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 >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 >  10、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返回《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在线视频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下一节:来自菏泽的“大时代的‘小人物’”

返回《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突出的通识器局

这我专门写过文章

就通识和器局

白先生的学术风格

有人也问过我

一个是问代表作

一个是白先生

这个学术的特点是什么

我说白先生的学术特点呢

就是善于提出重大问题 是吧

那么为什么善于提出重大问题呢

第一 他通 第二 他有大气魄

这个器局

这个器局比这个气度两个字

分量还要重

我想讲几点

第一点 是他继承了

通古今之变的思想传统

白先生非常称道司马迁

通古今之变这样一个专属的宗旨

所以他对通古今之变

他有很多论述

他特别批评了当时董仲舒的思想

天不变 道亦不变

现在我们有些把这个董仲舒的思想

有些过分夸大了

我想恐怕还是要和

这样一个对于历史进程的认识

来看待一个思想家对吧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是符合那个时代精神的

大一统思想

但是说 天不变 道亦不变

这是不符合当时的那个进步思想的

那当时的进步思想

它是在发展的

主张这个历史是要变化的

司马迁就批评一些人

说秦朝 因为它那个存在的时间短

那许多人都不敢去称道

这个秦朝的历史

他说这些人 你跟他谈论什么用呢

这些是耳食之徒 是吧

但实际上这个秦朝

这个时代虽短

但是 它的成功大呀 成功很大呀

这司马迁看得很清楚 是吧

所以白先生对这个当时的

通古今之变和天不变 道亦不变

这两个思想 是放在一块他来评价的

你才能看出哪一个是先进的思想

我之所以重视《史记》的表

就是受白先生的启发

白先生非常重视《史记》的师表

因为这个《史记》的表

是非常清晰地反映了

司马迁对历史进程的认识

《三代师表》《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

《秦汉之际月表》

你看说得多清楚

现在我们还用 三代师表

现在我们还用 三代夏商周

《十二诸侯年表》

春秋时期 我们现在还讲春秋时期

《六国年表》讲战国

我们现在还是战国时期

你看看他那个每一个表的序

用今天的思想去挑剔他

你也挑剔不出太多的问题出来

他的大方向还是对的

所以司马迁这个思想是很了不起

问题在于 他这个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非常之大

白先生对这一点

我想他的通识

我想第一个

他就是受到司马迁的影响

所以他在这方面有很多的阐述

讲司马迁见盛观衰的方法 等等

那么他从史学史的角度

他就十分关注到郑樵 马端临

章学诚这些人

都盛赞通古今之变的思想

这个呢 也对白先生产生影响

所以说他的思想的形成

和中国优秀史学遗产也是有关系的

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

通古今之变的思想传统

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

白先生他发表过一篇文章

叫《说六通》

通典 通志 文献通考

这是 古人称为三通

这三通对后世影响很大

所以清朝有 续三通和清三通

变为九通

民国时期

民国年间 又有一个人做了这个 清续文献通考

就加起来是十通

所以现在我们有一套书就叫《十通》

是吧

那么白先生 我们可以用章学诚的话

说别出心裁

他想起来有六通很重要

就是在《通典》《通志》《通考》

这三通的基础上

他加上《史通》《通鉴》《文史通义》

原来的三通加上这三通 合为六通

他认为这六通

是中国史学上

代表了不同方面的优秀遗产

就有讲历史的 有讲史学的

然后呢 白先生把这六通

和人们历来所提倡的前四史

合在一起 称为四史六通

说四史六通

是我们中国史学优秀遗产里面的

最优秀的代表

你看所以说 什么叫做会抓重点

这就是会抓重点

中国这么多史书

那么史学工作者

要想自己有比较好的修养

那么我们也许不能够

把这四史六通都从头到尾读一遍

但是起码我们会自觉地

去接触这些书 去了解这些书

那么来提高我们的修养

谈谈你对白寿彝先生提出的四史六通的认识

第三个 通识与中国史学史研究

史学史研究

白先生 《中国史学史》第一册

我想这个是我们必须读的

特别是第一册里面的导论

最早叫序篇 后来我把它改为导论

这个非常重要

这是白先生用十万字的篇幅

来勾画了我们这个学科的理论

学科的这个史学史的分期

它的范围和任务 以及它发展的前景

都做了规划了

昨天不是讲到 他说还要做

史学上还要做四件事情 是吧

研究少数民族史学

研究外国史学 等等

还要做许多事情

这些都涉及到这个规划了

我想我在这个地方 就是讲一点呢

我自己关于研究史学史的

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

开始的时候呢

我也不是很自觉的

就当时我在外地

那么白先生

打倒四人帮以后

我去拜访白先生

我说今后读什么书

白先生毫无迟疑地说

当然要读史学史的书

这就给我定了向了

那么史学是从哪里做起

这是一个大问题

按说应该先做《左传》《史记》 那是源头嘛

但是我一看那个研究的目录

那就研究的人很多

这些书在外地还不好找

这些文章在外地不好找

所以后来就想到一点

就能不能接着白先生

这个他的第二个稿本

就《中国史学史》教本上册

他写到六至七了

能不能接着往下写

再加上我又比较喜欢唐史

所以后来就下决心

就是从这儿开始弄

那么就定了一个十年规划

十年当中 研究这个唐代史学

出一本论文集 有那么一个计划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 再用十年时间

写一本唐代史学史

那么就按照这个计划去实行

在实行过程中 我就调回来

又回到北京了

回到白先生这个身边来工作了

那么唐代史学当然还在研究

但是速度就慢了

因此这个论文集 到八九年

出了一本论文集

那么十一二年

经过十一二年 叫《唐代史学论稿》

这个《唐代史学论稿》这本书

还是在当时是中国第一本

关于唐代 集中的研究唐代史学的论集

还是很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通识与中国史学史研究具有怎样的关系

正是因为这样

所以后来到九四年

文史知识 让我写

让我写自己的治学之道

这个栏目的时候

我就开始来总结自己这条路

就是说 先取得一个断代作为根据地

唐代史学

然后这个有了根据地之后

不要满足

那么向通的方向发展

往上面走 往下面走

这样逐渐走向通

在通的过程中 必然会遇到理论问题

于是你也要关注理论

那么关注理论

首先我是写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

讲史学理论

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后

就开始考虑历史理论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史学所

又接受了《中华大典》

史学史分典 这样一个编写任务

那么我后来就建议

把这个分典的名称

改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

就不能光叫史学史

叫《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 》

那么这样的话

我来负责这个事情

所以我觉得设计这个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它的框架

这个框架的设计过程中

就把它列了三个大部分

历史理论 史学理论 史学史

就按照这个框架进行编纂

弄了十三年

到零七年年底出版了这个书

《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史学史分典》600万字

那么也是在这个过程中

那么我们中心设立了一个重大项目

就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

那么这个书也搞了十年左右

2011年 就前年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三卷本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

就是这样一条路

从我来讲 就这么样走过来

这里面我有值得大家参考的

就是什么呢

首先你得有根据地

你不能东打一下 西打一下

你得建立一个根据地

这个根据地是什么呢

就是一个有比较丰富内涵的

能够不断出成果的

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

有了这个根据地之后

你就可以向外发展

这根据地还有什么好处呢

就别人知道你是干什么的

比如你在这个领域里面

写了十几篇文章

别人就知道 噢 某人是研究什么的

就知道你是干什么的

这样的话 你就会慢慢就有同行了

就能找到可以对话的人了

如果你没有根据地

今天写一篇这个 明天写一篇那个

文章写得很多 但是很散

就不知道你是研究什么的

我有的学生分到外面去了

文章也不错

那院长就问他 某某某

你到底想搞什么呀

你看看 这就说明他的根据地呀

势力不是很大

别人还没有看见他的根据地在哪呢

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

还有一个好处是什么呢

因为你老在这个根据地上耕耘

你越耕耘越熟悉

越熟悉 就越容易出成果

而且这个成果还越来越深 对吧

还有这个好处

你今天打一枪这 明天打一枪那

这可能都比较浅

因为你都是另起炉灶

所以这里面有个治学方法问题

这是我一点体会

我最后就是要讲一下

白先生他提倡的文风

白先生他这个学风啊

我只想概括他四个字

就是一个严谨 一个创新

严谨包括什么呢

包括他的逻辑性和他的辩证性

我们看白先生的文章

都是逻辑性很强

而且有辩证的观点

他毕竟是学思想史的

所以这个观点

他总是不把话说得很绝对 辩证的

就两方面都会说到

他的创新 我想这个过去

我想那个北京大学的严文明教授

不是严文明教授 袁行霈教授

是给哪一个刊物

还是给哪个提了四个字

叫守正创新

守正就是守住我们这个传统

然后创新

我想借用守正这两个字

白先生的创新

是守正自得 自得之学

自得之学就是说独到的见解

刘知几 章学诚

都提倡自得之学和独断之学

独断之学 就一家之言 就这个意思

他的文风 我想概括成九个字

一个 上贫实

一定要贫实

绝对不能花里胡哨

不要就是说拽一拽 显示一下 对吧

要刻意地显示一下我的修养

千万不要那样

这个文章需要你怎么写 你就怎么写

不要去刻意的去雕琢它 是吧

这叫上贫实

第二 有重点

不能够平摆着

白先生讲 那个小贩 那个小商贩

你看那个天桥上摆摊的

他把他东西都摆出来了

你看我这多全 你要什么有什么 对吧

那个贴膜的 每一个贴膜的

都是专业贴膜 对吧

谁都是专业的

他说 这是那个小家子气才这样

他说 那个大商店

说他 根本不给你把东西都摆出来

他摆个样品对吧

你要哪个 我到库里给你取去

它这才是大气魄呢

他拿这个做比方

意思就是说 你不要把这些东西

平铺直叙都摆在这儿 也没有重点

一定要有重点

他说弹钢琴 你还有轻重

要弹得轻弹得重

你要是都是一个调就不成音乐了

一定要记住这个要有重点

否则你的那个创造性的东西

也被掩盖在你那个没有重点的

那些话语当中了

你删掉那些东西

你这个重点就突出了

那么和这个有重点有关系的

就是 戒浮词

浮就是浮贫的浮

浮在水上那个浮

戒浮词

什么叫浮词

浮词就多余的话

多余的话

浮词多了也就掩盖了重点了

这个我们很好地去领会

白先生讲文风

平实 要有重点

然后不要有浮词

过去我参加《史学史研究》编辑的时候

我们常常看到白先生有批语

说 此文 删去浮词可用

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可以用

但是废话太多

所以删去

要让我们当编辑的删去浮词

或者是我们退给他

请他作者删去浮词

还是可以用的是吧

因此我们讲成就也好

讲风格也好

都和我们写文章

我们如何运用现代汉语

适当地运用古代汉语

怎么样把文章写好

这个文风问题是很重要的

正好也赶上 现今党中央

也要求改正学风和文风是不是

这个问题 学问家也早就提到了

政治家 从毛主席 在解放前

也都提到了

反对党八股是吧

改造我们的学习 对吧

都不讲到学风和文风的问题吗

所以不论是有名的政治家

和有名的学者 他都很重视这个问题

你看我们读毛主席的文章

非常容易懂

那真理说出来

他就不是那么很复杂的

所以在这方面

我们一定要全面的下功夫

来提高我们的这个素养

我想就是说我们今天来讨论

白先生的史学成就啊

他的学术风格呀

包括他对于那个学风和文风的

这个倡导

都是为了要更好的

我们来继承老一辈的 他们的史学遗产

和他们的治学精神 来提高我们自己

把我们这个博士期间的这个书念好

把我们武装好了

我们那修养提高了

我们出去工作 有好的成绩 好的效率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课程列表: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

-1、陈垣生平经历与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

--陈垣生平经历与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

-2、陈垣为学: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来

--陈垣为学: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来

-3、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上)

--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上)

-4、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下)

--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下)

-5、陈垣晚年经历

--陈垣晚年经历

-6、史学二陈的交往(一)

--史学二陈的交往(一)

-7、史学二陈的交往(二)

--史学二陈的交往(二)

-8、史学二陈的交往(三)

--史学二陈的交往(三)

-9、史学二陈的交往(四)

--史学二陈的交往(四)

-10、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11、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12、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13、陈垣和胡适的交往(四)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14、陈垣和胡适、伯希和的交往

--陈垣和胡适、伯希和的交往

-15、陈垣的为师(上)

--陈垣的为师(上)

-16、陈垣的为师(下)

--陈垣的为师(下)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乃和篇”

-1、刘乃和先生的生平:承学励耘

--刘乃和先生的生平:承学励耘

-2、承学励耘:忘年知己与学术传承

--承学励耘:忘年知己与学术传承

-3、承学励耘:推动陈垣研究与研究陈垣学术

--承学励耘:推动陈垣研究与研究陈垣学术

-4、承学励耘:刘乃和先生的古史研究之专学研究

--承学励耘:刘乃和先生的古史研究之专学研究

-5、古史研究:刘乃和先生的古代史和妇女史研究

--古史研究:刘乃和先生的古代史和妇女史研究

-6、学科建设:刘乃和先生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贡献

--学科建设:刘乃和先生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贡献

-7、学术经世

--学术经世

-8、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

-9、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一)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一)

-10、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二)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二)

-11、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三)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三)

--第二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乃和篇”--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

-1、大学历史学科的三面旗帜

--大学历史学科的三面旗帜

-2、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3、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史学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史学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4、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一)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一)

-5、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二)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二)

-6、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民族史方面的研究创获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民族史方面的研究创获

-7、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神圣的社会责任感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神圣的社会责任感

-8、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一)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一)

-9、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10、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第三章测试

第四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何兹全篇”

-1、来自菏泽的“大时代的‘小人物”

--来自菏泽的“大时代的‘小人物’”

-2、探访何先生和师母足迹

--探访何先生和师母足迹

-3、七十年伉俪

--七十年伉俪

-4、记忆中的郭先生

--记忆中的郭先生

-5、“食货余孽”与“CC特务”(一)

--“食货余孽”与“CC特务”(一)

-6、“食货余孽”与“CC特务”(二)

--“食货余孽”与“CC特务”(二)

-7、《教育短波》与《政论》

--《教育短波》与《政论》

-8、“僧面佛面都不看”与“日理一鸡”

--“僧面佛面都不看”与“日理一鸡”

-9、“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

-10、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一)

--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一)

-11、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二)

--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二)

-12、走进何宅

--走进何宅

-13、“末班车乘客”与“底子户”

--“末班车乘客”与“底子户”

--第四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何兹全篇”--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

-1、刘家和先生的工作、学术情况

--刘家和先生的工作、学术情况

-2、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3、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中学时期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中学时期

-4、“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江南大学求学经历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江南大学求学经历

-5、“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6、因工作需要转到世界史专业与历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形成(1952—1979)

--因工作需要转到世界史专业与历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形成(1952—1979)

-7、重新回到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思想日趋成熟

--重新回到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思想日趋成熟

-8、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上)

--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上)

-9、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下)

--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下)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第五章测试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