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 >  2.儒家美育观与文学创作论(主讲人:周维山) >  2.4.1“神思”的内涵 >  2.4.1图文感知

返回《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4.1图文感知资料文件与下载

2.4.1“神思”的内涵-周维山.ppt---点此下载文件

2.4.1图文感知

“神思”的内涵 

 (一)“神思”的提出 

 “神思”一词在魏晋南北朝的文章典籍里屡屡出现,但首先将“神思”一词引进文艺理论,并从文艺创作的角度,对神思活动的特点进行理论总结的,则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二)“神思”的特征 

 自由超越,是神思的第一特征。这里的“神思”主要指艺术想象。“形在江海”“心存魏阙”,身在此地,而心神却自由驰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正如陆机所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丝毫也不受时空的限制。

 开始构思时,作者思绪万千,其任务就是赋予这万端思绪以具体形态:“规矩虚位,刻镂无形”。一想到登山,便情寓山间丽色;一想到观海,便心寄海天壮景。这时,作者的才华随着想象中的风云变幻而自由驰骋。 

 情感灌注,是神思的第二特征。感情活动伴随着整个艺术构思过程。刘勰在《神思》篇的赞中说,神用象通,情变所孕,作者的精神与外在物象互相融通,丰富的情感由此而孕育。在作者的想象活动中,情感是丰富而激越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三)“神思”的条件 

 刘勰《神思》篇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艺术想象的自由性及其超时空的特点,而且在这之后,提出了进行艺术想象的几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首先,神思的心理状态要处于虚静,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其次,神思是需要知识和情感的积累的。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第三,刘勰还把神思与养气结合起来。 

(四)“神思”的过程 

 从活动过程来看,“神思”大致可以分为“物沿耳目”“神居胸臆”和“神与物游”三个由浅人深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物沿耳目”主要是依物启思、妙观逸想的感物活动。 

 “神思”活动虽以心灵驰骛的艺术想象为根本标志,但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并不主张创作主体面壁玄想,而是把“外师造化”作为艺术想象的起点,视大自然为创作兴会的渊薮,从而使“物沿耳目”的“感物”活动成为神思的第一推动力。 

 第二阶段“神居胸臆”主要是迁想妙得、万物备我的移情活动。

 “神思”活动中,物色—心灵之间的刺激——反应作用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即:物色—心灵,用刘勰的话说就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在“神居胸臆”、“与心徘徊”的过程中,创作主体内在的生命活力得以释放,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迁想妙得之中,“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世说新语》)。 

 在“神居胸臆”的迁想妙得活动中,要使主体的情感外射给被观照的外物,就必须树立强烈的主体意识,以“与天地相参”万物皆备于我”的人格力量,迥迥卓立于万物之上,以“天下一人耳”的个性特点去驾御物象。因为在审美观照中,如果不是以我为主而是以物为主,主体缺乏浩然充盈的志气,就会导致神思黯然,“迁想”无法展开。当然,“迁想”中也不能对外物一味冷眼相待,否则就难有“妙得”。 

 正如王国维所说:“诗人必须有轻视外物之意,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与花鸟共忧乐。”(《人间词话》)就是说创作主体必须由“轻视”过渡到“重视”,驱除骄纵难羁的情怀,以一种亲近愉悦的心情去拥抱自然,在发现客体内在生命的同时重新发现自我,这就是“妙得”。 

 第三阶段“神与物游”则进人了游心太虚、一味妙悟的天人合一境界。 

 其心灵活动的特征就是古代艺术论中所谓的“妙悟”。它是以无求有、以静制动,以平如大漠的情怀去拥抱对象虚的渊意奥旨。表面看它好像不思不想,实际上则是无所不思、无所不想。所以古代艺术家把它叫做“神游默会”,即庄子所说的不以目视而以“神遇”、不以心思而以“意致”,由“官知止而神欲行”,从现象世界步入神奇的艺术境界,于恍恍惚惚中突然遇合。正所谓“以追光蹑景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王夫之语)。这种“兴到神会”的直觉领悟,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被视为审美创作活动的光辉顶点,从陆机的“应感之会”,到王夫之的“妙合无垠”,再到王士祯的“兴到神会”,构成了中国古代文艺创作论的一个重要侧面。 

 神思活动在结构上包含了想象、物象、情感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是融为一体的,它们的关系是:情感鼓动想象,想象伴随物象,物象体现情感,就像《神思》赞辞中说的“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情感随着想象的深人而强烈,想象随着情感的激化而丰富,物象则随着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而纷呈。抽象无形的情感在外物的刺激下,强烈地活动于主体的心中,要借助物象表达出来,形成具体可感的东西。三要素互相作用,形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心物交融的活动过程,即以虚静为前提,以养气为基础,凭借想象,伴随物象,充溢情感的形象思维活动。


下一节:2.4.1视频领悟

返回《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儒家美育观与文学理论素养课程列表:

绪论(主讲人:张明)

-绪论1图文说明

-绪论2视频介绍

-绪论3章节目录

-绪论4参考书目

1.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本质论(主讲人:夏静 张明 霍俊国)

-1.1“文道”观与文学本质(夏静)

--1.1图文感知

--1.1视频领悟

-1.2.1“温柔敦厚”的诗教说与人格教育

--1.2.1图文感知

--1.2.1视频领悟

-1.2.2“温柔敦厚”的诗教说与文学的审美特征

--1.2.2图文感知

--1.2.2视频领悟

-1.3“中和”说与文学审美理想(霍俊国)

--1.3图文感知

--1.3视频领悟

-1.4“尽善尽美”说与文学价值(霍俊国)

--1.4图文感知

--1.4视频领悟

-1.5.1诗可以兴

--1.5.1图文感知

--1.5.1视频领悟

-1.5.2诗可以观、可以群

--1.5.2图文感知

--1.5.2视频领悟

-1.5.3诗可以怨

--1.5.3图文感知

--1.5.3视频领悟

-1.本章作业

--一章作业

-1.本章讨论

--一章讨论

2.儒家美育观与文学创作论(主讲人:周维山)

-2.1.1“诗言志”的内涵

--2.1.1图文感知

--2.1.1视频领悟

-2.1.2“诗言志”与文学创作

--2.1.2图文感知

--2.1.2视频领悟

-2.2.1“物感说”的内涵

--2.2.1图文感知

--2.2.1视频领悟

-2.2.2“物感说”与文学创作

--2.2.2图文感知

--2.2.2视频领悟

-2.3.1“发愤著书”说的内涵

--2.3.1图文感知

--2.3.1视频领悟

-2.3.2“发愤著书”说与文学创作

--2.3.2图文感知

--2.3.2视频领悟

-2.4.1“神思”的内涵

--2.4.1图文感知

--2.4.1视频领悟

-2.4.2“神思”与文学创作

--2.4.2图文感知

--2.4.2视频领悟

-2.5.1“文如其人”的内涵

--2.5.1图文感知

--2.5.1视频领悟

-2.5.2“文如其人”与文学创作

--2.5.2图文感知

--2.5.2视频领悟

-2.6.1“才胆识力”的内涵

--2.6.1图文感知

--2.6.1视频领悟

-2.6.2“才胆识力”与文学创作

--2.6.2图文感知

--2.6.2视频领悟

-2.本章作业

--二章作业

-2.本章讨论

--二章讨论

3.儒家美育观与文学作品论(主讲人:马兆杰)

-3.1.1“文质彬彬”说与文学作品构造

--3.1.1图文感知

--3.1.1视频领悟

-3.1.2“风骨”“情采”说与文学作品构造

--3.1.2图文感知

--3.1.2视频领悟

-3.2.1“意象”说与文学理想形象

--3.2.1图文感知

--3.2.1视频领悟

-3.2.2“意境”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一)

--3.2.2图文感知

--3.2.2视频领悟

-3.2.3“意境”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二)

--3.2.3图文感知

--3.2.3视频领悟

-3.2.4“性格”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一)

--3.2.4图文感知

--3.2.4视频领悟

-3.2.5“性格”说与文学理想形象(二)

--3.2.5图文感知

--3.2.5视频领悟

-3.3.1“怨谱”说与文学艺术意识

--3.3.1图文感知

--3.3.1视频领悟

-3.3.2“传神”说与文学艺术意识

--3.3.2图文感知

--3.3.2视频领悟

-3.4文之“体制”与文学作品体裁

--3.4图文感知

--3.4视频领悟

-3.5文之“体性”与文学作品风格

--3.5图文感知

--3.5视频领悟

-3.6.1“雅乐”“郑声”说与文学雅俗之分(一)

--3.6.1图文感知

--3.6.1视频领悟

-3.6.2“雅乐”“郑声”说与文学雅俗之分(二)

--3.6.2图文感知

--3.6.2视频领悟

-3.本章作业

--三章作业

-3.本章讨论

--三章讨论

4.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接受论(主讲人:孟凡生)

-4.1.1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4.1.1图文感知

--4.1.1视频领悟

-4.1.2接受美学主要理论观点(一)

--4.1.2图文感知

--4.1.2视频领悟

-4.1.3接受美学主要理论观点(二)

--4.1.3图文感知

--4.1.3视频领悟

-4.1.4中国文学阅读理论

--4.1.4图文感知

--4.1.4视频领悟

-4.2“以意逆志”说与文学批评方法

--4.2图文感知

--4.2视频领悟

-4.3.1“知音”说与文学鉴赏条件

--4.3.1图文感知

--4.3.1视频领悟

-4.3.2“知音”的实现路径

--4.3.2图文感知

--4.3.2视频领悟

-4.4.1“诗无达诂”与读者的创造性阅读

--4.4.1图文感知

--4.4.1视频领悟

-4.4.2王夫之“自得”说与文学接受

--4.4.2图文感知

--4.4.2视频领悟

-4.5.1“训诂”说与文学鉴赏方法

--4.5.1图文感知

--4.5.1视频领悟

-4.5.2“涵泳”说与文学鉴赏方法

--4.5.2图文感知

--4.5.2视频领悟

-4.本章作业

--四章作业

-4.本章讨论

--四章讨论

5.儒家美育观与文学源流论(主讲人:马兆杰)

-5.1.1“诗之兴也”说与文学起源

--5.1.1图文感知

--5.1.1视频领悟

-5.1.2“举重劝力”说与文学起源

--5.1.2图文感知

--5.1.2视频领悟

-5.1.3“祝史陈信”说与文学起源

--5.1.3图文感知

--5.1.3视频领悟

-5.1.4“观物取象”说与文学起源

--5.1.4图文感知

--5.1.4视频领悟

-5.2.1“质文代变”说与文学发展(一)

--5.2.1图文感知

--5.2.1视频领悟

-5.2.2“质文代变”说与文学发展(二)

--5.2.2图文感知

--5.2.2视频领悟

-5.2.3“复古通变”说与文学发展

--5.2.3图文感知

--5.2.3视频领悟

-5.3“因时而兴”说与文学新时代

--5.3图文感知

--5.3视频领悟

-5.本章作业

--五章作业

-5.本章讨论

--五章讨论

期末考试(命题人:全体教师)

-期末考试

2.4.1图文感知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