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 >  第四章 中国古诗对肯尼斯•雷克思罗斯诗歌创作的影响 >  4.1 雷克思罗斯翻译的中国古诗词 >  4.1 学习视频·

返回《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1 学习视频·在线视频

下一节:4.2 学习视频·

返回《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1 学习视频·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这一章我讲授的内容是

中国古诗对肯尼斯•雷克思罗斯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共分为4小节

下面让我们先进入第一节 雷克思罗斯翻译的中国古诗词

肯尼斯·雷克思罗斯(Kenneth Rexroth1905-1982)

是美国著名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

被称为 垮掉派之父

同学们知道 垮掉派 吗

垮掉派 是20世纪中期

一些诗人和小说家

由于共同的社会观念而结成的一个松散的团体

他们反对主流文化和道德价值观

主张无拘无束的自我实现与自我表现

其代表人物有金斯堡、费林盖提、巴洛斯和克鲁亚克等

金斯堡的《嚎叫》是垮掉派的代表作

垮掉派在创作主题和形式上

对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许多作家都产生了影响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

雷克思罗斯是旧金山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曾经创办诗歌中心

邀请各地诗人 在旧金山举办诗歌朗诵会

帮助并影响了一批诗人

金斯堡、克鲁亚克和费林盖提等都曾受他的影响

在美国诗歌界 一些诗人和批评家对他评价很高

认为他是 美国最有才智的诗人

雷克思罗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

还翻译了大量的日语诗、西班牙诗、希腊诗和中国诗

他翻译的中国诗有《汉诗百首》《爱与流年续汉诗百首》

《兰舟中国女诗人诗选》和《李清照诗词全集》

在《汉诗百首》中 雷克思罗斯选译了35首杜甫的诗

另外还有梅尧臣、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

陆游、朱熹、徐照、朱淑真等诗人的诗 共计114首

在《爱与流年续汉诗百首》中

选译了从汉魏六朝到清朝58位诗人的诗

有趣的是这本书的后面还收录了一首英文标题为

In the Mountain Village 诗歌

作者名是 王红公 的韦氏拼音(Wang Hung Kung)

那 王红公 是谁呢

有同学知道吗

其实 王红公就是雷克思罗斯本人

王红公是他给自己取的中文名

这首诗 是他根据刘禹锡的《乌衣巷》改写的

雷克思罗斯的中文水平不是特别好

他翻译的《汉诗百首》和《爱与流年续汉诗百首》参考了多个译本

而《汉诗百首》参考的译本就多达7种

其中包括哈佛燕京杜甫索引本

洪业、埃斯考、扎赫、莫朗、马古礼、罗大冈等的译本

为什么雷克思罗斯要参考这么多的译本呢

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刻体会

原作表达的情感及其在不同译者身上引发的共鸣点

雷克思罗斯认为翻译是一种传递感情的行为

译者应该将自己与作者相等同

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在翻译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

与作者同喜同悲

并在译作中表达出原作者 的情感和原作的精神实质

只有这样 译者才能作者的情感 传递给读者 使他们产生共鸣

在体会到原作的情感和精神实质后

译者高超的表现力

对译作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他反对逐词逐句地翻译

提倡译者在翻译时投入情感

给译文注入生机 燃起读者的激情

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所以雷克思罗斯在翻译中国古诗时

有时会对原诗加以改造

加入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他这种翻译方式也常常被学界称为 创意英译

雷克思罗斯在翻译中国古诗时

有时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对原诗进行改译

比如 他翻译的梅尧臣的诗歌, 请看原文

结发为夫妇 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 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 此生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 未死泪涟涟

我们再看看译文

Since we were first married

Seventeen years have past

Suddenly I looked up and she was gone

She said she would never leave me

My temples are turning white

What have I to grow old for now

At death we will be together in the tomb[tuːm]

Now I am still alive

And my tears flow without end.

对照原文和译文 我们可以看出

他把原诗进行了改译

原文中的第3句和第4句

相看犹不足 何况是长捐 的意思是

两人互相厮守还嫌不够

更何况是永远的分离

长捐 这里指 永远失去 的意思

雷克思罗斯把这两句改译成

suddenly I looked up and she was gone

She said she would never leave me

这种改译 与他的个人生活经历有关

雷克思罗斯的第一任妻子安德莱 38岁时英年早逝

他深感悲痛 写了多首诗纪念她

译文中 改译的诗句 正是他个人经历的反映

《兰舟中国女诗人诗选》和《李清照诗词全集》

是雷克思罗斯与中国学者钟玲合译的

他们合作的契机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1970年夏季 那时钟玲正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读博士

她的博士论文选题正是研究雷克思罗斯的

钟玲为了收集博士论文资料对雷克思罗斯进行了采访

在采访休息时

钟玲参观雷克思罗斯的书房

看到一本宋朝人的诗集 她随手翻了翻

就把其中一首她喜爱的诗

用英文对雷克思罗斯 解释诗歌的意思

雷克思罗斯很就把这首诗译成英文诗

效果很好 于是

他就提议 要钟玲与他合译中国诗集

钟玲负责解释中文诗歌的主题、情感以及诗句的意思

他负责用诗的语言 将诗译成英语

为了研究雷克思罗斯

我曾经采访过钟玲 我问她 钟老师

您认为 您在与雷克思罗斯合作翻译中国古诗词时

充当着怎样的角色呢

她打了一个比方说 雷克思罗斯像是一只风筝

我的作用则像是 拉着风筝的线

当他飞得太高时 我会对他说‘不行

不能那样’ 把他拉回来一些

但诗人总体上来说 还是很难改变的

钟玲的这个比方是非常形象而又恰当的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雷克思罗斯翻译的李清照诗词就可以发现这一点

李清照的几首诗词的译文在4部译诗集中都有收录

总体说来 雷克思罗斯与钟玲合译的版本

比雷克思罗斯单独翻译的版本整体上更忠实于原文

这种忠实程度的提高

与钟玲的介入有很大的关系

同学们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可以在课后查阅我写的一篇文章

风筝之线——评王红公、钟玲翻译的李清照诗词

同学们都知道 雷克思罗斯翻译了大量的中国诗词

那他的诗歌翻译 对他的诗歌创作有没有影响呢

答案是肯定的 雷克思罗斯认为

诗人不可能永远保持 灵感喷涌的巅峰状态

而诗歌翻译 能给诗人带来灵感

它是使诗人保持最佳状态的 最高层次的诗歌写作练习

和 最高层次的契合练习

是令诗人才思敏捷的最佳方式

因为在诗歌翻译过程中

诗人不仅能领略另一位智者的用词技巧

他还能学到其它一些诗歌表现方式

特别是当译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原诗的情感境界中时

译者激情澎湃 文思泉涌

丰富的想象力被激发了出来

诗人的灵感也随之产生

自雷克思罗斯翻译了大量的中国诗以后

他从中国诗中获取了大量的灵感

常常将中国诗歌中的一些素材用于诗歌创作中

他创作的诗也极具中国古诗简约、飘逸的神韵

雷克思罗斯 在接受钟玲的采访时曾说 我认为中国诗歌对我的影响

远远大过其他诗歌 我自己写诗时

也大多遵循一种中国式的法则

那雷克思罗斯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中国式法则呢

这个问题 我们将在后面的课程中进行详细的探讨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课程列表:

第一章 比较文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1.1 跨文化研究

--1.1 学习视频

-1.2 比较文学

--1.2 学习视频

-1.3 世界文学

--1.3 学习视频

-1.4 世界文学与非西方文学经典

--1.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一章 试题

第二章 爱默生与中国文化

-2.1 爱默生眼里的中国

--2.1 学习视频

-2.2 爱默生与儒家思想

--2.2 学习视频

-2.3 爱默生思想与禅宗思想的契合

--2.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第二章 测验

第三章 庞德与中国文化

-3.1 庞德的中国情缘

--3.1 学习视频

-3.2 庞德的诗学理念与其翻译的《华夏集》

--3.2 学习视频

-3.3 庞德与儒家思想

--3.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三章 测验

第四章 中国古诗对肯尼斯•雷克思罗斯诗歌创作的影响

-4.1 雷克思罗斯翻译的中国古诗词

--4.1 学习视频·

-4.2 吸纳使用中国古诗对仗的技法

--4.2 学习视频·

- 4.3 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意象

--4.3 学习视频

-4.4 营造中国式诗境

--4.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四章 测验

第五章 奥登与中国

-5.1 诗人奥登的中国之行及诗歌:《在战争时期》

--5.1 学习视频

- 5.2 奥登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上)

--5.2 学习视频

-5.3 奥登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下)

--5.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五章 测验

第六章 白璧德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6.1 白璧德的节度法则与孔子的中庸之道

--6.1 学习视频

-6.2 白璧德的人文主义领袖与孔子的为政者素质之间的契合

--6.2 学习视频

- 6.3 白璧德与孔子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上的契合

--6.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六章 测验

第七章 赛珍珠与中国

-7.1 赛珍珠如何与中国结缘

--7.1学习视频

-7.2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

--7.2 学习视频

-7.3 赛珍珠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7.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讨论4

-讨论5

-第七章 测验

第八章 比较文学视角中的月亮

-8.1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月亮”意象

--8.1 学习视频

- 8.2 月亮在中国与欧洲文学艺术中的审美表征

--8.2 学习视频

-8.3 与月亮有关的中国与欧洲代表性文艺作品欣赏

--8.3 学习视频

-8.4 月亮在中国和欧洲文艺中表征差异的历史根源与文化差异

--8.4 学习视频

-8.5 中国人和欧洲人对待自然不同态度及其结果

--8.5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八章 测验

第九章 中西诗学交汇中的雨巷诗人——戴望舒

-9.1《旧锦囊》时期: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象征诗歌相结合的最初尝试

--9.1 学习视频

-9.2《雨巷》时期: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音乐性的完美结合

--9.2 学习视频

-9.3《我底记忆》时期:去除音乐性,走向诗歌内在韵律的散文化表现

--9.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九章 测验

第十章 《名人传》与《史记》的异与同

-10.1 《名人传》与《史记》的同

--10.1 学习视频

-10.2 《名人传》与《史记》的异

--10.2 学习视频

-10.3 《名人传》为何没能像《史记》那样垂范后世?

--10.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章 测验

第十一章 潇湘八景诗画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11.1 八景图缘起

--11.1 学习视频

-11.2 中国禅僧在日本写下潇湘八景诗

--11.2 学习视频

-11.3 潇湘八景诗画的感召力

--11.3 学习视频

-11.4 “求变进取”的精神

--11.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一章 测验

第十二章 19世纪俄罗斯作家眼中的中国

-12.1 想象与虚构:普希金诗歌创作中的中国形象

--12.1 学习视频

-12.2 误读与偏见:冈察洛夫眼中的中国形象

--12.2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二章 测验

第十三章 书史研究与比较文学

-1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ook History

--13.1 学习视频

-13.2 The Book History in English Literature

--13.2 学习视频

-13.3 The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China's Book History

--13.3 学习视频

-13.4 The Role of Book History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3.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讨论4

-第十三章 测验

4.1 学习视频·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