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 >  1.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本质论(主讲人:夏静 张明 霍俊国) >  1.1“文道”观与文学本质(夏静) >  1.1图文感知

返回《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1图文感知资料文件与下载

1.1“文道”观与文学本质-夏静.pptx---点此下载文件

1.1图文感知

“文道”观与文学本质

文与道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学批评史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自先秦开始到明清,各个时代的文学家、理论家无不重视这一问题,他们相互阐发、新意迭出,给后人很多启发。

“文”字的起源很早。就目前的考古材料所见,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余年的夏禹时代(大禹)。在早期陶寺文化的陶背壶上,考古学家发现了朱书的“文”字。

甲骨文、金文中“文”的写法,有两类字符:“image.png”和“image.png”。金文延续了以上甲骨文的两类字符,延伸出八十多种写法。以上两类字符代表了两组义项:前者象形,《说文解字·文部》:“文,错画也,象交文。”段注:“错画者,交错之画也……造画者,文之本义,彣彰者,彣之本义,义不同也。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尔后引申出纹路、文采、文字等义项;后者指事,疑为“忞”字前身。中间指事性的“心”符,显示与人的内在质素相关。尔后引申出文德、文人、文献、文学等含义。

“道”的含义相当广泛。其基本的意思,就是路。先秦老庄讲的道,是天地万物产生和运行之道。这是一种自然的法则,这种法则难以穷尽,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之道,其内涵主要是指人伦道德。他们认为,文章就是宣传晓谕这种道。教化民众,知礼仪、明是非,也便达到目的了。儒家之道到汉代经学得以强化,成为政治一统、思想一统、文化一统的强大理论武器。

“文道”说法,最早见于《国语·齐语》记载齐桓公“隐武事,行文道,帅诸侯而朝天子”的举动,其后《管子》也有类似的记载,《汲冢周书》有“内无文道,外无武迹”,这里所指“文道”之义,等同于“文德”。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的衰微,有关文与道关系的认识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维度。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认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道心惟微。神理设教”。他的文道思想,既有儒学的成分,又有自然的成分。在阐明文学教化的同时,他认识到文学要反映现实生活的生动性和复杂性,这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以及文艺创作的极大丰富相适应的。

唐宋时期,高举“文以明道”“文以载道”大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唐宋的古文家从文艺的社会作用着眼,强调文章要传先王之道,宣扬道德。韩愈说:“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乎外之谓德。”(博爱叫做仁,合宜于仁的行为叫做义,按照仁义的原则去做叫做道,内心具备仁义的本性、不需要外力的帮助和支持叫做德)

韩愈重在提倡古道,旨在恢复魏晋以后中断了的儒家道统。文章与道德并重,这是唐宋文道观的典型特征。但由于过分强调道轻视文,也给后世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宋代的理学家也讲“文以载道”,北宋五子之首周敦颐。他们认为道乃心性义理,排斥主观情感,这种观念发展到极致,也就是“作文害道”的谬论。

明清时期的文道观念继承了唐宋时期的思想,并有所发展。明代大儒宋濂认为“大抵为文者,欲其辞达而道明耳,吾道既明,其余何问哉?”

清代大儒沈德潜说:“文之与道为一者,理则天人性命,伦则君臣父子,治者礼乐刑政。欲增损而不得者,六经四子是也。”

章学诚也认为:“文章之用,或以叙事,或以明道。”文道为一,是一种极高的境界。这种境界的标准,便是辞达而道明。

 


下一节:1.1视频领悟

返回《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课程列表:

绪论(主讲人:张明)

-绪论1图文说明

-绪论2视频介绍

-绪论3章节目录

-绪论4参考书目

1.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本质论(主讲人:夏静 张明 霍俊国)

-1.1“文道”观与文学本质(夏静)

--1.1图文感知

--1.1视频领悟

-1.2.1“温柔敦厚”的诗教说与人格教育

--1.2.1图文感知

--1.2.1视频领悟

-1.2.2“温柔敦厚”的诗教说与文学的审美特征

--1.2.2图文感知

--1.2.2视频领悟

-1.3“中和”说与文学审美理想(霍俊国)

--1.3图文感知

--1.3视频领悟

-1.4“尽善尽美”说与文学价值(霍俊国)

--1.4图文感知

--1.4视频领悟

-1.5.1诗可以兴

--1.5.1图文感知

--1.5.1视频领悟

-1.5.2诗可以观、可以群

--1.5.2图文感知

--1.5.2视频领悟

-1.5.3诗可以怨

--1.5.3图文感知

--1.5.3视频领悟

-1.本章作业

--一章作业

-1.本章讨论

--一章讨论

2.儒家美育观与文学创作论(主讲人:周维山)

-2.1.1“诗言志”的内涵

--2.1.1图文感知

--2.1.1视频领悟

-2.1.2“诗言志”与文学创作

--2.1.2图文感知

--2.1.2视频领悟

-2.2.1“物感说”的内涵

--2.2.1图文感知

--2.2.1视频领悟

-2.2.2“物感说”与文学创作

--2.2.2图文感知

--2.2.2视频领悟

-2.3.1“发愤著书”说的内涵

--2.3.1图文感知

--2.3.1视频领悟

-2.3.2“发愤著书”说与文学创作

--2.3.2图文感知

--2.3.2视频领悟

-2.4.1“神思”的内涵

--2.4.1图文感知

--2.4.1视频领悟

-2.4.2“神思”与文学创作

--2.4.2图文感知

--2.4.2视频领悟

-2.5.1“文如其人”的内涵

--2.5.1图文感知

--2.5.1视频领悟

-2.5.2“文如其人”与文学创作

--2.5.2图文感知

--2.5.2视频领悟

-2.6.1“才胆识力”的内涵

--2.6.1图文感知

--2.6.1视频领悟

-2.6.2“才胆识力”与文学创作

--2.6.2图文感知

--2.6.2视频领悟

-2.本章作业

--二章作业

-2.本章讨论

--二章讨论

3.儒家美育观与文学作品论(主讲人:马兆杰)

-3.1.1“文质彬彬”说与文学作品构造

--3.1.1图文感知

--3.1.1视频领悟

-3.1.2“风骨”“情采”说与文学作品构造

--3.1.2图文感知

--3.1.2视频领悟

-3.2.1“意象”说与文学理想形象

--3.2.1图文感知

--3.2.1视频领悟

-3.2.2“意境”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一)

--3.2.2图文感知

--3.2.2视频领悟

-3.2.3“意境”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二)

--3.2.3图文感知

--3.2.3视频领悟

-3.2.4“性格”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一)

--3.2.4图文感知

--3.2.4视频领悟

-3.2.5“性格”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二)

--3.2.5图文感知

--3.2.5视频领悟

-3.3.1“怨谱”说与文学艺术意识

--3.3.1图文感知

--3.3.1视频领悟

-3.3.2“传神”说与文学艺术意识

--3.3.2图文感知

--3.3.2视频领悟

-3.4文之“体制”与文学作品体裁

--3.4图文感知

--3.4视频领悟

-3.5文之“体性”与文学作品风格

--3.5图文感知

--3.5视频领悟

-3.6.1“雅乐”“郑声”说与文学雅俗之分(一)

--3.6.1图文感知

--3.6.1视频领悟

-3.6.2“雅乐”“郑声”说与文学雅俗之分(二)

--3.6.2图文感知

--3.6.2视频领悟

-3.本章作业

--三章作业

-3.本章讨论

--三章讨论

4.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接受论(主讲人:孟凡生)

-4.1.1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4.1.1图文感知

--4.1.1视频领悟

-4.1.2接受美学主要理论观点(一)

--4.1.2图文感知

--4.1.2视频领悟

-4.1.3接受美学主要理论观点(二)

--4.1.3图文感知

--4.1.3视频领悟

-4.1.4中国文学阅读理论

--4.1.4图文感知

--4.1.4视频领悟

-4.2“以意逆志”说与文学批评方法

--4.2图文感知

--4.2视频领悟

-4.3.1“知音”说与文学鉴赏条件

--4.3.1图文感知

--4.3.1视频领悟

-4.3.2“知音”的实现路径

--4.3.2图文感知

--4.3.2视频领悟

-4.4.1“诗无达诂”与读者的创造性阅读

--4.4.1图文感知

--4.4.1视频领悟

-4.4.2王夫之“自得”说与文学接受

--4.4.2图文感知

--4.4.2视频领悟

-4.5.1“训诂”说与文学鉴赏方法

--4.5.1图文感知

--4.5.1视频领悟

-4.5.2“涵泳”说与文学鉴赏方法

--4.5.2图文感知

--4.5.2视频领悟

-4.本章作业

--四章作业

-4.本章讨论

--四章讨论

5.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源流论(主讲人:马兆杰)

-5.1.1“诗之兴也”说与文学起源

--5.1.1图文感知

--5.1.1视频领悟

-5.1.2“举重劝力”说与文学起源

--5.1.2图文感知

--5.1.2视频领悟

-5.1.3“祝史陈信”说与文学起源

--5.1.3图文感知

--5.1.3视频领悟

-5.1.4“观物取象”说与文学起源

--5.1.4图文感知

--5.1.4视频领悟

-5.2.1“质文代变”说与文学发展(一)

--5.2.1图文感知

--5.2.1视频领悟

-5.2.2“质文代变”说与文学发展(二)

--5.2.2图文感知

--5.2.2视频领悟

-5.2.3“复古通变”说与文学发展

--5.2.3图文感知

--5.2.3视频领悟

-5.3“因时而兴”说与文学新时代

--5.3图文感知

--5.3视频领悟

-5.本章作业

--五章作业

-5.本章讨论

--五章讨论

期末考试(命题人:全体教师)

-期末考试

1.1图文感知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