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6198

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 >  第九章 中西诗学交汇中的雨巷诗人——戴望舒 >  9.3《我底记忆》时期:去除音乐性,走向诗歌内在韵律的散文化表现 >  9.3 学习视频

返回《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9.3 学习视频在线视频

下一节:讨论1

返回《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9.3 学习视频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底记忆》时期是戴望舒去除诗歌音乐性

走向诗歌内在韵律的散文化表现的时期

戴望舒没有满足于《雨巷》带给他的各种褒奖

而是很快就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他不再满意那种太像诗的写法

而是追求“为自己制最适合自己的脚的鞋子”

戴望舒将诗歌视为有生命的

是不断发生、发展的“生物”

他认为诗歌是有着自己的情绪

这情绪是在动态之中的

是自然而然地流淌着的

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生命的韵律的东西

他认为现代人有现代人的情感

作诗应该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现代人的语言

古诗的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新诗

过于追求遵守格律和辞藻堆砌

以及滥用意象作出来的

往往都是内容空洞的诗

统一化的标准会束缚作者感情的抒发

使作者的自我

真我得不到完全的表现

现代诗歌应该有新的形式

这个形式应该更适合现代人的情绪的抒发

因为专注于诗情

戴望舒开始对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

耶麦、保尔·福尔、果尔蒙等诗人的作品发生兴趣

他认为诗的节奏比诗行更重要

让感情的流动做自然的音节

所以他选择散文体诗

在写了《雨巷》之后不久

戴望舒便写成了他自称为杰作的《我底记忆》

是对散文体诗的尝试

在这首诗里

诗无定节、节无定行、行无定字

倚重字句音节和韵脚所形成的节奏

已经完全取消

在经过锤炼后的清新自然的口语

和疏密有致的意象排列中

流动着诗人情绪的旋律

是诗人个性的音乐

它把外在的韵律消溶到诗的内部骨骼里

把形式沉淀到内容中

而形成一种富于旋律的诗体

《我底记忆》明显地受到了

果尔蒙《西茉纳集》中《发》一诗的影响

第一节都是以两个诗句

其实是一句话说出要吟咏的事物

在《发》中

第二节用口语化的语言

娓娓地述说着诗人从“你头发”中感觉到的各种香味

诗人一口气说出二十五个“你吐着……的香味”

《我底记忆》第二节从开头就连写了

五句“它生存在……上”

随后为了避免过多重复造成的单调

改为“在……上”五次

并以“它在到处生存着

像我在这世界上一样”结束

从第三节开始

可以说是真正体现了戴望舒的风格

和以前的诗相比

可以看出他抛弃了幽美古雅的词藻

采用现代人生活中的口语

语言朴实贴切

使用散文的句法

句式灵活自由

伴着诗情发展的节奏和旋律

是自然流畅的

虽然有着散文化的形式

乍看似乎松散

但实际上相当严谨

不押韵也不整饬的散文句式

朴素无华的语言

并没有妨碍诗人去创造迷人的诗境

从《我底记忆》开始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从《雨巷》时期进入到《我底记忆》时期

诗人走向魏尔伦的“音乐高于一切”的反面

在1933年出版的《望舒草》中

戴望舒没有将他最为人所知

最广为传诵的《雨巷》收入

而将《我底记忆》放在诗集开头

在《我底记忆》这一时期

诗人将有关诗的音乐性的问题收集起来

写成《诗论零札》

其中就提到

诗不能借重音乐

它应该失了音乐的成分

所谓“去”音乐的成分

是指去掉诗韵和整齐的句子

而注重诗的内在节奏

“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

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

即在诗情的程度上”

“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

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

不同文学之间的影响不是一方施加影响

另一方接受影响的消极过程

而应该是两种文学的创造性融合

因为双方使用着不同的语言媒介

而且有着不同的文学传统

所以被动地完全模仿将会因为

游离于本文学系统之外而失去读者

或在本文学系统扩大以后才得以承认

戴望舒诗风的变化

比较典型地反映出新诗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化

其早期诗歌常常像是古典诗歌的拉长版

诗歌表达的情绪也是传统文学意义上的惆怅忧伤

在接触到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等的诗歌后

戴望舒深受影响

诗风从表现传统的惆怅

到表现具有形而上意义的忧郁

在诗歌艺术上

开始追求诗歌的音乐性与迷离恍惚的意境

继而

戴望舒受到保尔•福尔、耶麦、果尔蒙等的启迪

不再刻意追求诗歌的音乐性

而是让诗意从似乎随意流淌出来的诗行中洋溢出来

以散文式诗歌表现强烈的诗意

中国新诗的发展

不是单纯的“我手写我口”式的纯白话的表达

也不是一味地向外采撷

它是经由吸收、思考、改革和转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回顾自五四运动以来

中国诗歌从古典走向现代的变化过程

重新思考中国现代诗歌的走向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课程列表:

第一章 比较文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1.1 跨文化研究

--1.1 学习视频

-1.2 比较文学

--1.2 学习视频

-1.3 世界文学

--1.3 学习视频

-1.4 世界文学与非西方文学经典

--1.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一章 试题

第二章 爱默生与中国文化

-2.1 爱默生眼里的中国

--2.1 学习视频

-2.2 爱默生与儒家思想

--2.2 学习视频

-2.3 爱默生思想与禅宗思想的契合

--2.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第二章 测验

第三章 庞德与中国文化

-3.1 庞德的中国情缘

--3.1 学习视频

-3.2 庞德的诗学理念与其翻译的《华夏集》

--3.2 学习视频

-3.3 庞德与儒家思想

--3.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三章 测验

第四章 中国古诗对肯尼斯•雷克思罗斯诗歌创作的影响

-4.1 雷克思罗斯翻译的中国古诗词

--4.1 学习视频·

-4.2 吸纳使用中国古诗对仗的技法

--4.2 学习视频·

- 4.3 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意象

--4.3 学习视频

-4.4 营造中国式诗境

--4.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四章 测验

第五章 奥登与中国

-5.1 诗人奥登的中国之行及诗歌:《在战争时期》

--5.1 学习视频

- 5.2 奥登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上)

--5.2 学习视频

-5.3 奥登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下)

--5.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五章 测验

第六章 白璧德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6.1 白璧德的节度法则与孔子的中庸之道

--6.1 学习视频

-6.2 白璧德的人文主义领袖与孔子的为政者素质之间的契合

--6.2 学习视频

- 6.3 白璧德与孔子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上的契合

--6.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六章 测验

第七章 赛珍珠与中国

-7.1 赛珍珠如何与中国结缘

--7.1学习视频

-7.2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

--7.2 学习视频

-7.3 赛珍珠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7.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讨论4

-讨论5

-第七章 测验

第八章 比较文学视角中的月亮

-8.1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月亮”意象

--8.1 学习视频

- 8.2 月亮在中国与欧洲文学艺术中的审美表征

--8.2 学习视频

-8.3 与月亮有关的中国与欧洲代表性文艺作品欣赏

--8.3 学习视频

-8.4 月亮在中国和欧洲文艺中表征差异的历史根源与文化差异

--8.4 学习视频

-8.5 中国人和欧洲人对待自然不同态度及其结果

--8.5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八章 测验

第九章 中西诗学交汇中的雨巷诗人——戴望舒

-9.1《旧锦囊》时期: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象征诗歌相结合的最初尝试

--9.1 学习视频

-9.2《雨巷》时期: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音乐性的完美结合

--9.2 学习视频

-9.3《我底记忆》时期:去除音乐性,走向诗歌内在韵律的散文化表现

--9.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九章 测验

第十章 《名人传》与《史记》的异与同

-10.1 《名人传》与《史记》的同

--10.1 学习视频

-10.2 《名人传》与《史记》的异

--10.2 学习视频

-10.3 《名人传》为何没能像《史记》那样垂范后世?

--10.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章 测验

第十一章 潇湘八景诗画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11.1 八景图缘起

--11.1 学习视频

-11.2 中国禅僧在日本写下潇湘八景诗

--11.2 学习视频

-11.3 潇湘八景诗画的感召力

--11.3 学习视频

-11.4 “求变进取”的精神

--11.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一章 测验

第十二章 19世纪俄罗斯作家眼中的中国

-12.1 想象与虚构:普希金诗歌创作中的中国形象

--12.1 学习视频

-12.2 误读与偏见:冈察洛夫眼中的中国形象

--12.2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二章 测验

第十三章 书史研究与比较文学

-1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ook History

--13.1 学习视频

-13.2 The Book History in English Literature

--13.2 学习视频

-13.3 The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China's Book History

--13.3 学习视频

-13.4 The Role of Book History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3.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讨论4

-第十三章 测验

9.3 学习视频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