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工程制图 >  第十二讲:第14章 零件图 >  14.3.2 技术要求(二) >  14.3.2 技术要求(二)

返回《工程制图》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4.3.2 技术要求(二)在线视频

14.3.2 技术要求(二)

下一节:14.3.3 技术要求(三)

返回《工程制图》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4.3.2 技术要求(二)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来讲解零件图中技术要求的另外一项重要的内容

尺寸极限与公差

提到尺寸极限与公差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互换性的概念

所谓互换性就是在一批相同的零件当中

不需要经过挑选和辅助加工

任意取其中一个就可以顺利地装到机器上去

并且能够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 这种性质就称为互换性

在现在的批量化生产中

互换性是一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那么尺寸极限与公差就是为了保证互换性而设定的

所谓极限呢就是在加工时限制零件的功能尺寸

不能够超过所设定的最大极限值和最小极限值

它是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重要措施

那么对极限的标准化则是对互换性的保证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相关的几个术语

以右侧的这根轴的局部为例

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轴的功能性能等要求所确定的尺寸

如“Φ50”这个尺寸叫做基本尺寸

那么“Φ50.006”

这个就是在设计的时候所设定的最大极限尺寸

也就是在实际加工中允许实际尺寸的一个最大值

而下面“49.992”则是允许实际尺寸的一个最小值

我们叫做最小极限尺寸

显然在零件的加工过程当中合格零件的条件是

实际尺寸要在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之间

那么所谓实际尺寸就是零件在加工完成之后

实际测量所得到的尺寸

那么对右侧的Φ50所设定的尺寸可以像这样进行标注

其中Φ50是基本尺寸 右边的这项内容叫做极限偏差

其中下面的“-0.008”叫做下偏差

上面的“+0.006”叫做上偏差

对于上偏差我们用字母es表示 下偏差则用ei表示

其中对于孔都用大写字母 轴都用小写字母

那么具体而言上偏差就是指的最大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

而下偏差则是最小极限尺寸减基本尺寸

那么这个例子当中的上下偏差就是这样算出来的

再介绍一个术语就是非常重要的尺寸公差

我们也经常把它称为公差 它是指允许实际尺寸的变动量

也就是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

当然也就等于上偏差减下偏差

以这个尺寸为例 它的公差应该是0.014

那么上偏差或者是下偏差都是可正可负的

而公差呢应该是恒为正的

我们从上下偏差以及公差的概念

就可以了解到 对于同一个基本尺寸

公差值的大小反映了尺寸的精度和加工的难易程度

显然公差值越小尺寸的精度越高当然它的加工难度就越大

如果公差值加大那么它的精度就会降低加工难度就会减小

再给大家介绍公差带的概念

所谓公差带就是指代表上下偏差

或者是代表最大最小极限尺寸的

那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我们常常用公差带图来表示公差带

在公差带图中用单箭头指向这条零线

在这个位置标注出基本尺寸

正负表示偏差在零线上或下

例如“Φ50±0.008”这样一个尺寸的公差带

我们可以这样把它画出来

那么它的上偏差是0.008 下偏差是-0.008

其中上面这条线表示它的上偏差

下面这条线表示它的下偏差

中间的这个黄色的宽度范围就表示了它的公差带的大小

如果对于的第二个尺寸我们可以看到与第一个尺寸相比

它的公差带的宽度是一样的都是0.016

但是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是不同的

这个例子呢也类似 公差带的宽度没有变

但是呢与第二个例子相比

公差带从完全位于零线之上变到了完全位于零线之下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偏差可正可负

可以上下偏差都为正或者都为负 但是公差始终是正的

那么从这个图里我们可以看到

我们可以利用公差带图非常直观地表示出公差带的大小

也就是这个公差带的宽度 以及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实际上公差带的大小和它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就是我们在设计尺寸公差的时候需要确定的两项内容

那么为了在设计过程当中

能够方便地设计公差的大小以及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国家标准将公差带的大小和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分别定义为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标准公差

标准公差是采用IT作为代号

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

也就是刚才我们在公差带图里面所看到的公差带的宽度

从IT01 IT0 IT1一直到IT18

总共有20个标准公差等级

随着IT后面的数字的递增 精度依次降低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检索国家标准手册

查出针对基本尺寸为Φ15 如果IT是7级

那么它的公差带宽度是25个微米

如果IT是9级 那么是62个微米的公差带的宽度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IT数值越大公差带越宽

我们也可以再检索一下Φ30基本尺寸

对应的IT7和IT9

Φ30与Φ50相比 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同样的IT等级

基本尺寸越小 公差带的宽度也越小

在这个公差带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这两个公差带的宽度就是靠

刚才我们所讲的标准公差的等级来确定的

那么公差带它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则是利用基本偏差来确定的 那么国家标准规定

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那个偏差就称为基本偏差

一般是以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来确定

那么对于这个公差带的设计而言

显然这一段也就是它的下偏差是公差带的基本偏差

而对于这个公差带的设计它的上偏差是它的基本偏差

对于轴和孔而言

国家标准各自制定了28个基本偏差构成的基本偏差系列

我们来看一下基本偏差系列的示意图

这是对于孔而言的28个基本偏差系列

下面这一系列是对于轴而言的28个基本偏差系列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不同的系列在此都是用拉丁字母表示的

我们可以发现 孔用大写字母 而轴用小写字母

对于孔而言H等级的基本偏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A到H这些系列中孔的基本偏差都是下偏差

基本偏差是H的时候它的下偏差是零

对于轴而言基本偏差是h的时候它的上偏差是零

那么在h之前的从a到h的这些基本偏差系列

它们的基本偏差都是上偏差

那么在以标准公差确定了公差带的大小

并且利用基本偏差确定了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之后

我们可以采用公差带代号的形式

把公差带的设计完全地表现出来

那么公差带的代号就是把基本偏差的字母

和标准公差等级的数字组合在一起

例如如果一个孔基本尺寸是Φ50 基本偏差等级是H

标准公差是IT9 那么我们以“Φ50 H9”的形式

来确定这个尺寸的基本尺寸和公差带

其中“H9”就是公差带的代号

那么通过在国家标准中查表可以查到

“Φ50 H9”它的上偏差和下偏差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确定了基本尺寸以及

公差带的标准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的字母

那么这个尺寸的公差设计就已经完成了

那么如何在图中把极限和公差标注出来呢

我们先来看看在零件图中怎样标注

在零件图中有几种不同的标注形式

第一种是像图中所示的

采用标注基本尺寸和公差带代号的方式

比如这个孔我们标注成“Φ30H8”

这个轴标注成“Φ30f7”

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标注

它的配合精度比较明确 标注也比较简单

但是呢它的具体的上下偏差的数值不太直观

需要读图者到相应的手册中去查表

也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标注

直接标注出尺寸的上下偏差

如果上下偏差位数不同 那么要在后面用0补齐

如果其中一个偏差就是0 那么需要个位对齐即可

那么这种标注基本尺寸和极限偏差值的方法是常用的方法

它的好处是上下偏差非常直观

尤其适合于在加工图纸中使用

极限和公差的第三种方法

是采用把基本尺寸公差带代号和极限偏差值同时标注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Φ30H8

以及用括号括起来的尺寸的上下偏差

那么这种方法标注比较完整

既明确了配合精度又包含上下偏差数值

也可以非常直观地算出公差的数值

工程制图课程列表:

第一讲:第1章 绪论

-1.1 工程制图的应用背景

--1.1 工程制图的应用背景

-1.2 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1.2 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1.3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1.3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1.4 学习方法

--1.4 学习方法

-1.5 制图国家标准简介

--1.5 制图国家标准简介

-1.6 投影的基本概念

--1.6 投影的基本概念

-第1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一讲:第2章 投影基础

-2.1 点的投影

--2.1 点的投影

-2.2 直线的投影

--2.2 直线的投影

-2.3 平面的投影

--2.3 平面的投影

-第2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一讲作业

第二讲:第3章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3.1 平行问题

--3.1 平行问题

-3.2.1 平面与平面相交

--3.2.1 平面与平面相交

-3.2.2 直线与平面相交

--3.2.2 直线与平面相交

-3.3 垂直问题

--3.3 垂直问题

-3.4 综合问题解题方法

--3.4 综合问题解题方法

-第3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二讲作业

第三讲:第4章 换面法及工程问题应用

-4.1 问题的提出

--4.1 问题的提出

-4.2 选择新投影面的原则

--4.2 选择新投影面的原则

-4.3.1 点的投影变换规律——点的一次换面

--4.3.1 点的投影变换规律(一)

-4.3.2 点的投影变换规律——点的二次换面

--4.3.2 点的投影变换规律(二)

-4.4.1 四个基本问题(一)

--4.4.1 四个基本问题(一)

-4.4.2 四个基本问题(二)

--4.4.2 四个基本问题(二)

-4.5.1 工程问题应用(一)

--4.5.1 工程问题应用(一)

-4.5.2 工程问题应用(二)

--4.5.2 工程问题应用(二)

-4.5.3 工程问题应用(三)

--4.5.3 工程问题应用(三)

-第4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三讲作业

第四讲:第5章 基本体的投影

-5.1 体的投影——视图

--5.1 体的投影——视图

-5.2.1 基本体的三视图(一)

--5.2.1 基本体的三视图(一)

-5.2.2 基本体的三视图(二)

--5.2.2 基本体的三视图(二)

-5.2.3 基本体的三视图(三)

--5.2.3 基本体的三视图(三)

-5.2.4 基本体的三视图(四)

--5.2.4 基本体的三视图(四)

-5.2.5 基本体的三视图(五)

--5.2.5 基本体的三视图(五)

-5.2.6 基本体的三视图(六)

--5.2.6 基本体的三视图(六)

-第5章课件

--第5章课件

-第四讲作业(1)

第四讲:第6章 轴测图

-6.1 轴测图概述

--6.1 轴测图概述

-6.2.1 正等轴测图(一)

--6.2.1 正等轴测图(一)

-6.2.2 正等轴测图(二)

--6.2.2 正等轴测图(二)

-6.3 斜二等轴测图

--6.3 斜二等轴测图

-6.4 轴测剖视图

--6.4 轴测剖视图

-6.5 轴测图的徒手绘图

--6.5 轴测图的徒手绘制

-第6章课件

--第6章课件

-第四讲作业(2)

第五讲:第7章 计算机二维绘图与三维建模入门

-7.1 二维绘图的基本功能和工作界面

--7.1 二维绘图的基本功能和工作界面

-7.2 基本操作方式

--7.2 基本操作方式

-7.3 常用命令介绍

--7.3 常用命令介绍

-7.4 辅助绘图功能和图形的显示控制

--7.4 辅助绘图功能和图形的显示控制

-7.5 尺寸标注

--7.5 尺寸标注

-7.6 绘图步骤(实例)

--7.6 绘图步骤(实例)

-7.7 Solidworks 2013的基本功能和零件建模界面

--7.7 Solidworks 2013的基本功能和零件建模界面

-7.8 零件建模

--7.8 零件建模

-7.9 装配建模

--7.9 装配建模

第六讲:第8章 平面与立体相交

-8.1 回顾与思考

--8.1 回顾与思考

-8.2 平面与平面体相交

--8.2 平面与平面体相交

-8.3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一)

--8.3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一)

-8.4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二)

--8.4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二)

-8.5 应用实例

--8.5 应用实例

-8.6 本章小结

--8.6 本章小结

-第8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六讲作业

第七讲:第9章 立体与立体相交

-9.1 平面体与平面体相贯

--9.1 平面体与平面体相贯

-9.2 平面体与回转体相贯

--9.2 平面体与回转体相贯

-9.3.1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一)

--9.3.1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一)

-9.3.2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二)

--9.3.2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二)

-9.3.3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三)

--9.3.3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三)

-9.4 多体相贯

--9.4 多体相贯

-第9章课件

--课件

-第七讲作业

第八讲:第10章 组合体

-10.1 组合体的组成方式

--10.1 组合体的组成方式

-10.2.1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一)

--10.2.1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一)

-10.2.2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二)

--10.2.2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二)

-10.3.1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一)

--10.3.1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一)

-10.3.2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二)

--10.3.2组合体的读图方法(二)

-10.3.3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三)

--10.3.3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三)

-10.3.4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四)

--10.3.4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四)

-第10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八讲作业

第九讲:第11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11.1.1 视图(一)

--11.1.1 视图(一)

-11.1.2 视图(二)

--11.1.2 视图(二)

-11.2.1 剖视图(一)

--11.2.1 剖视图(一)

-11.2.2 剖视图(二)

--11.2.2 剖视图(二)

-11.2.3 剖视图(三)

--11.2.3 剖视图(三)

-11.2.4 剖视图(四)

--11.2.4 剖视图(四)

-11.3 断面图

--11.3 断面图

-11.4 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11.4 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第11章课件

--图片全屏

-第九讲作业

第十讲:第12章 尺寸标注的方法

-12.1 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与规则

--12.1 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与规则

-12.2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12.2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12.3 尺寸的清晰布置

--12.3 尺寸的清晰布置

-12.4 尺寸的合理标注

--12.4 尺寸的合理标注

-12.5 典型结构的尺寸标注

--12.5 典型结构的尺寸标注

-第十讲课件

--图片全屏

-第十讲作业

第十一讲:第13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13.1.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一)

--13.1.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一)

-13.1.2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二)

--13.1.2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二)

-13.1.3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三)

--13.1.3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三)

-13.2 键、花键、销

--13.2 键、花键、销

-13.3 齿轮

--13.3 齿轮

-13.4 弹簧

--13.4 弹簧

-13.5 滚动轴承

--13.5 滚动轴承

-第十一讲课件

--图片全屏

-第十一讲作业

第十二讲:第14章 零件图

-14.1 零件图概述

--14.1 零件图概述

-14.2.1 视图选择与绘制(一)

--14.2.1 视图选择与绘制(一)

-14.2.2 视图选择与绘制(二)

--14.2.2 视图选择与绘制(二)

-14.3.1 技术要求(一)

--14.3.1 技术要求(一)

-14.3.2 技术要求(二)

--14.3.2 技术要求(二)

-14.3.3 技术要求(三)

--14.3.3 技术要求(三)

-第十二讲课件

--外部链接

-第十二讲作业

第十三讲:第15章 装配图

-15.1 装配图概述

--15.1 装配图概述

-15.2 装配图的基本规定

--15.2 装配图的基本规定

-15.3 视图选择及画图方法

--15.3 视图选择及画图方法

-15.4 装配图的标注

--15.4 装配图的标注

-15.5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

--15.5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

-15.6 读装配图

--15.6 读装配图

-第十三讲课件

--外部链接

-第十三讲作业

第十四讲:第16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14.3.2 技术要求(二)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