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新闻学概论 >  第七章 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 >  7.1互联网与新媒体 >  7.1.7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微信

返回《新闻学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7.1.7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微信在线视频

下一节:7.1.8社会化媒体

返回《新闻学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7.1.7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微信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欢迎来到《新闻学概论》的课堂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微信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

大家最常使用的手机APP了

我们常常说

微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它不仅是通讯工具

还是社交平台 媒体平台和支付手段

它也是为数不多的

将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大众传播三个层级的传播

对等地聚合在一起的平台

当我们谈论微信的时候

总会有人把微信和微博去做比较

因为这两个平台确实有很多相同之处

比如它们都是社交网络而且也都具有媒体属性

就连名字也只有一字之差

微信诞生在微博最炙手可热的时候

但很快微信的风头开始超过微博

而与此同时微博的发展似乎在衰退

于是微信会成为微博替代者的论断开始出现

虽然微博和微信都是社交媒体

也都具有媒体属性

但它们其实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微信的基础功能是即时通信

这让它的社交黏性会更强

微博朋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弱关系

而微信朋友间的关系大多是强关系

基于此

人们对这两种平台的诉求也不一样

对微博

人们获取公共信息的诉求更为突出

而对微信人们维系私人关系的诉求会更为明显

因此

微博的活跃度往往需要一些公共事件或话题的驱动

如果某一时期公共话题较少或者某些话题

因为平台管理的原因受到抑制

微博的活跃度就会下降

但如果多数用户并没有彻底脱离微博

而只是暂时潜水的话

那么一旦有话题的刺激

他们就又可能活跃起来

微信中的私人关系对用户能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即使用户活跃度不高

微信的基础通信功能也足以维系大多数用户

这是微信作为入口的最大优势

从用户的选择来看

对公共信息交流更感兴趣的人会较多的停留在微博中

而对私人社交更感兴趣的人

则会偏向使用微信

除了这两种产品的天然差异之外

它们背后运营公司的目标选择

也强化了两种产品的区别

大家都知道

新浪微博是中国最重要的微博平台

新浪在媒体运作方面的经验

在微博平台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比如微博平台上的众多大V

其实就是新浪强化微博媒体特色的重要手段

而从社交产品QQ起家的腾讯

似乎并不想让微信走上微博那样的媒体化的道路

比如微信平台对公众号就有各种限制

这也使得媒体 企业 机构在微信平台

进行点对面的信息传播时

传播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从两个方面看

微信与微博以各自的特点满足了不同的用户需求

他们之间更多的是互补关系

朋友圈是微信最常使用的功能之一了

它的结构和微博非常类似

但关系以强关系为主

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也比微博要弱

微信朋友圈的关系构成特点

以及人们对朋友圈的功能定位

催生了朋友圈信息传播中的一些典型现象

现象一

无自晒 不微信

自晒是微信朋友圈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某种意义上

没有自晒就没有微信

晒美食 晒娃 晒自拍 晒行踪 秀恩爱等等

成为自晒的主要内容

自晒是一种自我披露的行为

由于朋友圈的对象是可控的

所以用户在微信里的自我披露往往更为大胆

自晒也是一种自我形象的塑造过程

通过有控制的自我信息披露

人们可以将自己认为理想的那一面展示给他人

以求在他人心目中获得更高的评价

并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

当然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恰当的把握自晒的度

过多的自晒未必真会带来自己所期待的他人的肯定

反而可能会给他人造成压力

激发人们的攀比心理或者其他不良情绪

最终结果可能就是拉仇恨

现象二

每个朋友圈都有几个点赞党

点赞行为在社会化媒体中普遍存在

而微信朋友圈

是网络中点赞行为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

都可能有几个无原则点赞的点赞党

在朋友圈的强关系中

点赞往往是一种不假思索的互动行为

点赞行为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向朋友示好

并表明自己的存在

但是不假思索 不分对象的点赞党

又往往会使点赞的效果大打折扣

当点赞失去基本的原则时

点赞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现象三

鸡汤派与养生派盛行

各类统计数据表明

在微信中

人们对于心灵鸡汤这样抚慰心灵和情感的内容

以及与健康养生有关的信息特别有兴趣

这些内容虽然多数来自公众号

但是在朋友圈里传播最为广泛

在朋友圈里分享敏感社会话题

容易造成朋友之间的分裂

因此人们一般更愿意分享无害不刺激的鸡汤式内容

而分享养生方面的内容

则可以体现自己对朋友和家人的关怀

赢得一定的人气

但是这些内容往往也有大量水分

例如在养生类信息中就混杂了不少伪科学的内容

现象四

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或伪科学泛滥

朋友圈被公认为是谣言最盛行的地方

这一方面是因为朋友圈本身的传播结构是封闭式的

一条信息之下只能看到好友的评论

即使有人提出质疑

也只有很小范围的人可以看到

因此朋友圈对谣言的自我矫正能力就比较弱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朋友圈的维稳氛围

因为朋友圈是熟人社交

所以有时碍于情面或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

人们反而不会选择去戳穿真相

另外

在碎片化的阅读环境中

人们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证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维方式

也使人们屡屡掉入谣言的陷阱

好了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视频课的全部内容

我们下次再见

新闻学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章 概说

-1.1 走进新闻学

--1.1 走进新闻学

--走进新闻学

-1.1课后习题

第二章 新闻是什么

-2.1 新闻的起源、定义与基本特征

--2.1.1两种新闻定义与四个关键词

--2.1.1课后习题

--2.1.2真实性:新闻的本质规定

--2.1.2课后习题

-2.2新闻与宣传

--2.2.1新闻宣传:认知性影响力的呈现

--2.2.1课后习题

--2.2.2对外新闻宣传: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2.2课后习题

-2.3新闻与舆论

--2.3.1新闻舆论导向

--2.3.1课后习题

--2.3.2新闻舆论监督

--2.3.2课后习题

第三章 新闻事业

-3.1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3.1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3.1课后习题

-3.2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3.2.1党性原则:发展历程与理论基础

--3.2.1课后习题

--3.2.2党性原则:在中国的继承、丰富与发展

--3.2.2课后习题

--3.2.3“三贴近”: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

--3.2.3课后习题

-3.3传媒业的盈利模式

--3.3.1双重销售模式是什么?

--3.3.1课后习题

--3.3.2长尾理论的启示

--3.3.2课后习题

第四章 新闻选择

-4.1新闻价值

--4.1.1新闻价值:新闻选择的重要标准

--4.1.1课后习题

第五章 新闻自由

-5.1理解新闻自由

--5.1新闻自由:口号与权利

--5.1课后习题

-5.2新闻自由的社会控制

--5.2新闻自由的社会控制

--5.2课后习题

第六章 新闻伦理和法治

-6.1新闻传播伦理概述

--6.1新闻传播伦理概述:行为的标尺

--6.1课后习题

-6.2新闻传播伦理评价体系

--6.2新闻传播伦理评价体系构建:动机与效果的平衡

--6.2课后习题

-6.3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权利

--6.3表达自由:理解自由的要义

--6.3课后习题

-6.4新闻传播中的隐私权

--6.4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权利:Do's and Don'ts

--6.4课后习题

-6.5新闻传播中的被遗忘权

--6.5新闻传播中的隐私权问题:不可触碰的角落

--6.5课后习题

-6.6媒介审判(上)

--6.6媒介审判:情与法的博弈

--6.6课后习题

-6.7媒介审判(下)

--6.7被遗忘权:擦去数字时代的刺青

--6.7课后习题

第七章 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

-7.1互联网与新媒体

--7.1.1互联网发展史:连接的演进(上)

--7.1.1课后习题

--7.1.2互联网发展史:连接的演进(中)

--7.1.2课后习题

--7.1.3互联网发展史:连接的演进(下)

--7.1.3课后习题

--7.1.4理解新媒体

--7.1.4课后习题

--7.1.5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即时通信

--7.1.5课后习题

--7.1.6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微博

--7.1.6课后习题

--7.1.7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微信

--7.1.7课后习题

--7.1.8社会化媒体

--7.1.8课后习题

-7.2数据新闻

--7.2.1什么是数据新闻

--7.2.1课后习题

--7.2.2数据新闻的制作流程

--7.2.2课后习题

--7.2.3数据新闻常见的选题思路和方法

--7.2.3课后习题

--7.2.4数据新闻制作中的数据采集

--7.2.4课后习题

--7.2.5编辑室里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7.2.5课后习题

7.1.7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微信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