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 >  3.儒家美育观与文学作品论(主讲人:马兆杰) >  3.5文之“体性”与文学作品风格 >  3.5图文感知

返回《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5图文感知资料文件与下载

3.5文之“体性”与文学作品风格-马兆杰.ppt---点此下载文件

3.5图文感知

文之“体性”与文学作品风格

同学们,这次课我们来看看“文学风格”的问题。文学风格是作者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呈现的,能引起读者审美感受的艺术独创性。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谈“风格”,用的术语是“体性”,这个概念来自刘勰的《文心雕龙》“体性”篇,这一篇讲体貌和性情的关系,就是讲风格和个性的关系。其实在这里,“体”就可以代指“风格”了,之所以加“性”字,就是要说明,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是作者的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作者在创作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个人气质、人格精神、审美情趣和创造才能。创作个性在文学风格的显现中具有核心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创作个性和文学家的日常生活个性不是一个概念。文学家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也是一个普通人,具有自己的性格气质、个人才能、处事态度、思想方式等,这些只是作为创作的潜在条件而存在的。有的作家创作个性和生活个性较为一致,而有的作家则两者之间反差较大。中国古代文人在论文时特别强调“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强调道德文章,就容易将日常个性混同于创作个性,如扬雄就提出“心声”“心画”说,认为从“言”与“书”中可见人的情感,可断人的道德层次。元好问曾以潘岳为例提出质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潘岳性格中有轻狂浮躁、趋炎附势的一面,碰到权贵出行,就望尘而拜,当他仕途无望时,才写作了《闲居赋》,追求闲居的悠然生活,可见道德与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一致。实质上,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人格结构上的独特性,创作个性要在其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而升华为独特的艺术品格。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有的作家创作个性和生活中的日常个性较为一致。如晚唐时期的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本人性格放荡不羁,其创作个性也是如此,他的情感韵味、意志旨趣就是偏重于享乐的,其词多为娱乐宾朋而作,专以闺房女子为题材,描绘其香腮、云鬓、雪胸、彩黛之类形体意象,配之以玉楼、纱窗、帘栊、锦衾之类生活物象,在语言上讲求文采声韵,总体上造就了浓艳香软的风格。这与陶渊明以自然为理想,描绘田园风光,语言朴实真率的似癯实丰的文学风格显然不同。

由于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对于风格的类型进行划分的观点也是多种多样的,中国的分类十分丰富,有简有繁。

简分法从曹丕开始,他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典论·论文》)气”主要指作家先天的禀赋。曹丕认为作家禀赋是文章风格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清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由于作家各自所禀之气的不同,其文章也就有了高下之分。二是清浊,即阴阳。阳气清轻而上升,阴气浊重而下沉。清,指俊爽豪迈的阳刚之气;浊,指凝重沉郁的阴柔之气。开后世以阳刚之美、阴柔之美论文学风格的先河。

因为前一种理解中,“浊”字带有贬义,用字不好,后来刘勰改为“气有刚柔”。(《文心雕龙·体性》)之说。

最后形成清代姚鼐的阳刚、阴柔的区分观念:“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弗有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鏐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者,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姚鼐:《复鲁絜非书》)

繁复的分法始于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体性》中将风格分为“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又分为四组,“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心雕龙·体性》)其后,皎然在《诗式》中提出“辨体有一十九字”:“高”“逸”“贞”“忠”“节”“志”“气”“情”“思”“德”“诫”“闲”“达”“悲”“怨”“意”“力”“静”“远”, “其一十九字,括文章德体风味尽矣”。(皎然:《诗式》)司空图把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洗炼、含蓄、自然等二十四种,建立的分类模式对后世影响巨大。

风格类型的划分,与中国古代文论与美学中的各种派别,无论如何都是相关的。如刘勰的“典雅”,就是取法古代经典,仿效儒家的作品。“新奇”,就是排斥正统,标新立异,破坏正确法则而流于怪诞的。因此才说典雅与新奇是相反的。

从作家角度来说,例如杜甫信奉儒家世界观,对人世沧桑有着深刻的体验,对人生疾苦有着深厚的同情,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沉郁顿挫”是他的诗歌特色,既表现为哀怨忧愤的情感体验,又带有人生的悲凉感,不仅对当下的遭际有具体而深刻的感受,而且由此对整个人世沧桑有整体上的哲理性感悟。像他的《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借游览武侯祠,称颂诸葛亮,表达对其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在内心肯定会联系到自身也是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从而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伦理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历史感慨,胸怀广大,感受深刻,悲壮雄浑、沉郁顿挫,给人震撼的力量。这就是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志向情趣对风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下一节:3.5视频领悟

返回《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课程列表:

绪论(主讲人:张明)

-绪论1图文说明

-绪论2视频介绍

-绪论3章节目录

-绪论4参考书目

1.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本质论(主讲人:夏静 张明 霍俊国)

-1.1“文道”观与文学本质(夏静)

--1.1图文感知

--1.1视频领悟

-1.2.1“温柔敦厚”的诗教说与人格教育

--1.2.1图文感知

--1.2.1视频领悟

-1.2.2“温柔敦厚”的诗教说与文学的审美特征

--1.2.2图文感知

--1.2.2视频领悟

-1.3“中和”说与文学审美理想(霍俊国)

--1.3图文感知

--1.3视频领悟

-1.4“尽善尽美”说与文学价值(霍俊国)

--1.4图文感知

--1.4视频领悟

-1.5.1诗可以兴

--1.5.1图文感知

--1.5.1视频领悟

-1.5.2诗可以观、可以群

--1.5.2图文感知

--1.5.2视频领悟

-1.5.3诗可以怨

--1.5.3图文感知

--1.5.3视频领悟

-1.本章作业

--一章作业

-1.本章讨论

--一章讨论

2.儒家美育观与文学创作论(主讲人:周维山)

-2.1.1“诗言志”的内涵

--2.1.1图文感知

--2.1.1视频领悟

-2.1.2“诗言志”与文学创作

--2.1.2图文感知

--2.1.2视频领悟

-2.2.1“物感说”的内涵

--2.2.1图文感知

--2.2.1视频领悟

-2.2.2“物感说”与文学创作

--2.2.2图文感知

--2.2.2视频领悟

-2.3.1“发愤著书”说的内涵

--2.3.1图文感知

--2.3.1视频领悟

-2.3.2“发愤著书”说与文学创作

--2.3.2图文感知

--2.3.2视频领悟

-2.4.1“神思”的内涵

--2.4.1图文感知

--2.4.1视频领悟

-2.4.2“神思”与文学创作

--2.4.2图文感知

--2.4.2视频领悟

-2.5.1“文如其人”的内涵

--2.5.1图文感知

--2.5.1视频领悟

-2.5.2“文如其人”与文学创作

--2.5.2图文感知

--2.5.2视频领悟

-2.6.1“才胆识力”的内涵

--2.6.1图文感知

--2.6.1视频领悟

-2.6.2“才胆识力”与文学创作

--2.6.2图文感知

--2.6.2视频领悟

-2.本章作业

--二章作业

-2.本章讨论

--二章讨论

3.儒家美育观与文学作品论(主讲人:马兆杰)

-3.1.1“文质彬彬”说与文学作品构造

--3.1.1图文感知

--3.1.1视频领悟

-3.1.2“风骨”“情采”说与文学作品构造

--3.1.2图文感知

--3.1.2视频领悟

-3.2.1“意象”说与文学理想形象

--3.2.1图文感知

--3.2.1视频领悟

-3.2.2“意境”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一)

--3.2.2图文感知

--3.2.2视频领悟

-3.2.3“意境”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二)

--3.2.3图文感知

--3.2.3视频领悟

-3.2.4“性格”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一)

--3.2.4图文感知

--3.2.4视频领悟

-3.2.5“性格”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二)

--3.2.5图文感知

--3.2.5视频领悟

-3.3.1“怨谱”说与文学艺术意识

--3.3.1图文感知

--3.3.1视频领悟

-3.3.2“传神”说与文学艺术意识

--3.3.2图文感知

--3.3.2视频领悟

-3.4文之“体制”与文学作品体裁

--3.4图文感知

--3.4视频领悟

-3.5文之“体性”与文学作品风格

--3.5图文感知

--3.5视频领悟

-3.6.1“雅乐”“郑声”说与文学雅俗之分(一)

--3.6.1图文感知

--3.6.1视频领悟

-3.6.2“雅乐”“郑声”说与文学雅俗之分(二)

--3.6.2图文感知

--3.6.2视频领悟

-3.本章作业

--三章作业

-3.本章讨论

--三章讨论

4.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接受论(主讲人:孟凡生)

-4.1.1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4.1.1图文感知

--4.1.1视频领悟

-4.1.2接受美学主要理论观点(一)

--4.1.2图文感知

--4.1.2视频领悟

-4.1.3接受美学主要理论观点(二)

--4.1.3图文感知

--4.1.3视频领悟

-4.1.4中国文学阅读理论

--4.1.4图文感知

--4.1.4视频领悟

-4.2“以意逆志”说与文学批评方法

--4.2图文感知

--4.2视频领悟

-4.3.1“知音”说与文学鉴赏条件

--4.3.1图文感知

--4.3.1视频领悟

-4.3.2“知音”的实现路径

--4.3.2图文感知

--4.3.2视频领悟

-4.4.1“诗无达诂”与读者的创造性阅读

--4.4.1图文感知

--4.4.1视频领悟

-4.4.2王夫之“自得”说与文学接受

--4.4.2图文感知

--4.4.2视频领悟

-4.5.1“训诂”说与文学鉴赏方法

--4.5.1图文感知

--4.5.1视频领悟

-4.5.2“涵泳”说与文学鉴赏方法

--4.5.2图文感知

--4.5.2视频领悟

-4.本章作业

--四章作业

-4.本章讨论

--四章讨论

5.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源流论(主讲人:马兆杰)

-5.1.1“诗之兴也”说与文学起源

--5.1.1图文感知

--5.1.1视频领悟

-5.1.2“举重劝力”说与文学起源

--5.1.2图文感知

--5.1.2视频领悟

-5.1.3“祝史陈信”说与文学起源

--5.1.3图文感知

--5.1.3视频领悟

-5.1.4“观物取象”说与文学起源

--5.1.4图文感知

--5.1.4视频领悟

-5.2.1“质文代变”说与文学发展(一)

--5.2.1图文感知

--5.2.1视频领悟

-5.2.2“质文代变”说与文学发展(二)

--5.2.2图文感知

--5.2.2视频领悟

-5.2.3“复古通变”说与文学发展

--5.2.3图文感知

--5.2.3视频领悟

-5.3“因时而兴”说与文学新时代

--5.3图文感知

--5.3视频领悟

-5.本章作业

--五章作业

-5.本章讨论

--五章讨论

期末考试(命题人:全体教师)

-期末考试

3.5图文感知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