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教师科学用声与声音形象塑造 >  第三章 教师科学用声法 >  第五节 如何提高讲课用声的效率 >  3.5.5 找准发声距离

返回《教师科学用声与声音形象塑造》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5.5 找准发声距离在线视频

下一节:3.6.1 教师声音与授课内容的关系(上)--音色、停连、重音与授课内容的关系

返回《教师科学用声与声音形象塑造》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5.5 找准发声距离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

在我们听歌的时候

我们不会把音量开到最大

也不会把音量调到最小

我们总是会试图去找一个合适的音量

那么我们上课

又如何去找到这样的合适的音量

我们就必须要找准发声距离

那么什么叫做发声距离呢

通常我们在讲到声音距离的时候

意思是

我们通过判断自己所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还有声音的回声延迟

来判断这个声源离我自己有多远

如果你是这样理解声音距离的话

那就是还站在一个非常主观的视角

那么在这里我们要讲的是一个客观的视角

离我最远的学生能否不费力气地

就能够听清我的讲课内容呢

所以我们在这里所谓的发声距离

其实是指教师本人

发出的声音的有效传播距离

有效是指离教师最远的学生

能否顺然的接收到讲课内容

什么叫顺然

就是不用太费劲

就能够听得清老师在讲课的声音

当然了人的听力会有好坏之分

有的同学耳朵非常灵

而有的同学听力稍微迟钝一点

这里所讲的是

学生群体听力的一个平均的状况

另外老师本人说话的语音和声音的清晰度

也会影响一定音量之下发生距离的长短

语音越明确

声音的穿透力越强

那么我们的声音就能够送的越远

自然我们的声音距离也就越远

那么如何才能够让我们的发声的距离感

是准确的呢

在这里告诉大家一种实景检测法

所谓的实景检测法

就是要把我们的讲课

放到我们的真实场景里边去

比如说我们今天的教室

是一个20个人的小教室

那么20个人的小教室

我的发声距离大概是多远

这个最远的距离可能大概是5米左右

那么坐在5米这个地方的学生

能够听到我的声音是多大的音量

那我就在教室里边讲一下

请同学坐在这个位置上看一下

能否毫不费力地听清老师的讲课内容

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讲课的教室是大教室

有些老师甚至在阶梯教室上课

那么这个时候虽然说我们会有话筒音箱

这些多媒体设备

来帮助我们的声音传得更远

但是我们自己心里边也要有个谱

比如说没有这些设备的帮助

我需要多大的音量

才能够让最远处的同学听到

在这样的设备的帮助之下

我们又需要多大的音量

才能够让大家都能够听到

而且在和设备相配合的时候

又要考虑到回声的问题

这是我们在上一个章节里边呈现的内容

好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实景检测法

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实战经验

知道在一个纵身有5米的教室

10米的教室20米的教室

我们应该用多大的音量讲课是合适的

既不过大 使我们过于的费力

也不过小 使大家听课的时候

感觉有的听得清有的听不清

那么在明确我们讲课的声音距离的时候

我们需要去明辨这样的几个误区

好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是不是我们的口腔开得越大

声音就送的越远呢

一些同学可能会说呀

老师 你之前不是说了吗

当我们的口腔开度大的时候

我们的口腔共鸣就更加充分

当然是声音就送得更远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的口腔开得太大

我们的整个字 字音被撑得太满

反而会影响了字音的灵活度

也影响了气息的控制

口腔开得太大了

气息出来的时候直接散了

声音也推不远

所以我们所说的口腔控制

其实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并不是说口腔开得越大就越好

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度

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使我们的口腔共鸣越充分越好

但是又不能开得太大

使我们完全失去了

掌握口腔灵活度的主动权

第二点

那是不是我们讲课的时候调门越高

我们的声音的穿透力就越强

那同学听得就越清楚

其实也不是这样的

我们人耳的构造决定了我们的耳朵本身

它的共振的频率大概是在2500赫兹左右

也就是说人耳对于这个频率的声音

它的响应是最强的

感受是最灵敏的

如果声音的振动频率

集中在2500到3000赫兹附近的时候

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时候的声音

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因为在这个时候

耳朵和我们声音的共振频率是一致的

那么我们听到的这个声音

也就是效果最好的

如果说我们一味的通过升高音调

来提升我们的声音穿透力

当我们的音调超过了3000赫兹

甚至达到了更高

我们人耳的反应反而没有那么灵敏了

也就是说你尽管提高了调门

但是我听着怎么和刚才差不多呀

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

我们声音的负荷也上去了

但是学生听到的效果并没有随之上升

这就是一个非常不科学的做法

好 第三点

我们来看一下

是不是我讲课的音量越大

声音的穿透力就越强

其实也不是这样的

一般而言

我们的生活经验是增加音量

确实能够让比较远的人

也能够听到我们的声音

但是我们一直用大音量来讲话

这对我们声带的考验是比较大的

而且一直用大音量来讲话的话

我们本身也是非常的费力的

不宜长时间的用这种超规格的音量来讲课

所谓的超规格

也就是说我平时讲课是这样的一种音量

今天我突然提升了嗓门

因为今天教室特别的大

所以的话我得用特别大的音量来讲课

这个音量

已经超过了我平时的常规的承受能力

那么这么做是非常不科学的

我们上面说过了声音的穿透力

其实取决于声音的共振峰和人耳的共振峰

是否一致

我们一味的去提升音量的话

那只能是增加我们自己的声音负担

第四点我们来看一下

我们的很多老师在大教室讲课的时候

通常会有这样的动作

抬着头 后面的同学听得到吗

抬着头说

就能够让后面的同学能够听得清吗

有的同学可能会联想到了

我们在之前讲过一个声音的行径路线图

我们特别强调过

我们正确的发音的姿势中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让我们的这个位置

让我们的颈部和我们的下巴

处于一个直角这样的位置

因为这个角度

是最有利于我们声音上来之后的反射的

能够让它更好的通过软腭

打到我们的硬腭前端

形成声挂前腭的感觉

当我们抬着头说话的时候

气息好像是通畅了

但是它破坏了反射的角度

反而会让声音不集中

而声音往前推进的力量也有所减损

好 明白了这些误区

我们就该知道我们如何去定位

在一个教室里边

我们应该用多大的音量去讲课

太大了是浪费

而且同学听着也不舒服

太小了会造成大家有的地方听不清

甚至是听混淆了

这样都是不行的

那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问题

是如何提高讲课用声的效率

第一点是找到声挂前腭的感觉

第二点找到合适的语速

第三点明确讲课的重点和重音

第四点是有效的调动我们的共鸣

并且形成各个共鸣腔的有效的配比配合

第五点找准在一个教室讲话的距离感

同时确定我们讲课的音量需要多大

只要你能够综合有效的运用以上五点的话

那么相信我们讲课用声的效率

一定能够得到提升

那么我们讲下一堂课来

也不会觉得非常的累

教师科学用声与声音形象塑造课程列表:

第一章 教师用声概说

-第一节 教师用声的特殊性

--1.1.1 教师用声的特殊性

--1.1.2 教师用声的特点

-第二节 什么是教师科学用声

--1.2.1 教师科学用声的定义、重要性

--1.2.2 教师科学声音的特点、学习教师科学用声和声音形象塑造的意义

-第一章 讨论

-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教师科学发声基础原理

-第一节 发声的动力——气息

--2.1.1 气息控制的原理

--2.1.2 几种呼吸方法

--2.1.3 气息控制的要求

-第二节 发声的工具——发声器官

--2.2.1 发声的工具-发声器官

--2.2.2 发声的工具-咬字器官

-第三节 发声的指导——发声心理

--2.3 发声的指导——发声心理

-第四节 声音的美化——发声的共鸣与声音弹性

--2.4.1 声音的美化——共鸣控制的要求

--2.4.2 声音的美化——共鸣的作用

--2.4.3 声音的美化——声音弹性

-第二章 讨论

-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 教师科学用声法

-第一节 教师用声的误区及成因

--3.1 教师用声误区及成因

-第二节 提升教师发声能力

--3.2.1 提升教师发声能力导论

--3.2.2 提升口腔控制能力

--3.2.3 提升喉部控制能力

--3.2.4 提升共鸣控制

--3.2.5 提升协调控制能力

--3.2.6 提升气息控制能力(1)

--3.2.6 提升气息控制能力(2)

-第三节 如何让讲课更加清晰

--3.3.1 区分语音问题与发声问题

--3.3.2 如何让讲课更加清晰--“吐字归音”的运用

--3.3.3 如何让讲课更加清晰-实声的运用

--3.3.4 如何让讲课更加清晰--提升气息的支撑力度

--3.3.5 如何让讲课更加清晰--与设备的有效配合

-第四节 如何降低讲课的疲劳感

--3.4.1 找到自己的“自如音域”

--3.4.2 讲课时如何“放松”喉部

--3.4.3 “以情促声”和“以气带声”

--3.4.4 把握讲课节奏

-第五节 如何提高讲课用声的效率

--3.5.1 找到“声挂前腭”的感觉

--3.5.2 找到合适的语速

--3.5.3 明确讲课重点和重音

--3.5.4 有效调度共鸣

--3.5.5 找准发声距离

-第六节 如何让声音贴合情感变化

--3.6.1 教师声音与授课内容的关系(上)--音色、停连、重音与授课内容的关系

--3.6.1 教师声音与授课内容的关系(中)--语气授课内容的关系

--3.6.1 教师声音与授课内容的关系(下)--声音形象与授课内容的关系

--3.6.2 音色如何服务于内容

--3.6.3 停连如何服务于内容

--3.6.4 重音如何服务于内容

--3.6.5 语气如何服务于内容

--3.6.6 声音形象如何服务于内容

-第七节 如何让声带越用越好

--3.7.1 如何让声带越用越好 - 运用与保护并举

--3.7.2 如何让声带越用越好 - 在运用中训练

--3.7.3 克服心理障碍

-第八节 如何克服自身声音缺陷

--3.8.1 改变“尖”、“细”、“薄”的声音

--3.8.2 改变“沙哑”、“暗淡”的声音

-第三章 讨论

-第三章测试

第四章 教师声音形象的塑造

-第一节 提升教师声音的审美能力

--4.1 提升教师声音审美能力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教师声音形象特点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4.2 不同类型的教师声音形象特点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第三节 如何定位自己的声音

--4.3.1 影响声音形象定位的要素——教师性格

--4.3.2 影响声音形象定位的要素及定位自身声音形象的原则

-第四节 如何塑造不同类型的声音形象

--4.4.1 如何塑造不同类型的声音形象(一)

--4.4.2 如何塑造不同类型的声音形象(二)

-第四章 讨论

-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教师声音的保护

-第一节 教师用声相关疾病的表征

--5.1.1 医学视野中的人体发声器官

--5.1.2 教师用声相关疾病表征

-第二节 如何预防和治疗教师咽喉疾病

--5.2 教师咽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第五章测试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教师科学练声的原则方法与练声方案

-第一节 教师科学练声的原则

--6.1.1 科学练声的原则方法

-第二节 教师科学练声方案

--6.2.1 60分钟练声方案1-热身

--6.2.2 60分钟练声方案2-唇舌力度单项练习

--6.2.3 60分钟练声方案3-唇舌力度综合练习

--6.2.4 60分钟练声方案4-打开口腔

--6.2.5 60分钟练声方案5-气息练习

--6.2.6 60分钟练声方案6-声音弹性练习

--6.2.7 声音综合练习

--6.2.8 温馨提示

-第六章 讨论

3.5.5 找准发声距离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