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工程制图 > 第四讲:第6章 轴测图 > 6.3 斜二等轴测图 > 6.3 斜二等轴测图
下面介绍知识点6.3 斜二等轴测图
斜二等轴测图的轴间角是∠x1o1z1 是等于90°的
因为坐标面XOZ是平行于轴测投影面的
而o1y1轴与水平线的夹角呢
它是可以任意角度的
但是我们一般为了作图方便取为45°
轴向伸缩系数因为p=r
而且这个坐标面是平行于轴测投影面的
所以它是反映实形的
所以这个系数都等于1
oy轴的轴向伸缩系数是可以取任意值的
就工程上一般取空间长度的一半
也就等于0.5
有两种方式画斜二等轴测图
这两种方式里o1x1轴o1z1轴的方向都是不变的
但是o1y1轴的方向是不同的
第一种方式 o1y1轴的方向呢它是向右前方倾斜
并且于o1x1轴的负方向成45°夹角
这个时候画出来的图呢能看到立体的左侧面
第二种方式o1y1轴的方向呢它是向右后方倾斜
并且与o1x1轴的负方向呈45°
用这种方式画出来的图呢
可以直观的看到立体的右侧面
那么平行于做表面的圆的斜二等轴测图
有什么投影规律呢我们看一下这个图
这是一个立方块它的每一个表面都是正方形
在三个平行于坐标面的正方形里头
各有一个内切圆
用斜二等轴测图画出这个立方块
以及其内切圆的投影
由于坐标面XOZ它是平行于轴测投影面的
所以正方形的投影仍然还是正方形
内切的圆的投影仍然还是圆
所以平行于XOZ坐标面斜二等轴测投影
是反映实形的
仍然按空间的实际大小来画这个圆
另外两个坐标面上内切圆的投影是椭圆了
其中平行于XOY坐标面的圆的轴测投影
它的椭圆的长轴相对于o1x1轴偏转了7°
而平行于YOZ坐标面的这个圆的投影也是椭圆
它的椭圆的长轴相对于o1z1轴也偏转了7°
也就是说
这两个方向的椭圆的长轴的偏转角度是一样的
并且这两个投影的椭圆是全等的
也就是说它们是一样的大小
这两个椭圆的长轴都约等于
空间这个圆的直径的实际大小的1.06倍
短轴的长度约等于空间圆的直径的0.33倍
这样的话如果我们绘制
平行于XOY YOZ这两个坐标面的圆的投影的时候
非常复杂它会比画正等轴测图的投影椭圆更复杂
所以我们只有当形体上只有一个方向有圆的时候
才会用斜二等轴测图来绘制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用斜二等轴测图来绘制圆的投影
因为它实际上就是圆
所以会比正等轴测图还要简单方便
这就是斜二等轴测图它共有的规律
也就是凡是平行于XOZ表面的平面都反映实形
包括这个坐标面上的圆
所以当物体某一方向上形状比较复杂
特别是有较多的圆和曲线时
就可以采用斜二等轴测图并使该面平行于XOZ坐标面
这个时候作图就会非常简便
下面我们讲一个画斜二等轴测图的例子
现在要画出这个支座的斜二等轴测图
首先我们要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为了作图方便我们如图所示
建立这个支座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大家注意看一下坐标原点应该在前面这个圆的圆心上
然后画出轴测轴的投影
我们按第二种方式来画斜二等轴测图
首先画前面的轴测投影
因为前面这个表面就在坐标平面上
所以只需要按照实际大小画出它的实形就可以了
所以画出前面这个面的投影
也就是把主视图抄画在这个地方
下面画后面这个面的投影
因为后面的面与前面的面平行
所以它也反映实形
下面我们要定出后面面的圆心
后面面的圆心是c点
这个c点它位于o1y1轴上它在o1y1轴什么位置呢
我们注意一下
按照oy轴它的轴向伸缩系数应该等于0.5
所以它应该在o1y1轴上面的某一点的位置
这一点应该是等于二分之L
这个L是这个支座的宽度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c1点
然后在这个位置我们可以把后面的面
按照实形的大小画出来
我们先画出来了后面这个面的外形轮廓
然后注意到后面这个面还有一个小圆孔的投影
所以再以c1为圆心以小圆孔的半径为半径
要画一个圆弧
注意这个圆弧它只有一部分可见
也就是在前面的这个小圆孔的开口大小
这个范围内可以看见
而后面被支座的厚度挡住了不用再画出了
然后把其它的线顺序连起来就可以了
我们要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首先这上面的轮廓线
就是上半部分圆柱面
在左侧的这个轮廓线它是一条直线
而且这个轮廓线应该平行于o1y1轴方向绘制出来
同时与前面的这个圆弧以及后面的这个圆弧相切
这个是要注意的
经常容易出错的呢
是这个方向没有画成与o1y1平行来绘制
另外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
就是容易漏画后端面的孔的轮廓线
把这些检查完了以后多余的线擦掉
加粗就完成了整个作图
-1.1 工程制图的应用背景
-1.2 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1.3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1.4 学习方法
--1.4 学习方法
-1.5 制图国家标准简介
-1.6 投影的基本概念
-第1章课件
--外部链接
-2.1 点的投影
--2.1 点的投影
-2.2 直线的投影
-2.3 平面的投影
-第2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一讲作业
-3.1 平行问题
--3.1 平行问题
-3.2.1 平面与平面相交
-3.2.2 直线与平面相交
-3.3 垂直问题
--3.3 垂直问题
-3.4 综合问题解题方法
-第3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二讲作业
-4.1 问题的提出
-4.2 选择新投影面的原则
-4.3.1 点的投影变换规律——点的一次换面
-4.3.2 点的投影变换规律——点的二次换面
-4.4.1 四个基本问题(一)
-4.4.2 四个基本问题(二)
-4.5.1 工程问题应用(一)
-4.5.2 工程问题应用(二)
-4.5.3 工程问题应用(三)
-第4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三讲作业
-5.1 体的投影——视图
-5.2.1 基本体的三视图(一)
-5.2.2 基本体的三视图(二)
-5.2.3 基本体的三视图(三)
-5.2.4 基本体的三视图(四)
-5.2.5 基本体的三视图(五)
-5.2.6 基本体的三视图(六)
-第5章课件
--第5章课件
-第四讲作业(1)
-6.1 轴测图概述
-6.2.1 正等轴测图(一)
-6.2.2 正等轴测图(二)
-6.3 斜二等轴测图
-6.4 轴测剖视图
-6.5 轴测图的徒手绘图
-第6章课件
--第6章课件
-第四讲作业(2)
-7.1 二维绘图的基本功能和工作界面
-7.2 基本操作方式
-7.3 常用命令介绍
-7.4 辅助绘图功能和图形的显示控制
-7.5 尺寸标注
--7.5 尺寸标注
-7.6 绘图步骤(实例)
-7.7 Solidworks 2013的基本功能和零件建模界面
--7.7 Solidworks 2013的基本功能和零件建模界面
-7.8 零件建模
--7.8 零件建模
-7.9 装配建模
--7.9 装配建模
-8.1 回顾与思考
-8.2 平面与平面体相交
-8.3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一)
-8.4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二)
-8.5 应用实例
--8.5 应用实例
-8.6 本章小结
--8.6 本章小结
-第8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六讲作业
-9.1 平面体与平面体相贯
-9.2 平面体与回转体相贯
-9.3.1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一)
-9.3.2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二)
-9.3.3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三)
-9.4 多体相贯
--9.4 多体相贯
-第9章课件
--课件
-第七讲作业
-10.1 组合体的组成方式
-10.2.1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一)
-10.2.2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二)
-10.3.1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一)
-10.3.2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二)
-10.3.3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三)
-10.3.4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四)
-第10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八讲作业
-11.1.1 视图(一)
-11.1.2 视图(二)
-11.2.1 剖视图(一)
-11.2.2 剖视图(二)
-11.2.3 剖视图(三)
-11.2.4 剖视图(四)
-11.3 断面图
--11.3 断面图
-11.4 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第11章课件
--图片全屏
-第九讲作业
-12.1 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与规则
-12.2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12.3 尺寸的清晰布置
-12.4 尺寸的合理标注
-12.5 典型结构的尺寸标注
-第十讲课件
--图片全屏
-第十讲作业
-13.1.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一)
-13.1.2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二)
-13.1.3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三)
-13.2 键、花键、销
-13.3 齿轮
--13.3 齿轮
-13.4 弹簧
--13.4 弹簧
-13.5 滚动轴承
-第十一讲课件
--图片全屏
-第十一讲作业
-14.1 零件图概述
-14.2.1 视图选择与绘制(一)
-14.2.2 视图选择与绘制(二)
-14.3.1 技术要求(一)
-14.3.2 技术要求(二)
-14.3.3 技术要求(三)
-第十二讲课件
--外部链接
-第十二讲作业
-15.1 装配图概述
-15.2 装配图的基本规定
-15.3 视图选择及画图方法
-15.4 装配图的标注
-15.5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
-15.6 读装配图
-第十三讲课件
--外部链接
-第十三讲作业
-总复习
--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