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 >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 >  2、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返回《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在线视频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下一节: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中学时期

返回《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好吧 咱们来具体讲

第一部分

咱们看一看

早年的求学的经历

与历史研究比较意识的萌发

这个历史研究比较意识

在小时候就萌发呀

这不是开玩笑 真的

大概这个时间是

1933年到1952年

先生有很多回忆的资料

我们来看一看

特别是我想从里面

找到一些

典型的案例 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部分是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

这个不是说

当时他就想要做比较研究了

是时代 是生活

让他来思考那样的问题

1928年12月20日

刘先生的老家是江苏省六合县

今天六合是南京市的一个区

刘先生对自己幼年时的经历

有着很深的记忆

通过他的记忆

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

他的这些经历

与他后来的成长和学术的成就

应该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我们不妨看一看

刘家和先生幼年、少年时期

生活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时代背景

大家想一想 1928年

什么情况

1928年12月29日

一个大的历史事件叫东北易帜

大家学现代史都知道

名义上国民政府统一了全中国

但是接着而来的形势却不容乐观

大家知道1931年九一八事变

32年伪满洲国

从那之后华北处于危机之中

一直到后来抗日战争爆发

刘先生的婴幼儿时期

少年时期大概就在这个时间段里面

这个就是大的背景

这是我找的一些图片

在刘先生的记忆中

有这样的几件事情非常重要

我觉得我们今天也有必要

来总结一下

分析一下

1932年秋天

刘先生的父亲去世

1932年 刘先生四岁

四岁还不到

他这样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大家可能读过刘先生的口述史

但是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他是这样写的

他说父亲去世时我还不满四岁

那时候还不懂事

对于死没有任何概念

记得父亲是夜里过世的

母亲一直在父亲那边照顾着

我由另外一个亲戚照看着

第二天一醒来

我的一个堂兄

带我过到父亲住的屋子里

看见一屋子人都在哭

我母亲也在床边悲痛地哭着

父亲躺在床上

已经穿好衣服了

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哭

但也跟着哭了起来

大人就让我离开了

后来我问我堂兄

发生什么事情了

堂兄对我说 伯父升天了

我还傻乎乎地问

升天了 那我怎么没有看见梯子

人怎么还在床上躺着

你明明在骗我

他堂兄又说 灵魂升天了

我又问 什么是灵魂

他始终也没有给我讲明白

后来我问了他一句话

父亲还能起来么

我以后叫他还能答应我么

他对我摇摇头

我突然明白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哇的一声 大声哭了出来

后来就是入殓 停棺

我这才明白我已经没有父亲了

三岁多的小孩

这种经历可能对人的一生

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我是这样来写

这段材料表明

刘先生在年幼的时候

就有了事关生死的特殊经历

他在这么小的年龄

就在人生的根本问题上

有过这次深入灵魂的刺激

这是多数儿童不曾有过的经历

后来在日本占领期间

又发生下面的一个故事

这我就不念原文了

由于时间的关系

就是逃难

逃难的过程中得了疟疾

得了疟疾之后的生病过程中

他讲出现了幻影

眼前出现了两个小鬼

这个经历先生跟我不止一次讲过

为什么讲

就说人 在阴阳两界

人是怎么看

人的经历里面

人的文化里面

为什么有关于阴阳两界的

各种说法

先生那个时候虽然小

但是这样的事情他有记忆 有体会

当然这段材料的最后说的是

那时候的生活过得真是悲惨

每天盼望着日本人早点走

这是一个时代的背景

根据刘先生

自己对幼年上学经历的回忆

从中可以看出

传统私塾教育

与西方影响下的新式教育

有哪些差异

下面刘先生对自己的上学的记忆

是我们这一部分要说的重点

1933年的春天

这时四岁多

先生入私塾

他这样描述他记忆中的私塾的生活

记得家里人送我进私塾的第一天

首先在孔夫子画像前摆好香案

点上香、烛

让我磕头

给孔夫子磕头以后

又给先生磕头

现在我对

夫子画像边的对联仍然印象深刻

德侔天地 道贯古今

横批是万世师表

虽然从小在家里祭祖时

也磕过不少头

可是这次的磕头好像特别严肃可怕

很想哭 又不敢哭

记得老先生戴着一副老花镜

坐在堂上

下面坐着七八个都比我大的小孩子

每个人有一个书桌

私塾里的启蒙课本

一为《百家姓》

一为《三字经》

一为《千字文》

商务印书馆印行的国文教科书

也已经开始读了

一开始老师只管给我们领读

简单讲解

还有一门重要的课程

就是习字

习字就不说了

这就是上私塾的刘先生的记忆

1935年两年之后

又进入小学

这个私塾属于旧学

小学当然是新式学校

这个旧的和新的 传统和现代

看看先生是怎么来描写

小学课程有国语 算术 常识等

上小学 不用向孔夫子和老师磕头

还有下课的休息

气氛宽松得多

只是教室的正前上方

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两旁有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的对联

上面有 天下为公 的横批

让我很快

就联想到孔夫子像两边的对联

和上方的横批

为什么要说这一句

是古今的一种异同

有异有同呀

有异是因为吸收了新的

变成新式学校

有不同的感觉

有同 内容不同了 可是形式上

还是有很多继承的

所以他这样来说

下面两个故事更有意思了

一定要认真来(体会) 我们来体会体会

读小学有两件事情

给先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看看他怎么说

刚上小学的时候

我从私塾转过来

上的是一年级下

我读惯了文言文

读不惯白话文

适应不了新学校

反映迟钝 显得很笨

有些跟不上功课的进程

国语还可以

算术就不行了

自小我就喜欢钻牛角尖

不懂的知识 很执拗

一定要坚持弄懂

有两件事情可以证明我比较愚钝

一件是

那时候刚开始接触阿拉伯数字

之前在私塾里学过数字

但都是汉语的数字

开始学新式的阿拉伯数字

1到10还可以 很快就学会了

但学到十进制以后就搞不懂了

老师叫我写11

我就写成了101

阿拉伯数字101

一个10 后面放个1

你想想为什么这么写

老师说你这不是11

给我说前面的1在十位数上

代表1个10

我还是没明白

于是回家向我母亲讨教

我母亲也没有接触过阿拉伯数字

起初也不明白

后来我把老师给我说的转述给她

母亲因为会珠算

珠算不知道大家学过没有

我们小时候好像学过算盘

立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她拿来算盘

给我演示十进制

什么是个位 十位 百位数

算盘上每一列代表一个位

我就明白了

第一个学期我数学很不好

经过母亲给我讲习以后

慢慢就跟上了

两种表示法

中国的 外国的

这个11转过去之后

11中文是什么样子

一个十 一个一

把这转到

阿拉伯数字上就是一个10

一个1 就101

就不是11了 是吧

这是中西呀

另一件事情是

老师给我们留了一篇作文

《暑假里的生活》

标题叫暑假里的生活

因为我不理解作文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作文

就工工整整地

用小楷抄写了满满的一页

暑假里的生活 六个字

交上去以后 老师哭笑不得

问 你不懂我的题目么

我说不明白

老师又让我回家问家人

结果我母亲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后来向邻居一个读过小学的

学徒讨问

由他给我写了一个底稿

我抄写了一个交上去了

结果老师还是问 这是你写的么

这我们汉语也有问题

你写的么

这个含义是两种含义 你都可以理解

是你写的内容 还是你写的字

是吧

你看每一句话中都能琢磨出东西来

我说是我写的 没错呀

老师看我不明白

又问 底稿是你写的么

这就准确了 底稿是你写的么

我诚实地说是别人写的底稿

我抄写下来的

老师后来似乎有些无奈

仔细地解释给我说

这个作文

就是让你写一篇关于你在暑假里

就是让你写一篇关于你在暑假里

做过的有意义的活动

多清楚呀

先生说 我又问

什么是有意义的活动

老师又解释说

就是除了吃饭 睡觉等每天

必须做的事情之外

让你觉得有特别的感觉

比如伤心 开心的事情

我这才明白过来

心里想 如果题目改为

暑假纪事或者是暑假见闻

那么我就反而明白

就会写了

我不懂什么叫生活

因为从前读过的蒙学课本

和国文里

都没有见过这个白话文的词儿

什么叫生活

于是写了一篇我出游的事情

交了上去

这个经历很有意思

它里面 你细细地体会

每一句话都能体会出

有意思的内容来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呀

反正我看了这篇文章觉得特别好玩

既体会到新旧这种转换的

在人的内心引起的一种感觉和震动

另外里面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

包括是你写的吗 是我写的

这个问题它还是不具体

什么叫我写的 是吧

为什么说刘家和先生

在幼年时期

就产生了比较意识的萌芽

这是我的评论了

这两件事非同一般

它表明

刘先生对自己幼年时的记忆的意义

有着一定的理解

而且理解还在不断地加深

第一个故事说明数字的汉字书写

与外文书写的异同

阿拉伯数字

第二个故事说明

传统语文与现代语文的异同

这两个异同说的恰好是

中外和古今

也就是历史和文化中

最为关键的两组关系

从刘先生的叙述中

我们分明可以看到

古今中外的冲突

在一个幼儿心中产生的困惑

也可以感觉到古今

和中外比较意识的种子

已经悄悄地埋了下去

所以我刚才说

怎么从

从3岁 4岁小孩就能有比较意识

这就是比较意识

他可能当时并不清楚

可是他经历了

那么今天反过来

总结这段经历的时候

发现它是有意义的

它跟今天刘先生所从事的工作

他的成就有没有关系呀

我觉得是有关系的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课程列表: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

-1、陈垣生平经历与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

--陈垣生平经历与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

-2、陈垣为学: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来

--陈垣为学: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来

-3、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上)

--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上)

-4、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下)

--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下)

-5、陈垣晚年经历

--陈垣晚年经历

-6、史学二陈的交往(一)

--史学二陈的交往(一)

-7、史学二陈的交往(二)

--史学二陈的交往(二)

-8、史学二陈的交往(三)

--史学二陈的交往(三)

-9、史学二陈的交往(四)

--史学二陈的交往(四)

-10、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11、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12、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13、陈垣和胡适的交往(四)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14、陈垣和胡适、伯希和的交往

--陈垣和胡适、伯希和的交往

-15、陈垣的为师(上)

--陈垣的为师(上)

-16、陈垣的为师(下)

--陈垣的为师(下)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乃和篇”

-1、刘乃和先生的生平:承学励耘

--刘乃和先生的生平:承学励耘

-2、承学励耘:忘年知己与学术传承

--承学励耘:忘年知己与学术传承

-3、承学励耘:推动陈垣研究与研究陈垣学术

--承学励耘:推动陈垣研究与研究陈垣学术

-4、承学励耘:刘乃和先生的古史研究之专学研究

--承学励耘:刘乃和先生的古史研究之专学研究

-5、古史研究:刘乃和先生的古代史和妇女史研究

--古史研究:刘乃和先生的古代史和妇女史研究

-6、学科建设:刘乃和先生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贡献

--学科建设:刘乃和先生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贡献

-7、学术经世

--学术经世

-8、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

-9、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一)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一)

-10、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二)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二)

-11、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三)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三)

--第二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乃和篇”--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

-1、大学历史学科的三面旗帜

--大学历史学科的三面旗帜

-2、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3、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史学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史学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4、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一)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一)

-5、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二)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二)

-6、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民族史方面的研究创获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民族史方面的研究创获

-7、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神圣的社会责任感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神圣的社会责任感

-8、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一)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一)

-9、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10、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第三章测试

第四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何兹全篇”

-1、来自菏泽的“大时代的‘小人物”

--来自菏泽的“大时代的‘小人物’”

-2、探访何先生和师母足迹

--探访何先生和师母足迹

-3、七十年伉俪

--七十年伉俪

-4、记忆中的郭先生

--记忆中的郭先生

-5、“食货余孽”与“CC特务”(一)

--“食货余孽”与“CC特务”(一)

-6、“食货余孽”与“CC特务”(二)

--“食货余孽”与“CC特务”(二)

-7、《教育短波》与《政论》

--《教育短波》与《政论》

-8、“僧面佛面都不看”与“日理一鸡”

--“僧面佛面都不看”与“日理一鸡”

-9、“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

-10、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一)

--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一)

-11、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二)

--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二)

-12、走进何宅

--走进何宅

-13、“末班车乘客”与“底子户”

--“末班车乘客”与“底子户”

--第四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何兹全篇”--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

-1、刘家和先生的工作、学术情况

--刘家和先生的工作、学术情况

-2、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3、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中学时期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中学时期

-4、“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江南大学求学经历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江南大学求学经历

-5、“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6、因工作需要转到世界史专业与历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形成(1952—1979)

--因工作需要转到世界史专业与历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形成(1952—1979)

-7、重新回到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思想日趋成熟

--重新回到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思想日趋成熟

-8、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上)

--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上)

-9、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下)

--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下)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第五章测试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