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 > 第三章 庞德与中国文化 > 3.3 庞德与儒家思想 > 3.3 学习视频
同学们好!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庞德曾翻译了不少的儒家经典
那庞德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儒家经典的翻译呢
这是我们在这一节中将要探讨的问题
庞德一生热爱儒学 研究儒学
是儒家经典的翻译者 也是儒学的信奉者
1928年庞德翻译并出版了《大学》
1947年翻译出版了《中庸》
1950年翻译出版《论语》
庞德的中文水平不是特别好
他翻译儒家经典时
经常参考其它英语或法语译本
或咨询华裔专家
庞德在理解和翻译儒家经典时不强调字和词的直译
不受概念的约束
而是注重上下文语境
力求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著的思想意识和整体美学效果
为了让读者理解原文意思
他会对一些名词和文本进行解释
庞德能坚持不懈地翻译儒家经典
是因为他对儒家思想的信奉
他曾说 我信仰《大学》
1945年 庞德因叛国罪被引渡到美国
在监狱里 当心理医生 问询他时
他仍然相信
儒家思想能够为未来世界的秩序提供蓝图
庞德理想化地认为儒家经典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希望他的译本成为治疗西方社会弊病的良药
儒家经典带给庞德的影响也体现在他的代表作《诗章》里
这部作品广博宏伟
充满了庞德对儒家思想的敬仰
著名作家诺尔德称儒家思想是庞德《诗章》中永恒的主题
据统计 在《诗章》中直接引用的儒家经典多达30余次
庞德对儒家经典的借鉴涉及政治、经济、
文化、宗教、文学等方面
但其中最为突出的影响
还是在政治与经济观点这两个方面
一方面 中国儒家经典中大力提倡的社会秩序
和道德准则对庞德的政治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庞德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
残酷的战争让庞德对西方传统的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信心
在庞德看来
西方文明的堕落正是源于社会秩序的丧失
并最终导致了战争
而儒家经典中提倡的和谐有序的社会景愿
恰好符合庞德的心愿
在《急需孔子》一文中
他极力呼吁 西方需要孔子 特别需要《大学》
尤其需要的是《大学》的第一章
庞德之所以如此推崇《大学》第一章
就在于它所宣扬的 秩序观
《大学》第一章中写道
古之欲明 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 彰明于天下的人 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
要治理好国家的人 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
要整顿好家的人 要先进行自我修养
这就是我们平时熟悉的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的观点
这里 孔子将社会秩序的来源 归根于个人的内在修养
庞德在《诗章》中提倡的 正心
就是儒家思想的这种 秩序观 的反映
庞德在诗歌中写道
一个人若心术不正 岂能匡正他人
一个人若自身无序 岂能使其家有序
一国之君若自身无序 岂能使其国井然有序
庞德相信一切的秩序来自个人
国家的秩序 来自各个家庭的秩序
家庭的秩序需要完善个人的修养
只有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完善后
才能整顿好家庭 继而管理好国家
最终实现天下的太平和安定
这种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 秩序观 贯穿了庞德的《诗章》
例如 《诗章》的第8章到第11章中描写的
意大利城邦间的政治宗教斗争带来的混乱
与第13章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安定有序的观点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
庞德希望西方社会能够学习儒家的秩序观
庞德在《诗章》第53章中指出
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往往是品德高尚的君王
可以说 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是庞德提倡的 秩序观 的核心
这种观点的形成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另一方面 庞德深受儒家思想
重本业、以民为本 的经济观念的影响
庞德认为西方经济过度依赖金融机构和银行家
是一种 无中生有 的经济手段
而不是真正的 生产
货币的发行 应该是为了百姓的利益
为了利于货物的流通
《诗章》第53章中写到商朝时对货币的首次使用
成汤之时 经年旱象 滴雨未降
粮食奇缺 价格暴涨
故公元前1760年成汤开铜矿 制通货
币圆而孔方 散予百姓 以利其购买谷粮
在庞德看来 这才应该是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发行是为了百姓的利益
为了利于货物的流通
而不是用来 钱生钱
不是用来获取私人利益
在庞德眼里 银行发放高利贷就是一种罪恶
在美国内战时期
一些犹太人为交战的南北双方 都提供贷款
从中获得利润 战争结束后
美国的一家报纸曾披露道
这些鹰钩鼻子的混蛋 他们笑逐颜开
然后将大把钞票塞进了他们的钱包里
当时英美知识界的一些精英们
对犹太商人发放高利贷的行径极为不满
受这种情绪的影响
庞德也曾在他的文章和书信中 抨击犹太人
将社会弊病 归结于犹太人的影响
可以说 对高利贷的仇视导致了庞德对犹太人的憎恶
从而使他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犹太人
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通过资金运作 来牟取暴利的同时
庞德对儒家思想中的
重本业、以民为本 的经济观念非常推崇
在《诗章》的第53章中庞德写道
有巢氏教人折枝筑巢
燧人氏搭台 教人贸易
教人结绳记事 伏羲教人种麦
黄帝发明制砖术 元妃首创养蚕法 等等
诗句中的有巢氏 是传说中巢居的发明人
燧人氏 是中国古代传说中 钻木取火的发明者 教人熟食
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诗歌中描写的都是 重本业、以民为本 的具体表现
在《诗章》中 庞德将 本業 两个汉字写入诗行
呼吁 本业是第一要务
庞德认为在重视 本业 的社会中 不务本业 的高利贷者
自然就失去了 地位
此外 儒家思想中对庞德具有吸引力的还有
轻徭役、减赋税 的观点
他在《诗章》的第53章说过
一个好的统治者应当减少税收
他将一个国君是否减少税收作为其统治成败的标准之一
在他眼里 贤明的中国古代君王都曾 重民生、减赋税
庞德坚持认为国家应该控制税收和信贷
在庞德看来 好的政府是真正关心和保护民众利益的
也正因如此
当时意大利政府的一些经济措施
如简化税收机构、分发红利、固定商品价格、政府控制信贷等措施
自然就对庞德产生了吸引力
这也是导致他亲近法西斯阵营的重要原因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庞德喜爱儒家思想的原因是他期望为混乱的西方世界寻求救世良方
他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儒家思想的研究和探索中
他借鉴儒家思想 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观念
希望借此革除西方社会中的诸多弊端
庞德对儒家思想的吸收是为其所需
可是因为他自身一些观念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使他曾犯过一些错误
但儒家思想的融入给他的思想带来了普世价值
并为后来者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好 这一章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1.1 跨文化研究
--1.1 学习视频
-1.2 比较文学
--1.2 学习视频
-1.3 世界文学
--1.3 学习视频
-1.4 世界文学与非西方文学经典
--1.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一章 试题
-2.1 爱默生眼里的中国
--2.1 学习视频
-2.2 爱默生与儒家思想
--2.2 学习视频
-2.3 爱默生思想与禅宗思想的契合
--2.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第二章 测验
-3.1 庞德的中国情缘
--3.1 学习视频
-3.2 庞德的诗学理念与其翻译的《华夏集》
--3.2 学习视频
-3.3 庞德与儒家思想
--3.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三章 测验
-4.1 雷克思罗斯翻译的中国古诗词
-4.2 吸纳使用中国古诗对仗的技法
- 4.3 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意象
--4.3 学习视频
-4.4 营造中国式诗境
--4.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四章 测验
-5.1 诗人奥登的中国之行及诗歌:《在战争时期》
--5.1 学习视频
- 5.2 奥登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上)
--5.2 学习视频
-5.3 奥登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下)
--5.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五章 测验
-6.1 白璧德的节度法则与孔子的中庸之道
--6.1 学习视频
-6.2 白璧德的人文主义领袖与孔子的为政者素质之间的契合
--6.2 学习视频
- 6.3 白璧德与孔子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上的契合
--6.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六章 测验
-7.1 赛珍珠如何与中国结缘
--7.1学习视频
-7.2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
--7.2 学习视频
-7.3 赛珍珠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7.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讨论4
-讨论5
-第七章 测验
-8.1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月亮”意象
--8.1 学习视频
- 8.2 月亮在中国与欧洲文学艺术中的审美表征
--8.2 学习视频
-8.3 与月亮有关的中国与欧洲代表性文艺作品欣赏
--8.3 学习视频
-8.4 月亮在中国和欧洲文艺中表征差异的历史根源与文化差异
--8.4 学习视频
-8.5 中国人和欧洲人对待自然不同态度及其结果
--8.5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八章 测验
-9.1《旧锦囊》时期: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象征诗歌相结合的最初尝试
--9.1 学习视频
-9.2《雨巷》时期: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音乐性的完美结合
--9.2 学习视频
-9.3《我底记忆》时期:去除音乐性,走向诗歌内在韵律的散文化表现
--9.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九章 测验
-10.1 《名人传》与《史记》的同
-10.2 《名人传》与《史记》的异
-10.3 《名人传》为何没能像《史记》那样垂范后世?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章 测验
-11.1 八景图缘起
-11.2 中国禅僧在日本写下潇湘八景诗
-11.3 潇湘八景诗画的感召力
-11.4 “求变进取”的精神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一章 测验
-12.1 想象与虚构:普希金诗歌创作中的中国形象
-12.2 误读与偏见:冈察洛夫眼中的中国形象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二章 测验
-1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ook History
-13.2 The Book History in English Literature
-13.3 The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China's Book History
-13.4 The Role of Book History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讨论4
-第十三章 测验