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 >  5.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源流论(主讲人:马兆杰) >  5.1.3“祝史陈信”说与文学起源 >  5.1.3图文感知

返回《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1.3图文感知资料文件与下载

5.1.3“祝史陈信”说与文学起源-马兆杰.ppt---点此下载文件

5.1.3图文感知

“祝史陈信”说与文学起源

在文艺起源的观念中,巫术说是流行较广的一种,认为原始巫术是文学艺术起源的一个因素,文艺起源于原始人的巫术活动中。在古代中国,巫术活动主要表现在以文学艺术手段进行的祭鬼祀神的礼仪活动中。

原始人相信万物有灵,在他们的意识中,鬼神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遭受自然的袭击,就会幻想冥冥之中有鬼神在支配一切。因此,在狩猎、丰收前后,就要举行隆重的敬神仪式,以颂扬、报答鬼神的庇护、保佑之功。祈求鬼神信任人类、宠爱人类,祈祷来年的福气,同时祭告神灵来诅咒敌人,这就是祝颂的巫术活动。这样的活动其实也就是祭祀,说它是宗教显然还够不上,它是宗教活动的前奏。

诗歌乐舞是祭祀活动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周易》记载:“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周易·豫》)这是豫卦的象辞,字面的意思是讲的豫卦的卦象:春雷轰鸣,大地震动,催发万物。先王观看了这种卦象,向声满大地的雷鸣效仿,制作音乐,歌功颂德,把光荣归于上帝,把荣誉归于祖先。这个行为说明了一种善于学习的积极态度,这也是为人处世取得成功的一条原则。这种态度和原则其实与儒家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精神是一致的。

《周礼春官》记载:“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悅远人,以作动物,乃分乐以序之,以祭以享以祀。”(《周礼春官·大司乐》)这里的记载说明,周礼中的“乐教”即以音乐为主的艺术教育,其中主要的一项是乐舞,通过设置日常生活或祭祀礼仪中的舞蹈项目,让人们学习与舞蹈项目相配的乐律、乐理和乐器演奏技巧,来实现文学艺术的认识、教化、交往、表情达意等多种功能。这里诗乐舞合一,文学与非文学也是不分的,体现了萌芽中的文学具有的杂文学性、多功能性。当时的人们把祭祀鬼神祖先的活动和日常生产生活活动看得同等重要,和邦国、谐万民是社会管理,安宾客、悅远人是外交礼仪,致鬼神示、以祭以享以祀是祭祀活动,它们既实现的是人的现实生活需要,也是在满足人的艺术审美需要。

不只是中原这样,据古代典籍记载,南方的荆楚等地,这种风气更为盛行:“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楚辞章句》)就是说,当初楚国在郢定都,处于沅水和湘水之间,他们的风俗相信鬼神,喜欢祭祀。他们一旦祭祀,一定会作歌舞音乐来娱乐诸神。屈原流放之后,流落到这一带,心里怀着愁苦和怨毒,郁郁寡欢。看到老百姓祭祀的礼节,歌舞的音乐,但是歌词粗鄙简陋,所以为之创作《九歌》的曲子,向上陈述对神灵的敬意,并展现自己的冤屈,把讽谏寄托在里面。屈原的《九歌》,就是根据沅水湘水地区祭祀鬼神的乐歌改造而来。本来的乐歌,只是陈述对鬼神的礼拜敬意的,而屈原改编之后,不仅还具有原来的意义,而且也加入了自己出自儒家倾向的对君主委婉规劝的意图。

乐歌必有歌辞,歌辞就是诗句,因此才叫诗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说“祝史陈信,资乎文辞。”(《文心雕龙·祝盟》)祭祀时对神灵的祝告,内心是真诚的,这种心情要依靠文辞表露出来。

《吕氏春秋古乐》的一段描述,形象地揭示了文学起源之谜:“昔者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吕氏春秋古乐》)这段话描述原始部落的集体舞蹈。三人手操牛尾踏足而歌,歌辞的内容与原始祭祀颂祝仪式的关系极为明显:《载民》《玄鸟》《达帝功》大约是歌咏祖先的由来及丰功伟业;《奋五谷》祈求农业的丰收;《遂草木》《总万物之极》祈求牧草繁茂,畜牧业兴旺;《敬天常》《依地德》则颂扬天地之功德。由《诗经》中周民族的史诗,也可以推知这类歌辞产生的情形。文学,也孕育在原始祝颂之中。

在我国古籍记载的原始祝颂中,已有脱离歌舞而独立存在的祝词。《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有这样一个故事:“(黄)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地鬼神之事……帝乃作《祝邪文》以祝之。”(《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据刘勰的《文心雕龙祝盟》说,黄帝的《祝邪文》属“祝”之“遣咒”一体,已不依傍歌舞。

原始祝词中最著名的,是《礼记郊特牲》记载,相传为伊耆氏(神农)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这是祝祷上天,使自然服从于自己的意志。至于相传舜时出现的《祠田辞》,更表现了初民的理想:“荷此长耜,耕彼南亩,四海俱有。”(《文心雕龙祝盟》)这类具有浓厚原始色彩的祝辞,以简练的诗歌语言,显示了文学与原始祝颂的渊源关系。

祝颂诗歌是人类初期文学的基本表现形态,它是原始人相信万物有灵这一意识的反映。由低下的生产力诱发的原始信仰,成为诗歌产生的重要起因,在劳动和文学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原始祝颂礼仪的歌辞,揭示了文学与祝颂之间的不解之缘。古人将二者联系起来,可说是找到了文学的一个本原。原始信仰尽管只是一种幻想,人们却希望由此而达到对自然力的把握。所以,中国古代“祝史陈信”的观念,与西方巫术说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

 


下一节:5.1.3视频领悟

返回《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课程列表:

绪论(主讲人:张明)

-绪论1图文说明

-绪论2视频介绍

-绪论3章节目录

-绪论4参考书目

1.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本质论(主讲人:夏静 张明 霍俊国)

-1.1“文道”观与文学本质(夏静)

--1.1图文感知

--1.1视频领悟

-1.2.1“温柔敦厚”的诗教说与人格教育

--1.2.1图文感知

--1.2.1视频领悟

-1.2.2“温柔敦厚”的诗教说与文学的审美特征

--1.2.2图文感知

--1.2.2视频领悟

-1.3“中和”说与文学审美理想(霍俊国)

--1.3图文感知

--1.3视频领悟

-1.4“尽善尽美”说与文学价值(霍俊国)

--1.4图文感知

--1.4视频领悟

-1.5.1诗可以兴

--1.5.1图文感知

--1.5.1视频领悟

-1.5.2诗可以观、可以群

--1.5.2图文感知

--1.5.2视频领悟

-1.5.3诗可以怨

--1.5.3图文感知

--1.5.3视频领悟

-1.本章作业

--一章作业

-1.本章讨论

--一章讨论

2.儒家美育观与文学创作论(主讲人:周维山)

-2.1.1“诗言志”的内涵

--2.1.1图文感知

--2.1.1视频领悟

-2.1.2“诗言志”与文学创作

--2.1.2图文感知

--2.1.2视频领悟

-2.2.1“物感说”的内涵

--2.2.1图文感知

--2.2.1视频领悟

-2.2.2“物感说”与文学创作

--2.2.2图文感知

--2.2.2视频领悟

-2.3.1“发愤著书”说的内涵

--2.3.1图文感知

--2.3.1视频领悟

-2.3.2“发愤著书”说与文学创作

--2.3.2图文感知

--2.3.2视频领悟

-2.4.1“神思”的内涵

--2.4.1图文感知

--2.4.1视频领悟

-2.4.2“神思”与文学创作

--2.4.2图文感知

--2.4.2视频领悟

-2.5.1“文如其人”的内涵

--2.5.1图文感知

--2.5.1视频领悟

-2.5.2“文如其人”与文学创作

--2.5.2图文感知

--2.5.2视频领悟

-2.6.1“才胆识力”的内涵

--2.6.1图文感知

--2.6.1视频领悟

-2.6.2“才胆识力”与文学创作

--2.6.2图文感知

--2.6.2视频领悟

-2.本章作业

--二章作业

-2.本章讨论

--二章讨论

3.儒家美育观与文学作品论(主讲人:马兆杰)

-3.1.1“文质彬彬”说与文学作品构造

--3.1.1图文感知

--3.1.1视频领悟

-3.1.2“风骨”“情采”说与文学作品构造

--3.1.2图文感知

--3.1.2视频领悟

-3.2.1“意象”说与文学理想形象

--3.2.1图文感知

--3.2.1视频领悟

-3.2.2“意境”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一)

--3.2.2图文感知

--3.2.2视频领悟

-3.2.3“意境”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二)

--3.2.3图文感知

--3.2.3视频领悟

-3.2.4“性格”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一)

--3.2.4图文感知

--3.2.4视频领悟

-3.2.5“性格”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二)

--3.2.5图文感知

--3.2.5视频领悟

-3.3.1“怨谱”说与文学艺术意识

--3.3.1图文感知

--3.3.1视频领悟

-3.3.2“传神”说与文学艺术意识

--3.3.2图文感知

--3.3.2视频领悟

-3.4文之“体制”与文学作品体裁

--3.4图文感知

--3.4视频领悟

-3.5文之“体性”与文学作品风格

--3.5图文感知

--3.5视频领悟

-3.6.1“雅乐”“郑声”说与文学雅俗之分(一)

--3.6.1图文感知

--3.6.1视频领悟

-3.6.2“雅乐”“郑声”说与文学雅俗之分(二)

--3.6.2图文感知

--3.6.2视频领悟

-3.本章作业

--三章作业

-3.本章讨论

--三章讨论

4.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接受论(主讲人:孟凡生)

-4.1.1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4.1.1图文感知

--4.1.1视频领悟

-4.1.2接受美学主要理论观点(一)

--4.1.2图文感知

--4.1.2视频领悟

-4.1.3接受美学主要理论观点(二)

--4.1.3图文感知

--4.1.3视频领悟

-4.1.4中国文学阅读理论

--4.1.4图文感知

--4.1.4视频领悟

-4.2“以意逆志”说与文学批评方法

--4.2图文感知

--4.2视频领悟

-4.3.1“知音”说与文学鉴赏条件

--4.3.1图文感知

--4.3.1视频领悟

-4.3.2“知音”的实现路径

--4.3.2图文感知

--4.3.2视频领悟

-4.4.1“诗无达诂”与读者的创造性阅读

--4.4.1图文感知

--4.4.1视频领悟

-4.4.2王夫之“自得”说与文学接受

--4.4.2图文感知

--4.4.2视频领悟

-4.5.1“训诂”说与文学鉴赏方法

--4.5.1图文感知

--4.5.1视频领悟

-4.5.2“涵泳”说与文学鉴赏方法

--4.5.2图文感知

--4.5.2视频领悟

-4.本章作业

--四章作业

-4.本章讨论

--四章讨论

5.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源流论(主讲人:马兆杰)

-5.1.1“诗之兴也”说与文学起源

--5.1.1图文感知

--5.1.1视频领悟

-5.1.2“举重劝力”说与文学起源

--5.1.2图文感知

--5.1.2视频领悟

-5.1.3“祝史陈信”说与文学起源

--5.1.3图文感知

--5.1.3视频领悟

-5.1.4“观物取象”说与文学起源

--5.1.4图文感知

--5.1.4视频领悟

-5.2.1“质文代变”说与文学发展(一)

--5.2.1图文感知

--5.2.1视频领悟

-5.2.2“质文代变”说与文学发展(二)

--5.2.2图文感知

--5.2.2视频领悟

-5.2.3“复古通变”说与文学发展

--5.2.3图文感知

--5.2.3视频领悟

-5.3“因时而兴”说与文学新时代

--5.3图文感知

--5.3视频领悟

-5.本章作业

--五章作业

-5.本章讨论

--五章讨论

期末考试(命题人:全体教师)

-期末考试

5.1.3图文感知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