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 >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 >  10、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返回《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在线视频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下一节: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返回《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第二个

我想介绍一下

陈垣先生和胡适的交往

刚才讲了

陈垣先生和胡适

在很多方面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最容易给人感觉是什么呢

一个是

打引号的 土学者

就是土生土长的意思

一个是 洋博士

就是当时大家都说胡适博士吗

但是

两人在长时间内是学术上的诤友

土学者和洋博士分别是指谁

我在《陈垣来往书信集》当中

一共收录了

陈垣胡适之间

来往书信十七通

这是1990年的

《陈垣来往书信集》

那么后来呢

又在这个

《陈垣来往书信集》出版以后

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看到了

陈垣先生给胡适先生的书信十八通

在辅仁大学的校史当中

又发现了一通

又发现了一通

那么这么加起来

一共陈胡之间

一共有三十六通来往的信件

现都收录在了

《陈垣来往书信集》的增订本当中

他们开始于二十世纪

上世纪二十世纪

二十年代的中期

结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

前后历时二十五年

这是两个人友谊的一个

真实的记录

他们两个是怎么相识的呢

刚才讲了一个是“土学者”

一个是“洋博士”

现在看来

应该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

中间介绍他们的人

应该就是沈兼士

胡适是1922年3月的时候

他是任

北京大学的《国学季刊》的

编辑部的主任

4月份

又任北京大学的教务长

他是1917年回国在北大的

但是担任

《国学季刊》的编辑部主任

和当北大教务长是1922年

是五年之后

沈兼士

他又是《国学季刊》的编辑委员

又是北大研究所

国学门的主任

前面已经介绍了

陈垣先生他是北大研究所

国学门的导师

所以沈兼士这么一身二任

这两个兼职

就正好

应该说是他(沈兼士)

介绍两个人能够相识的

1922年2月19号

胡适在平民中学做过一个演说

题为“学生与社会”

在这个之前呢

还给平民中学做了校歌

为校歌作词

发表在现在这个《新青年》

很有名的《新青年》杂志的

九卷六号上

那么这个平民中学的校长是谁

平民中学是一个

专门收贫苦学生的这么一个学校

他的创办人和校长

就是陈垣先生

所以可以从这一点来推算

两个人在1922年之前已经认识了

那么由于陈垣先生的斡旋

1922年5月 教育部就把

整理内阁大库档案这个事情

交给北大研究所国学门负责

1922年5月

就是陈垣先生

半年的教育次长任期

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那么然后呢

他又是北大

研究所国学门的导师

又是《国学季刊》的

主要撰稿人之一

北京大学的《国学季刊》

是1923年1月

正式出版的

就是他的第一卷第一号上

在这个国学季刊的

第一卷第一号创刊号上

胡适发表了一篇著名的

发刊宣言

他提出来

要用历史的眼光

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

用系统的整理

来部勒国学研究的资料

用比较的研究

来帮助国学材料的整理和解释

《国学季刊》是一本怎样的刊物

这个宣言可以说

刚才讲的上世纪二十年代

陈垣 陈寅恪 胡适

傅斯年等人

要把汉学中心

夺回中国的一个宣言和纲领

《国学季刊》就是他们要把

汉学中心夺回中国的一个

最重要的阵地

第一条呢

说的就是要扩大研究的范围

第二条是要系统的整理资料

第三条呢

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

陈垣先生在《国学季刊》

前四期发表的

一批文章 每一期都有

就是对宣言

就是对这个宣言的最有利的体现

他在《国学季刊》创刊号

和第二号上

接连发表了他后来称为

《古教四考》当中的

《火祆教入中国考》

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第三号又发表了他

校录的摩尼教的藏经

第四号更发表了

他前半生的代表作

《元西域人华化考》的上半部

因为《国学季刊》

出了第四期以后

因为经费不足

出了四期以后不能按期出版

所以《元西域人华化考》的下半部

四年之后

才在《燕京学报》把他发表完

这个也是可以看到当时学术界

一方面很多人在做事情

另外一方面

当时确实也有很多困难的

这个胡适

对于我祖父写这些文章

给予大力支持

比如《摩尼教入中国考》

需要和外文对照的地方

他都认真地

让人家加以核对

他发现的新的材料

马上就告诉陈垣先生

而且胡适在

南宋末年一个叫黄震的学者

《黄氏日抄》里面发现了一篇

有关宋代摩尼教的材料

第二天就把这个发现

告诉我祖父

祖父在收到信以后第二天

就附信说用狂喜

来表现自己的心情

而且把这段材料

收录他的后来修改的那个

《摩尼教入中国考》当中

而且特别讲了

这个是胡适博士给他寄来的

谈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

陈胡之间的关系

有两个看似互相矛盾

而是其实互相促进的事情

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个事情呢

就是陈胡两家成了邻居

1930年11月28号

胡适带了家眷

从上海来到北平

在后门内 就是地安门内

米粮库四号

租了房子住

现在米粮库还在

一个胡同

这是1930年11月28号

年底了

第二年一月份

他应新任北京大学校长

蒋梦麟的聘请

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

兼中文系主任

而陈垣先生呢

也在1931年

被聘为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

而且在1932年的8月21号

从丰盛胡同18号

搬到了米粮库1号

从此

就从1932年开始 8月开始

一直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

两个人一共

做了将近五年的邻居

这个是第一个事情

第二个事情呢

一方面是邻居

但另外一个事情好像很矛盾

两个人这个时候

有大量的通信

前面我介绍过了

《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

一共收录了

陈胡两人来往书信三十六通

而在这五年当中

写的信就有二十四通

差不多就占了三分之二

那现在我们可能讲了

两人既然都是邻居

见面不就谈就可以

怎么反而信那么多呢

我的解释是这样

他们都是忙人

很忙啊

很难抽出完整的时间

来做长时间的交谈

而他们讨论的一些问题

又不是靠电话

他当时有电话

(不是)仅靠电话就可以说清楚的

所以用写信的方式

正可以弥补

上述两种方式的缺憾

既可以见缝插针 讲到一点就写一点

又可以把电话当中

讲话说不清的事情

用文字写清楚

所以我们应该庆幸

正是由于采取了这种方式

给我们留下了

两个人交往的很重要的实录

那么这二十四封信

讨论什么问题呢

讨论问题不少

但是最主要的一个问题

《四十二章经》的问题

《四十二章经》是佛教的一部经典

是从印度传来的

那原文当然是梵文

现在我们看到的《四十二章经》

是由梵文翻译成汉文的

那么这个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四十二章经》

这个汉文本

究竟是什么时候翻译的

这个就有不同的意见

有的说是在后汉的时候

有的说是在三国的时候

那么陈胡两人之间

关于这个问题

也有不同的看法

在二十四封信里面

有相当一部分

就是围绕着《四十二章经》

这个汉译的时代问题

展开了讨论

那么而且呢

胡适和陈垣先生都把这个讨论

提高到了一个

方法论上的这一个高度

就是不仅仅讨论到某一个

佛教的经典

他翻译的具体时间

而是说提高到

你在论证这个具体时间的时候

运用的是什么样的方法

这个个人的方法当中

有些什么优点或者有些什么缺点

或者谁对谁错

或者是怎么样

或者是怎么样

所以这是一场

既是关于《四十二章经》的讨论

也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论的讨论

那么最后的结果

当然双方谁都没有说服谁

但是通过了这样一个

紧密的讨论

双方都把自己的方法论

更加完善

而且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

更加加深

这是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陈胡24封信

主要围绕哪一问题进行讨论

有何意义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课程列表: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

-1、陈垣生平经历与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

--陈垣生平经历与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

-2、陈垣为学: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来

--陈垣为学: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来

-3、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上)

--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上)

-4、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下)

--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下)

-5、陈垣晚年经历

--陈垣晚年经历

-6、史学二陈的交往(一)

--史学二陈的交往(一)

-7、史学二陈的交往(二)

--史学二陈的交往(二)

-8、史学二陈的交往(三)

--史学二陈的交往(三)

-9、史学二陈的交往(四)

--史学二陈的交往(四)

-10、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11、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12、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13、陈垣和胡适的交往(四)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14、陈垣和胡适、伯希和的交往

--陈垣和胡适、伯希和的交往

-15、陈垣的为师(上)

--陈垣的为师(上)

-16、陈垣的为师(下)

--陈垣的为师(下)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乃和篇”

-1、刘乃和先生的生平:承学励耘

--刘乃和先生的生平:承学励耘

-2、承学励耘:忘年知己与学术传承

--承学励耘:忘年知己与学术传承

-3、承学励耘:推动陈垣研究与研究陈垣学术

--承学励耘:推动陈垣研究与研究陈垣学术

-4、承学励耘:刘乃和先生的古史研究之专学研究

--承学励耘:刘乃和先生的古史研究之专学研究

-5、古史研究:刘乃和先生的古代史和妇女史研究

--古史研究:刘乃和先生的古代史和妇女史研究

-6、学科建设:刘乃和先生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贡献

--学科建设:刘乃和先生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贡献

-7、学术经世

--学术经世

-8、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

-9、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一)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一)

-10、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二)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二)

-11、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三)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三)

--第二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乃和篇”--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

-1、大学历史学科的三面旗帜

--大学历史学科的三面旗帜

-2、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3、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史学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史学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4、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一)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一)

-5、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二)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二)

-6、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民族史方面的研究创获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民族史方面的研究创获

-7、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神圣的社会责任感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神圣的社会责任感

-8、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一)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一)

-9、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10、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第三章测试

第四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何兹全篇”

-1、来自菏泽的“大时代的‘小人物”

--来自菏泽的“大时代的‘小人物’”

-2、探访何先生和师母足迹

--探访何先生和师母足迹

-3、七十年伉俪

--七十年伉俪

-4、记忆中的郭先生

--记忆中的郭先生

-5、“食货余孽”与“CC特务”(一)

--“食货余孽”与“CC特务”(一)

-6、“食货余孽”与“CC特务”(二)

--“食货余孽”与“CC特务”(二)

-7、《教育短波》与《政论》

--《教育短波》与《政论》

-8、“僧面佛面都不看”与“日理一鸡”

--“僧面佛面都不看”与“日理一鸡”

-9、“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

-10、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一)

--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一)

-11、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二)

--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二)

-12、走进何宅

--走进何宅

-13、“末班车乘客”与“底子户”

--“末班车乘客”与“底子户”

--第四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何兹全篇”--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

-1、刘家和先生的工作、学术情况

--刘家和先生的工作、学术情况

-2、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3、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中学时期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中学时期

-4、“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江南大学求学经历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江南大学求学经历

-5、“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6、因工作需要转到世界史专业与历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形成(1952—1979)

--因工作需要转到世界史专业与历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形成(1952—1979)

-7、重新回到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思想日趋成熟

--重新回到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思想日趋成熟

-8、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上)

--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上)

-9、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下)

--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下)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第五章测试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