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工程伦理 > 第十三章 全球化视野中的工程伦理 > 第十三章习题 > 5.1 作为职业的工程师
同学们好
我是浙江大学教师丛杭青
今天我们讲
作为职业的工程师
在西方
医生 教师 律师 和牧师是古老的职业
相对而言
工程师是一个新兴的职业
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
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社会群体
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中世纪
贵族和平民是两大阶层
在工业革命之后
工程师作为历史上最大的职业群体
它的出现使得当时的社会结构
发生了变化
在贵族和平民之间
工程师作为中产阶级的代表而出现
在历史上 "职业"这个术语
是具有宗教含义的
它是指承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主行为
一个人公开声称
成为某种类型的人
就是要扮演着承载严格道德要求的
特殊社会角色
与职业紧密相关的英文单词是profession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ization
professionalism
我们将其分别译作"职业"
"职业人员"
"职业化"
和"职业主义"
目前 国内绝大多数人
包括百度翻译
是将profession
译成"专业"
少数人译成"行业"
"专业"一词对应的英文单词应该是speciality
在中英文语境下
"专业"一词仅仅突出了技术的含义
却缺乏行业规范的意蕴
而profession
"职业"指的是一份工作
与一般工作有别的是
职业既具有技术规范
又具有行为规范
而行为规范的含义
是专业的概念所无法容纳的
将profession译成"行业"
也是不尽如意
"行业"或者"产业"
对应的英文单词是industry
"行业"的译法
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
产业思维的习惯
产业思维注重的是产业
或者行业的发展与转型
关注的是"物"及其功能与消费
可在职业的视野当中
不仅兼顾到了物
也兼顾到了人
在中文语境中
"行业"与"职业"似乎难以区分
但实际上 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医疗是一个行业
医生却是一种职业
同样 工程也是一个行业
工程师是一个职业
简单地说
当我们说“工程”的时候
我们就是把工程看作一种产业的行业
当我们说“工程师”的时候
我们就是把工程师看作一种职业
职业是一个近现代的概念
它可以看作是一个西方的舶来品
在中国
现代意义的工程师
是19世纪中叶洋务运动时期出现的
洋务运动可以看做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起点
在官方的文献当中
“工程师”字样最早出现于
1883年7月的李鸿章奏折中
他在奏折中写道
“北洋武备学堂铁路总教习
德国工程师包尔”
中国第一批近现代工程师
来源于晚清时期的留美幼童
当这些留美幼童回国后
中国近现代工程师才真正开始
独立发展起来
从而出现了中国第一代工程师
其中 詹天佑进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学习铁路工程
詹天佑后来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之后他又担任过川汉 粤汉铁路会办
和总工程师等职
1915年 詹天佑成为中华工程师学会首任会长
中华工程师学会
是按照美国职业团体自治模式
所建立起来的
第一个中国工程职业自治团体
在洋务运动之前
尽管我国并没有作为职业的工程师
但工程行业却始终是存在的
当时人们称呼工程行业的从业者为“匠人”
比如 木匠 铁匠 石匠 陶匠
在隋唐至明清的政府组织中
就有专门的"工部"
负责管理为官方工作的“匠人”
而民间匠人
大多由地方性的行会
和帮会负责管理
通常社会学者认为
没有必要给职业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我们可以尝试着
给职业下一个定义
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职业是一份工作
但并非所有的工作都属于职业的范畴
乞丐 窃贼 妓女 至多是一份工作
我们并不认可他们的职业身份
因为它们并不符合职业的基本特征
这一节就讲到这儿
关于职业的基本特征
我们下节课再继续
-配套教材
-讨论题1
-讨论题2
-第一章 习题
-讨论题1
-讨论题2
-第二章习题
-讨论题1
-讨论题2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习题
-材料讨论
-第五章习题
-讨论题1
-讨论题2
-第六章
-讨论题1
-讨论题2
-第七章作业
-材料讨论
-讨论题2
-第八章习题
-讨论1
-讨论题2
-第九章习题
-讨论题1
-讨论题2
-讨论题1
-讨论题2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习题
-讨论题1
-讨论题2
-第十二章习题
-讨论题1
-讨论题2
-讨论题3
-第十三章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