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定性研究方法 >  第五章 研究资料的收集 >  第七节 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观察与体验 >  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观察与体验

返回《定性研究方法》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观察与体验在线视频

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观察与体验

下一节:实践课2

返回《定性研究方法》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观察与体验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讲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

那么在这里我们提出互联网定性调查的方法

我们以观察与体验相结合

这部分我们总共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问题的提出

第二互联网定性调查中的观察

第三

互联网定性调查中的体验以及总结与讨论

那么首先来看这个问题提出的这样的一个背景

互联网快速发展

已引起当代中国社会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

但学术界对互联网的研究

却一直缺乏学理系统支撑

目前大都停留在对网络现象的研究层面

因此互联网实证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反腐网络谣言等

社会现象倒逼互联网研究出现高潮

但是热潮出现之时

也往往是研究方法被务实和滥用的时候

由于互联网所构筑的网络虚拟环境

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生活空间

网络中的以文本为载体的沟通

不同于现实社会中的互动

而传统研究方法都是基于真实的人群和社区

且与被研究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那么究竟采用何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对互联网进行研究

这是当前中国学术界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定性调查在互联网研究的领域

已经在中国学术界开始使用

一类是基于网络文本的互动展开话语分析

而另一类是对网络群体的价值观念

行为和信念进行描述

还有一类是通过观察网络行为做分析和研究

绝大多数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

已经意识到了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研究空间

但他究竟与传统研究空间有何不同

仍未有全面科学地总结

一些研究者在互联网研究过程中

使用了定性调查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

观察法

但传统观察法是在具体现实生活情景中

观察被研究对象的所作所为

这个我们之前已经讲到了观察法

但是在互联网研究使用过程中

不加思考的将文本语言符号等

就认为是行为本身了

很显然缺乏对定性调查方法

在互联网中的适用性的反思

更令人担忧的是

一些学者想当然的认为

网络定性调查的资料全部是原生态

及没有研究者的干扰

因此材料是完全真实的

比传统的面对面的定性调查方法更具优势

很显然

这是对定性调查方法论原则的误读和忽视

所以我们接下来来看一下

互联网定性调查中的观察

到底与传统的我们所说的观察有何不同

那么观察作为一种定性调查

收集资料的方法

是否适用于互联网

由于网络中无法面对面接触以及身份的匿名性

研究者不可能直接观察他所研究的人的行为

一些学者否认在网络空间中进行观察的可能

也有一些学者坚持强调

虽然研究的环境是互联网

但深入特定的场景进行参与观察

依然是定性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

总的来说观察依然是可能的

只不过鉴于研究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

观察的方式和内容

与实地观察必然会有所区别及不同

所以我们接下来来看一下

互联网调查与实地调查观察的质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实地调查是在自然环境中直接做观察

人类学家经常将此观察情景称为田野

田野一词带有强烈的地域性色彩

我们所说的regional的这样的一个色彩

及研究者的田野工作

是在一个物理空间地点进行研究的

而互联网没有真实的地理空间地点

划分研究场景的方法就变得非常重要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如何来去划分研究场景

第二

实地调查是对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

进行观察的一种活动

而互联网观察的内容

大多是以文本视频网页图片等

形式的网络公开资料

这些资料一般都按时间记录

但每条信息的暴露与讨论

对于不同的参与者来讲

仍然是不同时间的

也就是说每个参与者会根据自己的时间

来进行网络互动和参与

因此

研究者如何处理每个参与者

在不同的时间段留在同一网络空间的资料

是去区别考虑的问题

所以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

实地调查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接触

通常是面对面的

对被研究者的身份

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来确认

例如年龄性别谈吐着装肤色语言等因素

可帮助研究者快速而准确地确认其身份

而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沟通却缺乏身体的呈现

研究者仅依赖网络中呈现的资料

来判断被研究者的身份

还较为困难

研究过程有实地调查中

研究者可以主动通过信息判断

来确定被研究者的身份

变为在互联网中研究者不得不依赖

被研究者自己在互联网中的自我暴露

来判断被研究者的身份

研究者需对互联网中被研究者的身份的

可信度有一定的认知

否则被研究者身份的可信度

会影响研究资料的实用价值及分析质量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个身份

被研究者的身份进行一个确认

第四

实地观察

通常是研究者运用自己的眼耳等身体器官

对自然环境中的人或物进行观看倾听和感受

而在于文本图像视频等形式构建的互联网空间

就连人们的网络行为也是以化身出现在网络中

因此阅读理解和分析文本

就成了研究者观察时所做的主要工作

文本是网络使用者在网络活动过程中的产物

而在文本生产过程中

使用者的动机情感欲望等

却是阅读文本的人很难接近的

因此如何获取呈现和理解网络文本生产的情景

是研究者在网络观察时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所以我们必须要去知道

它这个文本产生的这样的一个情景

因此在这个我们进行这个

互联网调查的观察过程当中

我们可以看到有这四个方面

与传统的实地调查当中的观察的这样一个区别

第二个我们基于这样的一个区别

我们可以来界定一下

互联网定性调查当中的观察以及它的类型

我们说互联网定性调查的观察

我们给他下这样的一个定义

研究者借助互联网的表达和交流平台

对网络空间中的文本图像情感符号

以及虚拟社会中的社会互动的感知和描述

从而获得被研究者如何在网络中实践的活动

互联网为研究者进入田野

和与被研究者进行快速的接触方面

比面对面的调查更加节省空间

时间和减少障碍

参与到网络群体中的互动

也是可以在互联网中实现的

因此在互联网中的观察也可以分为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根据研究者在网络中观察角色的不同

我们同样可以把这个

互联网当中的观察细分为以下的几种类型

那么我们可以发现这几种类型

实际上跟我们之前在讲到

传统的定性调查当中的观察的这个类型

是比较相似的

但是它的所指可能会有一些区别

那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第一种类型叫做完全的观察者

也就是说研究者可以在网络空间中

完全不公开自己的身份

不参与网络活动

通过潜伏的方式来收集资料

研究者完全地潜伏的情况

在实地调查中是很难实现的

但在互联网当中则可以完全实现

在网络环境中

研究者在网络中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讲

是不可察觉的

是否在线也很容易被忽视

从这个意义上讲

研究者潜伏的状态

使得被研究者作为主体完全自由地呈现自己

从而给予了研究者深入被研究者

生活世界的时机和条件

实现了定性研究所一直追逐的真实的理想

但是潜伏也同样带来了研究伦理

以及研究资料的可信度

公信度等问题

所以这是第一种我们以前福的这种状态

来实现的这种所谓的完全的观察者

第二种类型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所以它的这个核心落脚在是参与者

那么他所指的就是研究者在网络空间中

公开了自己研究者的身份

并且参与到网络空间的群体中进行互动

进而收集观察者的资料

在这种情景下

被研究者在网络活动过程中

知道自己被观察往往受到研究效应的影响

所收集到的资料及客观程度会有所降低

研究者也可以在网络中

发起对自己的研究主题的讨论

以收集相应的资料

在这种方式的参与中

研究者的主导性往往是比较强的

所以被研究者知道我们的这种

研究的这样一个身份

但同时我们也会参与到这个互动过程当中

这是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第三种类型就是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

那么他所指的就是研究者在网络空间中

不公开自己研究者的身份

假扮成网络群体中的一员参与网络活动

资料收集过程中

由于被研究者基本不受研究者的影响

资料收集能做到一定的客观性

而且研究者的参与互动一定程度上

也保证了资料的丰富性

深入性普遍性

在这种参与过程中

研究者的主导性较弱

它对这个网络话题以及资料收集

与研究主题契合的内容的影响程度

取决于研究者在网络中的参与的深度及广度

所以我们的主要是作为这个不公开的

这样一种身份来参与来观察

第四种就是完全的参与者

也就是说研究者身份不被网络空间的人知晓

但是被认为是网络社会中一名普通的用户

那么这种观察与被研究者

在参与网络活动的过程中

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因此研究的情景自然

收集的资料也较为丰富和深入

但是研究者不公开自己的身份

却存在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等问题

所以我们只是参与

我们的这个研究者的身份也是不公开的

这是完全的参与者

这个是我们说互联网定性调查当中的观察

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这四种类型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

互联网定性调查当中的体验

我们讲完了观察

那么来看一下为什么我们还要强调这个体验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对于体验的这样的一个界定

目前学术界已有共识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与社会现实

更是一种文化现实

而真正的文化研究应该超越文本分析

及不能仅仅停留在网络空间的现成的

被研究者建构的文本中

而应该将网络文本放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中

加以分析与理解

这些社会情景

包括生产文本的用户的日常生活情景

文本产生过程中的情景

以及阅读文本的读者等不同阶段的情景

仅坐在电脑前观察网络用户的文本互动

收集一些文本资料

进行网络研究

一方面无形中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割裂了

忽略了情景对网络行为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

文本分析的过程几乎都依赖于研究者的解释

却忽视了被研究者作为主体的解释和声音

因此在以探究网络文化

和理解网络行为为目的的

互联网定性调查过程中

通过体验去了解和感受网络用户的情景

是十分重要的方法

那么我们首先可以来看一下

像黄盈盈等学者

他们将体验定义为是研究者对于被访者的

整个生活情境的理解与感受

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生活情境之间的

这样的一个互动

它最终要实现的是共情

也就是能够像其中之人那样来理解

表达与解释所要调查的目标

而在网络空间中

由于无法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与生活环境

所以沃尔斯特龙

他提出一种概念叫做参与体验者

Participant experiencer

他说这个用这样的一个概念来表述

网络环境中研究者的角色特性的迫切性

参与体验者能够说明

研究者对所研究群体而言的

积极贡献者的角色和研究者的个人体验

他认为使用这个体验者

而不是观察者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研究者虽然没有直接观察群体中

其他成员的机会

但却可以通过读帖发帖

来体验参与到群体中的感觉

但这两种对体验的定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说这个黄盈盈这些学者

他们所提出来的这样的一个体验的这个定义

是基于实地调查的这个基础上来进行总结的

沃尔斯特龙他所提出来的

这个所谓的参与体验者

则更为强调在网络空间中的体验

是感受其他人在网络中参与活动的感觉

而忽略了往下的情景

所以我们说网络空间中的体验

我们可以给他做这样的一个定义

我们认为它是研究者全身心地沉浸在网络中

寻找和体验像那些网络活跃分子

深深地被网络吸引的感觉

通过在与其他网络参与者的互动

逐渐沾染上其他互动者的习气

体验和感受网络为何吸引人

进而获得网络文化的真相

这个是在网上的

就是网络当中的这样的一种体验

我们通过

去参与到这个网络当中的这样一些活动

来真正的去体验

他们的这种在网络当中的活动的这样一种感受

那么同时这个体验的过程

不仅仅包括体会在网络中活动的感觉

还要尽可能体验网络使用者

在日常生活情景中的感觉

研究者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与网络使用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可以借助互联网的表达

和交流平台或工具来完成

通过在线访谈或面对面访谈

了解他们在网络中的其他活动

以及他们在网络行为的相关情景

探究主体对网络行为的意义解释

在得到具体的感性认识后

研究者再回到网络中

重新结合他们在网络中的文本进行再次解读

所以我们所说的这个网络空间的体验

它包括了在这个网络当中的这样的一种体验

体验他们的这种网络当中的活动的这种感觉

同时也包括往下的

你可以是访谈面对面的访谈

来去体验他们的这种日常生活情景当中的

这样的一些感受

从而再回到网络当中

对这个网络当中的文本进行再次解读

所以这个是我们所认为的这个全方位的

这样的一种体验

他所应该包含的

因此这个是我们所说的观察体验

那么下面我们可以来总结一下

互动式的这个观察与体验

在互联网的观察过程当中

不仅收集网络中的文本资料

也需与网络使用者进行互动

理解其对于网络实践的意义

研究者应该认识到

网络文本只不过是调查结果的一个侧面

而生产网络文本的主体

本身的经验和感受

才是定性调查所需要关注的

只有理解了主体是如何建构网络文本的过程

才达到定性调查对于社会现象整体性的探究

以及对研究对象意义建构阐释的这样一个目的

所以我们说这个观察与体验都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第二个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我们所说的

情景体验式的方法

对互联网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网络文本的层面

而应尽可能的体验网络使用者

在实践过程中的情景

网络文本我们之前也讲到了

它是由不同的时间段

不同主体在同一空间建构的结果

研究者仅通过观察网络文本

只能认识一种物质化的测量和痕迹

例如通过观察某个帖子的点击率

来推测这些网络内容

比较受人欢迎

通过观察网络使用者个人网页的内容

来分析他的兴趣爱好

但是研究者与网络使用者的时间不同步

缺乏面对面的非语言和行为的观察

很难对新观察结果进行效度检验

因此尽可能的通过访谈聊天等手段

与网络使用者建立联系

一来可以确定他们的真实身份

二来也可以获取他们在进行网络时间时的

情景资料

结合观察访谈和体验

对研究结果进行全方位的验证

以提高网络调查质量及应用价值

所以我们说不仅仅要去观察文本

同时也要去体验

这种体验不仅仅包括网络空间当中的体验

也包括对她们的网下的

日常活动情景的这样的一种体验

那么以此要达到的是这种

互联网研究当中得真实

我们说停留在互联网文本的定性调查

所面临的最大质疑就是真实的问题

网络文本当中的发表者的身份是真实的吗

网络文本的表述内容是真实的吗

对于这一系列有关真实的问题的质疑

一部分是由于互联网作为新的研究空间

具有的虚拟性所带来的问题

而更多的质疑

却点到了定性调查方法论的痛点

也就是说研究者是通过什么方法

发现了那些他们认为

是可以被视为真实的事物的

所以观察和体验在这两个方面

帮助定性调查方法达到不同层次的真实

所以由于观察与体验这两种方法都强调

研究者融入到网络使用者的

网络世界和网下世界

也致力于让主体发生

这一仅仅停留在网络空间的分析相比

无疑扩大了主体的情景的呈现范围

研究者不仅仅局限于网络文本的呈现

而是将在网络空间中的观察

包括与网络使用者的互动

理解的内容综合起来进行资料分析

以解释和理解网络文本的生产过程

以获得主体是在怎样的语境下建构的文本

即通过观察触及到主体文本生产的语境

而进一步说研究者不仅仅局限于网络使用者

在网络空间的实践

而是通过访谈等一系列的方法

获得网络使用者日常生活的空间时间

以及生命历程的感受

体验网络使用者在网上网下

全景空间下的实践过程

这其中包括他在网络空间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网下世界的心境

因此最终得到的实际上是研究者

基于对网络使用者的

网上与网下世界的了解和理解

而实现的双方共同建构出来的真实

总之

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必须加入

研究者的观察与体验

只有与网络使用者进行互动

所获得的研究资料

才有可能更为贴近真实世界本相

所以我们强调

在这个互联网越来越成为这个

定性调查的其中的这样一种空间

以及它的这样一种方法的这样一种情景之下

那我们系必须要通过观察

这种观察

就包括对于网络当中的文本的观察

也包括我们可以作为这个完全的观察者

甚至到完全的参与者等等这样的一些角色

来去进行观察

同时我们还必须要加入到网下的

这样的一个世界当中的这种

对于被研究者的日常活动的

这样一种情景的体验

通过这两个方面来去实现

我们的这个互联网定性调查的方法的

这样的一种全景式全面性

那么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

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的这样的一些内容

谢谢大家

定性研究方法课程列表:

第一章 课程介绍

-第一节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第二节 课程进度

--课程进度

-第三节 定性研究方法是什么

--定性研究方法是什么?

-第四节 困惑需要澄清的问题

--困惑需要澄清的问题

-第五节 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

--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

-第六节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1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1

-第七节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2(另类范式)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2

-第八节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3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3

-第九节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4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4

-第十节 阅读推荐

--html

-第一章 测试

第二章 定性研究真的不客观吗?

-第一节 定性研究真的不客观吗?

--定性研究真的不客观吗?

-第二节 定性研究的互为主体性与研究过程中的多重关系

--定性研究的互为主体性和研究过程中的多重关系

-定性研究真的不客观吗?讨论

第三章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

-第一节 两种科学模式1

--两种科学模式1

-第二节 两种科学模式2

--两种科学模式2

-第三节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1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1

-第四节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2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2

-第五节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3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3

-第六节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4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4

-第七节 阅读推荐

--html

-个案研究的“反思性”实践 讨论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定性研究的设计1

--定性研究的设计1

-第二节 定性研究的设计3

--定性研究的设计3

-第三节 选取研究对象

--选取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方法论及方法论的辩护

--研究方法论及方法论的辩护

-第五节 研究者个人倾向对研究的影响

--研究者个人倾向对研究的影响

-第六节 研究者个人身份对研究的影响

--研究者个人身份对研究的影响

-第七节 定性研究的设计

--定性研究的设计

-第八节 阅读推荐

--html

-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研究资料的收集

-第一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1

--研究资料的收集1

-第二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2

--研究资料的收集2

-第三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3

--研究资料的收集3

-第四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4

--研究资料的收集4

-第五节 实践课1

--实践课1

-第六节 研究资料的收集5

--研究资料的收集5

-第七节 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观察与体验

--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观察与体验

-第八节 实践课2

--实践课2

-第九节 阅读推荐

--html

-研究资料的收集 讨论

第六章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第一节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实例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实例

--html

-第二节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概论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概论

-第三节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具体步骤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具体步骤

-第四节 研究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研究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第五节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

-第六节 叙述分析

--叙述分析

-第七节 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

-第八节 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

-第九节 研究资料的分析案例1

--研究资料的分析案例1

-第十节 研究资料的分析案例2

--研究资料的分析案例2

-第十一节 阅读推荐

--html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讨论

第七章 研究结论

-第一节 做结论:引子

--做结论:引子

-第二节 做结论:理论

--做结论:理论

-第三节 做结论:定性研究中的理论

--做结论:定性研究中的理论

-第四节 做结论:扎根理论

--做结论:扎根理论

-第五节 理论视角-框架与定性资料解释

--理论视角-框架与定性资料解释

-第六节 阅读推荐

--html

-第七章测试

第八章 成文与汇报

-第一节 定性研究结果成文方式

--定性研究结果成文方式

-第二节 民族志研究

--民族志研究

-第三节 阅读推荐

--html

第九章 定性研究的发展前景

-第一节 软件和定性研究1

--软件和定性研究1

-第二节 软件和定性研究2

--软件与定性研究2

-第三节 软件和定性研究3

--软件和定性研究3

-第四节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1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1

-第五节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2

期末考试

-讨论题

互联网定性调查方法:观察与体验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