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 >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 >  11、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返回《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在线视频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下一节: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返回《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这个是1932年到1937年

两人做邻居时候所写的信

那么1937年

七七事变爆发以后

胡适很快到南方

后来就到了美国去当大使

那么祖父也正好在七月七号

这天搬家

这个搬家倒不是因为

知道抗战爆发了

而是事先因为那个房东

说我七月七号

那天我就要收回了

所以他在七月七号那天

就搬到了叫李广桥的地方

住了两年

然后在1939年

就搬到了最后住的地方

兴化寺街五号

现在叫兴华胡同十三号

那么他最后的三十三年

就住在兴华胡同十三号里面

那么抗战期间 两个人天各一方

有没有来往呢

那么现在看来两个人中间

还有一些书信来往

一个是1938年的3月8号

陈垣先生在沦陷区的北平

托人带信给胡适

讲什么问题呢

就是关于辅仁大学的经费问题

因为辅仁大学

它有个董事会

这一段期间

胡适是辅仁大学董事会的主席

那么辅仁大学每年都要一个

教育文化基金会来补助的

这个时候辅仁大学经费

出了问题了

所以呢

我祖父就拟好了一个申请书

请当时辅仁大学一个美籍教授

当面转交给胡适

抗战期间

陈垣和胡适有哪些交往

那么而且呢

这个信当中说

我让我的儿子

就是我父亲陈乐素

带来我这八个月来

就是抗战

爆发以来八个月来

无所用心 写成了一部书叫

《旧五代史辑本发覆》

请你看看这本书

就可以知道我现在的情况了

其实这所谓无所用心

因为他是在沦陷区

一种托辞

这个《旧五代史辑本发覆》

其实是有很深的意思在里面的

胡适当然一看就明白

那就说告诉老朋友

我这段时间用我的著作

还是为抗战出一份力的

《旧五代史辑本发覆》(字幕省略 旧 字)

是怎样一部书

陈垣先生著此书有何深意

当时辅仁大学

是由德国圣言会接办的

而且他又是辅仁大学的

哲学系的主任

那么因为德国当时

跟日本是同盟国

同为轴心国

所以通过丰浮露把这封信

转交给了胡适 申请经费

那么这封信的末尾

我祖父信的末尾

还有沈兼士先生一个亲笔写的

“弟沈兼士附厚”

就是加一句话的问候

那么这就是我现在能看到的

抗战时期

我祖父给胡适的

唯一的一封信

是1938年

那么

因为一个在美国

一个在沦陷区的北平

当然就书信难通了

特别是太平洋事件以后更是如此

但是我祖父给在香港的

我的父亲

在家书里面多次提到胡适

而在美国的胡适呢

也没有忘记

在沦陷区的老朋友

1943年的7月和8月

胡适写了两篇关于避讳的文章

我祖父的一个研究的一个领域

就叫《史讳举例》

就是避讳学

那么他这两篇文章

胡适是关于避讳的

第二篇的文章的题目就叫做

《读陈垣史讳举例论汉讳诸条》

就《史讳举例》这本书里面

关于汉朝的避讳情况的几条

他有一个读后记

他是点名陈垣

文章的后记里面就讲

援庵先生从前住在米粮库一号

我住在米粮库四号

我们做了多年的邻居

享受了多年的论文切磋之意

他的《元典章校补》

我曾经给他写过两万字的长序

现在我们相隔几万里

不知何时才得重聚首论文之乐

才能得到重新聚首论文之乐

所以我很诚恳地把这两篇

论避讳的文字

奉献给我的老朋友

老邻居陈援庵先生

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到

虽然天各一方

互相之间是非常牵挂的

那么刚才已经讲到了

到1946年的时候

我祖父写完这个

《通鉴胡注表微》以后

就说我现在已经

老的很厉害了

我现在已经要暂停工作了

等到我跟胡适先生见面之后

看看是不是能得到他的启发

再出一个什么题目

那么两人呢 倒是很快

1946年的时候

1946年的时候

胡适就回到大陆

回到中国了

那么两个人就见面了

但是呢 这个新的题目

还是没有想出来

一直没有写成

大家都知道

研究学习我祖父的文章 著作

研究胡适的

都知道我祖父陈垣先生

在刚解放不久

1949年的4月29号

写了一封给胡适的公开信

为什么要写这封公开信

前前后后这些背景

我们一定要

有个比较清楚地了解

才能够真正领会这封公开信

和胡适的回信

1949年4月29号

陈垣给胡适的公开信

是怎么一回事

那么这里先讲讲

这个

一个在学术界

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就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的选举

当时最高的学术的一个荣誉

第一届 也就是

在大陆的唯一的一届

一共是八十一个人

那应该说是

当时这个学术界的精英

所以在当时一件很大的事情

要想这个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选举

首先就要讲中央研究院

评议员的选举

这个中央研究院院士选举

在抗战前就已经酝酿了

那么说要选中央研究院的院士

那首先就要谁来选呢

那么当时就决定是

由中央研究院的评议员来选

那么中央研究院的评议员

又由谁来选呢 确定呢

那么中央研究院的评议员

你能够决定

什么人能当选院士

什么人要落选的

很关键的一些人物

所以首先就要把那个

中央研究院评议员的选举

要把这个慎重得做好

这个是抗战前的事情

那么当时中央评议员有两种

一种叫当然评议员

一种叫聘任评议员

什么叫当然评议员呢

当然评议员是由

中央研究院的院长

当时就是蔡元培先生

还有中央研究院

下属的各个研究所的所长

由这些人组成

这是当然的评议员

当时那个各所的所长

所不是很多的

这个所长当然也都是

当时知名的学者

这个聘任评议员呢

是由院长蔡元培先生

和当时十二所国立大学的

校长选出来的

由院长

和十二个国立大学的校长选的

1935年6月这次开会

中央研究院评议会

首先确定两个事情

一个就是规定

聘任评议员的标准

那就是什么人才可以当聘任评议员

那当然是指学术上有造诣的

第二个就是规定

这一届聘任评议员的名额

因为这是第一届

所以确定呢

本届聘任评议员

本届聘任评议员

一共是三十个人

先选出三十个评议员

前面那个有当然评议员

是十三个人

再加上这三十个评议员

会议提前提出了六十个

人的候选名单

选举呢

最后淘汰了一半

选出了三十个人

这个不是一个等额选举

是一个差额选举

而且是百分之五十

现在我保留的一些材料

很有意思

就是这一次 当然评议员

历史学科 它一共文理都有

(历史学科)一共选出了三名

就是胡适 陈垣和陈寅恪

我现在保留的材料里面

每一个人得票数都有的

胡适是十二票

十三人投了十二票

陈垣是十票

陈寅恪先生是八票

历史学科进入候选名单的

还有其他一些人

有一位是朱希祖

他是当时中央大学的历史系主任

是六票

清华大学历史系的主任

蒋廷黻

后来他当过北大校长

他是一票

还有当时顾颉刚先生

是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他也是一票

就是历史学科

聘任评议员一共有六个人

三个人过半数当选

三个人落选

而且得票情况就是这样

那么下面评议员选出了

第一届是1936年

它是五年一届

到了1941年

第一届到期了

但是四一年 大家知道

正是抗战时期

当时那个中央研究院

也在重庆

所以第一届

本来已经到届了

因为抗战没法召开

评议员的会议

所以延期到1947年

那么当时我祖父在北平

他是继续当选

第二届聘任评议员

到1947年10月15号

中研院开始选院士了

就发表了一个公告

这有点像我们今天这个公示

说第二届评议会第四次大会

选出了第一次的院士候选人

一共有一百五十个人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栏

叫做

合于院士候选人资格之根据

就他这个选举

第一步先选出了

一百五十个院士候选人

而且把这

一百五十个院士候选人的名单

都公布

而且每一个人下面都有一个

合于院士候选人资格之根据

就为什么要提名他当院士候选人

那么现在这个

有一本书出来了

叫《夏鼐日记》

夏鼐先生是中国考古学界一个

现代考古学界应该是

很重要的一个奠基人之一

建国以后是考古所的

副所长 所长

他当时是三十几岁

是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副研究员

当然在他这个日记里面

有很详细地介绍这个院士

选举的经过

很丰富的材料

而且很有意思

为什么他能够

有这么详细的记录呢

就是因为当时

这个傅斯年先生

他是这个所长

他因为生病

到美国去治病去了

就觉得这个人他虽然

只是一个副研究员

还不是研究员

但他很能干

就把这个评选

院士候选人的评选工作

交给夏鼐来办了

所以夏鼐就在日记里面很详细地

介绍了当时的院士候选人和

院士怎么产生的经过

我看了以后我就觉得

当时这个

合于院士候选人资格之根据

这个东西不是保密的

因为都公示了

而且呢

包括候选人自己

都是可以参加讨论

就是自己可以对

选举出来的院士候选人

你自己对评语

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

那当然

最后可以按照你的意见

也可以不按照你的意见

但你是可以提出意见的

自我鉴定一样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课程列表: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

-1、陈垣生平经历与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

--陈垣生平经历与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

-2、陈垣为学: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来

--陈垣为学: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来

-3、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上)

--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上)

-4、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下)

--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下)

-5、陈垣晚年经历

--陈垣晚年经历

-6、史学二陈的交往(一)

--史学二陈的交往(一)

-7、史学二陈的交往(二)

--史学二陈的交往(二)

-8、史学二陈的交往(三)

--史学二陈的交往(三)

-9、史学二陈的交往(四)

--史学二陈的交往(四)

-10、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11、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12、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13、陈垣和胡适的交往(四)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14、陈垣和胡适、伯希和的交往

--陈垣和胡适、伯希和的交往

-15、陈垣的为师(上)

--陈垣的为师(上)

-16、陈垣的为师(下)

--陈垣的为师(下)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乃和篇”

-1、刘乃和先生的生平:承学励耘

--刘乃和先生的生平:承学励耘

-2、承学励耘:忘年知己与学术传承

--承学励耘:忘年知己与学术传承

-3、承学励耘:推动陈垣研究与研究陈垣学术

--承学励耘:推动陈垣研究与研究陈垣学术

-4、承学励耘:刘乃和先生的古史研究之专学研究

--承学励耘:刘乃和先生的古史研究之专学研究

-5、古史研究:刘乃和先生的古代史和妇女史研究

--古史研究:刘乃和先生的古代史和妇女史研究

-6、学科建设:刘乃和先生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贡献

--学科建设:刘乃和先生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贡献

-7、学术经世

--学术经世

-8、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

-9、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一)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一)

-10、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二)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二)

-11、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三)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三)

--第二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乃和篇”--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

-1、大学历史学科的三面旗帜

--大学历史学科的三面旗帜

-2、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3、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史学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史学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4、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一)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一)

-5、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二)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二)

-6、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民族史方面的研究创获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民族史方面的研究创获

-7、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神圣的社会责任感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神圣的社会责任感

-8、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一)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一)

-9、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10、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第三章测试

第四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何兹全篇”

-1、来自菏泽的“大时代的‘小人物”

--来自菏泽的“大时代的‘小人物’”

-2、探访何先生和师母足迹

--探访何先生和师母足迹

-3、七十年伉俪

--七十年伉俪

-4、记忆中的郭先生

--记忆中的郭先生

-5、“食货余孽”与“CC特务”(一)

--“食货余孽”与“CC特务”(一)

-6、“食货余孽”与“CC特务”(二)

--“食货余孽”与“CC特务”(二)

-7、《教育短波》与《政论》

--《教育短波》与《政论》

-8、“僧面佛面都不看”与“日理一鸡”

--“僧面佛面都不看”与“日理一鸡”

-9、“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

-10、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一)

--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一)

-11、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二)

--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二)

-12、走进何宅

--走进何宅

-13、“末班车乘客”与“底子户”

--“末班车乘客”与“底子户”

--第四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何兹全篇”--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

-1、刘家和先生的工作、学术情况

--刘家和先生的工作、学术情况

-2、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3、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中学时期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中学时期

-4、“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江南大学求学经历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江南大学求学经历

-5、“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6、因工作需要转到世界史专业与历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形成(1952—1979)

--因工作需要转到世界史专业与历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形成(1952—1979)

-7、重新回到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思想日趋成熟

--重新回到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思想日趋成熟

-8、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上)

--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上)

-9、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下)

--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下)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第五章测试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