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 >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 >  2、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返回《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在线视频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下一节: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史学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返回《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刚才我讲到了

白寿彝先生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其中以中国史学史 中国通史

和民族史的研究

民族史研究主要是回族史和伊斯兰史

还有民族关系史研究

为最为突出

那么我这里我们主要是来讲

中国史学史 中国通史和回族史

及民族关系史

那么第一个问题我们讲中国史学史

三个时期的三个稿本

和史学史思想的发展

那么他对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

最早接触是三十年代末

在云南大学的时候

抗战时期在云南大学的时候

当时情况是这样

就是教授 教书

都要 除了工资还要课时费

当时所承担的课程不足以养家糊口

所以当时很关照白寿彝先生的楚图南先生

就建议白先生再开更多的课程

在这个背景下

白先生开设了中国史学史

从三十年代末他讲中国史学史

那么在他的自己的回忆当中

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

他写过一本中国史学史的书稿

但这本书稿已经丢失了

他有一段话 我念一下

我们知道他这三个稿本的来源

他说我这里讲的所谓史学

主要是指史学史

像民族史那样

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更确切地说

这是一门在树立中的学科

史学史的任务

是阐述史学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

阐述史学在发展中所反映的时代特点

以及史学的各种成果在社会上的影响

所以我们对史学史的认识

他的几句话很重要

对于中国史学史来说

是要我们对本国史学

作出系统的自我批判 自我总结

他反复讲史学史

是一个反思的学科

研究历史也是一个反思的学科

那么研究史学史

就是对反思学科的反思

这句话他过去也是常讲的

他说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没有长期细致的工作是做不到的

白寿彝先生对史学史的定义是什么

下面他就讲这个稿本了

他说 我在四十年代初

由于学校要开设这门课程

我开始写讲稿

讲稿写到清末

那就基本上古代都写完了

六十年代初我另起炉灶

重新写史学史讲稿

写到刘知几

就是写到唐初

因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起来

没有能够继续写下去

又停了

这个中国史学史讲稿就是

现在白寿彝史学论集里面的

那个《中国史学史教本》上册

在《白寿彝史学论集》里头有

这一次讲稿 就是他第三次讲稿

是在北京师范大学

还是第二次

在北京师范大学排印了

题做《中国史学史教本》

就是刚才我讲的

收在《白寿彝史学论集》里头

1983年我开始写史学史的第三个稿本

83年 八十年代

所以四十年代 第一个稿本

六十年代 第二个稿本

八十年代 第三个稿本

到1984年12月 应该说写一年半

完成了第一卷

最早出版题为第一册

就是叫《中国史学史》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1986年

那么他就讲了 经过十年动乱

第一个稿本已经不知道弄到那里去了

就是四十年代写的那个

第二个稿本虽然只印了五百本

但毕竟是印出来了

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印刷厂印的

因而得以保存下来

并在相当范围内得以流传

白先生还讲过

说 这本书稿流传很广

许多观点也都被学术界的朋友所采用

同时他下面还有一句话

有的虽然被采用了

但并非我的原意

这话说的很委婉了

虽然被别人用了

但没有按照他原来的意思用

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第三个稿本

就是中国史学史第一册

虽在不少地方已经和教本

就是和第二个 大不相同了

但是教本仍有可以参考的地方

就是第二个稿本仍然有可以参考的地方

还有不少章节是第三稿没有写到的

就是对第二个不能完全否定

这就是他说的三个稿本

那么我们知道

中国史学史要编成一本书

是梁启超首先提出来的

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里提出来的

那么后来在三十年代

陆陆续续出过一些比较简单的史学史著作

到四十年代

金毓黻先生的《中国史学史》出版

我们在跟白先生交谈过程中

白先生说金毓黻先生这个是

中国史学史第一代里面的代表作

白先生他也是能够跟上 与时俱进

就像我们电子产品一样

第一代 第二代

到了第一代的代表作是

金毓黻先生的《中国史学史》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

刘节先生在中山大学讲中国史学史

后来他去世以后

这个讲稿被他的学生整理出来

叫《中国古代史学史稿》

白先生称这本书

是由第一代向第二代过渡的著作

那么第一代是什么特点

第一代主要是按照梁启超说的

史家 史书 史学的成立

以及史学当前的发展趋势

按梁启超所规定的几项内容来写的

在写的方法上

还是按照白先生的说法

还没有脱离《隋书经籍志》史部

和《四库全书》史部

那带有目录解题

史部目录解题的那种性质

那么到了刘节先生这个书的时候

刘节先生就大致上

能够概括一个时代的史学的特点

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因而我们读刘节先生的书

他开头这一章

他要介绍下这个时期的史学

虽然写的很简单

但是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所以白先生说这是

从第一代向第二代过渡

那么白先生写的他的第二个稿本

就试图要完成第二代

他这个书的特点是什么

已经注意到对史学家思想的研究

就《中国史学史教本》

那么八十年代写的《中国史学史》第一册

八六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这个

我个人觉得 就是第三代的奠基作品

就中国史学史发展的第三代奠基作品

为什么这样讲

因为在这个书的序篇

他原来叫序篇

后来我们重新印的时候把他

改为导论

这个导论里头已经对概念体系

理论上的明确

研究的范围和任务

史学史的分期一系列的问题

这涉及到学科建设一系列问题

都讲到了

并且还讲到了史学史

将来要怎么发展

这些问题在他这个导论里头都讲到了

中国史学史发展的第三代奠基作品是指

所以说 我们讲一个学科要建立起来

他必须有他自己的一个理论框架

那么在白先生所写的

八六年所写的《中国史学史》第一册里头

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这个任务了

那么这个书的最后完成

是由我们这一代人

包括陈其泰教授 吴怀祺教授

这样一共六卷本

二零零六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这就是目前中国

我们到目前为止所见到的

内容最详实的一部《中国史学史》

那么这个中国史学史

如果我们把它看成第三代的话

那么它的奠基工作就是

白先生1986年出版的《中国史学史》第一册

所奠定的

我们后来这五卷

也都是按照白先生的这个思想来完成的

尽量的 是不是完全符合他的思想

我们不敢保证了

但是我们是尽量的努力这样去做

我想这就是他讲的三个稿本

以及我们今天对这三个稿本怎么认识

这三个稿本大致就是这个情况

同学们了解一下 这个很重要

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关于

白先生研究史学史一直到今天

我们发展的情况

白寿彝先生三个时期的三个稿本指的是

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们还有好多别的事情

比如说《史学史研究》这本杂志

它在六十年代创刊

叫做《中国史学史》参考资料 61年创刊

到今年五十二年

此外 就是2000年我们成立了

史学史研究中心

被教育部评为重点研究基地

那这个基地还创办了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这些都和白先生创办这个学科

建设这个学科都有密切关系

没有白先生前期所做的工作

就很难设想有我们今天这样的成就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课程列表: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

-1、陈垣生平经历与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

--陈垣生平经历与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

-2、陈垣为学: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来

--陈垣为学: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来

-3、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上)

--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上)

-4、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下)

--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下)

-5、陈垣晚年经历

--陈垣晚年经历

-6、史学二陈的交往(一)

--史学二陈的交往(一)

-7、史学二陈的交往(二)

--史学二陈的交往(二)

-8、史学二陈的交往(三)

--史学二陈的交往(三)

-9、史学二陈的交往(四)

--史学二陈的交往(四)

-10、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11、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12、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13、陈垣和胡适的交往(四)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14、陈垣和胡适、伯希和的交往

--陈垣和胡适、伯希和的交往

-15、陈垣的为师(上)

--陈垣的为师(上)

-16、陈垣的为师(下)

--陈垣的为师(下)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乃和篇”

-1、刘乃和先生的生平:承学励耘

--刘乃和先生的生平:承学励耘

-2、承学励耘:忘年知己与学术传承

--承学励耘:忘年知己与学术传承

-3、承学励耘:推动陈垣研究与研究陈垣学术

--承学励耘:推动陈垣研究与研究陈垣学术

-4、承学励耘:刘乃和先生的古史研究之专学研究

--承学励耘:刘乃和先生的古史研究之专学研究

-5、古史研究:刘乃和先生的古代史和妇女史研究

--古史研究:刘乃和先生的古代史和妇女史研究

-6、学科建设:刘乃和先生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贡献

--学科建设:刘乃和先生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贡献

-7、学术经世

--学术经世

-8、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

-9、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一)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一)

-10、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二)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二)

-11、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三)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三)

--第二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乃和篇”--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

-1、大学历史学科的三面旗帜

--大学历史学科的三面旗帜

-2、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3、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史学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史学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4、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一)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一)

-5、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二)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二)

-6、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民族史方面的研究创获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民族史方面的研究创获

-7、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神圣的社会责任感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神圣的社会责任感

-8、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一)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一)

-9、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10、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第三章测试

第四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何兹全篇”

-1、来自菏泽的“大时代的‘小人物”

--来自菏泽的“大时代的‘小人物’”

-2、探访何先生和师母足迹

--探访何先生和师母足迹

-3、七十年伉俪

--七十年伉俪

-4、记忆中的郭先生

--记忆中的郭先生

-5、“食货余孽”与“CC特务”(一)

--“食货余孽”与“CC特务”(一)

-6、“食货余孽”与“CC特务”(二)

--“食货余孽”与“CC特务”(二)

-7、《教育短波》与《政论》

--《教育短波》与《政论》

-8、“僧面佛面都不看”与“日理一鸡”

--“僧面佛面都不看”与“日理一鸡”

-9、“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

-10、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一)

--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一)

-11、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二)

--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二)

-12、走进何宅

--走进何宅

-13、“末班车乘客”与“底子户”

--“末班车乘客”与“底子户”

--第四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何兹全篇”--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

-1、刘家和先生的工作、学术情况

--刘家和先生的工作、学术情况

-2、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3、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中学时期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中学时期

-4、“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江南大学求学经历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江南大学求学经历

-5、“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6、因工作需要转到世界史专业与历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形成(1952—1979)

--因工作需要转到世界史专业与历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形成(1952—1979)

-7、重新回到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思想日趋成熟

--重新回到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思想日趋成熟

-8、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上)

--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上)

-9、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下)

--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下)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第五章测试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