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型企业 >  第八章 循环经济中的价值流动 >  8.3-构建价值流动框架 >  8.3-构建价值流动框架

返回《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型企业》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8.3-构建价值流动框架在线视频

8.3-构建价值流动框架

下一节:8.4-循环经济有哪些收益

返回《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型企业》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8.3-构建价值流动框架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如前所述 物质是价值的载体

建立起物质与价值间的联系以后

借助物质循环流动框架

可建立起循环经济下价值流动框架

现在我们就来看

构建这一框架时的基本研究过程

这里将先回顾物质的循环流动框架

然后 将元素的价位融入物质的循环流动中

获得物质循环流动下的价值流动框架

最后 我们结合案例

验证所得到的方法是否适用

如前所述 物质是价值的载体

建立起物质与价值间的联系以后

也就是引入了 元素M的价位 这一新概念以后

每股物流的总价值就等于该股物流的物质数量

乘以该阶段物质元素的价位

这样 在已构建的物质循环流动框架下

可建立起循环经济下价值流动的框架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

物质的价位通常可从物资贸易数据计算出来

而且物资的贸易又往往对应于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工业生产材料

半成品或产品

因此 将第5讲中曾经获得的物质人为流动框架

表达为产品各生命周期阶段间的物流关系

也就是

将各阶段的物流数量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

得到图8-2 它是

产品生命周期元素M流动图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其中 我们仍然考虑了工业材料的

生产 产品的制造 使用 以及

使用寿命终了以后报废所形成的废物再生等

几个基本阶段

也仍将废物再生与工业材料生产并入同一阶段

并分别用Ⅰ Ⅱ Ⅲ来表示

所不同的只是假设元素M是

产品中的一个主要组分 并代表整个产品

图中 RN表示天然资源的投入量

Rz和Rj分别表示折旧废物 加工废物中的投入量

其中 折旧废物是产品完成使用寿命以后

报废所形成的废物

而加工废物则是制品加工制作过程中

所形成的废物

Pm是产品制造阶段生产原料的投入量

同时也是工业材料生产阶段的产出量

P指的是产品的产量

W1 W2 W3分别为工业材料

生产阶段 产品制造阶段

以及产品使用报废后

排放的环境废物和污染物的数量

这三项之和 我们用W表示

是元素M的环境排放总量

请注意 以上各种物料的数量

均按元素M的含量来计算

在图8-2中 仍请同学们关注

一是要区分 哪些是单向的流动

比如从天然资源流经各生产环节以后

进一步流向环境的单向流动

哪些是循环流动

也就是可以返回到

原来所流经的某个阶段或部门的流动

如图中的产品报废以后

返回原料生产的废物Rz的流动

以及将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料回收起来

返回原来生产的废物Rj的流动

甚至图中未标出但实际会发生的

在各生产部门内部不同车间的废料再用

这些流动在第5讲中我们曾称之为

三个不同层次的循环流动

这也是循环经济中所特别关注的那部分流动

也正是由于这些循环流动的存在

使得投入单位天然资源所产出的

工业产品的数量显著增加

而排向环境的废物 污染物的数量明显的减少

从而 起到了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作用

在这一物流定量关系下

把不同阶段物质的价位考虑进来

VN VM VP VW分别代表天然资源 工业材料

制成品以及废物中的元素M的价位

而每股物流对应的价值则是

该股物流量与该阶段价位的乘积

将各阶段元素M的价位乘入物流以后

可以得到物流循环流动框架下的价值循环流动

如图8-3所示

由图8-3可见

在第Ⅰ阶段 随着物料的投入

共有随自然资源 随折旧的废物 随加工的废物

流入的 三股价值流

其中随折旧废物和加工废物流入的价值

是伴随元素M的循环流动产生的

它的存在将替代一定数量的与天然资源有关的

价值流动

比如 当天然资源与废物资源具有相同的

元素M的收得率的时候

这两股价值循环流动将替代

数量为 R_Z+Rj的与天然资源有关的价值流

从而 将可节约数量为〖 (R〗_Z+Rj)•(V_N-V_W) 的价值

在第Ⅱ阶段 价值流 R_j∙V_W是伴随

加工废物中的元素M的中循环产生的

它的存在不仅减少了排污费

而且还增加了数量为R_j∙V_W 价值的产出

共增加收入2倍这个数值

获得了价值流动框架以后

我们就结合案例

示例一下该价值流动框架下的应用

仍以1999年铅酸电池系统为例

并选择铅元素作为铅酸电池的代表性物质

考虑到当时的价格数据的可得性

1999年时尚未对铅矿的资源

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污染物进行合理的定价

因此 没法计算天然资源 环境废物中元素M的价位

而贸易当中涉及的最接近天然资源的工业原料

是经过选矿以后形成的铅精矿

最接近环境废物的物质是经过回收后获得的废铅

因此 为了验证前面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将铅酸电池系统的起点由自然资源

后移到经过选矿后获得的铅精矿

以铅精矿来代表铅的矿石资源

同时假定回收的废铅和排向环境的废铅

具有相同的价位 但由于服务的性质

分别取正和负两种不同的数值

这种情况下 铅精矿和废铅中的铅的价位

分别作为铅矿资源和环境废物中铅元素的价位

按照这些分析 考虑到1999年

我国选矿阶段铅的收率为83.8%

图5-2中投入336.22kt的铅矿石将可获得铅精矿约为281.77kt

相应地 在铅的冶炼生产中的环境排放量

将不含有选矿当中的铅的损失量

由图5-2中的88.90转变为34.43kt

相应地 铅酸电池系统中的总的环境排放量

也由原来的30.52万t减少为25.07万t

这种情况下 中国1999年

铅酸电池生命周期铅流图演变为图8-4

在此基础上 再考虑我们获得的

1999年铅酸电池系统中不同阶段铅元素的价位的数值

将这些数值分别乘以

各阶段相应的各股物流的物质数量

可整理得到1999年我国铅酸电池系统的价值流动图

如图8-5所示

图中每股流动的物理单位都是百万美元

按照这样的价值流动关系

各阶段都有所收益

对于第Ⅰ阶段 由于铅精矿较废铅中的

铅元素价位高出4.68美元

将可节约10.34万t铅精矿

并“节约支出”48.39万美元

在第Ⅱ阶段 由于循环价值流182.4万美元的存在

可增收364.8万美元 但如果排向环境

则应收取182.4万美元的排污费

在第Ⅲ阶段 若能够回收31.2%的废旧电池

就能形成1470万美元的价值循环流动

从而可帮助用户回收资金2940千万美元

反之 如果排向环境

则应上缴1470万美元的排污费

在此我们再次看到 物质循环流动

可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总体看来 上述所得的价值循环流动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建立在物质的循环流动基础上

可结合物质的循环流动规律

特别是物质的动态循环规律

来研究经济的动态活动规律

2 将经济系统以外的环境

看作有机的一个整体

因此 无论是作为天然资源中的元素M

还是作为废物中的元素M

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体现了工业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经济联系

3 天然资源与废物资源中的元素M的价位不同

说明这两种资源在元素M的使用性能上的差别

这种差别是分析

废物资源利用与经济收益之间关系的基础

4 由于资源包括天然资源和废物资源中的元素M

具有一定的价位

因此 可以在价值循环流动基础上

运用经济手段 进行资源与环境的管理

尽管研究当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结果

看起来非常有趣 也很有道理

但目前还需要多学科间的交流 应用 完善

进一步形成更加成熟的理论体系

也希望有志于此的学员

能够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下去

并对资源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社会经济学等

经济学分支产生重要的影响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型企业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0-内容设置

--1.0-内容设置

-1.1-为什么开设新生研讨课

--1.1-为什么开设新生研讨课

-1.2-为什么选择CESDE专题

--1.2-为什么选择CESDE专题

-1.3-如何教学研讨

--1.3-如何教学研讨

-1.4-绪论-课程资源与考核评估

--1.4-绪论-课程资源与考核评估

第二章 环境问题

-2.0-内容设置

--2.0-内容设置

-2.1-什么是环境与环境问题

--2.1-什么是环境与环境问题

-2.2-环境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2.2-环境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2.3-如何判断环境问题程度

--2.3-如何判断环境问题程度

-2.4-如何开展学生研讨-示例

--2.4-如何开展学生研讨-示例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管理

-3.0-议题与内容设置

--3.0-议题与内容设置

-3.1-历史上如何进行管理

--3.1-历史上如何进行管理

-3.2-人类与环境关系

--3.2-人类与环境关系

-3.3-如何进行综合管理

--3.3-如何进行综合管理

-3.4-如何推进

--3.4-如何推进

-3.5-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3.5-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章节测试·一

-章节测试·一--章节测试

第四章 物质的循环流动:概念与分类

-4.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4.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4.1-什么是物质的自然循环流动

--4.1-什么是物质的自然循环流动

-4.2-什么是物质的人为流动

--4.2-什么是物质的人为流动

-4.3-学生议题与作业示例

--4.3-学生议题与作业示例

第五章 物质的循环流动:追踪法物流分析

-5.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5.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5.1-如何分析物质流动

--5.1-如何分析物质流动

-5.2-人为流动规律如何-按产量

--5.2-人为流动规律如何-按产量

-5.3-人为流动规律如何-按最终服务量

--5.3-人为流动规律如何-按最终服务量

-5.4-案例分析

--5.4-案例分析

-5.5-如何应用

--5.5-如何应用

-5.6-学生议题与推荐资源

--5.6-学生议题与推荐资源

第六章 物质的循环流动:定点法物流分析

-6.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6.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6.1-定点法物流分析

--6.1-定点法物流分析

-6.2-应用案例

--6.2-应用案例

-6.3-外部效应1-概念

--6.2-应用案例

-6.4-外部效应2-如何估算及应用

--6.4-外部效应2-如何估算及应用

-6.5-学生议题

--6.5-学生议题

第七章 能量的流动

-7.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7.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7.1-理论分析

--7.1-理论分析

-7.2-应用示例

--7.2-应用示例

-7.3-能量的流动—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7.3-能量的流动—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第八章 循环经济中的价值流动

-8.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8.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8.1-经济学若干概念回顾

--8.1-经济学若干概念回顾

-8.2-如何建立物质与价值间的关系

--8.2-如何建立物质与价值间的关系

-8.3-构建价值流动框架

--8.3-构建价值流动框架

-8.4-循环经济有哪些收益

--8.4-循环经济有哪些收益

-8.5-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8.5-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第九章 循环经济实施

-9.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9.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9.1-循环经济是怎样的经济形式

--9.1-循环经济是怎样的经济形式

-9.2-物质及其循环类型

--9.2-物质及其循环类型

-9.3-经济有哪些推进模式

--9.3-经济有哪些推进模式

-9.4-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9.4-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第十章 循环经济保障体系

-10.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10.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10.1-什么是保障体系

--10.1-什么是保障体系

-10.2-循环经济应具有怎样的保障体系

--10.2-循环经济应具有怎样的保障体系

-10.3-如何保障循环经济实施

--10.3-如何保障循环经济实施

-10.4-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10.4-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章节测试·二

-章节测试·二--章节测试

第十一章 可持续发展型企业

-11.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11.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11.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型企业

--11.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型企业

-11.2-如何评价企业的环境性能

--11.2-如何评价企业的环境性能

-11.3-可持续发展型企业—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11.3-可持续发展型企业—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第十二章 生态设计

-12.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12.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12.1-什么是生态设计

--12.1-什么是生态设计

-12.2-如何选择制作产品的材料

--12.2-如何选择制作产品的材料

-12.3-其它技术措施

--12.3-其它技术措施

-12.4-生态设计—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12.4-生态设计—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第十三章 环境友好企业的评估

-13.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13.0-议题提出与内容设置

-13.1-评估者应具有怎样的资质

--13.1-评估者应具有怎样的资质

-13.2-如何进行环境友好企业评估

--13.2-如何进行环境友好企业评估

-13.3-如何申报与评审

--13.3-如何申报与评审

-13.4-环境友好企业的评估—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13.4-环境友好企业的评估—学生议题与推荐文献

第十四章 企业环境管理

-14.0-企业环境管理—核心议题的提出

--14.0-企业环境管理—核心议题的提出

-14.1-对企业有哪些管理要求

--14.1-对企业有哪些管理要求

-14.2-如何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

--14.2-如何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

-14.3-有哪些企业环境管理措施?

--14.3-有哪些企业环境管理措施?

-14.4-学生议题与推荐资源

--14.4-学生议题与推荐资源

章节测试·三

-章节测试·三--章节测试

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期末测试

8.3-构建价值流动框架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