外在于人的事实

在探究的过程中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是独立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客观的

研究者的价值values或

其他偏见biases应该能够被排除

但是解释学建构主义方法论范式

却强调了主观性的立场

也就是带有价值取向的研究者

使用主观的互动与交流的方法

接近他人other的内心世界

因为事实是存在于他人的内心

所以研究者与他人是不可分离的

由于本体论与认识论上存在的分歧

导致实证主义方法论范式与解释学

建构主义方法论范式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各有索取

及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

因此在这段话当中

我们可以关注到本体论层面

实证主义

他是去发现这些自然规律

而且这个自然规律是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的过程去具体的去进行了解的

解释学和建构主义认为

所有的这样的一些知识都是在情景当中建构的

从认识论的这样的一个层面上面来看

实证主义的这个方法论认为

这个研究者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客观的

他们价值是可以被排除的

对于解释学和建构主义来说

强调的是主观性的立场

以及这个价值取向的这样一些影响

进一步来说

在方法论这个角度上面

它所演化出来的那就是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定性研究之间的这样的一个差异

所以对于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研究范式

我们可以来用这样一张图来对它进行一个总结

范式我们说包含了理论的层面

方法的层面

以及研究者这个过程当中的这样一个心理特质

这样的一个层面

在这张图当中

我们可以看到理论的层面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 义解释学 建构主义

他们所引申出来的方法

定量研究

它是与实证主义来相联系的

定性研究它更主要的是基于解释学和建构主义的

因此在这样的一个框架体系当中

我们可以看到

范式他就包含了本体论的层面

认识论的层面以及方法论的这个层面

所以这个是关于今天的这个内容

范式以及我们由此所引申出来的

社会科学当中的方法论的研究范式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

定性研究方法课程列表:

第一章 课程介绍

-第一节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第二节 课程进度

--课程进度

-第三节 定性研究方法是什么

--定性研究方法是什么?

-第四节 困惑需要澄清的问题

--困惑需要澄清的问题

-第五节 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

--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

-第六节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1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1

-第七节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2(另类范式)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2

-第八节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3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3

-第九节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4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4

-第十节 阅读推荐

--html

-第一章 测试

第二章 定性研究真的不客观吗?

-第一节 定性研究真的不客观吗?

--定性研究真的不客观吗?

-第二节 定性研究的互为主体性与研究过程中的多重关系

--定性研究的互为主体性和研究过程中的多重关系

-定性研究真的不客观吗?讨论

第三章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

-第一节 两种科学模式1

--两种科学模式1

-第二节 两种科学模式2

--两种科学模式2

-第三节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1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1

-第四节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2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2

-第五节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3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3

-第六节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4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4

-第七节 阅读推荐

--html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 讨论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定性研究的设计1

--定性研究的设计1

-第二节 定性研究的设计3

--定性研究的设计3

-第三节 选取研究对象

--选取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方法论及方法论的辩护

--研究方法论及方法论的辩护

-第五节 研究者个人倾向对研究的影响

--研究者个人倾向对研究的影响

-第六节 研究者个人身份对研究的影响

--研究者个人身份对研究的影响

-第七节 定性研究的设计

--定性研究的设计

-第八节 阅读推荐

--html

-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研究资料的收集

-第一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1

--研究资料的收集1

-第二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2

--研究资料的收集2

-第三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3

--研究资料的收集3

-第四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4

--研究资料的收集4

-第五节 实践课1

--实践课1

-第六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5

--研究资料的收集5

-第七节 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观察与体验

--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观察与体验

-第八节 实践课2

--实践课2

-第九节 阅读推荐

--html

-研究资料的收集 讨论

第六章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第一节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实例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实例

--html

-第二节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概论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概论

-第三节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具体步骤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具体步骤

-第四节 研究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研究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第五节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

-第六节 叙述分析

--叙述分析

-第七节 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

-第八节 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

-第九节 研究资料的分析案例1

--研究资料的分析案例1

-第十节 研究资料的分析案例2

--研究资料的分析案例2

-第十一节 阅读推荐

--html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讨论

第七章 研究结论

-第一节 做结论:引子

--做结论:引子

-第二节 做结论:理论

--做结论:理论

-第三节 做结论:定性研究中的理论

--做结论:定性研究中的理论

-第四节 做结论:扎根理论

--做结论:扎根理论

-第五节 理论视角-框架与定性资料解释

--理论视角-框架与定性资料解释

-第六节 阅读推荐

--html

-第七章测试

第八章 成文与汇报

-第一节 定性研究结果成文方式

--定性研究结果成文方式

-第二节 民族志研究

--民族志研究

-第三节 阅读推荐

--html

第九章 定性研究的发展前景

-第一节 软件和定性研究1

--软件和定性研究1

-第二节 软件和定性研究2

--软件与定性研究2

-第三节 软件和定性研究3

--软件和定性研究3

-第四节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1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1

-第五节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2

期末考试

-讨论题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3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