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 >  第三章 庞德与中国文化 >  3.1 庞德的中国情缘 >  3.1 学习视频

返回《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1 学习视频在线视频

下一节:3.2 学习视频

返回《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1 学习视频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学习英美文学的人都知道

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国诗人

批评家和翻译家

英美现代许多知名作家

如艾略特、乔伊斯、海明威、弗罗斯特等

都曾得到过他的帮助

庞德可以称得上是二十世纪英美文坛中颇有争议的风云人物

他纵横美国与欧洲文坛

不断领导和推动文学创新运动

但由于他在二战期间为罗马电台播音

攻击犹太民族

鼓吹墨索里尼的治国方略

后来被指控犯有叛国罪

于1945年被捕 遭受了十余年牢狱 之苦

他的文学思想与文化批评极为博大开阔

但他的某些政治经济主张却非常偏激与幼稚

庞德热爱中国文化

从中国文化中吸取养分来进行诗歌创作与创新

他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影响了美国的一些诗人

这一章 我们将要探讨庞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1节 庞德的中国情缘

第2节 庞德的诗学理念与其翻译的《华夏集》(Cathay)

第3节 庞德与儒家思想

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节 庞德的中国情缘

庞德于1885年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一个富裕家庭

他是家里的独子

父母非常重视对他的培养

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学前教育

庞德在美国宾州大学 获得本科与硕士学位后

便前往欧洲寻求发展

庞德于1908年8月 抵达英国伦敦

很快与英国诗歌界建立了联系

结识了一些英国诗人

其中有伦斯·比尼恩(Laurence Binyon)

比尼恩是位东方文化研究学者

当时在大英博物馆工作

认识比尼恩后

庞德经常来大英博物馆学习

从这里开始了解中国

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但那时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是粗浅的

约翰·诺尔迪认为 庞德在1908年抵达伦敦之后

就注意到中国 不过此时 他对中国的了解

与绝大多数美国的知识分子大体一样

对中国仅有模糊的概念:人口众多、历史悠久……

但他对孔子的思想和儒家的智慧知之甚少

后来 他读到翟尔斯写的《中国文学史》

他对这本书非常喜欢 反复研读

有时他会把书中所译的汉诗 进行改写

有时则把汉诗的主题或内容 作为素材融入自己的创作

这些诗都带有意象主义诗歌的特点

他的这种颇具特色的创作兴趣从1913年一直持续到1915年

所写诗歌后来结集在《仪式》(Lustra,1916)中出版

诱发庞德对中国古诗浓厚兴趣的另一关键事件是

他于1913年获得费诺罗萨的私人手稿

费诺罗萨是西班牙裔美国人

毕业于哈佛大学 曾于1878年在日本东京大学 任哲学教授

后任日本帝国政府的 艺术研究员

在19世纪90年代 他对东亚的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对中国诗歌和日本诗歌有独到的研究

返回美国后 他担任波士顿艺术馆的 日本部馆长

此段时间 他着手写作《中日艺术时代》

1908年他和他的妻子玛丽(Mary Fenollosa)前往伦敦

想与英国博物馆的专家们 核实著作里的材料

不料他突发心脏 病 于1908年9月去世

费诺罗萨去世后 他的妻子返回美国

希望能完成丈夫的遗愿

由于费诺罗萨的有关中国诗的笔记仍需整理

笔记中的每首诗只有原文、日文读音

及每个字的释义与理解 缺乏英译

因此玛丽极需一位诗人 将她丈夫的遗稿变成优美的英文诗

1913年 庞德与玛丽会面后

玛丽答应将她丈夫的遗稿寄给庞德

现由耶鲁大学珍本图书馆收藏的费诺罗萨笔记共21本

其中大部分内容 是关于中国诗以及中国诗的翻译

有部分内容是中国思想研究和汉语课程笔记

庞德得到这批笔记后心情非常激动

在1913年12月

他欣喜地写信告诉老友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 )说

我从费诺罗萨遗孀那里得到了他宝贵的财富

庞德从手稿中 精心挑选出19首诗歌 将其译成英文

于1915年出版《华夏集》

这部译诗集出版后

在英美现代诗坛刮起了一阵中国风

赢得了众多好评

杰夫·特威切尔评价说

《华夏集》不仅是一本重要的有影响的译诗集

它还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 重要作品之一

《华夏集》成为庞德的代表作 也是其创作的转折点

《华夏集》的翻译给了庞德不少灵感和启发

庞德在诗歌创作中打破传统英文诗歌的语法习惯

采用意象叠加等特点

与他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不无关系

庞德通过整理费诺罗萨的手稿

还于1921年发表了费诺罗萨的论文《作为诗歌媒介的汉字》

费诺罗萨认为

象形的表意汉字能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内容

这种形意结合的汉字 才是真正的诗歌媒介

庞德在《阅读入门》一书中 进一步阐发了费诺罗萨的观点

充实了他自己所提倡的 意象主义诗学的内容

用明确、科学的理性陈述代替了先前模糊的意象主义主张

在伦敦期间 庞德不仅对中国古诗感兴趣

他对中国儒学也很感兴趣

1913年10月 在他写给父母的信中

就曾提及阅读法国人波提尔翻译的《孔子》与《孟子》

1928年 庞德依据波提尔的法译本

将《大学》译成英文出版

20世纪四十年代初至五十年代末

庞德又出版了《大学》《中庸》《论语》《诗经》等中国经典的多种译本

庞德翻译出版中国经典时 曾得到多位华裔学者的帮助

方志彤是钱钟书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的同学

后到哈佛大学读比较文学博士

他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庞德的《诗章》

他曾写信给出版商和庞德

指出其中有关中国历史背景的一些常识错误

庞德购得唐石版的《大学》与《中庸》后

需要行家辨认并写出英文注解

庞德的好友新方向出版社的老板劳林把方志彤介绍推荐给庞德

1950年12月 方志彤带着译稿到关押庞德的圣·伊丽莎白医院看望庞德

庞德夫妇见到方志彤大喜过望

因为方志彤的知识面广博 儒学功底深厚

能为庞德翻译中国经典提供不少帮助

随后他们频繁来往书信

他们之间的通信多达200多封

方志彤还给庞德寄了一些中国的书籍

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和中文字典等

庞德在圣·伊丽莎白医院时期 是他成果较多的阶段

他除了翻译出版《大学》《中庸》《论语》之外

还翻译了《孟子》的四个章节发表在《新象》秋季期刊上

这段时间他还着手翻译《诗经》

为此他专门请了一位在华盛顿读书的中国女大学生听他读译文

对译文质量进行把关

1954年庞德翻译的《诗经》出版

从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

庞德一生有着难以割舍的中国情缘

他喜爱中国文化

翻译了不少中国古诗和儒家经典

那他的诗学理念 与其翻译的中国古诗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他为什么喜爱儒家思想呢

这是我们在后面两节中将要探讨的问题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课程列表:

第一章 比较文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1.1 跨文化研究

--1.1 学习视频

-1.2 比较文学

--1.2 学习视频

-1.3 世界文学

--1.3 学习视频

-1.4 世界文学与非西方文学经典

--1.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一章 试题

第二章 爱默生与中国文化

-2.1 爱默生眼里的中国

--2.1 学习视频

-2.2 爱默生与儒家思想

--2.2 学习视频

-2.3 爱默生思想与禅宗思想的契合

--2.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第二章 测验

第三章 庞德与中国文化

-3.1 庞德的中国情缘

--3.1 学习视频

-3.2 庞德的诗学理念与其翻译的《华夏集》

--3.2 学习视频

-3.3 庞德与儒家思想

--3.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三章 测验

第四章 中国古诗对肯尼斯•雷克思罗斯诗歌创作的影响

-4.1 雷克思罗斯翻译的中国古诗词

--4.1 学习视频·

-4.2 吸纳使用中国古诗对仗的技法

--4.2 学习视频·

- 4.3 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意象

--4.3 学习视频

-4.4 营造中国式诗境

--4.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四章 测验

第五章 奥登与中国

-5.1 诗人奥登的中国之行及诗歌:《在战争时期》

--5.1 学习视频

- 5.2 奥登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上)

--5.2 学习视频

-5.3 奥登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下)

--5.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五章 测验

第六章 白璧德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6.1 白璧德的节度法则与孔子的中庸之道

--6.1 学习视频

-6.2 白璧德的人文主义领袖与孔子的为政者素质之间的契合

--6.2 学习视频

- 6.3 白璧德与孔子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上的契合

--6.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六章 测验

第七章 赛珍珠与中国

-7.1 赛珍珠如何与中国结缘

--7.1学习视频

-7.2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

--7.2 学习视频

-7.3 赛珍珠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7.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讨论4

-讨论5

-第七章 测验

第八章 比较文学视角中的月亮

-8.1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月亮”意象

--8.1 学习视频

- 8.2 月亮在中国与欧洲文学艺术中的审美表征

--8.2 学习视频

-8.3 与月亮有关的中国与欧洲代表性文艺作品欣赏

--8.3 学习视频

-8.4 月亮在中国和欧洲文艺中表征差异的历史根源与文化差异

--8.4 学习视频

-8.5 中国人和欧洲人对待自然不同态度及其结果

--8.5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八章 测验

第九章 中西诗学交汇中的雨巷诗人——戴望舒

-9.1《旧锦囊》时期: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象征诗歌相结合的最初尝试

--9.1 学习视频

-9.2《雨巷》时期: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音乐性的完美结合

--9.2 学习视频

-9.3《我底记忆》时期:去除音乐性,走向诗歌内在韵律的散文化表现

--9.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九章 测验

第十章 《名人传》与《史记》的异与同

-10.1 《名人传》与《史记》的同

--10.1 学习视频

-10.2 《名人传》与《史记》的异

--10.2 学习视频

-10.3 《名人传》为何没能像《史记》那样垂范后世?

--10.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章 测验

第十一章 潇湘八景诗画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11.1 八景图缘起

--11.1 学习视频

-11.2 中国禅僧在日本写下潇湘八景诗

--11.2 学习视频

-11.3 潇湘八景诗画的感召力

--11.3 学习视频

-11.4 “求变进取”的精神

--11.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一章 测验

第十二章 19世纪俄罗斯作家眼中的中国

-12.1 想象与虚构:普希金诗歌创作中的中国形象

--12.1 学习视频

-12.2 误读与偏见:冈察洛夫眼中的中国形象

--12.2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二章 测验

第十三章 书史研究与比较文学

-1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ook History

--13.1 学习视频

-13.2 The Book History in English Literature

--13.2 学习视频

-13.3 The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China's Book History

--13.3 学习视频

-13.4 The Role of Book History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3.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讨论4

-第十三章 测验

3.1 学习视频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