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工程制图 >  第十二讲:第14章 零件图 >  14.3.3 技术要求(三) >  14.3.3 技术要求(三)

返回《工程制图》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4.3.3 技术要求(三)在线视频

14.3.3 技术要求(三)

下一节:外部链接

返回《工程制图》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4.3.3 技术要求(三)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在了解了尺寸极限和公差之后

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关于配合的知识

所谓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并且互相结合的孔和轴

它们的公差带之间的一种关系

这种配合关系根据孔和轴的公差带宽窄以及位置不同

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我们可以从公差带图中看到

如果是这样公差带设计的孔和这样公差带设计的轴相配合

很显然任何一个合格的孔和任何一个合格的轴相比而言

实际尺寸一定是孔大于轴

对于这种情况的配合也是如此

只不过有一个特殊情况是合格产品里面的最小的孔

和最大的轴 二者的实际尺寸是完全相等的

那么我们可以从这种公差带图中发现

这种配合情况 孔的公差带一定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这种配合我们叫做间隙配合

也就是说一定会出现孔大于轴的情况

那么最小的轴和最大的孔之间的间隙是最大间隙

最大的轴和最小的孔之间是最小间隙

当然对于这种配合情况而言 这个位置是它的最大间隙

而它的最小间隙呢应该是零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样的配合关系

从这个图中我们会发现轴公差带完全位于孔公差带之上

也就是说取一个合格的轴和一个合格的孔

总是会出现轴比孔实际尺寸要大

那么这种配合我们说轴的公差带

在孔的公差带之上的情况下叫做过盈配合

那么最小的孔和最大的轴之间的尺寸差距叫做最大过盈

对于这种配合而言最小过盈为零

这种配合呢这个部分是它的最大过盈

那么这一段是它的最小过盈

第三种常见的配合方式是孔和轴的公差带有部分的重叠

那么在这样配合的情况下取一个合格的轴和一个合格的孔

它们的实际尺寸有可能是孔大 有可能是轴大

那么这种配合关系呢我们叫做过渡配合

在过渡配合当中

比如这样的一个灰色区域所表示的孔公差带

和蓝色区域表示的轴公差带 它们的这一段是最大间隙

也就是最大的孔和最小的轴之间的尺寸差距

那么这个位置表示的是它的最大过盈

在了解了三种形式的配合之后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配合的基准制

配合的基准制主要有两种

一种叫做基孔制配合 另一种呢叫做基轴制配合

所谓的基孔制配合就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比如说对于这样的一个公差带设计的孔

那么它和公差带这样设计的轴相配合的时候

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配合关系呢 显然这是一种间隙配合

那么如果孔不变 轴的公差带设计在这样的位置

那显然它是过盈配合

如果要是跟这样的轴相配合呢

轴孔之间自然会形成过渡配合

那么这种就是对于基本偏差不变的孔

和不同的轴之间形成不同的配合关系

在基孔制配合中的孔称为基准孔

那为了方便起见国家标准选取下偏差为零的孔作为基准孔

也就是基本偏差为H的作为基准孔

它的好处在于 这样的一个基准孔它的下偏差永远是零

那我们来看一下 在基孔制的配合中

选取下偏差是零的基准孔H和不同的轴的配合当中

显然对于基本偏差从a到h的这个部分的轴而言

和这个基准孔的配合之间一定会是间隙配合

因为这些基准轴它们的基本偏差一律是上偏差

也就是说它们的公差带完全位于零线之下

自然会跟这个H的基准孔之间形成间隙配合

那么从r之后的这些孔与这个H基准孔的配合关系

应该是过盈配合 也就是说

在这些基本偏差等级当中选取的轴

和H的孔在配合的时候一定会出现轴大孔小的情况

那么中间从j到m 这一段是过渡配合

而n和p两个等级有可能是过渡配合也有可能是过盈配合

需要具体的在手册中查表

除了常用的基孔制配合之外

还有一种基准制是基轴制配合

也就是说选取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

和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比如说位于这样位置的轴和这样的孔在配合的时候

应该形成什么样的配合关系呢 显然是间隙配合

如果这个轴和这个位置的孔配合当然就是过盈配合

如果和这个位置的公差带的孔配合的时候

一定会形成过渡配合关系

在基轴制配合中的轴称为基准轴

那么国家标准选取上偏差为零的轴作为基准轴

也就是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代号是h

那么我们看一看在基轴制配合中

对于基本偏差是h的基准轴而言

那么它和不同的孔相配合就会产生不同的配合关系

从图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

如果选取从A到H这一系列当中的孔与h的轴相配合

一定会形成间隙配合

从R向后的这些系列的孔与h配合一定会形成过盈配合

那么中间的部分从J到M这几个等级的基本偏差的孔

与h轴配合的时候形成过渡配合

那么中间N和P两个系列的孔与基准轴h配合

可能是过渡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配合尺寸在装配图中如何标注

装配图在后面的章节当中大家会详细的学习到

那么我们在此只看一看如何把配合尺寸在图中标注

这是一个轴与孔两个零件相配合的简单的装配图

那么在图中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

这个轴和孔它们的配合关系

具体的形式是这样的 前面是基本尺寸 在此是Φ30

后面跟着的是以分数形式表示的孔的公差带代号

和轴的公差带代号 采用基孔制配合时

分子是基准孔的代号H以及它的公差等级

如果采用的是基轴制配合

你们分母是基准轴的代号h以及它的公差带等级

我们再来看两个例子

第一个装配图当中 中间的轴套在蓝色图形表示的轴套中

那么轴和轴套的内孔之间有配合关系是Φ30H8f7

轴套和外侧的零件也有配合关系是Φ40H8n6

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在Φ30的配合尺寸中

分子是H8 显然是一个基孔制的配合

那么分母是f7 f和H之间是形成了间隙配合

Φ40这个尺寸的配合也是一个基孔制的配合

那么H基准孔和n等级的轴之间的配合形成过渡配合

再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下面这个例子是一根销轴和不同零件的孔形成的配合关系

那么左侧的这个部分是这个轴和轴套上面的零件

形成的Φ12 F9 h7配合关系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基准制呢 显然h表示的是基轴制

那么和F的孔相配合形成了间隙配合

这个尺寸我们看到仍然是采用的基轴制

那么它和J孔的配合形成了过渡配合

下面我们把零件图这一章的内容简单小结一下

在这一章中有以下几个重点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掌握

第一 以完全 正确 清晰为出发点 合理选择视图

了解零件图的视图表达特点

综合运用前面各章节中所讲的形体表达方法

选择适当的视图表达方案

二 了解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合理标注尺寸

三 掌握零件图中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标注方法

在图中正确地标注出来

四 了解极限 公差 配合的相关概念

以及在零件图中的正确标注

另外在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中 除了尺寸公差之外

还可能会提出几何公差的要求

几何公差是指在零件加工之后

零件上的点 线 面等要素可能会出现的

形状 位置或者方向方面的误差

例如两个应该同轴的圆柱面 其轴线却没有重合

或者两个应该平行的平面存在着平行度误差等等

几何公差的内容在此就不展开讲解了

同学们在后续的机械设计课程中

遇到类似问题时可自行查阅

我们在学习了绘制零件图之后

可以结合绘制零件图时

所要表达的形体特点 尺寸 技术要求等内容

自行学习掌握零件图的读图方法

首先是粗读 初步了解零件的名称 材料 绘图比例等

分析各视图之间的关系和零件的基本结构

然后是细读零件图 细读零件的详细结构 尺寸及公差

了解各项技术要求 进而分析零件的作用和功能

这个部分的内容也请大家以自学为主

那么我们这一章的内容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工程制图课程列表:

第一讲:第1章 绪论

-1.1 工程制图的应用背景

--1.1 工程制图的应用背景

-1.2 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1.2 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1.3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1.3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1.4 学习方法

--1.4 学习方法

-1.5 制图国家标准简介

--1.5 制图国家标准简介

-1.6 投影的基本概念

--1.6 投影的基本概念

-第1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一讲:第2章 投影基础

-2.1 点的投影

--2.1 点的投影

-2.2 直线的投影

--2.2 直线的投影

-2.3 平面的投影

--2.3 平面的投影

-第2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一讲作业

第二讲:第3章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3.1 平行问题

--3.1 平行问题

-3.2.1 平面与平面相交

--3.2.1 平面与平面相交

-3.2.2 直线与平面相交

--3.2.2 直线与平面相交

-3.3 垂直问题

--3.3 垂直问题

-3.4 综合问题解题方法

--3.4 综合问题解题方法

-第3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二讲作业

第三讲:第4章 换面法及工程问题应用

-4.1 问题的提出

--4.1 问题的提出

-4.2 选择新投影面的原则

--4.2 选择新投影面的原则

-4.3.1 点的投影变换规律——点的一次换面

--4.3.1 点的投影变换规律(一)

-4.3.2 点的投影变换规律——点的二次换面

--4.3.2 点的投影变换规律(二)

-4.4.1 四个基本问题(一)

--4.4.1 四个基本问题(一)

-4.4.2 四个基本问题(二)

--4.4.2 四个基本问题(二)

-4.5.1 工程问题应用(一)

--4.5.1 工程问题应用(一)

-4.5.2 工程问题应用(二)

--4.5.2 工程问题应用(二)

-4.5.3 工程问题应用(三)

--4.5.3 工程问题应用(三)

-第4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三讲作业

第四讲:第5章 基本体的投影

-5.1 体的投影——视图

--5.1 体的投影——视图

-5.2.1 基本体的三视图(一)

--5.2.1 基本体的三视图(一)

-5.2.2 基本体的三视图(二)

--5.2.2 基本体的三视图(二)

-5.2.3 基本体的三视图(三)

--5.2.3 基本体的三视图(三)

-5.2.4 基本体的三视图(四)

--5.2.4 基本体的三视图(四)

-5.2.5 基本体的三视图(五)

--5.2.5 基本体的三视图(五)

-5.2.6 基本体的三视图(六)

--5.2.6 基本体的三视图(六)

-第5章课件

--第5章课件

-第四讲作业(1)

第四讲:第6章 轴测图

-6.1 轴测图概述

--6.1 轴测图概述

-6.2.1 正等轴测图(一)

--6.2.1 正等轴测图(一)

-6.2.2 正等轴测图(二)

--6.2.2 正等轴测图(二)

-6.3 斜二等轴测图

--6.3 斜二等轴测图

-6.4 轴测剖视图

--6.4 轴测剖视图

-6.5 轴测图的徒手绘图

--6.5 轴测图的徒手绘制

-第6章课件

--第6章课件

-第四讲作业(2)

第五讲:第7章 计算机二维绘图与三维建模入门

-7.1 二维绘图的基本功能和工作界面

--7.1 二维绘图的基本功能和工作界面

-7.2 基本操作方式

--7.2 基本操作方式

-7.3 常用命令介绍

--7.3 常用命令介绍

-7.4 辅助绘图功能和图形的显示控制

--7.4 辅助绘图功能和图形的显示控制

-7.5 尺寸标注

--7.5 尺寸标注

-7.6 绘图步骤(实例)

--7.6 绘图步骤(实例)

-7.7 Solidworks 2013的基本功能和零件建模界面

--7.7 Solidworks 2013的基本功能和零件建模界面

-7.8 零件建模

--7.8 零件建模

-7.9 装配建模

--7.9 装配建模

第六讲:第8章 平面与立体相交

-8.1 回顾与思考

--8.1 回顾与思考

-8.2 平面与平面体相交

--8.2 平面与平面体相交

-8.3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一)

--8.3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一)

-8.4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二)

--8.4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二)

-8.5 应用实例

--8.5 应用实例

-8.6 本章小结

--8.6 本章小结

-第8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六讲作业

第七讲:第9章 立体与立体相交

-9.1 平面体与平面体相贯

--9.1 平面体与平面体相贯

-9.2 平面体与回转体相贯

--9.2 平面体与回转体相贯

-9.3.1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一)

--9.3.1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一)

-9.3.2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二)

--9.3.2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二)

-9.3.3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三)

--9.3.3 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三)

-9.4 多体相贯

--9.4 多体相贯

-第9章课件

--课件

-第七讲作业

第八讲:第10章 组合体

-10.1 组合体的组成方式

--10.1 组合体的组成方式

-10.2.1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一)

--10.2.1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一)

-10.2.2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二)

--10.2.2 组合体的画图方法(二)

-10.3.1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一)

--10.3.1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一)

-10.3.2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二)

--10.3.2组合体的读图方法(二)

-10.3.3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三)

--10.3.3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三)

-10.3.4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四)

--10.3.4 组合体的读图方法(四)

-第10章课件

--外部链接

-第八讲作业

第九讲:第11章 机件的表达方法

-11.1.1 视图(一)

--11.1.1 视图(一)

-11.1.2 视图(二)

--11.1.2 视图(二)

-11.2.1 剖视图(一)

--11.2.1 剖视图(一)

-11.2.2 剖视图(二)

--11.2.2 剖视图(二)

-11.2.3 剖视图(三)

--11.2.3 剖视图(三)

-11.2.4 剖视图(四)

--11.2.4 剖视图(四)

-11.3 断面图

--11.3 断面图

-11.4 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11.4 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第11章课件

--图片全屏

-第九讲作业

第十讲:第12章 尺寸标注的方法

-12.1 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与规则

--12.1 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与规则

-12.2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12.2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12.3 尺寸的清晰布置

--12.3 尺寸的清晰布置

-12.4 尺寸的合理标注

--12.4 尺寸的合理标注

-12.5 典型结构的尺寸标注

--12.5 典型结构的尺寸标注

-第十讲课件

--图片全屏

-第十讲作业

第十一讲:第13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13.1.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一)

--13.1.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一)

-13.1.2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二)

--13.1.2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二)

-13.1.3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三)

--13.1.3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三)

-13.2 键、花键、销

--13.2 键、花键、销

-13.3 齿轮

--13.3 齿轮

-13.4 弹簧

--13.4 弹簧

-13.5 滚动轴承

--13.5 滚动轴承

-第十一讲课件

--图片全屏

-第十一讲作业

第十二讲:第14章 零件图

-14.1 零件图概述

--14.1 零件图概述

-14.2.1 视图选择与绘制(一)

--14.2.1 视图选择与绘制(一)

-14.2.2 视图选择与绘制(二)

--14.2.2 视图选择与绘制(二)

-14.3.1 技术要求(一)

--14.3.1 技术要求(一)

-14.3.2 技术要求(二)

--14.3.2 技术要求(二)

-14.3.3 技术要求(三)

--14.3.3 技术要求(三)

-第十二讲课件

--外部链接

-第十二讲作业

第十三讲:第15章 装配图

-15.1 装配图概述

--15.1 装配图概述

-15.2 装配图的基本规定

--15.2 装配图的基本规定

-15.3 视图选择及画图方法

--15.3 视图选择及画图方法

-15.4 装配图的标注

--15.4 装配图的标注

-15.5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

--15.5 装配结构的合理性

-15.6 读装配图

--15.6 读装配图

-第十三讲课件

--外部链接

-第十三讲作业

第十四讲:第16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14.3.3 技术要求(三)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