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新闻学概论 >  第七章 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 >  7.1互联网与新媒体 >  7.1.5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即时通信

返回《新闻学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7.1.5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即时通信在线视频

下一节:7.1.6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微博

返回《新闻学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7.1.5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即时通信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欢迎来到《新闻学概论》的课堂

在上一节中

我们对新媒体这个概念进行了解读

我们认为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

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媒体形式

它的核心属性是互动性

那么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

我们将选取三个最常见的新媒体形式进行解读

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今天呢,我们先来聊一聊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一词来源于英文Instant Message简称IM

它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业务的软件

世界上最早的即时通信软件

是1996年由三位以色列青年研发出来ICQ

我们大家最常使用的QQ

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即时通信软件之一

它最初的设计就是模仿ICQ来的

即时通信已经成为使用最广泛使用的互联网服务

它不仅为人际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手段

也在其他层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

那么即时通信传播的功能有哪些呢

对于个体来说

即时通信传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个体交流 信息共享

人脉资源积累 个人信息与情绪披露

首先是个体交流

个体交流是绝大多数网民

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的基本动因

它的交流对象比较明确

基本上是熟人间的交流

在这种可信度的保障下

交流的质量是比较高的

其次是信息共享

即时通信工具可以传送各种形式的文件

可以提供共享文件夹 共享空间的功能

还可以上传照片发布日志

这在网民的信息共享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是人脉资源积累

即时通讯工具可以逐渐为个体

编织起一张巨大的人际关系网络

一旦有需要

他就可以随时调动这个关系网络上的资源

更重要的是

在没有明确目的的情况下

我们也可以通过即时通信工具

进行偶尔的简短的交流

这是人际关系网络进行日常维护的一种方式

最后是个人信息与情绪披露

在一些即时通信工具中

个人的基本信息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

比如昵称啊 签名档啊 头像啊等等

这些功能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一个窗口

或者说是一种个人媒体

它是我们披露个人信息与情绪的渠道

有时这种披露是个体自我宣泄的一种方式

有时呢它也是人们进行个人形象管理

进行印象整饰的重要手段

即时通信交流

从微观上看是点对点的

但是从宏观上看

每一个参与交流的个体

都只是某个庞大而复杂的交流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也就是说每一个个体都会通过这个网络与他人产生联系

因此

这种关系网络有时也可以充当公共传播网络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即时通信中的关系网络与公共传播

个体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与他人产生联系

这种联系可以分为强联系和弱联系两种类型

与那些固定的交流对象的联系

比如说我们的同学 朋友 家人

可以说是一种强联系

基于强联系进行的点对点传播

人们之间的信任度较高

因此信息传播会更有效

即时通信交流网络中的个体

还可以通过他人的中转与素不相识的人产生联系

这种联系可以说是一种弱联系

我们通常会用一个叫六度分隔的理论来解释这种弱联系

1929年

匈牙利作家弗里吉斯·卡林蒂在他的小说《链条》中

提出了六度分隔的猜想

即平均而言

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间隔不超过6层

也就是说任何两个人之间要形成关系

中间最多只需要经过6个人的中转

这个理论提示我们

只要处于现代人际社会中

任何两个个体之间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它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关系的紧密性

因此也被称为小世界理论

六度分隔理论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

叫做弱纽带的关系

这种关系虽然是弱联系

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

即时通信将过去隐性的人际网络显性化

并且给了人们扩张这一网络的可能

也可以将某些弱联系转化为强联系

那么

这样一个关系网络是如何充当公共传播网络的呢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一条信息从这个网络中的某一个节点出发

如果被很多人认为有传播价值

就会被这些人不断的转发产生病毒式传播效果

而且由于传播是基于熟人的网络

人们对于所接收的信息信任度更高

因此传播效果往往更强

利用及时通讯工具进行的传播

有时同样能够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某些时候它的能量甚至不亚于大众传播渠道的能量

从理论上看

即时通信所构建的关系网络

有时是可以充当公共传播网络的

与此同时呢

它也可以成为公共意见也就是舆论表达的一种手段

那么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即时通信传播可以形成舆论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了

即时通信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进行传播的

在这个网络中不存在大规模的群体互动

而大规模的讨论却恰恰是形成舆论的必要条件

即便是群这种形式

由于人数的限制

它也很难就一些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由此可见

即时通信工具主要扮演的是广而告之的角色

它只是传达简单的信息 态度和情绪

因此我们说

即时通信要成为舆论传播的一个渠道

前提是互联网或社会上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舆论形成的意见气候

它是舆论的传递者与放大者

只有与其他渠道进行互动

才能在舆论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好了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视频课的全部内容

我们下次再见

新闻学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章 概说

-1.1 走进新闻学

--1.1 走进新闻学

--走进新闻学

-1.1课后习题

第二章 新闻是什么

-2.1 新闻的起源、定义与基本特征

--2.1.1两种新闻定义与四个关键词

--2.1.1课后习题

--2.1.2真实性:新闻的本质规定

--2.1.2课后习题

-2.2新闻与宣传

--2.2.1新闻宣传:认知性影响力的呈现

--2.2.1课后习题

--2.2.2对外新闻宣传: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2.2课后习题

-2.3新闻与舆论

--2.3.1新闻舆论导向

--2.3.1课后习题

--2.3.2新闻舆论监督

--2.3.2课后习题

第三章 新闻事业

-3.1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3.1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3.1课后习题

-3.2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3.2.1党性原则:发展历程与理论基础

--3.2.1课后习题

--3.2.2党性原则:在中国的继承、丰富与发展

--3.2.2课后习题

--3.2.3“三贴近”: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

--3.2.3课后习题

-3.3传媒业的盈利模式

--3.3.1双重销售模式是什么?

--3.3.1课后习题

--3.3.2长尾理论的启示

--3.3.2课后习题

第四章 新闻选择

-4.1新闻价值

--4.1.1新闻价值:新闻选择的重要标准

--4.1.1课后习题

第五章 新闻自由

-5.1理解新闻自由

--5.1新闻自由:口号与权利

--5.1课后习题

-5.2新闻自由的社会控制

--5.2新闻自由的社会控制

--5.2课后习题

第六章 新闻伦理和法治

-6.1新闻传播伦理概述

--6.1新闻传播伦理概述:行为的标尺

--6.1课后习题

-6.2新闻传播伦理评价体系

--6.2新闻传播伦理评价体系构建:动机与效果的平衡

--6.2课后习题

-6.3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权利

--6.3表达自由:理解自由的要义

--6.3课后习题

-6.4新闻传播中的隐私权

--6.4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权利:Do's and Don'ts

--6.4课后习题

-6.5新闻传播中的被遗忘权

--6.5新闻传播中的隐私权问题:不可触碰的角落

--6.5课后习题

-6.6媒介审判(上)

--6.6媒介审判:情与法的博弈

--6.6课后习题

-6.7媒介审判(下)

--6.7被遗忘权:擦去数字时代的刺青

--6.7课后习题

第七章 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

-7.1互联网与新媒体

--7.1.1互联网发展史:连接的演进(上)

--7.1.1课后习题

--7.1.2互联网发展史:连接的演进(中)

--7.1.2课后习题

--7.1.3互联网发展史:连接的演进(下)

--7.1.3课后习题

--7.1.4理解新媒体

--7.1.4课后习题

--7.1.5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即时通信

--7.1.5课后习题

--7.1.6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微博

--7.1.6课后习题

--7.1.7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微信

--7.1.7课后习题

--7.1.8社会化媒体

--7.1.8课后习题

-7.2数据新闻

--7.2.1什么是数据新闻

--7.2.1课后习题

--7.2.2数据新闻的制作流程

--7.2.2课后习题

--7.2.3数据新闻常见的选题思路和方法

--7.2.3课后习题

--7.2.4数据新闻制作中的数据采集

--7.2.4课后习题

--7.2.5编辑室里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7.2.5课后习题

7.1.5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即时通信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