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6219

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 >  第十二章 19世纪俄罗斯作家眼中的中国 >  12.2 误读与偏见:冈察洛夫眼中的中国形象 >  12.2 学习视频

返回《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2.2 学习视频在线视频

下一节:讨论1

返回《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2.2 学习视频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上一节课

我与大家讨论了普希金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关系的问题

我在讲课的时候曾经提到过

普希金对中国的认识 那是想象加虚构的结果

因为他从未到过中国

今天呢 我想与大家交流一下

曾经到访过中国的俄罗斯作家冈察洛夫眼中的中国形象问题

熟悉俄罗斯文学的同学们应该知道

冈察洛夫就是文学名著《奥勃洛摩夫》的作者

1853年12月 冈察洛夫搭乘俄罗斯军舰 巴拉达号 做环球旅行

期间曾经在上海逗留过22天

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位亲临中国并记录太平天国运动的俄罗斯文学家

回国后 他创作了两卷本的长篇游记《巴拉达号三桅战舰》

其中该游记第二卷第二章

记述了其在上海的见闻和中国的风土人情

接下来 我将从冈察洛夫对中国的误读、误读的原因

以及我的几点看法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 我们来看一看冈察洛夫对中国的误读与偏见具体有什么具体表现

客观地说 冈察洛夫对积贫积弱的中国进行多方位的描写

对英、美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的暴行进行了谴责

并对中国人民的不幸遭遇给予了人道主义的同情

这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文化人士当中

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不过

由于在中国停留时间过短

行前对中国了解不够

特别是受俄罗斯对中国集体认识的影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冈察洛夫对中国的误读与偏见也无所不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4个方面

一是对中国哲学家和哲学思想的蔑视

1853年12月5日 巴拉达号 抵达长江入海口

需要拖船拖至港口进行补给

凑巧的是 这艘拖船名为 孔夫子号

也许是冈察洛夫觉得船主收费太贵

他抱怨说 品德高尚的哲学家孔夫子

要是预见到以他名字命名的船如此盘剥来访船只

他会说什么呢

毫无疑问 他会大骂我们这些外来人

但谁知道 如果他在这家企业有股份的话

也许 他会收取双倍费用

这样一句看似玩笑的话

其实充分暴露了冈察洛夫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极为不敬

因为在他眼里 儒家思想不仅束缚了中国人的思想

并麻痹了中国人的创造性

而且使中国人养成了 重细事、逐小利的怪癖

二是认为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和国家意识

冈察洛夫认为 宗教信仰、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

是国家机器准确运转必不可少的动力

然而 中国人连一种动力都不具备

因为 中国人从来没有过宗教思想

他在游记中写道 一位汉学家告诉我

中国话里甚至连祖国这个词都找不到

而这 决定了 中国人既没有国家意识

也没有中央集权意识

三是中国文明是东亚各国落后于欧洲的罪魁祸首

冈察洛夫认为 中国人是东亚家族中的兄长

他把自己的文明分给了周边年轻的弟兄们

而中国的文明是腐朽的文明

它一直在制约东南亚和和日本列岛各国的发展

所以冈察洛夫认为 中国那种幼稚而又衰老的文明和锁国体制

既传染了日本人 也传染了朝鲜人和琉球人

四是中国人是低劣民族

在描写中国人的相貌特征时

冈察洛夫说 中国人的长相具有 鞑靼人的特征

而且 中国人的性格特征既 妄自尊大

又 对一切都麻木不仁

面部表情或者冷漠 或者专注蝇头细事

中国人相信的的学术是 艰涩、呆板、陈旧和无用的学说

它们只会让人变得更加愚蠢

而且 中国的 学者只会学舌

成了咿呀学语的婴儿

只配成为那些百姓的笑柄

关于冈察洛夫对中国人的认识

这里我想多说几句

比如 冈察洛夫用鞑靼人来形容中国人的面貌特征

这是其种族歧视的表现

众所周知 蒙古人曾经统治过俄罗斯人长达两个半世纪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俄罗斯人认为鞑靼人是素质低下的野蛮民族

因此 俄罗斯有这样一句的俗语 叫做

不请自来的客人比鞑靼人还坏(Незваный гость хуже татарина)

据俄罗斯俗语词典解释

这句话就出于鞑靼人统治俄罗斯时期

这充分显示了俄罗斯人对鞑靼人 也就是蒙古人的蔑视

同时 冈察洛夫认为中国人 妄自尊大 也是事出有因的

比如 巴拉达号战舰在广州附近曾经停留过2天

期间冈察洛夫的顶头上司

也就是巴拉达号战舰舰长普提雅廷

曾两次向两广总督提出对俄开放港口和实行自由贸易的照会

但遭到拒绝 后来

当战舰抵达长江口入海口时

普提雅廷提出同样的要求

也遭到拒绝 在冈察洛夫看来

中国对俄开放港口和实行自由贸易

有百利而无一害

中国官员拒绝俄方的要求

那是因为中国人 妄尊自大

不知好丑的表现

又如 冈察洛夫给中国人戴上 麻木不仁、见死不救 的帽子

既可以彰显中国人的劣根性

又可以反衬俄罗斯人 基督式的高尚

为了证明这一点

他描写了中国人面对小孩落水却见死不救的事件

而他身旁的俄国同事则见义勇为

立即跳下水中捞起了孩子 说实话

我对冈察洛夫的这段描写的真实性是持怀疑态度的

很有可能这是他为了贬低中国人而杜撰出来的一个事件

接下来 我们分析一下冈察洛夫误读中国的原因

据我考证 冈察洛夫在来中国之前

对中国的了解是极其有限的

出于旅行的需要 他对中国地理算是有所了解

也就是说 冈察洛夫在到达上海之前

对中国的了解是有限的、浅层次的

因此他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的描述带有浓厚的 集体想象 色彩

而且 冈察洛夫对儒家思想的否定和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放大

其目的是想从 文明基因 民族基因 和种族基因几方面贬低中华文明与文化

以彰显基督教文明的优势

这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俄罗斯社会的大背景

决定了当时的俄罗斯人对中国的认识是片面的

在19世纪中期的俄罗斯

斯拉夫派与西欧派围绕俄罗斯该走西方道路

还是坚持走本国传统道路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西方派坚持认为

西欧是俄罗斯社会和精神的理想目标

他们坚信俄罗斯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

西方的道路代表着俄罗斯前进的方向

西方派为了证明其主张的正确性

选择了中国作为反面例子

在他们眼里 中国是落后的国家

这是因为中国人不相信宗教、中国社会观念固化、

清朝政府崇尚暴政和专制

冈察洛夫骨子里是一位坚定的西方主义者

他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称作是一片枯竭的土地

而将欧洲视为繁荣发达之地

而如何让中国变得富强呢

在冈察洛夫看来

只有基督教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冈察洛夫认为 欧洲文明要想帮助中国走出死胡同

只有打着基督教文明的旗帜

他们的成功才有希望

因此 以贸易为开始 以宗教为结束 的欧洲方案

最适合在中国加以推广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19世纪的西方列强不就是通过鸦片贸易和基督教传教这两种方式

来达到他们侵略中国的目的的吗

二是冈察洛夫的身份决定了他误读中国是必然的

我们知道 冈察洛夫此次是作为巴拉达号舰长普提雅廷的随船秘书出访东亚

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

那就是他的游记也得要为巴拉达号的此次航行

做一定的舆论准备和正面宣传

这正如冈察洛夫在回国20年后

当他回忆乘坐巴拉达号远航的经历时所说

实际上我不是去旅游

而是出航 完成指定的公务

我的履历表上注明的是

在向我国之美洲领地航行期间

任海军中将之秘书

在我看来 普提雅廷率船队远航的目的是对日本进行 经济侵略

同时也要窥探中国的实力

为这次远航制造正面舆论

应该也是冈察洛夫 公务 的一部分

因为如果能证明东方人是懒惰的、淫荡的、残暴的、混乱而无法自理的

那么帝国主义者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入侵与统治是正义的

所以 冈察洛夫对中国的误读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 我想就如何正视冈察洛夫对中国的误读与偏见的问题

谈谈我的看法

每当讨论冈察洛夫对中国的误读与偏见时

我经常会反思一个问题

那就是我们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对中国的误读与偏见呢

我的感觉是 长期以来

我国文学界在介绍19世纪俄罗斯知名作家的文学成就时

对他们误读中国的事实似乎不太关注

有时候甚至有意进行遮蔽

我们知道 林斯基在我国文学研究界

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文学批评家

但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

他远比冈察洛夫要激进

1848年 别林斯基在《现代人》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

中国公民方面和道德方面的文章

文章认为 虚情假意、狡诈、撒谎、装疯卖傻、阿谀奉承是中国人的本性

中国人没有民族脊梁 且天生胆小如鼠

别林斯基认为 中国人之所以如此

那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凝固不动的国家

这就是破解中国的神秘和奇怪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 没有谁会去思考发展国家和民族的问题

中国的一切都是依靠那些僵化的习惯在维持

为此 别林斯基也给以中国为首的亚洲民族开了一个药方

即亚洲国家要想成为文明国家

唯一的途径就是被西方占领

而且 应当让占领亚洲国家的欧洲军队和本地居民混居杂处

借助这种混杂可以产生某种新一代混血儿

以改变他们的人种

我们知道 别林斯基在文学批评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的文学主张对于促进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是 我们作为中国人

但我们与俄罗斯人谈到别林斯基时

如果一味地肯定他对中国人的影响

而忽视了他对中国的偏见甚至是陋见

这无疑会丧失我们自己的国家立场和学术话语权

我不否认 19世纪中期的中国

积贫积弱 内外交困

因此 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西方国家瞧不起我们

的确情有可原

但是 作为中国人

我们在看到自身不足、反思过去的同时

也没有必要为了迎合某些西方人的口味

或者为了揭示中华民族自身的劣根性

而将自己置于西方中心主义的阴影之下

在我们提倡四个自信、重塑造中国形象和构建中国话语权的今天

如何纠正他国的误读与偏见

充分揭示误读背后的理论支撑和叙述动机

以消除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过程中的障碍

对于我们重塑中国形象

构建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话语体系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好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课程列表:

第一章 比较文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1.1 跨文化研究

--1.1 学习视频

-1.2 比较文学

--1.2 学习视频

-1.3 世界文学

--1.3 学习视频

-1.4 世界文学与非西方文学经典

--1.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一章 试题

第二章 爱默生与中国文化

-2.1 爱默生眼里的中国

--2.1 学习视频

-2.2 爱默生与儒家思想

--2.2 学习视频

-2.3 爱默生思想与禅宗思想的契合

--2.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第二章 测验

第三章 庞德与中国文化

-3.1 庞德的中国情缘

--3.1 学习视频

-3.2 庞德的诗学理念与其翻译的《华夏集》

--3.2 学习视频

-3.3 庞德与儒家思想

--3.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三章 测验

第四章 中国古诗对肯尼斯•雷克思罗斯诗歌创作的影响

-4.1 雷克思罗斯翻译的中国古诗词

--4.1 学习视频·

-4.2 吸纳使用中国古诗对仗的技法

--4.2 学习视频·

- 4.3 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意象

--4.3 学习视频

-4.4 营造中国式诗境

--4.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四章 测验

第五章 奥登与中国

-5.1 诗人奥登的中国之行及诗歌:《在战争时期》

--5.1 学习视频

- 5.2 奥登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上)

--5.2 学习视频

-5.3 奥登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下)

--5.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五章 测验

第六章 白璧德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6.1 白璧德的节度法则与孔子的中庸之道

--6.1 学习视频

-6.2 白璧德的人文主义领袖与孔子的为政者素质之间的契合

--6.2 学习视频

- 6.3 白璧德与孔子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上的契合

--6.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六章 测验

第七章 赛珍珠与中国

-7.1 赛珍珠如何与中国结缘

--7.1学习视频

-7.2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

--7.2 学习视频

-7.3 赛珍珠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7.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讨论4

-讨论5

-第七章 测验

第八章 比较文学视角中的月亮

-8.1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月亮”意象

--8.1 学习视频

- 8.2 月亮在中国与欧洲文学艺术中的审美表征

--8.2 学习视频

-8.3 与月亮有关的中国与欧洲代表性文艺作品欣赏

--8.3 学习视频

-8.4 月亮在中国和欧洲文艺中表征差异的历史根源与文化差异

--8.4 学习视频

-8.5 中国人和欧洲人对待自然不同态度及其结果

--8.5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八章 测验

第九章 中西诗学交汇中的雨巷诗人——戴望舒

-9.1《旧锦囊》时期: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象征诗歌相结合的最初尝试

--9.1 学习视频

-9.2《雨巷》时期: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音乐性的完美结合

--9.2 学习视频

-9.3《我底记忆》时期:去除音乐性,走向诗歌内在韵律的散文化表现

--9.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九章 测验

第十章 《名人传》与《史记》的异与同

-10.1 《名人传》与《史记》的同

--10.1 学习视频

-10.2 《名人传》与《史记》的异

--10.2 学习视频

-10.3 《名人传》为何没能像《史记》那样垂范后世?

--10.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章 测验

第十一章 潇湘八景诗画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11.1 八景图缘起

--11.1 学习视频

-11.2 中国禅僧在日本写下潇湘八景诗

--11.2 学习视频

-11.3 潇湘八景诗画的感召力

--11.3 学习视频

-11.4 “求变进取”的精神

--11.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一章 测验

第十二章 19世纪俄罗斯作家眼中的中国

-12.1 想象与虚构:普希金诗歌创作中的中国形象

--12.1 学习视频

-12.2 误读与偏见:冈察洛夫眼中的中国形象

--12.2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二章 测验

第十三章 书史研究与比较文学

-1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ook History

--13.1 学习视频

-13.2 The Book History in English Literature

--13.2 学习视频

-13.3 The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China's Book History

--13.3 学习视频

-13.4 The Role of Book History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3.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讨论4

-第十三章 测验

12.2 学习视频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