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 >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 >  9、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返回《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在线视频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下一节: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返回《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第二个问题 我们讲他用唯物史观

来解释重大的历史问题

那么这是他在学术上的

突出贡献

昨天我们涉及到一些了

今天我们再列举一些重大问题

白先生治学 历来是不赞成

这个面面俱到

用他的话说 就是许多问题都平摆着

就是没有重点 平摆着 都在这

他是希望 在了解全局的基础上

能够突出重点

能够有所突破

所以 在他的这个学术成就里面

我们往往看到 他提出一些

重要的问题

如何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突破重点

这里我举几个例子

一个 就是关于封建社会发展

和封建社会分期的问题

因为 在五六十年代

讨论问题 学术讨论问题当中

有一种观点

就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

这个观点

白先生认为长期停滞的观点

是不全面的 它是在发展的

所以说他对于封建社会分期

他是讲这么四个阶段

成长时期 发展时期

继续发展时期和衰老时期

它没有衰亡 它是衰老了

但是还没有亡

他用这样一个来解释

说它只是一个不断地

一个变化的过程

那么关键在于

在这个分期当中

他提出了新的认识

他是这样讲的 讲社会发展规律

首先要讲经济基础 讲什么呢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很缓慢

抓这个困难大 它发展比较缓慢

你用那个生产发展的水平

来划分阶段

它就是有一定的困难

生产关系 抓哪一个呢

抓农民阶级

抓农民阶级 是五六十年代

一个经常的 许多人都是这样抓

抓什么呢 农民起义的口号

农民起义的口号的变化

反映了这个封建社会发展的进程

他说抓农民阶级

但是首先要抓地主阶级

他就和别人就不一样了

首先要抓地主阶级

为什么

因为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矛盾的

主要方面

你看

《矛盾论》的思想出来了

对吧

因为毛主席写《矛盾论》

第一 什么是主要矛盾

第二 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对吧

这是很自然的他就运用到这方面来了

所以我们要不读毛泽东著作

我们知道什么叫主要矛盾

什么叫主要矛盾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

你这话说起来绕口吧

但这话非常的准确

看封建社会变化

在地主阶级身上体现的清楚些

材料也多些 有了这个材料

再分析农民阶级 分析农民战争

就好办得多 还有一个

从民族关系上来分析

其根据就是马克思主义

关于生产关系学说

和辩证法的思想

后来白先生把他这些见解

进一步展开

这就是 封建社会主要矛盾

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在这个主要矛盾当中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地主阶级

所以要看地主阶级的变化

来划分封建社会的内部分期

所以他提出了 施压地主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门阀地主

五代宋元时期 品官地主

明清时期 官绅地主

这是在地主阶级当中

占统治地位的阶层

就是地主当中也不一样 是不是

你比如说 门阀地主

还有非门阀地主呢

那叫做庶族地主 是不是

门阀地主和庶族地主

地位的差别是很大的

那么门阀地主是掌握政权的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嘛

这大家都知道

所以说他这样一来

就把封建社会划分为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用到其它方面

用到农民起义的口号

用到这个中国对外国的关系

用到 特别是用到地租形态的变化

那读《资本论》

读《资本论》 这个讲地租那一章

马克思思想 地租那一章

地租形态 怎么从劳役地租

怎么到这个实物地租 到货币地租

这都和他这个都吻合

和农民的封建性的依附关系的

不断松弛也吻合

比如汉代 汉代农民固着在土地上

编户齐民

所以白先生研究《汉书》

说《汉书》食货志特别强调地著

土地的地 著作的著

就是你要把这个劳动力

要把他固着在土地上

就登记 国家要登记

在这个时候 地租和国税是统一的

到魏晋南北 到隋唐时期 不这样吗

农民是依附于门阀

在国家的户口上 没有这个名字了

农民向门阀地主交地租

门阀地主向国家交赋税

就说地租和国税分离了

这一套理论 建立了一个严密的

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分期的理论

白寿彝先生是如何认识

封建社会历史分期问题的

这是一个例子

再一个我们讲史学遗产

白先生对史学遗产的分析

把史学遗产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

作为一个史学命题提出来

并且加以分析

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经过20年的时间

前后两次《谈史学遗产》

如果我们把他六十年代这个《谈史学遗产》

作为他《谈史学遗产》的

一个总论的话

那么1981年 正好20年

但是他没有发表

是1963年收在《学步集》里头

《学步集》 三联出版社出的

三联出版社出的《学步集》

那么到20年以后 就八一年

在史学史研究连续发表四篇

谈史学遗产答客问

我们不妨把他四篇看作分论

前面一篇是总论

那么这个史学遗产

用唯物史观的观点

来梳理我们的史学遗产

来发掘其中的一些优秀的部分

我们今天怎么继承下来

来丰富 作为滋养我们今天

史学发展的一个养料

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认识

那么 我是认为白先生的

《谈史学遗产》

和后来《谈史学遗产答客问》

整整影响了八十年代以来

《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

他是这样来看待这些问题的

他在讲这个关于建设

有中国民族特点的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几个问题

就在陕西师大的演讲

这篇文章里面讲的

他说 我们建设有民族特点的

马克思主义史学

必须是在我们过去的

历史学的基础上

再对我们过去史学遗产的总结的基础上

进行工作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

怎么会出来一个民族特点的

马克思主义呢

我们讲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

那是讲它的原理 原则

但具体起来 它用于不同民族

不同的国家

就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普遍真理

体现在不同民族

不同国家的特点里面

二者并不矛盾 这就是理论 是吧

我们说理论一旦被说出来之后

看起来都很简单

但是真正能够有这样认识的人不多

什么是史学遗产

它和历史遗产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我再举第三个例子

就白先生对于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这样一个认识

昨天提到一点了

我们要认识到他这个问题

使我们对于中国作为一个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这样一个历史现象

我们可能认识得更清楚

也更有说服力 他这样讲

在《中国通史》的导论

多卷本《中国通史》导论

他说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我们的祖国曾经出现过

各种形式的多民族的统一

也曾经有过多次的分裂

但在分裂中也还是有统一

我们经历过的统一

有单一民族内部的统一

一个民族 单一的

和多民族的统一

后者又包含区域性的

多民族的统一

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

和社会主义的全国性的

多民族统一

你看这个层次 这个性质

这个空间概念 这个历史的概念

那文字就这么几行

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那么我们现在看来

对于我们作为一个

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个历史

我们按照这样一个观点去理解

我想我们就深刻了

我曾经让一个学生写篇文章

就讲这个白先生这个思想

这个也许由于我们的编辑

他不理解这个

所以竟然没有用这个文章

这个地方我要顺便说一句

我们经常会说 经常会用这句话

自古以来 我们国家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这话是不对的

是吧 是不对的

包括我们一些政治人物

这样说话都太简单了

自古以来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这话可以说

自秦汉以后

中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你们要注意读我的文章

我就是这么说的

因为我说的这个是符合历史的

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的国家

这从《诗经》《尚书》里面都可以看出来

但是它不是统一的

它不是统一的 对吧

我们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嘛

你自古以来 对吧

那秦始皇以前他没有统一

那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

实际上并不统一

到七国 那个在战国时期

打得那么厉害 是吧

所以说这些表述

不用心去学 你根本注意不到

你看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的统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有什么问题呀

对吧

这一听这就是不懂得历史

或者是说学了历史没有学好

所以我们说要想学习

读人家那个文章 都要注意他的

甚至要推敲他为什么要用

这样一个词

为什么这话要这么说 是不是啊

你白先生那个《中国通史纲要》里面

有一个小标题

屈原 一个逗号 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留下姓名的诗人

这话多简单 但是你说得出来吗

你说不出来 为什么呢

你没有认真思考过

第一个留下姓名的诗人

一旦这个话说出来

那印象就太深了 对吧

学问 这就是学问 是吧

这是我们和这个

我不轻易用大师

我也不称白先生为大师 是吧

我们和这个大师的区别

就在这里 他确实动脑子

也不是说他聪明过人

他就是动脑筋 下功夫

所以那个《中国通史纲要》

那个书非常简单

好多结论性的语言

好多定性的语言

不懂历史你定性必然错

只有你把历史弄明白了

你那个定性 才能定得近乎准确

这个关于多民族统一的问题

关于这个民族理论问题

他还讲了民族主流

然后昨天都讲到了

还讲到汉族是主体民族

在多民族国家当中

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当中

必然有主体民族

主体民族的作用是大的

但是不能够忽略少数民族的作用

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中国的历史

这就是白先生的思想

而白先生这个思想

我们现在好多作民族史的人

都不能够很好地理解

所以我为什么推荐同学们

要读这个书

他那里面 就是 民族宗教论集

宗教部分可以先不读

但是民族部分 讲民族理论的

讲民族关系史的 那几篇文章

那是非读不可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课程列表: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

-1、陈垣生平经历与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

--陈垣生平经历与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

-2、陈垣为学: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来

--陈垣为学: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来

-3、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上)

--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上)

-4、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下)

--留守北平维持辅仁、教育学生与学术抗日(下)

-5、陈垣晚年经历

--陈垣晚年经历

-6、史学二陈的交往(一)

--史学二陈的交往(一)

-7、史学二陈的交往(二)

--史学二陈的交往(二)

-8、史学二陈的交往(三)

--史学二陈的交往(三)

-9、史学二陈的交往(四)

--史学二陈的交往(四)

-10、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一)

-11、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二)

-12、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13、陈垣和胡适的交往(四)

--陈垣和胡适的交往(三)

-14、陈垣和胡适、伯希和的交往

--陈垣和胡适、伯希和的交往

-15、陈垣的为师(上)

--陈垣的为师(上)

-16、陈垣的为师(下)

--陈垣的为师(下)

--第一章“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陈垣篇”--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乃和篇”

-1、刘乃和先生的生平:承学励耘

--刘乃和先生的生平:承学励耘

-2、承学励耘:忘年知己与学术传承

--承学励耘:忘年知己与学术传承

-3、承学励耘:推动陈垣研究与研究陈垣学术

--承学励耘:推动陈垣研究与研究陈垣学术

-4、承学励耘:刘乃和先生的古史研究之专学研究

--承学励耘:刘乃和先生的古史研究之专学研究

-5、古史研究:刘乃和先生的古代史和妇女史研究

--古史研究:刘乃和先生的古代史和妇女史研究

-6、学科建设:刘乃和先生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贡献

--学科建设:刘乃和先生历史文献学研究的贡献

-7、学术经世

--学术经世

-8、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

-9、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一)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一)

-10、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二)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二)

-11、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三)

--刘乃和先生的高尚品格(三)

--第二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乃和篇”--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

-1、大学历史学科的三面旗帜

--大学历史学科的三面旗帜

-2、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3、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史学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史学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4、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一)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一)

-5、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二)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白先生与中国通史(二)

-6、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民族史方面的研究创获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成就——民族史方面的研究创获

-7、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神圣的社会责任感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神圣的社会责任感

-8、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一)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一)

-9、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

-10、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突出的通识器局

--第三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白寿彝篇”--第三章测试

第四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何兹全篇”

-1、来自菏泽的“大时代的‘小人物”

--来自菏泽的“大时代的‘小人物’”

-2、探访何先生和师母足迹

--探访何先生和师母足迹

-3、七十年伉俪

--七十年伉俪

-4、记忆中的郭先生

--记忆中的郭先生

-5、“食货余孽”与“CC特务”(一)

--“食货余孽”与“CC特务”(一)

-6、“食货余孽”与“CC特务”(二)

--“食货余孽”与“CC特务”(二)

-7、《教育短波》与《政论》

--《教育短波》与《政论》

-8、“僧面佛面都不看”与“日理一鸡”

--“僧面佛面都不看”与“日理一鸡”

-9、“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

-10、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一)

--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一)

-11、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二)

--几次关键的人生抉择(二)

-12、走进何宅

--走进何宅

-13、“末班车乘客”与“底子户”

--“末班车乘客”与“底子户”

--第四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何兹全篇”--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

-1、刘家和先生的工作、学术情况

--刘家和先生的工作、学术情况

-2、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幼年时期

-3、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中学时期

--懵懂中比较意识的萌芽——刘先生的中学时期

-4、“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江南大学求学经历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江南大学求学经历

-5、“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润物细无声”般的精神启迪——刘先生的南京大学、辅仁大学求学经历

-6、因工作需要转到世界史专业与历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形成(1952—1979)

--因工作需要转到世界史专业与历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形成(1952—1979)

-7、重新回到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思想日趋成熟

--重新回到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思想日趋成熟

-8、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上)

--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上)

-9、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下)

--在挑战和回应中前进——刘先生学术研究中内在分析方法精彩案例(下)

--第五章 “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系列之“刘家和篇”--第五章测试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风格——执着的理论追求(二)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