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 >  5.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源流论(主讲人:马兆杰) >  5.3“因时而兴”说与文学新时代 >  5.3图文感知

返回《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3图文感知资料文件与下载

5.3“因时而兴”说与文学新时代-马兆杰.ppt---点此下载文件

5.3图文感知

“因时而兴”说与文学新时代

文学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在自身的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的。

自2015年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自那时起,中国的文化建设、艺术发展和文学事业也都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文学的品格,我认为就是文学的时代化、大众化和民族化。

新时代文学的时代化品格指的是文学随时代进步、与时代同行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常常提到复古,但却是以复古为手段而创新,优秀的文学家与思想家都是强调创新的。

孔子讲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究其原因,一是自谦,二是礼乐制作需要一定的官职,不在其位不敢称 “作”。但是孔子继承前贤的文化成果,又超越了他们,整理《六经》,是人类文化学术的集大成者。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说:“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顾炎武:《日知录·文须有益于天下条》)对于文学随时代发展特意提出有益于人、有补于世的要求。

毛泽东谈到文艺与文化都是不破不立的,要在斗争中前进,不断推陈出新。

每个时代的文学家都是随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随自己理想愿望的变换而创作的,尤其是在表达政治民主性和人民性时更是如此,这种趋势在从古到今的发展中是越到后来越表现得明显的。

到了新时代的今天,作家如果再不关注政治生活,再不表现民生疾苦,甚至连基本的美好人性都不追求,那他一定是落后于时代、脱离了社会的。习近平的话振聋发聩、语重心长:“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时代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习近平:《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在新时代文学的大众化品格中,我们需要理解今天的人民即是大众,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文学发展原则。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随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中国传统的阶级社会中,因为阶级的对立特别明显,阶级斗争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现实政治中掌握权力的主要是那些剥削与压迫民众的统治者,所以人民主要指的是社会下层大众,如果出身上层的文人能写出优秀的带有人民性的作品,他就倾向于人民了。

历史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在社会中起到管理作用、带领社会前进的已经不是与人民对立的统治者,本身就是人民的一部分,社会中活动的绝大部分大众都是人民,因此文学中的大众化就是人民化,文学必须而且已经实现了最大程度上的普及,现在反而是提高的要求更迫切了。要让社会大众感受到文学是为他们而服务的,是他们的心中所思但口中无法表达的,在此基础上,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实现文学品格的提高。

新时代文学的民族化品格要求文学家与接受者都要吸收世界文化成果,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古至今,任何民族的文学要想有所发展,必须要和世界文学进行交流,我们中国人就特别善于吸收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并加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提高。

当然,现在我们需要特别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重要性,就是说,要认真对待文学的民族性问题,这是因为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世界文学的形成,有相当多的人抛弃中国民族特点,盲目崇拜外国文化,使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受到打击,民族自主意识失落。

我们的文学要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民族根本,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创作出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学作品。

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学随时代而发展,与社会大众紧密相连、有自己的民族化品格。我们将来的文学还会以这样的特色与风格发展下去,这是毫无疑问的。当前最要紧的是克服文学现状中的弊端,才利于将来的发展。

这些弊端一是文学活动市场化带来的作品商品化,即文学出版中的商业运作与网络传播中的媒体炒作等,这些都会使文学创作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一些作家创作心态浮躁,不再聚精会神出精品,而是心不在焉、凑合交差。

二是文学创作群体的民间化、年轻化,他们给文学带来了新鲜血液,带来生命活力,这是事实,但他们对文学的历史使命缺乏认同,社会生活体验很少,缺乏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又是文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是我们的文学发展与世界的联系越发紧密,作家、诗人接受外民族的价值观更为容易,学习他人的艺术技巧更为直接,这导致一些人在创作中盲目崇洋媚外,以致妄自菲薄。

克服这些弊端最重要的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只有这样,才能产出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一定是精品,不是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东西,也不可能是机械化生产并供给人快餐式消费的商品。精品的“精”,就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带有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我们发展新时代文学,打造文学精品的目标是立足现实中国国情,立足民族文化品格,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下一节:5.3视频领悟

返回《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课程列表:

绪论(主讲人:张明)

-绪论1图文说明

-绪论2视频介绍

-绪论3章节目录

-绪论4参考书目

1.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本质论(主讲人:夏静 张明 霍俊国)

-1.1“文道”观与文学本质(夏静)

--1.1图文感知

--1.1视频领悟

-1.2.1“温柔敦厚”的诗教说与人格教育

--1.2.1图文感知

--1.2.1视频领悟

-1.2.2“温柔敦厚”的诗教说与文学的审美特征

--1.2.2图文感知

--1.2.2视频领悟

-1.3“中和”说与文学审美理想(霍俊国)

--1.3图文感知

--1.3视频领悟

-1.4“尽善尽美”说与文学价值(霍俊国)

--1.4图文感知

--1.4视频领悟

-1.5.1诗可以兴

--1.5.1图文感知

--1.5.1视频领悟

-1.5.2诗可以观、可以群

--1.5.2图文感知

--1.5.2视频领悟

-1.5.3诗可以怨

--1.5.3图文感知

--1.5.3视频领悟

-1.本章作业

--一章作业

-1.本章讨论

--一章讨论

2.儒家美育观与文学创作论(主讲人:周维山)

-2.1.1“诗言志”的内涵

--2.1.1图文感知

--2.1.1视频领悟

-2.1.2“诗言志”与文学创作

--2.1.2图文感知

--2.1.2视频领悟

-2.2.1“物感说”的内涵

--2.2.1图文感知

--2.2.1视频领悟

-2.2.2“物感说”与文学创作

--2.2.2图文感知

--2.2.2视频领悟

-2.3.1“发愤著书”说的内涵

--2.3.1图文感知

--2.3.1视频领悟

-2.3.2“发愤著书”说与文学创作

--2.3.2图文感知

--2.3.2视频领悟

-2.4.1“神思”的内涵

--2.4.1图文感知

--2.4.1视频领悟

-2.4.2“神思”与文学创作

--2.4.2图文感知

--2.4.2视频领悟

-2.5.1“文如其人”的内涵

--2.5.1图文感知

--2.5.1视频领悟

-2.5.2“文如其人”与文学创作

--2.5.2图文感知

--2.5.2视频领悟

-2.6.1“才胆识力”的内涵

--2.6.1图文感知

--2.6.1视频领悟

-2.6.2“才胆识力”与文学创作

--2.6.2图文感知

--2.6.2视频领悟

-2.本章作业

--二章作业

-2.本章讨论

--二章讨论

3.儒家美育观与文学作品论(主讲人:马兆杰)

-3.1.1“文质彬彬”说与文学作品构造

--3.1.1图文感知

--3.1.1视频领悟

-3.1.2“风骨”“情采”说与文学作品构造

--3.1.2图文感知

--3.1.2视频领悟

-3.2.1“意象”说与文学理想形象

--3.2.1图文感知

--3.2.1视频领悟

-3.2.2“意境”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一)

--3.2.2图文感知

--3.2.2视频领悟

-3.2.3“意境”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二)

--3.2.3图文感知

--3.2.3视频领悟

-3.2.4“性格”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一)

--3.2.4图文感知

--3.2.4视频领悟

-3.2.5“性格”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二)

--3.2.5图文感知

--3.2.5视频领悟

-3.3.1“怨谱”说与文学艺术意识

--3.3.1图文感知

--3.3.1视频领悟

-3.3.2“传神”说与文学艺术意识

--3.3.2图文感知

--3.3.2视频领悟

-3.4文之“体制”与文学作品体裁

--3.4图文感知

--3.4视频领悟

-3.5文之“体性”与文学作品风格

--3.5图文感知

--3.5视频领悟

-3.6.1“雅乐”“郑声”说与文学雅俗之分(一)

--3.6.1图文感知

--3.6.1视频领悟

-3.6.2“雅乐”“郑声”说与文学雅俗之分(二)

--3.6.2图文感知

--3.6.2视频领悟

-3.本章作业

--三章作业

-3.本章讨论

--三章讨论

4.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接受论(主讲人:孟凡生)

-4.1.1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4.1.1图文感知

--4.1.1视频领悟

-4.1.2接受美学主要理论观点(一)

--4.1.2图文感知

--4.1.2视频领悟

-4.1.3接受美学主要理论观点(二)

--4.1.3图文感知

--4.1.3视频领悟

-4.1.4中国文学阅读理论

--4.1.4图文感知

--4.1.4视频领悟

-4.2“以意逆志”说与文学批评方法

--4.2图文感知

--4.2视频领悟

-4.3.1“知音”说与文学鉴赏条件

--4.3.1图文感知

--4.3.1视频领悟

-4.3.2“知音”的实现路径

--4.3.2图文感知

--4.3.2视频领悟

-4.4.1“诗无达诂”与读者的创造性阅读

--4.4.1图文感知

--4.4.1视频领悟

-4.4.2王夫之“自得”说与文学接受

--4.4.2图文感知

--4.4.2视频领悟

-4.5.1“训诂”说与文学鉴赏方法

--4.5.1图文感知

--4.5.1视频领悟

-4.5.2“涵泳”说与文学鉴赏方法

--4.5.2图文感知

--4.5.2视频领悟

-4.本章作业

--四章作业

-4.本章讨论

--四章讨论

5.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源流论(主讲人:马兆杰)

-5.1.1“诗之兴也”说与文学起源

--5.1.1图文感知

--5.1.1视频领悟

-5.1.2“举重劝力”说与文学起源

--5.1.2图文感知

--5.1.2视频领悟

-5.1.3“祝史陈信”说与文学起源

--5.1.3图文感知

--5.1.3视频领悟

-5.1.4“观物取象”说与文学起源

--5.1.4图文感知

--5.1.4视频领悟

-5.2.1“质文代变”说与文学发展(一)

--5.2.1图文感知

--5.2.1视频领悟

-5.2.2“质文代变”说与文学发展(二)

--5.2.2图文感知

--5.2.2视频领悟

-5.2.3“复古通变”说与文学发展

--5.2.3图文感知

--5.2.3视频领悟

-5.3“因时而兴”说与文学新时代

--5.3图文感知

--5.3视频领悟

-5.本章作业

--五章作业

-5.本章讨论

--五章讨论

期末考试(命题人:全体教师)

-期末考试

5.3图文感知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