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 >  第七章 赛珍珠与中国 >  7.2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 >  7.2 学习视频

返回《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7.2 学习视频在线视频

下一节:7.3 学习视频

返回《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7.2 学习视频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我们今天开始第二讲

分析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

我们在第一讲已经详细地分析了赛珍珠如何与中国结缘

我们认识到 赛珍珠长期在中国农村生活

她以其亲身经历以及对中国传统深入了解的文化底蕴

创作了一大批形象生动、比较客观地反映中国农民的文学作品

《东风 西风》《大地》《母亲》以及其它一些作品都取得了成功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这些作品影响了欧美整整两代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看法

例如 一位英国学者指出

赛珍珠和她的作品

为数以百万计的欧洲人民提供了第一幅

关于中国农村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长卷

其实 在美国以外的一些国家

例如 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

不少学者和普通百姓因为小时候读了赛珍珠的小说

才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

开始关注中国人民的生活与命运

例如 中国人民的朋友海伦·斯诺夫人说

她是读了《大地》之后才来到中国

我们不禁要问

赛珍珠的小说《大地》有什么魔力

这部小说为什么能够使她的同胞一改前嫌

对同一个民族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

我们知道 在此之前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是

一个男人留长辫、妇女裹小脚的落后的野蛮人形象

而之后 美国人开始欣赏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这种转变确实很大 原因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因为它实际上已经牵涉到了一部作品的普适性和世界性问题:

一个伟大的作家如果希望其作品在不同民族之间

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该作家应该具备怎样的博大胸襟和宽广视野呢

怎样的创作天赋和才能呢

具体说来

要想了解赛珍珠的作品为什么会受到众多外国读者的青睐和好评

有两个问题是必须解答的

第一 赛珍珠是怎样从中西文化影响的基础上

拥有了她自己对中国农民的理解

第二 她又是如何将她所理解的中国农民返回到世界文学的创作体系中

从而揭示出作品的 普适性因素呢

需要强调的是

赛珍珠身处两个世界的特殊经历

使她具备了两种语言、两种文化背景、两种思维方式和两种民族感情

从而使她摆脱了西方人惯有的种种偏见

她既不是欧洲中心主义者

也不是华夏主义者

这样的经历使她既具备写作必须有的亲身体验

又能够突破中国作家们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性

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创作优势

西方文化背景实际上就成为了她感受中国文化的 参照系

她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以一个西方人的心智去感悟出东方与西方的差异

并在同类题材中准确地捕捉到中国农民的独特性

那么 在赛珍珠看来

中国农民的独特性是什么呢

赛珍珠立志要完成向西方介绍 中国的本质存在这一使命

由于她准确地把握了中国农民与土地

既矛盾冲突又和谐共生的本质存在方式

因此她的《大地》也就完成了这一使命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民与土地的冲突与和谐是中国最基本的内容

千百年来 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

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农民与土地那种强烈的依附关系

这种关系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家庭观念、道德标准

及社会义务感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大地》中 赛珍珠主要通过农民王龙祖孙三代

对土地、对家庭的不同态度及不同生活道路的描写

完成了她对 中国的本质存在这一命题的思考

赛珍珠通过《大地 》中的主人公王龙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佩尔先生是这样评价赛珍珠的主人公王龙的

她选择了一个男人做主人公

这个人过着像他的先辈若干世纪以来同样的生活

具有同样的纯朴的心灵

他的品德来源于一个唯一的根与土地的密切联系

土地生产出粮食来报答人的劳动

王龙是用跟田里的黄褐色泥土同样材料塑造成的

他怀着一种虔诚的快乐

把他的全部精力都花在土地上

佩尔完全揣摩到了这部作品的内涵

赛珍珠要揭示的不是某个人物与环境、与时代之间的逻辑关系

她始终关注的是土地与她心爱的主人公的命运

土地与家庭 土地与生命的关系

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秘密和人生智慧

这个秘密通过王龙的几次迁移以及一家三代

对待土地的不同态度得以揭示出来

赛珍珠笔下的农民以主人公王龙为代表

王龙有着对土地的深深依恋

正是土地使他回到了生命的原点——人性与爱

在赛珍珠的笔下

王龙是 大地之子

赛珍珠对 大地之子进行了客观忠诚的描述

从一定程度上说

赛珍珠在对中国农民的独特感受和爱的引领下

终于又将她所理解的中国农民返回到了世界文学的创作体系中

从而显示出它的小说的 世界性因素

她成功了 因为每一个读过她的作品

尤其是读过《大地》这部小说的人

都深深为之打动

正因为如此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赛珍珠的葬礼上有着如下的悼念词

赛珍珠是 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

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一位敏感而富于同情心的人

可以说 在西方文化的参照中

赛珍珠找到了中国农民的本质存在

也找到了艺术创作的 普适性因素

《大地》取材于赛珍珠在宿州生活的点点滴滴

她对宿州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农民记忆犹新

她曾经说过 我已经学会了热爱那里的农民

他们如此勇敢 如此勤劳

如此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

长久以来我就决定为他们说话

她喜爱中国勤劳朴实的农民

她将最诚恳的评语留给了农民

他们承担着生活的重负

做得最多 挣得最少

他们与大地最亲近

无论是生是死

是哭 是笑

都是最真实的

于是 她决定为这些农民 说话

赛珍珠说到做到

她很快便在其寓所的阁楼上开辟了一个创作的小天地

她文思泉涌 一气呵成

创作出了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大地》

小说以中国农民为主人公

以广大农村为背景

向西方读者成功地传达了当时最真实的中国农民的生活情景

赛珍珠的小说《大地》最初是由小说的主人公 王龙来命名的

后来 在出版商的劝说下

她将其更名为《大地》

在小说《大地》中

中国农民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以主人公王龙一生中

历经两次从乡村移居城镇再回归乡村的循环式迁移来展示的

这种迁移轨迹无疑诠释了王龙对城市与农村的最真切的体验与认知

王龙最终选择回归农村和大地的行为

揭示出王龙与土地的那种割不断的紧密联系精神和价值观念

实际上 王龙最终回归乡村和大地这一事件说明

王龙对大地的感情已经从最初的依赖

升华到一种深刻的蕴于骨血的情结

这种 土地情结集中体现在他对土地的热爱

和他对土地伦理的遵循两个方面

王龙一生与土地紧密相连

而土地不仅是地方主要的物质基础

也是地方人文价值观念和伦理思想的承载者

人类对土地的关爱延伸到以土地为基础构建的人际关系上

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反之 人对土地的漠视

就会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商品化与功利化

尽管王龙内心对建立在土地伦理基础上的生态意识的追寻

是朦胧的、非自觉的

他最终的回归却清晰地反映了他对建立在人地关系基础上的

那种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的诉求

可以说 王龙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已经从最初的依赖到升华到深层土地情结

王龙重新确立了他对土地的认知

王龙的迁徙表现为一个认知上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是基于灵魂的升华

从而塑造了一个立体的、动态的中国农民形象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课程列表:

第一章 比较文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1.1 跨文化研究

--1.1 学习视频

-1.2 比较文学

--1.2 学习视频

-1.3 世界文学

--1.3 学习视频

-1.4 世界文学与非西方文学经典

--1.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一章 试题

第二章 爱默生与中国文化

-2.1 爱默生眼里的中国

--2.1 学习视频

-2.2 爱默生与儒家思想

--2.2 学习视频

-2.3 爱默生思想与禅宗思想的契合

--2.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第二章 测验

第三章 庞德与中国文化

-3.1 庞德的中国情缘

--3.1 学习视频

-3.2 庞德的诗学理念与其翻译的《华夏集》

--3.2 学习视频

-3.3 庞德与儒家思想

--3.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三章 测验

第四章 中国古诗对肯尼斯•雷克思罗斯诗歌创作的影响

-4.1 雷克思罗斯翻译的中国古诗词

--4.1 学习视频·

-4.2 吸纳使用中国古诗对仗的技法

--4.2 学习视频·

- 4.3 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意象

--4.3 学习视频

-4.4 营造中国式诗境

--4.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四章 测验

第五章 奥登与中国

-5.1 诗人奥登的中国之行及诗歌:《在战争时期》

--5.1 学习视频

- 5.2 奥登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上)

--5.2 学习视频

-5.3 奥登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下)

--5.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五章 测验

第六章 白璧德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6.1 白璧德的节度法则与孔子的中庸之道

--6.1 学习视频

-6.2 白璧德的人文主义领袖与孔子的为政者素质之间的契合

--6.2 学习视频

- 6.3 白璧德与孔子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上的契合

--6.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六章 测验

第七章 赛珍珠与中国

-7.1 赛珍珠如何与中国结缘

--7.1学习视频

-7.2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

--7.2 学习视频

-7.3 赛珍珠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7.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讨论4

-讨论5

-第七章 测验

第八章 比较文学视角中的月亮

-8.1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月亮”意象

--8.1 学习视频

- 8.2 月亮在中国与欧洲文学艺术中的审美表征

--8.2 学习视频

-8.3 与月亮有关的中国与欧洲代表性文艺作品欣赏

--8.3 学习视频

-8.4 月亮在中国和欧洲文艺中表征差异的历史根源与文化差异

--8.4 学习视频

-8.5 中国人和欧洲人对待自然不同态度及其结果

--8.5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八章 测验

第九章 中西诗学交汇中的雨巷诗人——戴望舒

-9.1《旧锦囊》时期: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象征诗歌相结合的最初尝试

--9.1 学习视频

-9.2《雨巷》时期: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音乐性的完美结合

--9.2 学习视频

-9.3《我底记忆》时期:去除音乐性,走向诗歌内在韵律的散文化表现

--9.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九章 测验

第十章 《名人传》与《史记》的异与同

-10.1 《名人传》与《史记》的同

--10.1 学习视频

-10.2 《名人传》与《史记》的异

--10.2 学习视频

-10.3 《名人传》为何没能像《史记》那样垂范后世?

--10.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章 测验

第十一章 潇湘八景诗画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11.1 八景图缘起

--11.1 学习视频

-11.2 中国禅僧在日本写下潇湘八景诗

--11.2 学习视频

-11.3 潇湘八景诗画的感召力

--11.3 学习视频

-11.4 “求变进取”的精神

--11.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一章 测验

第十二章 19世纪俄罗斯作家眼中的中国

-12.1 想象与虚构:普希金诗歌创作中的中国形象

--12.1 学习视频

-12.2 误读与偏见:冈察洛夫眼中的中国形象

--12.2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二章 测验

第十三章 书史研究与比较文学

-1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ook History

--13.1 学习视频

-13.2 The Book History in English Literature

--13.2 学习视频

-13.3 The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China's Book History

--13.3 学习视频

-13.4 The Role of Book History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3.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讨论4

-第十三章 测验

7.2 学习视频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