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实用针灸学——经络养生与康复 > 07 经络养生篇(四):督脉、任脉、经外奇穴 > 7.2 督脉:统率阳气善治脑(二) > 7.2 督脉(教学视频二)
大家好
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一下
督脉中的百会穴
水沟穴的定位及其应用
百会穴
先一起来看看这个穴位的名称
百
数量词
形容多之意
会
交会也
百会的词意指
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
本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顶
在人的最高处
因此
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
故名百会
百会穴还有一个别称
叫三阳五会
三阳
指手足三阳经
五会
指五脏六腑
意思是指
百会是手足阳经
及五脏六腑的气血
交会的位置
百会穴性属阳
又于阳中寓阴
故能通达阴阳脉络
连贯周身经穴
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百会穴位于头顶
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人体正中线
从前发际到后发际一共是12寸
那百会就位于前发际至后发际中点的前1寸
还有一个简便取穴法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大家可以把耳廓卷起来
对折点就是耳尖
两个耳尖的垂直连线与前后正中线的交点
就是百会穴
百会穴是一个特定穴
它是交会穴
它是足三阳
足厥阴和督脉等
众多经脉交会之处
因此
主治范围非常广泛
概括起来
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百会穴位于头部
又是督脉
足厥阴肝经的支脉出脑的部位
因此
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
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所以
它主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包括老年痴呆
血管性痴呆
脑卒中
各种类型的失语症
失眠症
健忘
抑郁症
癔病
第二
百会穴主治头面五官疾病
这是穴位近治作用的体现
像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头痛
头晕
耳鸣等
都可以选用百会穴
第三
百会穴主治因阳气失于固摄而导致的下陷性疾病
百会位居颠顶
是人体阳经的汇聚点
因此
百会穴是人体阳气的最高点
百会可起到升阳举陷
益气固脱的作用
可主治脱肛
子宫脱垂
胃下垂
肾下垂等
第四
百会穴是预防保健强壮要穴
刺激百会穴可提升人体阳气
并可阳中求阴
平衡阴阳
延年益寿
刺激百会穴的方法
主要有艾灸
按揉
刮痧等方法
第一
艾灸百会穴
取坐位或仰卧位
采用艾灸盒灸或艾条灸
艾条灸可用温和灸或雀啄灸
每次10到15分钟
每天1次
具体施灸时间段可依据不同的病情变化
例如
失眠时可在晚间临睡前施灸
第二
按揉百会穴
取坐位或仰卧位
操作者以一手的中指或食指
附于被操作者百会穴上
先由轻渐重地按3到5下
然后再向左
向右
各旋转揉动30到50次
大约重复10到15分钟
每日2到3次
第三
刮痧百会穴
取俯卧位或俯坐位
充分暴露出百会穴部位
刮痧板在局部轻轻刮拭
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每次刮拭3到5分钟
一周操作1到2次
学完百会穴
我们继续学习下一个穴位
水沟穴
首先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水沟穴的穴位名称
水
是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
沟
水液的沟渠
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
故名“水沟”
水沟穴又称为“人中”
人
指本穴位在头面部
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
中
指中心
中线的位置
水沟穴是督脉与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
同时它又内通龈交穴
沟通任脉
因此
水沟穴能统领人体经络之阴阳
水沟穴位于人中沟正中线上三分之一
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取本穴位时常常采用仰靠坐位或仰卧位
指压水沟穴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关于水沟穴的主治作用
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急救
没错
水沟穴具有醒脑开窍
回阳救逆
敛阴固脱之功
是我们中医临床最常用有效的急救方法之一
同时
在我们的现代医学临床中
也是重要的急救方法
危急重症
例如
各种原因导致的昏迷
休克
中暑
呼吸衰竭
心脏骤停等
都可以选用
第二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例如
脑中风
抑郁症
狂躁症
癫痫
癔病等
第三
主治头面五官病证
这也是穴位近治作用的体现
水沟位于面部
鼻与上唇之间
所以
面瘫口眼歪斜
面肌痉挛
牙齿痛
鼻炎
鼻出血等都可以选用
第四
水沟穴主治急性腰扭伤
这是穴位远治作用的体现
刺激水沟穴的方法
主要是拇指指甲掐按法
拇指指甲掐按水沟穴法
用拇指指甲掐按
或往上方鼻中隔处顶推
行强刺激
急救时以患者清醒或有专业急救人员到场为度
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以每次掐按20到40次
每天2到3次
治疗急性腰痛
边掐按边嘱患者活动腰部
一般3到5分钟
以腰痛缓解为度
好了
我们这节课关于督脉上的穴位百会
水沟穴的主治应用的相关内容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1.1 此寸非彼寸:穴位定位方法
--1.1 讲稿
-1.2 先从中医基础入门
--1.2 讲稿
-1.3 阴阳:是中医,也是哲学
--1.3 讲稿
-1.4 气血:人体生命基本物质
--1.4 讲稿
-1.5 六脏:比五脏多一脏
--1.5 讲稿
-1.6 六腑:六脏的最佳搭档
--1.6 讲稿
-01 第一单元作业
-2.1 针灸与经络的前世今生
--2.1 讲稿
-2.2 十二经脉名称的秘密
--2.2 讲稿
-2.3 十二经脉分布有规律
--2.3 讲稿
-2.4 神秘的奇经八脉
--2.4 讲稿
-2.5 正确认识穴位
--2.5 讲稿
-2.6 穴位的三大作用
--2.6 讲稿
-02 第二单元作业
-3.1 针灸技术不止针和灸
--3.1 讲稿
-3.2 比针更易用(一): 艾炷灸
--3.2 讲稿
-3.3 比针更易用(二): 艾条灸
--3.3 讲稿
-3.4 小罐有大作用: 拔罐
--3.4 讲稿
-3.5 刮刮更健康: 刮痧
--3.5 讲稿
-3.6 以手代针: 经络按摩
--3.6 讲稿
-03 第三单元作业
-4.1 肺经:止咳平喘保肺脏
--4.1 讲稿
-4.2 心经:宁心安神通血脉
--4.2 讲稿
-4.3 心包经:舒通经络理心胃
--4.3 讲稿
-4.4 脾经:健脾祛湿补三阴
--4.4 讲稿
-4.5 肾经:延年益寿滋肾阴
--4.5 讲稿
-4.6 肝经:疏肝理气调情志
--4.6 讲稿
-04 第四单元作业
-5.1 大肠经:行气活血用途广
--5.1 讲稿
-5.2 小肠经:明目清耳消诸痛
--5.2 讲稿
-5.3 三焦经:清热止痛通宿便
--5.3 讲稿
-5.4 胃经:美容强身健肠胃(一)
--5.4 讲稿
-5.5 胃经:美容强身健肠胃(二)
--5.5 讲稿
-05 第五单元作业
-6.1 膀胱经:通调脏腑治腰腿(一)
--6.1 讲稿
-6.2 膀胱经:通调脏腑治腰腿(二)
--6.2 讲稿
-6.3 膀胱经:通调脏腑治腰腿(三)
--6.3 讲稿
-6.4 胆经:祛风止痛益筋髓(一)
--6.4 讲稿
-6.5 胆经:祛风止痛益筋髓(二)
--6.5 讲稿
-06 第六单元作业
-7.1 督脉:统率阳气善治脑(一)
--7.1 讲稿
-7.2 督脉:统率阳气善治脑(二)
--7.2 讲稿
-7.3 任脉:善补元气调脏腑(一)
--7.3 讲稿
-7.4 任脉:善补元气调脏腑(二)
--7.4 讲稿
-7.5 经外奇穴:经验效穴有奇功
--7.5 讲稿
-07 第七单元作业
-8.1 针灸调理总则
--8.1 讲稿
-8.2 颈痛
--8.2 讲稿
-8.3 肩痛
--8.3 讲稿
-8.4 腰痛
--8.4 讲稿
-8.5 扭伤
--8.5 讲稿
-08 第八单元作业
-9.1 胃痛
--9.1 讲稿
-9.2 便秘
--9.2 讲稿
-9.3 失眠
--9.3 讲稿
-9.4 感冒
--9.4 讲稿
-9.5 头痛头晕
--9.5 讲稿
-9.6 中风后遗症
--9.6 讲稿
-09 第九单元作业
-10.1 月经不调与痛经
--10.1 讲稿
-10.2 更年期综合征
--10.2 讲稿
-10.3 慢性鼻炎与过敏性鼻炎
--10.3 讲稿
-10.4 单纯性肥胖
--10.4 讲稿
-10.5 慢性疲劳综合征及亚健康
--10.5 讲稿
-10.6 课程结束语
-10 第十单元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