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茶艺 >  8泡茶操作规范与技术要求 >  8.1泡茶用具及使用方法介绍 >  8.1泡茶用具及使用方法介绍

返回《茶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8.1泡茶用具及使用方法介绍 在线视频

8.1泡茶用具及使用方法介绍

下一节: 8.2泡茶操作程序与要求

返回《茶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8.1泡茶用具及使用方法介绍 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很高兴今天我们可以开始学习泡茶了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常用的茶道用具

并分别知道它们的名称

功能用途及了解它的使用方式

这个叫茶盘或茶船

用以载放冲泡茶用具和实施冲泡茶过程的器具

主要有两种方式 导管式和抽屉式

茶荷

盛一泡茶用具

还可视茶形 断多寡 闻干香

主冲泡具—盖碗

小壶

茶海(公道杯)

主冲泡器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

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

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

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

过滤网

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品茗杯

用于品啜茶汤

闻香杯

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杯托

承放茶杯的小托盘

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水方(茶盂、水盂)

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茶巾

主要用于干器具

可将盖碗 玻璃杯 茶壶 茶海 茶杯等

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

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煮水器

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 加玉书碨

酒精炉加玻璃水壶

电热水壶 电磁炉等

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奉茶盘

奉茶用的托盘

茶夹

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

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茶针

后端的桨撇去茶沫的用具

尖端用于通壶嘴

茶匙

将茶叶由茶荷拨入茶壶的器具

用以置茶 挖茶渣

茶漏(斗)

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

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茶则

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荷的用具

茶道组

摆放茶则 茶匙 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对于品茶的人数来说 我们通常有这样的说法

一人得神 二人得趣

三人得味 七八人为施茶

各有趣味

中国泡茶饮茶相对来说讲究随性 尽兴

通常情况下泡茶人的坐姿为端坐

身体挺直

双手自然对称的搭放在桌子上

但不要支撑自己身体的重量

好 在认识了茶道具名称及相应功能基础上

接下来我们

开始掌握操作中一些用具具体的使用方法

冲水方法主要有两种

悬壶高冲

注水要点是低 高 低

一次性把水注满

凤凰三点头

注水药店是三上三下把水一次性注满

盖碗拿法

拇指 中指和食指拿住碗盖

其中食指轻轻搭在盖扣上

注水方法

包括回旋注水 上下注水和静止注水

品茗杯拿法 为三龙护鼎

品茗采用三龙护鼎方式

三口品饮

其说法为—三口方知其味

三番才能动心

意味着品饮茶是一个心意转换的过程

也是一个人心意沉淀自省的过程

茶夹和茶匙拿法

拇指和四指捏住两边

茶夹捏在拐弯处

茶匙要靠后端将近三分之一的地方

基本上了解了茶道用具的使用方法之后

接下来我们要给大家介绍一下

泡茶之美练习的关键或是基本要领

泡茶拿取用具的施力点

手腕但要发轫于心

那么我们再最后介绍一下泡茶动作的基本要求

泡茶优美动作和能泡出美味茶汤

是需要我们经常练习才能够掌握的技能

你愿意尝试吗

那么在泡茶过程中

为什么要采取一定模式的喝茶工具和程式

这是因为

首先可以保证泡茶过程中的卫生和方便

其次也有利于品到茶的最佳风味

这个也涉及到冲泡茶技巧方面的知识

在此 喝茶在于品

缓缓斟饮 细细品啜

徐徐体味

方能超然自得

吃出茶的真味来

细品慢饮时

最能使人进入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

黄庭坚在《茶词》中云

味浓香水 醉香路 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 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 心下快活自省

也只有慢饮细啜时

才能方体会茶之曼妙与绮丽

余秋雨在品饮绿茶的时候

也曾这样说

一杯上好的绿茶

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荡清香

递送到唇齿之间

茶叶仍然保持着绿色

挺拔舒展地在开水中浮沉悠游

看着就已经满眼舒服

喝上一口 有一点草本的微涩

更多的确是一种只属于今年春天的芬芳

新鲜得可以让你听到山岙白云间燕雀的鸣叫

可谓中国茶诗第一的唐代诗人卢仝

七碗茶歌 更是脍炙人口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该诗的问世 对于传播饮茶及茶道

起到了推波助澜重要的作用

唐代同样一位著名诗人皎然的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也是一首影响颇深的茶诗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茶道这个词也出自这首诗

一饮涤昏寐 情思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 忽如飞雨洒清尘

三饮便得道 何须苦心破烦恼

翻开中国历史画卷

唐时的浪漫和宋代的风雅与仪轨

至今依然能激发大家生动的想象力

很多人看着茶画听着茶诗

也许会对那时的文人墨客煎茶 点茶和斗茶

同样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看看现在高速的生活节奏

对于我们来说也许那时的生活

充满诗意

那种淡然高悠的生活态度与方式

让我们也不禁感叹

我们不禁要问

生活态度与方式是由什么决定的

有人说是外在环境

有的人说是科技

有的人说是自身的生活条件

有的人说是关乎人心

看来现在的生活状态的确是比以前复杂多了

不过人生目的

其中就应该是有一个细细品味沿途的风景

并拥有一个看风景的美好心情

只是让我们在适当的时间

适当地放缓脚步的方式

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选择

我想喝茶也许就是一个比较健康

也比较风雅愉悦的悠闲好方式

对于品茶的人数来说

我们通常有这样的说法

一人得神 二人得趣 三人得味

七八人为施茶

各有趣味

中国泡茶饮茶相对来说讲究随性尽兴

坐姿 通常的情况下 泡茶人的坐姿为端坐

身体挺直 双手自然对称的搭放在桌子上

但不要支持身体的重量

敬礼

敬礼方式为

以坐姿方式面向客人深施鞠躬礼

瀹饮法主要程序

主要包括温润泡和洗杯净具

正式冲泡和奉茶品饮三个程序

洗杯净具缘由是为了表示尊敬

同时也代表澡雪茶人的心灵

实际用途是提高

杯具温度

有利于茶香散发

品茗采用三龙护鼎方式

三口品饮

其说法为三口方知其味 三番才能动心

意味着品饮茶是一个心意转换的过程

也是一个人心意沉淀自省的过程

看到今天的茶具摆放

大家发现有什么不同了吗

大家可能会疑问

咦 那个茶盘哪里去了

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在茶盘上泡茶啊

缺少了茶盘这样该怎么泡茶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首先要讲的干泡法

在泡茶过程中

废弃水的排置如果使用水盂进行处理的话

以及主冲泡器不需要冲淋水

或者冲淋水可以借助小小的壶承完成的话

那么大体上就可以认为这种冲泡方式是干泡法

干泡法泡茶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泡茶方式

相对来说提供了更强的便利性 美观性

最为重要的是也提供了

更多冲泡茶审美体验感的创新可能

大家会说

常常看到一些茶艺师操作简直太美了

看着他们的泡茶有时真是不禁将视线凝固下来

就那么眼睛一眨不眨的看完

还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怎样才能通过

不断长期练习获得那样优美的泡茶表现呢

接下来我们要给大家介绍一下

泡茶之美练习的关键或是基本要领

泡茶拿取用具的施力点

手腕 但要发轫于心

很多人这时也会想了

大概所有的茶艺师都是女的吧

或是只有女茶艺师才可以做到这样优美

男生要望尘莫及了

这种观念就错误了

我讲授的很多社会学员和大学学生中

最后证明真正

操作优雅 有韵味并且水平质量较好的

还是男生居多

同时这也和年纪无关

不是年纪越轻操作越好

为什么是这样

等听完全部的讲解之后

我想有些人可能会找到答案的

茶艺也就是诗艺

中国茶文化其所以有“风雅”

与千余年来文人雅士的参与有直接关系

古文人雅士在茶事方面

寻找精神享受是全方位的

从择茶 择水到煮水 煮茶

处处有诗意

茶给诗人以灵感

诗人将茶事诗化

茶与酒一样成为永恒题材

讴歌不已

《茶经》说 沫饽是茶汤精华

薄的叫沫 厚的叫饽 细轻的叫花

陆羽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煎茶的沫饽

花就像枣花在圆形水池上面浮动

像曲折的潭水和凸出的小洲间新生长的青萍

又像晴朗天空中鳞状的浮云

沫就像浮在水边的绿钱

又像散在杯盘里的菊花瓣

饽是指煎茶的渣滓

水一沸腾

就有很多白色泡沫重叠积聚于水面

一片纯白状如积雪

也恰如东晋杜牧《荈赋》所谓

“焕如积雪,烨若春敷”

诗人眼中的“花”如枣花 青萍 鳞状云

“沫”如绿钱 菊瓣 “饽”象积雪

煮茶如此富有诗意

连“花” “沫” “饽”

都已成为欣赏对象

茶艺课程列表:

1课程导引

-1.1茶艺学习的价值及提升拓展

--1.1茶艺学习的价值及提升拓展

-1.2茶艺课程学习介绍

--1.2茶艺课程学习介绍

-1.3学生茶艺课程剪影欣赏

--1.3学生茶艺课程剪影欣赏

-1.4讨论交流:我们为什么爱喝茶?

--1.4讨论交流:我们为什么爱喝茶?

-第一章测试题

2中国古代泡茶饮茶方式演变

-2.1唐代泡茶饮茶方式

--2.1唐代泡茶饮茶方式

-2.2宋代泡茶饮茶方式

--2.2宋代泡茶饮茶方式

-2.3明清泡茶饮茶方式

--2.3明清泡茶饮茶方式

-第二章测试题

3儒释道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1儒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1儒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2佛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2佛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3.3道家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动

--Video

-第三章测试题

4茶艺解读

-4.1茶圣陆羽及《茶经》介绍

--4.1茶圣陆羽及《茶经》介绍

-4.2陆羽及《茶经》历史影响解读

-- 4.2陆羽及《茶经》历史影响解读

-4.3陆羽及《茶经》历史影响:茶器视角

--4.3陆羽及《茶经》历史影响:茶器视角

-4.4茶:品饮-艺术-道的过程解读

--4.4茶:品饮-艺术-道的过程解读

-4.5茶艺层次结构

-- 4.5茶艺层次结构

-4.6泡茶姿态及茶人要求

-- 4.6泡茶姿态及茶人要求

-第四章测试题

5茶树植物学特性及茶叶分类

-5.1茶树植物学特性

-- 5.1茶树植物学特性

-5.2茶叶分类

--5.2茶叶分类

-第五章测试题

6茶区和浙江省主要茶品

-6.1中国茶区

--6.1中国茶区

-6.2浙江省茶区及茶文化溯源

--6.2浙江省茶区及茶文化溯源

-6.3浙江省主要茶品

--6.3浙江省主要茶品

-第六章测试题

7茶品品质鉴别及介绍

-7.1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

-- 7.1茶叶品质感官鉴别方法

-7.2茶品介绍要点及表达

-- 7.2茶品介绍要点及表达

-第七章测试题

8泡茶操作规范与技术要求

-8.1泡茶用具及使用方法介绍

-- 8.1泡茶用具及使用方法介绍

-8.2泡茶操作程序与要求

-- 8.2泡茶操作程序与要求

-8.3泡茶操作心法和手法

--8.3泡茶操作心法和手法

-8.4如何冲泡出一杯好茶

--8.4如何冲泡出一杯好茶

-8.5喝茶方式及科学饮茶

--8.5喝茶方式及科学饮茶

-第八章测试题

9绿茶与红茶行茶法

-9.1绿茶行茶准备

--9.1绿茶行茶准备

-9.2绿茶行茶法演示

--9.2绿茶行茶法演示

-9.3红茶行茶准备

-- 9.3红茶行茶准备

-9.4红茶行茶法演示

--9.4红茶行茶法演示

-9.5讨论交流:行茶姿态与美感

--9.5讨论交流:行茶姿态与美感

10茉莉花茶行茶法

-10.1茉莉花茶行茶准备

--10.1茉莉花茶行茶准备

-10.2茉莉花茶行茶法演示

--10.2茉莉花茶行茶法演示

11乌龙茶和普洱茶行茶法

-11.1乌龙茶行茶准备

--11.1乌龙茶行茶准备

-11.2乌龙茶行茶法演示

--11.2乌龙茶行茶法演示

-11.3普洱茶行茶准备

--11.3普洱茶行茶准备

-11.4普洱茶行茶法演示

--11.4普洱茶行茶法演示

-11.5讨论交流:行茶风格与韵味

--11.5讨论交流:行茶风格与韵味

12行茶解说

-12.1行茶解说要点及表达

--12.1行茶解说要点及表达

-12.2行茶解说撰写与表达演示范例

--12.2行茶解说撰写与表达演示范例

13品鉴茶汤

-13.1品茶角度与方法

--13.1品茶角度与方法

-13.2饮茶体验与方法

--13.2饮茶体验与方法

14茶艺表演规范及演示

-14.1茶艺表演规范

--14.1茶艺表演规范

-14.2茶艺表演演示

--14.2茶艺表演演示

15茶席介绍

-15.1茶席解读

--15.1茶席解读

-15.2茶席构成要素及评判要求

--15.2茶席构成要素及评判要求

16茶席设计

-16.1茶席设计方法

--16.1茶席设计方法

-16.2茶席设计文案撰写

--16.2茶席设计文案撰写

-16.3茶席设计与文案撰写范例

--16.3茶席设计与文案撰写范例

8.1泡茶用具及使用方法介绍 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