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 >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 >  5、“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返回《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在线视频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下一节:因工作需要转到世界史专业与历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形成(1952—1979)

返回《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后来1949年形势发生变化

江南大学就不办了

不办了学生转

转的也要经过考试

考入了南京大学

刘先生就进了南京大学历史系

在南京大学

刘先生认为有这样几位老师

上的课程对他的影响很大

一个是韩儒林先生的中俄关系史

贺昌群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

蒋孟引先生的英国史

刘毓璜先生的社会发展史

刘家和先生在南京大学求学期间

有哪些老师的课程

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刚才我提了一下

刘毓璜先生就是我读硕士时的老师

我读硕士的时候

刘毓璜先生已经70多岁了

老先生了

刘先生在描写这一段的时候也是

用笔非常准确

非常准确

前天我到先生家还说起

先生您要是搞文学创作的话

也是会有大成就的

他说 怎么讲呀

我说您寥寥几笔

就把某一位先生的特点

说得非常清楚

比如他写蒋孟引先生

说蒋先生啊

特点是什么 西服革履

拎着一个大皮包

这两句话就活灵活现

因为我们上学时在院里

看到蒋先生还是这样

写刘先生 写刘毓璜先生

说刘先生上课非常认真

备课充分 内容丰富 有论有史

他的课很精彩

没有废话与空话

我们上他的课是很认真听的

并做好让他延时的思想准备

诸位听了这句话

不一定有我这么深的感触

我跟刘毓璜先生学的时候

我知道刘先生这么写的意思

写的非常准确

刘毓璜先生非常认真

备课备的非常认真

信息量极大

每堂课时间到了都想不起来

就继续讲下去

如果没人提醒的话

估计会很长时间

所以刘先生说

做好让他延时的思想准备

我们那个时候因为没有做好准备

所以到最后已经精疲力竭

我们精疲力竭

老先生还是精气神十足

这是刘毓璜先生

下面这是当年的南京大学

现在的东南大学

当年的南京大学

刘毓璜先生也是诗人

我们现在刘先生也是诗人

看这诗写得多漂亮

一炉丹火春长在 满枕松风鹤未眠

归去罗浮渺何许 扁舟遥指大江边

还有很多诗

上网都可以查到

这是鸡鸣寺

离南大 当时离南大很近

刘先生说起来也是很有感触

1949年

先生说是身体原因一度休学

到了1950年

因为仰慕陈垣先生

刘先生恢复学业

到北京来考辅仁大学

就上了辅仁大学

陈垣先生不在三年级上课

所以没能够直接听过陈老的课

其他老师刘先生也有很深的印象

有这样几位

柴德赓先生的隋唐史

通过柴先生的课

读《资治通鉴》与《隋书》对照

知道了陈老的史源学方法

这个方法

我们今天其实应该大大地来发扬

来学习

因为这个史料

我们跟刘先生学的时候

读《史记》的时候

其实是做史源学的

还要读《尚书》《左传》《诗经》

这样才能够知道司马迁史料的来源

司马迁在采用史料的时候

他是有怎么样的想法

有什么样的做法

通过这些研究

对司马迁的史学才会有更深的理解

还有金毓黻和漆侠先生的宋辽金史

都是大家呀

刘启戈先生的西欧封建制度史

和陆和九先生的金石学还有书法

下面有个故事就必须说一说了

刘先生虽然没有听过陈校长的课

却有另外一个机会

与陈老结缘

这是其他人很难有的经历

这个经历

刘先生曾经以难忘的教诲为题

记录了整个过程

咱们看一看

刘先生这么说

由于我到辅仁大学上学较晚

那时候援庵先生已不再开

史源学实习的课程了

我没赶上这个机会

心里深为惋惜

就不断打听他指导学生研究

《日知录》的情况

把那种查核史料的方法暗记在心

毕业后留校

被分配在世界史教研室工作

但总不时翻阅《日知录》

得便就按照先生的方法查一条

1954年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写了一篇关于顾炎武的文章

曾油印若干份在系内讨论

第二年

我到东北师大去进修世界古代史

就把修改这篇文章的事情给忘了

1956年1月

在长春收到刘乃和先生寄来的信

其中传达了陈垣先生对我的教诲

原文是这样的

你作的顾亭林论文

陈校长看见了

很高兴

很是夸奖你

但中间引用了《日知录》

卷十八心学条

有 愚按心不待传也 一段

此段连前文

共五百九十多字

到故僭书其所见如此

都是《日知录》引《黄氏日抄》

卷五之文

中间为黄汝成《集释》隔断

遂易误为亭林之文

括号 黄汝成就是如此误会

不知此愚按 的 愚 字

实是黄东发自称

非亭林也

嘱转告你

改正为幸

他又说

陈校长又说

这就是古书不好读的一个例子

因古文引文不加引号

故有此弊

读了这一封信

我内心深受感动

首先是对于先生的由衷感激

当时陈垣先生年事已高

忙于学术研究与校务

日不暇给

乃肯以极宝贵之时间

一读后生晚辈之习作

热心予以鼓励

并严肃指出其中之错误

这种诲人不倦的高尚精神

实在令人难忘

再则是对于先生的由衷敬佩

我把黄震的愚按

当做是顾亭林引《黄氏日抄》

文后的按语

这一引证错误

只要不核《黄氏日抄》原文

只要不核《黄氏日抄》原文

可以说是很容易犯的

黄汝成作《日知录集释》

参考了顾氏以下

道光以前学者研究《日知录》中

研究过的问题的著述

数近百家

可谓研究《日知录》的权威

犹未能免此失误

可是先生活于黄汝成百年之后

竟然随手而正黄氏之失

至如此精细的地步

其治学之精 记诵之博

怎能不使人五体投地

后面又分析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我就不细说了

所以通过这个事情呢

一方面其实是得到了陈校长

直接的指点

这是非常有幸的

在辅仁大学

在北师大工作

多少人一辈子

当年陈校长在的时候

也未必能有机会 你写篇文章

让陈校长看一下

那老先生能看一遍你的文章的话

那这个几率恐怕是非常低的

那么刘先生的文章

能引起老校长的重视

还有指出其中的这个问题

这一点对刘先生

有很大的震动和启发

所以刘先生把这个事情

当作自己认真对待史料的一个动力

一直坚持下来

陈垣校长的指点

对刘家和先生今后的治学与授业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所以我觉得这种经历呀

当然你能有这种经历

恐怕也是因为自身到了一定程度

你写这样的问题

它本身就不是一个

不是一般人能写的问题

是吧

而且你写到那个程度能让老校长

来关注来看

这本身又谈何容易呢

那么这一部分我要说的就是这样

从四岁呀上私塾开始

直到1952年辅仁大学毕业为止

可以认为是刘先生历史研究

比较意识的萌发阶段

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兴趣是

在中国史上

大家看

读古书 传统文化那样的热爱

那样地沉浸进去

那样地沉浸进去

这一方面得益于

主要兴趣是读中国史

尤其是中国古史上

这一方面得益于

从小受到的中国传统教育

尤其是家乡六合附近

具有浓厚清学传统的扬州

你想刘先生读小学 中学的时候

补习馆的时候碰到

汪先生他们那样的人

那些人之所以有那样的老师

就是那一带清朝人学问的传统呀

老师传徒弟 徒弟再教学

他有这样的人(作老师)

所以当年刘先生家乡那一带

正好是扬州学派覆盖的范围

所以从小就受到了清代学术

特别是扬州学派气氛的感染

这对于他后来的学术发展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

先生很早就对文科 尤其是中国的

传统学问具有浓厚的兴趣

再加上此后在江南大学

南京大学和辅仁大学的系统学习

奠定了在中国学问

尤其是中国古史方面

深厚学养的基础

但是我还是要说 虽然以中学为主体

但由于一些特殊的经历和际遇

刘先生在这一阶段

也开始对西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这个西学的兴趣

正是激发他比较意识产生的前提

这些经历刚才也讲过了

第一个就是在美国贵格教会

办的小学读书期间

一方面是在直接教学法

就是洋人老师

说的就是英语

学习英文

另一方面也接触了《圣经》

产生了通过进一步学习了解

西方文化的愿望

看这里又说到愿望

愿望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 在江南大学史地系学习期间

虽然最爱读的是中国古书

不过兴趣却十分广泛

课程就不说了

通过课程可以看到

中学 西学 新学

影响很大

第三 大学期间与几位名师的邂逅

成为先生的比较思想起步阶段

成为先生的比较思想起步阶段

最重要的推动力

这刚才讲过了 也不细说了

所以我们通过1952年以前

刘先生读小学 中学

到大学毕业

这段时间 我们把他的经历

作一个梳理的话

作一个梳理的话

那就会发现

他的知识结构总体上是个什么样子

中西 古今

新和传统

形成一种啊

内部的是有结构的这么的一种关系

前几年何兹全先生还在世的时候

就不止一次

在许多场合说过这样的话

说刘先生的学术研究的特点

什么特点

刘家和先生的学术特点是什么

他用七个字来表达

说叫古 今 中 外 文 史 哲

说刘先生的学术叫古今中外文史哲

总体上这么说倒也不错 也对

这没问题

何先生这么说

何先生比刘先生大十好几岁呀

十七八岁

这很权威呀

古今中外文史哲

当然这是笼统的说

如果要细说的话

古今中外文史哲

在刘先生的知识结构里面

是有内在的联系的

是有它独特的那种构成的

而这种结构性的构成

在未来的研究中

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所以我们第一部分就先讲到这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课程列表: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

-1、陈垣生平经历与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

--陈垣生平经历与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

-2、陈垣为学: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来

--陈垣为学: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来

-3、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上)

--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上)

-4、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下)

--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下)

-5、陈垣晚年经历

--陈垣晚年经历

-6、史学二陈的交往(一)

--史学二陈的交往(一)

-7、史学二陈的交往(二)

--史学二陈的交往(二)

-8、史学二陈的交往(三)

--史学二陈的交往(三)

-9、史学二陈的交往(四)

--史学二陈的交往(四)

-10、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11、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12、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13、陈垣和胡适的交往(四)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14、陈垣和胡适、伯希和的交往

--陈垣和胡适、伯希和的交往

-15、陈垣的为师(上)

--陈垣的为师(上)

-16、陈垣的为师(下)

--陈垣的为师(下)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乃和篇”

-1、刘乃和先生的生平:承学励耘

--刘乃和先生的生平:承学励耘

-2、承学励耘:忘年知己与学术传承

--承学励耘:忘年知己与学术传承

-3、承学励耘:推动陈垣研究与研究陈垣学术

--承学励耘:推动陈垣研究与研究陈垣学术

-4、承学励耘:刘乃和先生的古史研究之专学研究

--承学励耘:刘乃和先生的古史研究之专学研究

-5、古史研究:刘乃和先生的古代史和妇女史研究

--古史研究:刘乃和先生的古代史和妇女史研究

-6、学科建设:刘乃和先生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贡献

--学科建设:刘乃和先生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贡献

-7、学术经世

--学术经世

-8、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

-9、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一)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一)

-10、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二)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二)

-11、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三)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三)

--第二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乃和篇”--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

-1、大学历史学科的三面旗帜

--大学历史学科的三面旗帜

-2、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3、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史学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史学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4、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一)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一)

-5、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二)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二)

-6、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民族史方面的研究创获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民族史方面的研究创获

-7、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神圣的社会责任感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神圣的社会责任感

-8、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一)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一)

-9、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10、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第三章测试

第四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何兹全篇”

-1、来自菏泽的“大时代的‘小人物”

--来自菏泽的“大时代的‘小人物’”

-2、探访何先生和师母足迹

--探访何先生和师母足迹

-3、七十年伉俪

--七十年伉俪

-4、记忆中的郭先生

--记忆中的郭先生

-5、“食货余孽”与“CC特务”(一)

--“食货余孽”与“CC特务”(一)

-6、“食货余孽”与“CC特务”(二)

--“食货余孽”与“CC特务”(二)

-7、《教育短波》与《政论》

--《教育短波》与《政论》

-8、“僧面佛面都不看”与“日理一鸡”

--“僧面佛面都不看”与“日理一鸡”

-9、“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

-10、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一)

--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一)

-11、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二)

--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二)

-12、走进何宅

--走进何宅

-13、“末班车乘客”与“底子户”

--“末班车乘客”与“底子户”

--第四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何兹全篇”--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

-1、刘家和先生的工作、学术情况

--刘家和先生的工作、学术情况

-2、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3、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中学时期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中学时期

-4、“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江南大学求学经历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江南大学求学经历

-5、“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6、因工作需要转到世界史专业与历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形成(1952—1979)

--因工作需要转到世界史专业与历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形成(1952—1979)

-7、重新回到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思想日趋成熟

--重新回到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思想日趋成熟

-8、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上)

--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上)

-9、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下)

--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下)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第五章测试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