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茶艺 >  3儒释道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  3.1儒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  3.1儒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返回《茶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1儒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在线视频

3.1儒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下一节:3.2佛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返回《茶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1儒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中国茶道思想

融合了儒 道 佛诸家的精华而成

其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

从古代中国思想发展史来看

还是以儒家思想贯穿始终的

儒家崇尚“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亦被看成是我国人民的智慧

它反映了我国人民

对和谐 平衡以及友好精神的认识与追求

茶虽然对人的神经有一定的刺激兴奋作用

但它的基本诉求是

和而不乱 嗜而敬之

茶能使人在世俗中以茶礼仁

以茶静心 品茗时静怡的心境

清雅的环境 融洽的茶友

包含着丰富的儒家美学思想

“中庸和谐”与中国茶文化中的“和之美”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

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

“和”就是恰到好处 茶是一种中正平和之物

生于山野中 承甘露滋润

其味苦中带甘

饮之可令人心灵澄明

心境平和 头脑清醒

茶的这些特性与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相契合

观我们的茶文化,无一不是渗透着和的思想

从采茶 制茶 煮茶 点茶 泡茶 品饮等

一整套茶事活动中 无不体现和的思想

在泡茶时 表现为

“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唐人裴汶对茶性的体验为

“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力致和”

即饮茶能平和人的心情

并能产生冲淡 简洁 高尚 雅清的韵致

宋徽宗《大观茶论》说

茶因禀有山川之灵气

因而能“袪襟涤滞,导清致和”

宋人苏汉臣有《百子图》

一大群娃娃 一边调琴 赏花 欢笑嬉戏

一边拿了小茶壶 茶杯品茶

宛如中华民族大家庭

大孩子虽多并不去打架 而能和谐共处

乾隆论茶

特别赞许茶所蕴涵着的君子风度和人格之美

其《虎跑泉》诗云

“溯润寻源忽得泉,淡如君子洁如仙。

余杭第一传佳品,便拾松枝烹雨前”

茶性之清苦 淡泊 洁静 高雅

可谓“淡如君子洁如仙”者

正是中国人共同追求的一种理想完美人格

中国人特别注重以茶会友

以茶待客 注重“茶缘”

所谓“茶缘” 就是以茶会友

强调“君子之交淡如水”

认为茶文化意蕴在于表达

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情趣

人格理想和审美境界

著名女作家韩素音说

"茶是礼貌和纯洁的化身”

晋代王蒙的“茶汤敬客”

陆纳的“茶果待客”

桓温的“茶果宴客”

至今仍传为佳话

唐代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中

谈到的“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句”

宋代杜耒《寒夜》诗中的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清代高鹗《茶》诗中的

“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

至今仍传为我国人民用茶敬客的佳句。

“客来敬茶”的习欲

说明我国这一传统礼仪已深入人心

因此

中国被世界公认为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礼所追求的是和谐

而茶的属性所能产生的效果就是和谐

因而讲究茶礼便成了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唐宋文人对茶文化的作用

在茶文化兴盛的过程中

文人雅士推波助澜 功不可没

现有研究成果充分肯定了唐宋文人

在茶文化的精致化 高雅化等方面

所起的历史作用

唐宋文人对中国茶文化最重要的贡献

是他们将日常茶事

与自己的审美活动 精神追求结合起来

使饮茶品茗

具有高妙的审美价值和玄远的生命意味

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文人茶

唐宋文人深知新茶还须活水烹煮的道理

因而他们并不满足于寻访名泉

更愿意流连山间 闲坐瀹茗

这样 既能品尝活水烹茶的清香

又能欣赏到山涧泉边的自然景色

别有一番情趣

如范仲淹即作有《潇洒桐庐郡十绝》组诗

其五云 “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

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

可见 清泉 新茶在唐宋文人心目中

不只是一种止渴静心的饮料

还是林泉 田园的象征

茶将山川自然与唐宋文人的心灵紧紧

拉到一起

远方的茶园 山中的清泉

俨然成了唐宋文人心灵的故乡

精神的家园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是古今茶诗的扛鼎之作 传为千古绝唱

其以“饮茶七碗飘飘欲仙”

和皎然“三饮便得道”

并称为历史上品茶得趣的前辈

白居易生逢乱世的他

但并不是一味的苦闷和呻吟

常以茶宣泄沉郁

正如卢仝所说 以茶可浇开胸中的块垒

他在《何处堪避暑》中写道

“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

“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

“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

茶是中国文人生活的一件雅事和乐趣

自古以来 茶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文人历来奉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由于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

故而从“学而优则仕”的参政之路

转向“退而求其次”的归隐生活

坐而论道谈说玄理

茶的清心 淡泊恰恰符合文人的这种心态

文人对茶的追求 不单单在于茶的本身

而是追求一种纯净深远 空灵的意境

茶高雅 深邃 清心 宁神的饮茶过程

就是一个精神调节和自我修养过程

就是灵魂的净化过程

因此 茶是文人生活中一件韵事

一大乐趣 一种高雅的活动

当前 也有更多知识分子和雅致生活

追求者置身对茶美学的追求中

并通过茶会举办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美的经典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

台湾茶人李曙韵的跨界茶会

茶艺课程列表:

1课程导引

-1.1茶艺学习的价值及提升拓展

--1.1茶艺学习的价值及提升拓展

-1.2茶艺课程学习介绍

--1.2茶艺课程学习介绍

-1.3学生茶艺课程剪影欣赏

--1.3学生茶艺课程剪影欣赏

-1.4讨论交流:我们为什么爱喝茶?

--1.4讨论交流:我们为什么爱喝茶?

-第一章测试题

2中国古代泡茶饮茶方式演变

-2.1唐代泡茶饮茶方式

--2.1唐代泡茶饮茶方式

-2.2宋代泡茶饮茶方式

--2.2宋代泡茶饮茶方式

-2.3明清泡茶饮茶方式

--2.3明清泡茶饮茶方式

-第二章测试题

3儒释道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1儒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1儒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2佛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2佛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3道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Video

-第三章测试题

4茶艺解读

-4.1茶圣陆羽及《茶经》介绍

--4.1茶圣陆羽及《茶经》介绍

-4.2陆羽及《茶经》历史影响解读

-- 4.2陆羽及《茶经》历史影响解读

-4.3陆羽及《茶经》历史影响:茶器视角

--4.3陆羽及《茶经》历史影响:茶器视角

-4.4茶:品饮-艺术-道的过程解读

--4.4茶:品饮-艺术-道的过程解读

-4.5茶艺层次结构

-- 4.5茶艺层次结构

-4.6泡茶姿态及茶人要求

-- 4.6泡茶姿态及茶人要求

-第四章测试题

5茶树植物学特性及茶叶分类

-5.1茶树植物学特性

-- 5.1茶树植物学特性

-5.2茶叶分类

--5.2茶叶分类

-第五章测试题

6茶区和浙江省主要茶品

-6.1中国茶区

--6.1中国茶区

-6.2浙江省茶区及茶文化溯源

--6.2浙江省茶区及茶文化溯源

-6.3浙江省主要茶品

--6.3浙江省主要茶品

-第六章测试题

7茶品品质鉴别及介绍

-7.1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

-- 7.1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

-7.2茶品介绍要点及表达

-- 7.2茶品介绍要点及表达

-第七章测试题

8泡茶操作规范与技术要求

-8.1泡茶用具及使用方法介绍

-- 8.1泡茶用具及使用方法介绍

-8.2泡茶操作程序与要求

-- 8.2泡茶操作程序与要求

-8.3泡茶操作心法和手法

--8.3泡茶操作心法和手法

-8.4如何冲泡出一杯好茶

--8.4如何冲泡出一杯好茶

-8.5喝茶方式及科学饮茶

--8.5喝茶方式及科学饮茶

-第八章测试题

9绿茶与红茶行茶法

-9.1绿茶行茶准备

--9.1绿茶行茶准备

-9.2绿茶行茶法演示

--9.2绿茶行茶法演示

-9.3红茶行茶准备

-- 9.3红茶行茶准备

-9.4红茶行茶法演示

--9.4红茶行茶法演示

-9.5讨论交流:行茶姿态与美感

--9.5讨论交流:行茶姿态与美感

10茉莉花茶行茶法

-10.1茉莉花茶行茶准备

--10.1茉莉花茶行茶准备

-10.2茉莉花茶行茶法演示

--10.2茉莉花茶行茶法演示

11乌龙茶和普洱茶行茶法

-11.1乌龙茶行茶准备

--11.1乌龙茶行茶准备

-11.2乌龙茶行茶法演示

--11.2乌龙茶行茶法演示

-11.3普洱茶行茶准备

--11.3普洱茶行茶准备

-11.4普洱茶行茶法演示

--11.4普洱茶行茶法演示

-11.5讨论交流:行茶风格与韵味

--11.5讨论交流:行茶风格与韵味

12行茶解说

-12.1行茶解说要点及表达

--12.1行茶解说要点及表达

-12.2行茶解说撰写与表达演示范例

--12.2行茶解说撰写与表达演示范例

13品鉴茶汤

-13.1品茶角度与方法

--13.1品茶角度与方法

-13.2饮茶体验与方法

--13.2饮茶体验与方法

14茶艺表演规范及演示

-14.1茶艺表演规范

--14.1茶艺表演规范

-14.2茶艺表演演示

--14.2茶艺表演演示

15茶席介绍

-15.1茶席解读

--15.1茶席解读

-15.2茶席构成要素及评判要求

--15.2茶席构成要素及评判要求

16茶席设计

-16.1茶席设计方法

--16.1茶席设计方法

-16.2茶席设计文案撰写

--16.2茶席设计文案撰写

-16.3茶席设计与文案撰写范例

--16.3茶席设计与文案撰写范例

3.1儒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